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从平乱悍将到威逼“四夷”之外交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虽然大家有了一个一致相同的意见,拿下李昰应已成刻不容缓之势。但在具体实施上还有待进一步商榷。如果大摇大摆地公开捕捉李昰应,那根本就是一件极不可能的事。请不要忘了,就在李昰应刚刚二返政坛,他便委任其嫡长子李载冕为大将军,执掌着朝鲜全国兵权,搞不好就会激起大变,引发一个不可收拾的局面。那么余下的就是智取,诱捕李昰应。于是,马建忠、丁汝昌、吴长庆三人联名上请直隶总督李鸿章,李鸿章及时转奏清政府总理衙门,并很快获准。

    8月6日,吴长庆以宗主国大清进驻朝鲜最高长官的身份,率黄仕林、袁世凯等拜访李昰应。谈话间,李昰应对宗主国大清及时派兵进驻朝鲜表示欢迎。

    吴长庆说:此次奉命领兵前来,目的是专为牵制日人,别无他意。

    李昰应听了很高兴。他想,大清和朝鲜到底是一家人。要不是“大哥”及时出兵援助,日人“花鬼子”不定要闹出个什么样子来。并逐渐打消了先前对于吴长庆来访的戒备心理。

    吴、李二人畅谈甚欢,并约好下午李昰应进行礼节性回访。

    这天下午,天突然下起了小雨。在汉城南大门外黄仕林兵营里,正在等待中的马建忠、吴长庆等人很是担心天下着雨,李昰应会否爽约!等到4点钟时,才见李昰应率十多名随从如约而来。

    清军列队隆重欢迎,马建忠、吴长庆、丁汝昌、吴兆有、黄仕林、张謇、袁世凯等依次亲自出营迎接。多咱受过如此隆厚礼遇呀!李昰应春风满面,心花怒放。可怜的老头哟,精明一世,糊涂一时,他来到了一个永不该来的地方。

    李昰应在马建忠、吴长庆、丁汝昌等一班人簇拥下兴高采烈地进入营帐。他的十多名随护刚要随着入帐,却被早有准备的袁世凯一下挡住,接下就给袁世凯连哄带攘地安排在了另外一个营帐,好茶好果子的招待着。

    营帐内,宾主相互礼毕,开始了笔谈。先是马建忠与李昰应笔叙,只见马建忠气定神闲,提笔舒缓地书道:朝鲜今后要注重和加大军事力量的发展啊。

    李昰应提笔在手,饱蘸砚中墨,书道:是呀,朝鲜一旦国力自强,肯定要加强军力。

    应当说,李昰应的毛笔书法相当造谐。从4点到5点钟,他和马建忠交换了不少关于军事方面的问题。足足笔谈了0多纸。

    这时,马建忠环视了下帐内,见全是大清的军人,并无一名李昰应的随护,知道这是按照先前设计,袁世凯已经完成了手脚。心说,是时候了。

    马建忠遂运笔疾书道:请问阁下,可否知道凡朝鲜国王具都乃我大清皇帝所册封?

    李昰应迟疑地书道:这没错呀!

    马建忠:既然知道国王为大清皇帝册封,你6月9日发动兵变,诛杀弄已,篡夺政权。你这是严重损毁了大清皇帝册封的朝鲜王权,犯下了欺君之罪啊。

    李昰应一看这口气,情知大事不妙,转过头来一看,身边一个随护都不见,更是慌了!李昰应身子侧向吴长庆,壮起胆来急急速书问吴长庆道:将军将作云梦之游耶?

    要说这李昰应还真是个有才人,不但书法秀起来很不一般,还很精通“上国”的历史典故。

    西汉时,由于楚王韩信功高震主,汉高祖刘邦决计除掉他,于是便采纳阵平之计伪称去云梦泽《洞庭湖》巡游。韩信中计,前去迎接,结果被捕。

    吴长庆一时不知作何回答好,正在尴尬之际,突然帐帘被掀,袁世凯一脸怒气闯入帐内。

    李昰应见袁世凯两眼喷火地盯着自己,方知大难来临。他两眼惶恐地望了下马建忠,故作镇定书下最后一行字。

    “我国一直视大清为天朝上邦啊!”

    马建忠避开李昰应的目光,迅即书道:不用多想了,念你是朝鲜国王之父,故今天不作为难,你还是去天津听候御旨吧。

    袁世凯不等李昰应再作辩解,把手一挥,两名士兵扑上去按紧李昰应,不容挣扎地将其押出营帐。

    此时帐外军士列队两行,剑戟林立。两名士兵押着李昰应朝向一顶轿乘速速走去。到了跟前,李昰应挣扎着说:我坐自己的,我的轿子呢?

    袁世凯仗剑喝道:事已至此,徒劳抗争。

    李昰应被两名士兵强行塞入轿内,抬起就走。

    丁汝昌率100多名士兵随即押后紧跟,连夜冒雨,直奔南阳海口而去。

    袁世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亲自带领一小队亲兵,雨夜巡视汉城各主要街道和王宫周围,直到很晚。确认未有异常出现,这才返回军营休息。

    凭心而论,“壬午兵变”实际上是朝鲜军民自发的一场反贪腐、反暴政,反击日人侵略势力蚕食朝鲜的正义斗争。李昰应而只不过是利用了这次兵变,夺回失去已久的权力而已。单就事件本身来讲,这并没什么别害之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一个旧的政权覆灭,一个新的政权诞生,这是一个人类在推进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中的规律。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一个国家的政权更迭不是这样呢?从客观上讲诱捕李昰应,实在是清政府极不情愿而又不得为之的一件事。李昰应所推行的锁国政策固然是消极愚昧的,因为这种保守主义国策严重造成了朝鲜国民对外部世界的无知和妄自大的心态。但李昰应至少对大清还是无尚遵崇和信赖的。相反闵妃集团所谓的开国政策,却也实在找不出半点的可恭维之处。这是因为闵妃的开国政策并非是主观自愿的,完全是出于对日人侵略势力屈服和妥协。为了达到一已私利,不惜丧失国家主权,大大地伤害了国民自尊心和民族尊严。拉下一个亲请派,而拣起的却是一个亲日派,两相权衡,孰轻孰重,大清的决策们不会连这点都不明白。之所以如此,完全是清政府自利主义对朝鲜政策的作崇。惟恐李昰应继而不断的锁国闭关政策,会导致破坏清政府在朝鲜继续推行对列强均等开放的政策。为确保清王朝在朝鲜“以夷制夷”方略的实施,以欧美列强牵制日人,使日人既不能吞并朝鲜,又使朝鲜问题国际化,让朝鲜成为保护清王朝的战略缓冲区。清政府这才不得不出此下策,拘拿李昰应,以此“息事宁人”,防止日人借口介入。

    可事实上是,大清的这种做法,实在是弊大于利,且损人不利已。因为这样做不仅于事无补,同时还大大地助长了日人的嚣张气焰,使大清在清日外交上陷入步步被动的局面,而且很快地,大清的这种做法就遭到了历史捉弄,在李昰应被软禁保定不到三年,因“甲申事变”大清又不得不将李昰应重新释放,并由袁世凯将其护送回国。这才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哪!当然这也是后话。

    拘捕了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并且很快地将其安全押送大清国内。这对于吴长庆、马建忠等人来说,是最为爽心惬意的一件事。老李头实在一个麻烦的制造者,且又碍手碍脚的,逮了他剩下来的事也许就好办多了(事实真是这样吗)。

    可是袁世凯就不行了,从拘捕押送走李昰应的那一刻起袁世凯就开始有些心虚起来。一个小小营务处总帮办竟然鼓吹上级拘捕人家一国国王之父,是不是自己做事太过孟浪?万一因此生出什么大事端来,颈上这颗大脑袋岂不是就长得不稳了?不行,得想法主动弥补下后果,不然只会坐以待毙。袁世凯还是很有办法的,他立即书信张佩纶,信中先是吹嘘一番自己在平乱中如何地机智果敢,奋勇善战。继而又累数了李昰应种种恶端和罪行,以及又是怎样地施计擒下李昰应。在信的最后部分,袁世凯这才道出了自己心里话:……总之大院君实为祸首,乱党皆借其名以资号召,所以大院君一日不离本土,朝鲜永无太平之望。纵不能置之重典。亦当囿之囹圄。弟恐爵帅未悉个中逆谋,一时被大院君供词所蒙蔽,归咎世凯,不擅执属国王父,希图邀功幸赏,所以沥清上达清听,并恳将此中真相转禀爵帅,庶使属国乱臣不得消遥法外,再为酿祸之厉阶,幸甚幸甚。

    怎么样,人家袁世凯虽但为自己脱清了干系,且又不妄图连累他人,末了连处理意见都替李鸿章拿了。这也从当事人那里间接地再次证明,拘捕李昰应“既定方针”说,实在是有别有用心之人,出于某种阴暗目的所谎言之。

    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突然销声匿迹,一夜未归,使得本就尚未安定的朝鲜王室很是惊恐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天刚放亮,朝鲜左承使严世荣就慌慌张张地来到了吴长庆大营。

    在三军大帐,吴长庆接待了严世荣,并让张謇就拘捕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一事向其作出解释。

    张謇道:清军此次奉命进入朝鲜,主要目的是为平定兵乱,以正朝纲。至于与日人缔约尚居其次。但为阻止日人以此为借口要挟寻衅,拘捕大院君诚属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是这次**首魁,所以我大清皇帝很想亲自听其详述,故方作此举。不过请左承使放心,我大清皇帝皇恩浩荡,必不至为难大院君,这点还请左承使务必转告国王。

    严世荣听了张謇的一番详解,方始放下心来。他转身拜谢过吴长庆又与张謇两人相互揖别。拜别之时,张謇特别叮嘱严世荣:为防滋生意外,此事先只国王一个人知道就行了。

    严世荣点头称是。之后便匆匆告退,回景德宫回复李熙国王。

    严世荣刚刚走后,吴长庆立刻派人叫来袁世凯,让袁世凯速去马建忠处,与其商议剿灭乱军事宜。

    袁世凯见了马建忠,说自己是奉了吴大叔命令前来,有要事相商。马建忠两眼一扫,迸退左右人等。袁世凯前行几步,扼要说明来意。马建忠说道:这又是一件棘手之事啊!

    袁世凯说道:马道员毋须多虑,这事儿不妨交由我来办。彼等不过一群乌合之众,小菜。

    马建忠听了袁世凯的话,一脸的惊诧。他望着袁世凯心说:小子孟浪得可以。不过又一想:也是,有道是后生可畏,何况又是强将之后呢。马建忠还是向袁世凯道出了自己担忧。虽然李昰应现下已遭拘捕,可他的长子李载冕却是新任领兵大将军,手上握有兵权,此事万不可小觑。

    马建忠毕竟不是带兵之人,对这种武力杀伐之事,一时也拿不出很好的主意。他告诉袁世凯说:你回去和吴提督商议出一个万全良策。此事宜速策速决,拘捕李昰应的事情掩盖不了多久。

    袁世凯返回大营时,正好这时张謇也在。袁世凯把马建忠的话一字不落地转述给了吴长庆。吴长庆就问张謇这事你有什么好主意?

    张謇思衬了下,说:老方法照搬就是。

    吴长庆道:我明白了。说得好仔细些。

    张謇说:由马道员出面约李载冕,要他速来“南别宫”,告诉他大院君也在这里,让他来是想大家在一起共同商议如何对付日人的事。其一俟到达,立刻软禁。使叛军群龙无首,便于各个击破。不过,平乱须得师出有名才是。

    袁世凯高声说道:这件事交给我来办!

    张謇说道:此事交由慰庭办理最为合适,金允植一直就在他那里。

    张謇说的没错,金允植自打与袁世凯有了那次在船上的简短谈话,对袁世凯很是敬佩,他每天几乎形影不离地跟着袁世凯屁股后头跑。

    三人商议完毕后,又由袁世凯把这个计划内容告诉马建忠。接下来,就是马建忠派人照会李载冕来南别宫议事,袁世凯回自己营帐去见金允植。

    南别宫是当时朝鲜王室专为接待清朝使臣所开设馆所,相当于现在国宾馆,在元朝时就有了,不过那时不叫南别宫而叫太平馆。朝鲜宣宗二十五年,亦即159年“壬辰倭乱”时,王室宫阙焚烧几尽,唯独景德宫,南别宫幸免于难。原因是景德宫挤住着朝鲜王室一家人,南别宫住着一个叫平秀的倭鬼头头。159年,抗倭援朝明将提督李如松将倭鬼子驱逐出京城。受朝鲜王室之邀,李如松入住南别宫。从此,南别宫就成了朝鲜王室接待明、清两代官员的专门馆所。每当有中华上国官员来到,朝鲜国王都会在这里举办迎送使臣的下马宴和上马宴,就连王室宗亲,议政府,六曹等文武百官所举行的各种迎送宴会也都会按排这里。这里既是中朝经济、文化、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朝鲜国家“崇华事大”的象征。

    所以,把一个领兵大将军照会到这里来,那是多大荣耀啊。何况李载冕也不可能想到,马建忠这是在“请君入瓮”。所以当他两脚一踏入南别宫,便成了来得去不得了。至于啥时放掉他,就看搞事的这几个人的心情了。

    在软禁李载冕于南别宫的同时,袁世凯也和金允植达成共识,为使平乱能够周密妥善地进行,他让金允植赶快入宫,希望朝鲜国王写一封请求大清勒兵堪乱的亲笔手书。

    大约晚上八点,金允植才从王宫返回。袁世凯问他咋搞这么长时间?金允植告诉他景福宫里人很多且又十分杂乱,为了掩人耳目,得瞅准时机才能接近国王。所以耽搁了时间。

    拿到了朝鲜国王的亲笔手书,就等于平乱更加合法化。吴长庆立即指派袁世凯去和马建忠共同商讨布置,他之所以这样做,没有指派张謇、黄仕林、吴兆有、张光前等当中某一个将官来和马建忠共同担当布暑指挥这场平乱,大致基于如下两个原因:一来马建忠此前曾驻使朝鲜,熟悉汉城地理环境,二来庆军从打马山浦登陆到进驻汉城,再到诱捕李昰应,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吴长庆发现袁世凯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人才,他打心眼里既喜欢又欣赏这位故朋之子。吴长庆这样安排,是想给袁世凯一个真枪实弹的锻炼的机会。不过,这是要担点风险的。

    袁世凯和马建忠两人经过一番商议,决定驻南别宫的副将张光前率后营绕出小东门,会合右营总兵吴兆有,前营副将何乘鳌围攻枉寻里;袁世凯、张謇随吴长庆督率大营负责利泰院一带战事。

    第二天上午,驻朝清军大本营发布一道公开告示,大意是;大清军队承奉国王代剿函诏,所有驻守枉寻里,利泰院等地叛兵,不可轻举妄动,更不得抵抗清军行动。如主动缚献乱党首恶者,将予以重大奖赏,如有违者,一举围歼。这种恩威并施的告示,应该说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翌日凌晨,庆军正式发动围攻。也许是那张告示所起的作用,李昰应已被拘去,叛兵群龙无首,整个过程中,除了枉寻里庆军与叛兵之间发生一些零星巷战外,利泰院基本没有什么事。所有叛兵全被解决了。

    至此“壬午兵变”全面平定。

    接着,庆军随即调整驻防;吴兆有、黄仕林、张光前等分别驻扎东别宫、南门外;袁世凯率一营驻扎三军府,吴长庆与大本营依然驻在下都监。三处驻军互成鼎足之势,一方面便于维持汉城治安,一方面随时监视日人的动向。

    平定了壬午兵变,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的势力被彻底击跨,小李国王在大清的帮助下重新掌回权力。可这小子很不是东西,他似乎很不在意他老爹被袁世凯偷偷弄去大清这回事。这不,小李国王刚恢复点元气,就想老婆了。他派人到袁世凯那里去见金允植,想通过袁世凯请吴长庆派些人手帮她接回老婆。

    吴长庆非常爽快,他让袁世凯亲自带领一百名士兵作为护卫队,随同朝鲜王室的官员去迎接闵妃回宫。

    9月1日,在外逃亡了一个多月的闵妃,在袁世凯的一路护卫下,终于又回到了景福宫。

    为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