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综]母仪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直白地摊到了众多兄弟面前,虽说之前康熙几年前万寿节的时候宣布永不加赋,但不是永不加税,赋这玩意就是人头税,问题是,朝廷户籍上人口已经很多了,以后再有什么隐户之类的问题,这些口赋还是要分摊到寻常百姓身上的。而且这玩意根本不是大头,大头是各种捐,各种税。
胤禛曾经去过江南,按照他了解到的情况,下面许多地方的捐税都已经收到几十年后了,但是第二年照样收,遇上什么县太爷纳妾,生孩子,说难听点,甚至县太爷家的狗生了一窝小狗,都能编出个名目出来。
这几年已经有不少地方出了民乱,虽说最终镇压下去了,但是谁知道再这样下去,会变成什么情况,所以,胤禛直截了当地表示,大清到了这个份上,有的地方不改不行了,要是不改,大家都要完蛋,说不定返回老家都不行,想想看大明当年是怎么对蒙古的,可是穷追不舍了好几十年。大清如今这些旗人的战斗力,可真是不敢保证,至于绿营,真要是乱起来,说不定他们是头一个投降的。
就像是大清这些年对老朱家赶尽杀绝,光是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朱三太子都干掉好几个了,就可以知道,若是大清出了什么问题,回头他们这些龙子凤孙只怕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虽说大家觉得胤禛有的话太过危言耸听,但是大家都还是知道轻重的。不过,改要改,怎么改还是个问题。
胤禛这些事情早就想了很多年了,其实以前的时候,也有过各种变法,像是张居正就搞过一条鞭法,这会儿胤禛呢,直接拿出一个条陈来,核心就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一群人凑一块一商量,摊丁入亩虽说解决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还是可行的,但是这个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只怕行不通,官员读书人的特权你给取消了,大家不跳起来才怪!
一直讨论了好几天,一群人都不知道该怎么着手,贸然推行下去,说不定下面那些人就能真的鼓动人造反。
胤禛身心俱疲地去了长春宫,原本他想让舒云住在永寿宫,因为那里离养心殿比较近,但是舒云如今忙着理顺宫务,将宫里的事情清理一遍,因此,老是有人来来往往,担心有人趁机窥探前朝,所以干脆搬到了长春宫。
舒云如今已经差不多将宫里的情况理顺了,主要是胤禟也肯合作,跟舒云一块,将内务府的许多章程都改了,许多采购直接变成了招标,还有许多干脆直接交给京郊的皇庄提供,这么一来,内务府那边就少了许多做手脚的余地。
胤禟本来就是奉命清理内务府,因此,自然不会跟舒云对着干,相反,还非常配合,亲爹在的时候,办差都没现在当心。没办法,康熙再不怎么重视他,他也是皇子阿哥,有什么错,康熙都会帮忙兜着,可现在呢,做皇帝的变成了哥哥,还不是一个妈生的亲哥,情况就不一样了,真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只要将你闲置了,你就得抓瞎。
胤禟可是看到了,胤禩哪怕如今空有一个廉郡王的名头,但是如今是真的门庭冷落车马稀了,廉郡王府几乎是一瞬间就变得落魄了起来。偏偏两个人还撑着架子,别的不说,有的亲戚还是要资助的。
安郡王府,现在没有安郡王府了,玛尔浑之前因为曾经与鄂伦岱有过往来,结果这次被鄂伦岱给卖了,胤禛还在犹豫着要不要下手呢,原本这几年就有些身体不好的玛尔浑就吃不住压力,一命呜呼了!
玛尔浑没有嫡子,胤禛顺势就夺了安郡王府的王爵,便是个贝勒贝子的爵位也没能承袭,最后挑了两个儿子,一个封了镇国将军,一个封了辅国将军,其他的呢,爵位就更不入流了,没了爵位,安郡王府也不能住了,逾制,玛尔浑的丧事刚办完,就急急忙忙分了家,栖栖遑遑地搬出去了。
分家之后,他们日子并不好过,家产缩水了太多,偏偏一个个都是俭省不下来的那种,还想要维持当年王府风光时候的奢侈生活,寅吃卯粮,到最后,差点连爵田都要卖了,郭络罗氏听说了消息,哪里还有办法,也只能接济一二了。
胤禩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是钮钴禄氏生的,叫弘旺,胤禩将他抱到了郭络罗氏身边抚养,实际上郭络罗氏对于这个孩子很少理会,只是叫下人养着,对他还不如对自个的养女上心。胤禩如今跟郭络罗氏是真有了相敬如宾的味道,互相之间客客气气的,至于更多的,却是没有了。
胤禩从来不死心,他还在等机会,所以,现在能抓住的人,他一个都不会放手,郭络罗氏接济外祖家,他也不拦着,还多给一些,依旧保持着跟这一家子的来往,他坚信,没有人是无用的。
但是,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当年投靠了胤禩的皇商通过胤禩的关系,得了往内务府供货的差事,这次被一并处置了,皇商的资格被剥夺不说,还被抄家流放,自然不可能有多少钱孝敬胤禩了,因此胤禩如今手头也比较紧,已经到了需要偷偷摸摸典当一些东西的地步了。
胤禟开着几家当铺,因此知道这些事情,想到曾经风光无限,一度逼得汗阿玛都不得不耍赖的胤禩如今落到这个落魄田地,胤禟哪里还敢不拿胤禛的旨意当回事。
因此,在整改内务府的事情上,他表现别提有多积极了,生怕出了什么岔子。横竖内务府这边如今也担心胤禛下狠手,所以一个个也不敢有什么大动作,这才让改革顺顺利利进行了下去。
这会儿瞧见胤禛这边不顺利,舒云难免多嘴问了几句,听到胤禛说到这些事情之后,舒云当下就将当年洪武朝的解决办法说给胤禛听了,规定好各个级别能够免税的额度,纳粮照样纳,回头按照功名爵位什么的返还就是了,依旧是有特权的,至于当差,他们不能跟着百姓去服那些徭役,那就让他们去搞义务教育呗!去县学之类的官学义务上课,这也算是当差了,而且算是教化一方了,又体面又实惠。
对于舒云来说,反倒是丈量全国的田亩,摊丁入亩,这里头猫腻比较多一些,这时候下面测量土地,不是按什么米,分米的,而是按步,这个就有大步小步的问题了,官员用大步,百姓用小步,同样一亩地,当官的就是比百姓大,你有什么办法。
胤禛对于这些猫腻也明白,但是这种事情也很难解决,只得暂时作罢。
舒云却是知道,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获利越来越少,以后这些反而都是小节,因此,也并不多提,只是将自个这么多年来整理出来的一些实用性的技术图纸还有相应的设想拿给了胤禛,胤禛仔细看过之后,眼睛越来越亮,他忍不住保住了舒云:“静怡,你可真是朕的贤内助,这可真是帮了朕的大忙了!”
胤禛琢磨着,舒云这么多年一直没拿出来,一方面是被之前夺嫡之事给吓住了,另一方面呢,也是她跟自己心有灵犀,早就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后呢!
胤禛从来不怕别人比自己能干,反正都要为自己所用,自然也没觉得舒云是不是想要做武瞾什么的。横竖现在是孝期,许多事情做不了,胤禛自然是将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头。
有了一定的章程之后,许多事情就好办了。胤禛并没有什么三年无改父道的想法,许多事情越早解决越好,因此,趁着之前一番清扫的余威,他就直接宣布全国各地重新丈量田亩,然后呢,他搞了个缺德的主意,派出去丈量田亩的官员每个地方都有三个,一个正职,两个候补,谁能够先发现正职的问题,并且得到核实之后,候补立马就能转正。
科举的发展让读书人越来越多,三年一次殿试,又分什么南北二榜,而且满汉考的还不一样,朝廷需要的官员就这么多,很多还都是靠着恩荫上去的,旗人想要上进,渠道总是比较多的,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职位都被旗人占了,甚至一些要害衙门里头的一些刀笔吏,如今叫做笔帖式,也都是旗人或者是包衣在里头任职,这就导致了汉人想要上进,面临的竞争对手就很多了,多有考上了进士,因为没钱走门路,不得不一直候补的,除非你想去某个没人愿意去的穷乡僻壤,否则的话,稍微好一点的官职,后面起码跟着一串候补的,一些人候补了几十年,都看不到希望。结果如今胤禛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哪有不动心的道理,恨不得死死盯着正职不放呢!
官绅一体当差,因为就是搞搞教化之类的,大家对此觉得没什么问题,提携后辈嘛,本来许多人就挺喜欢做的,但是一体纳粮,哪怕会按照官职爵位返还,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以前是全部不交税,不纳粮,现在只有一部分了,起码,以后投献的事情是不会再有了,这自然影响到了大家的利益。
但是问题是,这个政策还是保留了他们的特权,他们就算是想要反对,也找不出借口来,毕竟以前的时候,也没说他们的田全部免税,免一部分才是正常操作。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暗中做手脚了。
这么一来,原本以为最难的改革居然就这么进行下去了,胤禛一下子松了口气。
雍正年间的改革如今已经全面展开,在上层的压力下,下层又没有足够的反抗力量,比起明朝来,如今的文臣论起什么气节之类的,那是压根没有的,那时候文臣为了史书留名,能故意惹怒皇帝骗廷杖,现在可没人敢了,大清的皇帝是真的会杀人的,还会株连,至于名声什么的,呵呵,这玩意不就是读书人一句话嘛!
所以,在大明的时候,许多根本推行不下去的政策放在大清,居然还挺顺利。雍正也深得打一巴掌给一甜枣的熏陶,一边整顿吏治,不许贪污受贿,一边再搞了个养廉银出来,这笔银子看起来多,其实比起让他们去贪污,可就少很多了。
另外就是地方上头的亏空问题,胤禛早就烦透了这些,当年曹寅的女儿嫁给平郡王纳尔苏的时候,胤禛就不爽了,一个包衣家的女儿,一看就是王妃的品格,问题是,养移体,居易气,别相信什么穷苦人家养出什么金枝玉叶的事情,事实上,容貌,气质,谈吐,修养这种东西,都是需要金银珠玉培养的。同样的美貌,一个生在豪富之家,一个生在乡野之地,那完全是不一样的,一个从小娇生惯养,十指不沾阳春水,一个能走路就得帮着干活养家,十多岁的时候,保准一个是千金小姐,一个是黄毛丫头。能在乡野还能保证皮肤白皙细嫩,牙齿洁白整洁,头发柔顺细滑的,不用说,那肯定是有金手指。
曹家说是接驾,实际上康熙才住了几天,其他的东西不都是他们自己享用的吗?甚至,后续他们一家子的奢侈生活也是靠着这些亏空才支撑起来的,尤其,康熙给了曹家弥补亏空的机会,肥差一个接一个,结果呢,还越亏越多了!
虽说这里头是有着康熙想要废太子的时候让几个心腹想办法截留银子的事情,但是呢,这种事情是不能放到明面上来的,废太子之后也有好几年的时间,他们居然一点还亏空的意思都没有,这就很让胤禛恼火了!
所以,胤禛头一把火就烧到了三大织造头上,曹寅首当其冲!
对此,许多人其实是幸灾乐祸的,曹寅当年有多风光,就有多遭人嫉恨,康熙可不是只有一个乳母,按照制度,作为皇子,康熙会有四个乳母,只不过皇子断奶之后,一般只会留下一个,留下来的便是曹寅之母孙氏,后来康熙入阁读书,曹寅的身份够不上伴读,就做了康熙的哈哈珠子。就因为这么一重关系,康熙一直以来,对曹家优容有加,某种意义上来说,康熙对自个的兄弟都没有对曹寅照顾。
曹寅虽说也算得上是长袖善舞了,在江南官声很好,在朝堂上也多有经营,跟所有人关系都不错的样子,但是那是因为他上下都打点得好,但是如今到了这个地步,很明显,皇帝不喜欢他了,有几个人敢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来拉他一把呢?
舒云当年少女时候看过红楼,是因为那时候课本上有节选,老师建议他们回去可以看一看电视剧,舒云也曾经翻阅了一下原著,她一向理智,在她看来,贾家那是活该,至于说什么贾宝玉还有那些女孩子是清白无辜的之类的话,问题是,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不能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真的不应该付出代价了,放到后世,贪官家属还得积极退赃呢,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放到这个执法成本其实比较高的时代,提升犯罪成本,也就是搞株连,才是正常的。
所以,对曹家,舒云也生不出多少同情心来,他们也算不得无辜。别的不说,在整顿内务府的时候,舒云就看到一份记录,曹家曾经上折子问康熙借了内帑十万两银子用于倒卖云南那边的铜锭,结果因为内务府这边也跟着跟进,曹寅亏掉了,就随便找了个理由将这事给糊弄过去了,康熙也没有追究,至于借的钱,也是没还的,至于其他的事情,还有不少,光看内务府里头的记录,曹家就绝不冤枉。
至于红楼真正的结局什么的,曹家要是没有这些经历,这书也写不出来,所以,舒云自然就没有任何干涉的意思了。
江南三大织造互为姻亲,李煦是曹寅的内兄,孙文成是曹寅的表弟,以前康熙因为曹寅和李煦的缘故,对他们挺信任的,但问题是,胤禛可信不过他们,因此,一方面勒令他们填补亏空,另一方面已经命人南下接替三人的位置。如今江南那边无论是丝绸,还是棉布都畅销得很,就这样都没能将亏空补齐,那还能继续指望下去吗?
他们几家如今还想要走关系,给他们求个情什么的,结果直接被胤禛下旨骂了一顿,顿时消停了。孙文成还好,他们家欠的亏空不太多,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足够的依仗,奉圣夫人孙氏虽说是他姑母,但是已经过世了,能荫蔽曹家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再荫蔽娘家。所以他老老实实变卖了家产,将亏空都还掉了,还留下了一些祖产,但是曹李两家就没这种好事了,欠的太多,急切之间,当年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东西根本卖不出价钱来,至于那些当年接驾用的东西,也没人敢卖,因此,到头来根本还不起。
胤禛也懒得再跟他们啰嗦,勒令他们回京,后脚就叫人替了他们的位置,至于亏空什么的,就像之前那些欠国库钱的人一样,给个期限,慢慢还吧。
直白地摊到了众多兄弟面前,虽说之前康熙几年前万寿节的时候宣布永不加赋,但不是永不加税,赋这玩意就是人头税,问题是,朝廷户籍上人口已经很多了,以后再有什么隐户之类的问题,这些口赋还是要分摊到寻常百姓身上的。而且这玩意根本不是大头,大头是各种捐,各种税。
胤禛曾经去过江南,按照他了解到的情况,下面许多地方的捐税都已经收到几十年后了,但是第二年照样收,遇上什么县太爷纳妾,生孩子,说难听点,甚至县太爷家的狗生了一窝小狗,都能编出个名目出来。
这几年已经有不少地方出了民乱,虽说最终镇压下去了,但是谁知道再这样下去,会变成什么情况,所以,胤禛直截了当地表示,大清到了这个份上,有的地方不改不行了,要是不改,大家都要完蛋,说不定返回老家都不行,想想看大明当年是怎么对蒙古的,可是穷追不舍了好几十年。大清如今这些旗人的战斗力,可真是不敢保证,至于绿营,真要是乱起来,说不定他们是头一个投降的。
就像是大清这些年对老朱家赶尽杀绝,光是不知道是真是假的朱三太子都干掉好几个了,就可以知道,若是大清出了什么问题,回头他们这些龙子凤孙只怕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虽说大家觉得胤禛有的话太过危言耸听,但是大家都还是知道轻重的。不过,改要改,怎么改还是个问题。
胤禛这些事情早就想了很多年了,其实以前的时候,也有过各种变法,像是张居正就搞过一条鞭法,这会儿胤禛呢,直接拿出一个条陈来,核心就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一群人凑一块一商量,摊丁入亩虽说解决起来比较困难,但是还是可行的,但是这个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只怕行不通,官员读书人的特权你给取消了,大家不跳起来才怪!
一直讨论了好几天,一群人都不知道该怎么着手,贸然推行下去,说不定下面那些人就能真的鼓动人造反。
胤禛身心俱疲地去了长春宫,原本他想让舒云住在永寿宫,因为那里离养心殿比较近,但是舒云如今忙着理顺宫务,将宫里的事情清理一遍,因此,老是有人来来往往,担心有人趁机窥探前朝,所以干脆搬到了长春宫。
舒云如今已经差不多将宫里的情况理顺了,主要是胤禟也肯合作,跟舒云一块,将内务府的许多章程都改了,许多采购直接变成了招标,还有许多干脆直接交给京郊的皇庄提供,这么一来,内务府那边就少了许多做手脚的余地。
胤禟本来就是奉命清理内务府,因此,自然不会跟舒云对着干,相反,还非常配合,亲爹在的时候,办差都没现在当心。没办法,康熙再不怎么重视他,他也是皇子阿哥,有什么错,康熙都会帮忙兜着,可现在呢,做皇帝的变成了哥哥,还不是一个妈生的亲哥,情况就不一样了,真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只要将你闲置了,你就得抓瞎。
胤禟可是看到了,胤禩哪怕如今空有一个廉郡王的名头,但是如今是真的门庭冷落车马稀了,廉郡王府几乎是一瞬间就变得落魄了起来。偏偏两个人还撑着架子,别的不说,有的亲戚还是要资助的。
安郡王府,现在没有安郡王府了,玛尔浑之前因为曾经与鄂伦岱有过往来,结果这次被鄂伦岱给卖了,胤禛还在犹豫着要不要下手呢,原本这几年就有些身体不好的玛尔浑就吃不住压力,一命呜呼了!
玛尔浑没有嫡子,胤禛顺势就夺了安郡王府的王爵,便是个贝勒贝子的爵位也没能承袭,最后挑了两个儿子,一个封了镇国将军,一个封了辅国将军,其他的呢,爵位就更不入流了,没了爵位,安郡王府也不能住了,逾制,玛尔浑的丧事刚办完,就急急忙忙分了家,栖栖遑遑地搬出去了。
分家之后,他们日子并不好过,家产缩水了太多,偏偏一个个都是俭省不下来的那种,还想要维持当年王府风光时候的奢侈生活,寅吃卯粮,到最后,差点连爵田都要卖了,郭络罗氏听说了消息,哪里还有办法,也只能接济一二了。
胤禩如今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是钮钴禄氏生的,叫弘旺,胤禩将他抱到了郭络罗氏身边抚养,实际上郭络罗氏对于这个孩子很少理会,只是叫下人养着,对他还不如对自个的养女上心。胤禩如今跟郭络罗氏是真有了相敬如宾的味道,互相之间客客气气的,至于更多的,却是没有了。
胤禩从来不死心,他还在等机会,所以,现在能抓住的人,他一个都不会放手,郭络罗氏接济外祖家,他也不拦着,还多给一些,依旧保持着跟这一家子的来往,他坚信,没有人是无用的。
但是,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当年投靠了胤禩的皇商通过胤禩的关系,得了往内务府供货的差事,这次被一并处置了,皇商的资格被剥夺不说,还被抄家流放,自然不可能有多少钱孝敬胤禩了,因此胤禩如今手头也比较紧,已经到了需要偷偷摸摸典当一些东西的地步了。
胤禟开着几家当铺,因此知道这些事情,想到曾经风光无限,一度逼得汗阿玛都不得不耍赖的胤禩如今落到这个落魄田地,胤禟哪里还敢不拿胤禛的旨意当回事。
因此,在整改内务府的事情上,他表现别提有多积极了,生怕出了什么岔子。横竖内务府这边如今也担心胤禛下狠手,所以一个个也不敢有什么大动作,这才让改革顺顺利利进行了下去。
这会儿瞧见胤禛这边不顺利,舒云难免多嘴问了几句,听到胤禛说到这些事情之后,舒云当下就将当年洪武朝的解决办法说给胤禛听了,规定好各个级别能够免税的额度,纳粮照样纳,回头按照功名爵位什么的返还就是了,依旧是有特权的,至于当差,他们不能跟着百姓去服那些徭役,那就让他们去搞义务教育呗!去县学之类的官学义务上课,这也算是当差了,而且算是教化一方了,又体面又实惠。
对于舒云来说,反倒是丈量全国的田亩,摊丁入亩,这里头猫腻比较多一些,这时候下面测量土地,不是按什么米,分米的,而是按步,这个就有大步小步的问题了,官员用大步,百姓用小步,同样一亩地,当官的就是比百姓大,你有什么办法。
胤禛对于这些猫腻也明白,但是这种事情也很难解决,只得暂时作罢。
舒云却是知道,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获利越来越少,以后这些反而都是小节,因此,也并不多提,只是将自个这么多年来整理出来的一些实用性的技术图纸还有相应的设想拿给了胤禛,胤禛仔细看过之后,眼睛越来越亮,他忍不住保住了舒云:“静怡,你可真是朕的贤内助,这可真是帮了朕的大忙了!”
胤禛琢磨着,舒云这么多年一直没拿出来,一方面是被之前夺嫡之事给吓住了,另一方面呢,也是她跟自己心有灵犀,早就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后呢!
胤禛从来不怕别人比自己能干,反正都要为自己所用,自然也没觉得舒云是不是想要做武瞾什么的。横竖现在是孝期,许多事情做不了,胤禛自然是将全部的心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头。
有了一定的章程之后,许多事情就好办了。胤禛并没有什么三年无改父道的想法,许多事情越早解决越好,因此,趁着之前一番清扫的余威,他就直接宣布全国各地重新丈量田亩,然后呢,他搞了个缺德的主意,派出去丈量田亩的官员每个地方都有三个,一个正职,两个候补,谁能够先发现正职的问题,并且得到核实之后,候补立马就能转正。
科举的发展让读书人越来越多,三年一次殿试,又分什么南北二榜,而且满汉考的还不一样,朝廷需要的官员就这么多,很多还都是靠着恩荫上去的,旗人想要上进,渠道总是比较多的,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职位都被旗人占了,甚至一些要害衙门里头的一些刀笔吏,如今叫做笔帖式,也都是旗人或者是包衣在里头任职,这就导致了汉人想要上进,面临的竞争对手就很多了,多有考上了进士,因为没钱走门路,不得不一直候补的,除非你想去某个没人愿意去的穷乡僻壤,否则的话,稍微好一点的官职,后面起码跟着一串候补的,一些人候补了几十年,都看不到希望。结果如今胤禛给了他们一个希望,哪有不动心的道理,恨不得死死盯着正职不放呢!
官绅一体当差,因为就是搞搞教化之类的,大家对此觉得没什么问题,提携后辈嘛,本来许多人就挺喜欢做的,但是一体纳粮,哪怕会按照官职爵位返还,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利益,以前是全部不交税,不纳粮,现在只有一部分了,起码,以后投献的事情是不会再有了,这自然影响到了大家的利益。
但是问题是,这个政策还是保留了他们的特权,他们就算是想要反对,也找不出借口来,毕竟以前的时候,也没说他们的田全部免税,免一部分才是正常操作。他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暗中做手脚了。
这么一来,原本以为最难的改革居然就这么进行下去了,胤禛一下子松了口气。
雍正年间的改革如今已经全面展开,在上层的压力下,下层又没有足够的反抗力量,比起明朝来,如今的文臣论起什么气节之类的,那是压根没有的,那时候文臣为了史书留名,能故意惹怒皇帝骗廷杖,现在可没人敢了,大清的皇帝是真的会杀人的,还会株连,至于名声什么的,呵呵,这玩意不就是读书人一句话嘛!
所以,在大明的时候,许多根本推行不下去的政策放在大清,居然还挺顺利。雍正也深得打一巴掌给一甜枣的熏陶,一边整顿吏治,不许贪污受贿,一边再搞了个养廉银出来,这笔银子看起来多,其实比起让他们去贪污,可就少很多了。
另外就是地方上头的亏空问题,胤禛早就烦透了这些,当年曹寅的女儿嫁给平郡王纳尔苏的时候,胤禛就不爽了,一个包衣家的女儿,一看就是王妃的品格,问题是,养移体,居易气,别相信什么穷苦人家养出什么金枝玉叶的事情,事实上,容貌,气质,谈吐,修养这种东西,都是需要金银珠玉培养的。同样的美貌,一个生在豪富之家,一个生在乡野之地,那完全是不一样的,一个从小娇生惯养,十指不沾阳春水,一个能走路就得帮着干活养家,十多岁的时候,保准一个是千金小姐,一个是黄毛丫头。能在乡野还能保证皮肤白皙细嫩,牙齿洁白整洁,头发柔顺细滑的,不用说,那肯定是有金手指。
曹家说是接驾,实际上康熙才住了几天,其他的东西不都是他们自己享用的吗?甚至,后续他们一家子的奢侈生活也是靠着这些亏空才支撑起来的,尤其,康熙给了曹家弥补亏空的机会,肥差一个接一个,结果呢,还越亏越多了!
虽说这里头是有着康熙想要废太子的时候让几个心腹想办法截留银子的事情,但是呢,这种事情是不能放到明面上来的,废太子之后也有好几年的时间,他们居然一点还亏空的意思都没有,这就很让胤禛恼火了!
所以,胤禛头一把火就烧到了三大织造头上,曹寅首当其冲!
对此,许多人其实是幸灾乐祸的,曹寅当年有多风光,就有多遭人嫉恨,康熙可不是只有一个乳母,按照制度,作为皇子,康熙会有四个乳母,只不过皇子断奶之后,一般只会留下一个,留下来的便是曹寅之母孙氏,后来康熙入阁读书,曹寅的身份够不上伴读,就做了康熙的哈哈珠子。就因为这么一重关系,康熙一直以来,对曹家优容有加,某种意义上来说,康熙对自个的兄弟都没有对曹寅照顾。
曹寅虽说也算得上是长袖善舞了,在江南官声很好,在朝堂上也多有经营,跟所有人关系都不错的样子,但是那是因为他上下都打点得好,但是如今到了这个地步,很明显,皇帝不喜欢他了,有几个人敢冒着得罪皇帝的风险来拉他一把呢?
舒云当年少女时候看过红楼,是因为那时候课本上有节选,老师建议他们回去可以看一看电视剧,舒云也曾经翻阅了一下原著,她一向理智,在她看来,贾家那是活该,至于说什么贾宝玉还有那些女孩子是清白无辜的之类的话,问题是,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不能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就真的不应该付出代价了,放到后世,贪官家属还得积极退赃呢,其实都是一个道理!放到这个执法成本其实比较高的时代,提升犯罪成本,也就是搞株连,才是正常的。
所以,对曹家,舒云也生不出多少同情心来,他们也算不得无辜。别的不说,在整顿内务府的时候,舒云就看到一份记录,曹家曾经上折子问康熙借了内帑十万两银子用于倒卖云南那边的铜锭,结果因为内务府这边也跟着跟进,曹寅亏掉了,就随便找了个理由将这事给糊弄过去了,康熙也没有追究,至于借的钱,也是没还的,至于其他的事情,还有不少,光看内务府里头的记录,曹家就绝不冤枉。
至于红楼真正的结局什么的,曹家要是没有这些经历,这书也写不出来,所以,舒云自然就没有任何干涉的意思了。
江南三大织造互为姻亲,李煦是曹寅的内兄,孙文成是曹寅的表弟,以前康熙因为曹寅和李煦的缘故,对他们挺信任的,但问题是,胤禛可信不过他们,因此,一方面勒令他们填补亏空,另一方面已经命人南下接替三人的位置。如今江南那边无论是丝绸,还是棉布都畅销得很,就这样都没能将亏空补齐,那还能继续指望下去吗?
他们几家如今还想要走关系,给他们求个情什么的,结果直接被胤禛下旨骂了一顿,顿时消停了。孙文成还好,他们家欠的亏空不太多,最重要的是,他没有足够的依仗,奉圣夫人孙氏虽说是他姑母,但是已经过世了,能荫蔽曹家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再荫蔽娘家。所以他老老实实变卖了家产,将亏空都还掉了,还留下了一些祖产,但是曹李两家就没这种好事了,欠的太多,急切之间,当年花了大价钱买回来的东西根本卖不出价钱来,至于那些当年接驾用的东西,也没人敢卖,因此,到头来根本还不起。
胤禛也懒得再跟他们啰嗦,勒令他们回京,后脚就叫人替了他们的位置,至于亏空什么的,就像之前那些欠国库钱的人一样,给个期限,慢慢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