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血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建工跟着二叔一起去大姑家拜年。二叔一路上板着脸不说话,只是用浓眉下面那双漠然的眼睛偶尔看他一眼。这让他感到非常沉闷。建工只是在刚来的那天晚上见他开心地笑过一会儿。其实,在他生活中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想到二叔多年以来就一直这样孤身一人过日子,他也感到没话可说。二叔穿一件又大又厚的黑棉袄,肩膀和后背上粘着许多黄尘,左袖子空空地摆来摆去。西边是明晃晃的水库,看不到远处的堤坝。他给二叔扑打几下身上的尘土。二叔这才说:“这件棉袄还是那年我到你家去的时候,你妈给我做的呢。”一会儿又说:“我在咱家里是混得最差的一个,连个家也没有,所以,无论在什么人面前,我都不说话。村上管谁都比我混得好,我没有资格评论别人。我又是个残疾人,哪里也去不成,不然的话,我也会像你爸爸和你三叔四叔他们那样,到外面去闯荡闯荡了。你回去以后就跟你爸爸说,以后我不会连累你们,让他放心好了,只要你们这些人过得好就好了,不要为我担心。”建工不知道他说的是气话,还是真心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种彻底的无奈。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二叔也上东北去的话,或许真的会带回一个女人来呢。
大姑住在水库南边的土山上,年前爷爷带他来过。吃饭的时候,大姑盘着腿坐在炕头上,眼睛里似乎闪着过去一些零碎的影象,感慨母亲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早早去世了,是她这个当大姐的一手把弟妹几个拉扯成人。她为建工的父亲在外这么多年却没回家来看望她而唏嘘不已,说他早就把她这个姐姐给忘记了。
回家以后,叔侄俩又去了继义家一趟。
初三这天刚吃过早饭,巧生就笑盈盈地来接建工,说她爸爸妈妈让他过去。走在去小湾村的田间小路上,他又记起去大姑家的情景,说:“几个叔叔和大姑他们对我父亲好像都抱有成见。前些年大姑曾经托人捎话,让我父亲送她一双煤矿上发的那种高筒的黑色绝缘塑胶鞋,但是连父亲的一句话都没有收到。三叔说,他那年到我家去,本来有机会留在煤矿上当工人,可是父亲没答应。后来他还写信,跟我父亲要一件小夹袄,父亲一直也没给他寄来,所以他才一气之下上东北去了。”
“哦……那二叔怎么会对大叔有看法呢?”
“我听母亲说过,二叔第二次到我家去的时候,跟我父亲商量,想以后让我,或者让我哥哥建华养他的老,当时父亲说:‘以后我还不知道谁来养我呢!’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到我家去过。”
“大叔可能说话是冲了点,不过,他也不一定就因为那件事才不到你家去的吧?”
“母亲说,八成就是那句话把他给得罪了。那时我还小,冲口说:‘以后我来养活俺二叔!’”
“是吗?这说明,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又笑道:“你那时还小,很纯真,等你以后成了家,即便你真有这种想法,也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呀。”
“可当时我就是那样想的呀。记得二叔那次到我家去,还跟我们一起进城,给我们兄妹三个每人买了一身灯芯绒绒裤呢!”
“他用来给你们买衣服的那点钱,省吃俭用的,还不知攒了多长时间呢!”
迎面面过来一个骑车的女子,穿着一件崭新的橘红色上衣,差不多跟巧生是同龄人。她没下车,跟巧生打过招呼过去了。巧生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蓝色西服,脚穿锃亮的半高跟黑皮鞋,上面露出洁净的白色衬衣领子,加上她那白净细腻透着粉红的脸面,显得端庄而雅致,俨然就是一个来自大城市的青年。不知为什么,他在她面前总感到有些局促。他只有让自己去想到跟她是堂亲关系,心里才感到自然和放松一些。
他望着西边那道山顶起伏的屏障似的山脉,说:“那座最高的山就是藏马山吗?”
“嗯,就是有白色悬崖的那一座。”
他提到五爷爷讲的那个关于金马驹的故事。她问他信不信,他说:“很多地方都有相类似的神话传说,并且跟当地一些标志性的实物联系起来。虽说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但包含的愿望却是真实的,比如说对拥有财富的梦想。”
巧生笑了:“是有些道理,不亏是有文化的人。”她从心里敬佩他能把生活中的事物分析得一清二楚。
县里有个茂腔剧团来公社演出,巧欣搞到两张戏票。她说巧生回来一趟不容易,就让她跟建工一起去看。建工不喜欢看戏,说还是让别人去。三妹妹极力怂恿他去,说这回上演的是《赵美荣观灯》,里面有一出“唱花灯”很好看,把从古到今天下的灯全都唱绝了。大妈一时高兴起来,说:“记得里面有几句是这么唱的,什么‘小两口盖着床破面单,你也蹬他也蹬,一蹬蹬上个大窟窿。”大家都笑起来。小嫚闹着要夺巧生手里的票,被巧生一把拉开,她撅着小嘴巴说:“赶快走吧,别再回来啦,嫁个厉害婆婆拾掇你!”
“叫你胡说!”巧生红着脸上前去抓她,她尖叫着躲到母亲身后去了。
公社大礼堂里,演出慢慢腾腾地进行着,台下观看演出的出出进进,一片嘈杂,不时还冒出小孩子尖利的哭闹声。巧生说再过一会儿那段“唱花灯”就出场了。建工早就失去了耐性,突然提议到藏马山去看看。
出了村子,过去一座架在深壑上面的水泥桥,走在山下一条幽静的小道上。不一会儿,走进一片疏落的小槐树林,地上残留着一些枯叶和砂糖般的雪粒。右面一道不高的石堰,下面是一条干涸的浅浅的河床,长长的水草一律向下游方向倒伏着,被梳子梳过似的。建工感到身心自由轻松,转身看看走过来的地方,又惬意地抬头望望灰蒙蒙的天空,呼吸着山下特有的清冷而又新鲜的空气。巧生看着下面的河床和远处的麦田,说:“夏天这里一片青绿,水很清澈,有很多小鱼儿。”
“这里多幽静啊!你小时候常到这地方来玩吗?”
“小时候经常来玩,割猪草、拾柴、洗衣服、爬树……,那时候真是无忧无虑。我跟那些男孩子比赛爬树,看谁爬得最高。有人跑到我家去跟我娘说了,她就跑出来找我,老远见我爬到了最高的枝子上,就骂起来了:‘死妮子,看把你摔死就好了!’”
他惊讶地看着她说:“是吗?你小时候还很调皮呢!”
“那时候小,不懂事。我爸爸一听到我吹口哨,就知道是我进门回来了,说我就像个野猴子,没有个女孩样。”她突然笑出声来,“有一回,俺邻居有一个男孩,欺负我的同位,我就把他按倒在地上揍他。我骑到他身上掐住他的脖子,让他告饶。后来,他娘找到我家里去告我的状。”
他笑了:“听起来,简直不像是你本人。”
她带有好感地想:他那浓黑的眉毛和一笑就翘起的嘴巴,跟三爷爷和大叔他们兄弟几个简直一模一样,让人感到特别亲切。她低头微笑着说:“我对你印象跟原来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原来我觉得你……怎么说呢?就好像是挺傲慢的样子。”
“我自己没感觉到呀!你是说,我对你傲慢吗?”
“不过你这次回来以后,我感觉就不是那样了。我娘和我姐她们都觉得你很朴实,一点儿也没有城里人那种架子。上次你刚走的第二天,小嫚就问你什么时候再来,昨天还又闹着要跟着一起来看戏。”
“本来就是自己家的人嘛。”
“不过,有的城里亲戚也不是这样。去年我回来过年,在俺后面住的那家里来了一个城里亲戚,跟你差不多大,穿戴很讲究,走路都低头看着地上,唯恐把他的皮鞋弄脏了——也可能是为了让别人去注意他那双皮鞋吧?那家人说,他总爱炫耀城里人有但是乡下人没有的东西,他还看不惯乡下人的风俗,说他们城里人都是习惯怎么怎么的,故意显示出做为城里人的那种优越感……”
“我上中学的时候,班上有的同学一谈起他们自己的老家,就皱起眉头,摇着头说,我不愿意回老家去,那地方很穷,显出很嫌恶的样子来。好像如果不那样,就会被别人瞧不起。”
“你说过,你从小就一直想回来看看。其实,你对老家的人感情挺深的,这一点能看出来。”她又笑道:“不过,你要是再对大叔的态度好一些,就更好啦!你对他说话挺生硬的。”
他不愿意想到父亲。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小时候我也有过快乐的时光,但是非常短暂。母亲本来生性天真、开朗,我很容易受到她的感染。可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她后来变得越来越压抑,脾气也不好。他们经常为了一些繁琐的毫无意义的事情发生争执和冲突,过后就是‘冷战’。他那个人,一回到家里就横挑鼻子竖挑眼,很容易被激怒。他对我似乎非常鄙视。只要一跨进家门,我就感到压抑和死气沉沉的。怎么说呢……你想象一下,一个人如果整天都处在泥泞的阴雨天里,雨又总是在下个不停,没完没了地下,看不到晴天的征兆,会是什么感觉?”
“哦!原来你对家还有这种... -->>
建工跟着二叔一起去大姑家拜年。二叔一路上板着脸不说话,只是用浓眉下面那双漠然的眼睛偶尔看他一眼。这让他感到非常沉闷。建工只是在刚来的那天晚上见他开心地笑过一会儿。其实,在他生活中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想到二叔多年以来就一直这样孤身一人过日子,他也感到没话可说。二叔穿一件又大又厚的黑棉袄,肩膀和后背上粘着许多黄尘,左袖子空空地摆来摆去。西边是明晃晃的水库,看不到远处的堤坝。他给二叔扑打几下身上的尘土。二叔这才说:“这件棉袄还是那年我到你家去的时候,你妈给我做的呢。”一会儿又说:“我在咱家里是混得最差的一个,连个家也没有,所以,无论在什么人面前,我都不说话。村上管谁都比我混得好,我没有资格评论别人。我又是个残疾人,哪里也去不成,不然的话,我也会像你爸爸和你三叔四叔他们那样,到外面去闯荡闯荡了。你回去以后就跟你爸爸说,以后我不会连累你们,让他放心好了,只要你们这些人过得好就好了,不要为我担心。”建工不知道他说的是气话,还是真心话,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一种彻底的无奈。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二叔也上东北去的话,或许真的会带回一个女人来呢。
大姑住在水库南边的土山上,年前爷爷带他来过。吃饭的时候,大姑盘着腿坐在炕头上,眼睛里似乎闪着过去一些零碎的影象,感慨母亲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早早去世了,是她这个当大姐的一手把弟妹几个拉扯成人。她为建工的父亲在外这么多年却没回家来看望她而唏嘘不已,说他早就把她这个姐姐给忘记了。
回家以后,叔侄俩又去了继义家一趟。
初三这天刚吃过早饭,巧生就笑盈盈地来接建工,说她爸爸妈妈让他过去。走在去小湾村的田间小路上,他又记起去大姑家的情景,说:“几个叔叔和大姑他们对我父亲好像都抱有成见。前些年大姑曾经托人捎话,让我父亲送她一双煤矿上发的那种高筒的黑色绝缘塑胶鞋,但是连父亲的一句话都没有收到。三叔说,他那年到我家去,本来有机会留在煤矿上当工人,可是父亲没答应。后来他还写信,跟我父亲要一件小夹袄,父亲一直也没给他寄来,所以他才一气之下上东北去了。”
“哦……那二叔怎么会对大叔有看法呢?”
“我听母亲说过,二叔第二次到我家去的时候,跟我父亲商量,想以后让我,或者让我哥哥建华养他的老,当时父亲说:‘以后我还不知道谁来养我呢!’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到我家去过。”
“大叔可能说话是冲了点,不过,他也不一定就因为那件事才不到你家去的吧?”
“母亲说,八成就是那句话把他给得罪了。那时我还小,冲口说:‘以后我来养活俺二叔!’”
“是吗?这说明,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又笑道:“你那时还小,很纯真,等你以后成了家,即便你真有这种想法,也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呀。”
“可当时我就是那样想的呀。记得二叔那次到我家去,还跟我们一起进城,给我们兄妹三个每人买了一身灯芯绒绒裤呢!”
“他用来给你们买衣服的那点钱,省吃俭用的,还不知攒了多长时间呢!”
迎面面过来一个骑车的女子,穿着一件崭新的橘红色上衣,差不多跟巧生是同龄人。她没下车,跟巧生打过招呼过去了。巧生今天穿着一身崭新的深蓝色西服,脚穿锃亮的半高跟黑皮鞋,上面露出洁净的白色衬衣领子,加上她那白净细腻透着粉红的脸面,显得端庄而雅致,俨然就是一个来自大城市的青年。不知为什么,他在她面前总感到有些局促。他只有让自己去想到跟她是堂亲关系,心里才感到自然和放松一些。
他望着西边那道山顶起伏的屏障似的山脉,说:“那座最高的山就是藏马山吗?”
“嗯,就是有白色悬崖的那一座。”
他提到五爷爷讲的那个关于金马驹的故事。她问他信不信,他说:“很多地方都有相类似的神话传说,并且跟当地一些标志性的实物联系起来。虽说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但包含的愿望却是真实的,比如说对拥有财富的梦想。”
巧生笑了:“是有些道理,不亏是有文化的人。”她从心里敬佩他能把生活中的事物分析得一清二楚。
县里有个茂腔剧团来公社演出,巧欣搞到两张戏票。她说巧生回来一趟不容易,就让她跟建工一起去看。建工不喜欢看戏,说还是让别人去。三妹妹极力怂恿他去,说这回上演的是《赵美荣观灯》,里面有一出“唱花灯”很好看,把从古到今天下的灯全都唱绝了。大妈一时高兴起来,说:“记得里面有几句是这么唱的,什么‘小两口盖着床破面单,你也蹬他也蹬,一蹬蹬上个大窟窿。”大家都笑起来。小嫚闹着要夺巧生手里的票,被巧生一把拉开,她撅着小嘴巴说:“赶快走吧,别再回来啦,嫁个厉害婆婆拾掇你!”
“叫你胡说!”巧生红着脸上前去抓她,她尖叫着躲到母亲身后去了。
公社大礼堂里,演出慢慢腾腾地进行着,台下观看演出的出出进进,一片嘈杂,不时还冒出小孩子尖利的哭闹声。巧生说再过一会儿那段“唱花灯”就出场了。建工早就失去了耐性,突然提议到藏马山去看看。
出了村子,过去一座架在深壑上面的水泥桥,走在山下一条幽静的小道上。不一会儿,走进一片疏落的小槐树林,地上残留着一些枯叶和砂糖般的雪粒。右面一道不高的石堰,下面是一条干涸的浅浅的河床,长长的水草一律向下游方向倒伏着,被梳子梳过似的。建工感到身心自由轻松,转身看看走过来的地方,又惬意地抬头望望灰蒙蒙的天空,呼吸着山下特有的清冷而又新鲜的空气。巧生看着下面的河床和远处的麦田,说:“夏天这里一片青绿,水很清澈,有很多小鱼儿。”
“这里多幽静啊!你小时候常到这地方来玩吗?”
“小时候经常来玩,割猪草、拾柴、洗衣服、爬树……,那时候真是无忧无虑。我跟那些男孩子比赛爬树,看谁爬得最高。有人跑到我家去跟我娘说了,她就跑出来找我,老远见我爬到了最高的枝子上,就骂起来了:‘死妮子,看把你摔死就好了!’”
他惊讶地看着她说:“是吗?你小时候还很调皮呢!”
“那时候小,不懂事。我爸爸一听到我吹口哨,就知道是我进门回来了,说我就像个野猴子,没有个女孩样。”她突然笑出声来,“有一回,俺邻居有一个男孩,欺负我的同位,我就把他按倒在地上揍他。我骑到他身上掐住他的脖子,让他告饶。后来,他娘找到我家里去告我的状。”
他笑了:“听起来,简直不像是你本人。”
她带有好感地想:他那浓黑的眉毛和一笑就翘起的嘴巴,跟三爷爷和大叔他们兄弟几个简直一模一样,让人感到特别亲切。她低头微笑着说:“我对你印象跟原来不一样。”
“怎么不一样?”
“原来我觉得你……怎么说呢?就好像是挺傲慢的样子。”
“我自己没感觉到呀!你是说,我对你傲慢吗?”
“不过你这次回来以后,我感觉就不是那样了。我娘和我姐她们都觉得你很朴实,一点儿也没有城里人那种架子。上次你刚走的第二天,小嫚就问你什么时候再来,昨天还又闹着要跟着一起来看戏。”
“本来就是自己家的人嘛。”
“不过,有的城里亲戚也不是这样。去年我回来过年,在俺后面住的那家里来了一个城里亲戚,跟你差不多大,穿戴很讲究,走路都低头看着地上,唯恐把他的皮鞋弄脏了——也可能是为了让别人去注意他那双皮鞋吧?那家人说,他总爱炫耀城里人有但是乡下人没有的东西,他还看不惯乡下人的风俗,说他们城里人都是习惯怎么怎么的,故意显示出做为城里人的那种优越感……”
“我上中学的时候,班上有的同学一谈起他们自己的老家,就皱起眉头,摇着头说,我不愿意回老家去,那地方很穷,显出很嫌恶的样子来。好像如果不那样,就会被别人瞧不起。”
“你说过,你从小就一直想回来看看。其实,你对老家的人感情挺深的,这一点能看出来。”她又笑道:“不过,你要是再对大叔的态度好一些,就更好啦!你对他说话挺生硬的。”
他不愿意想到父亲。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小时候我也有过快乐的时光,但是非常短暂。母亲本来生性天真、开朗,我很容易受到她的感染。可能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她后来变得越来越压抑,脾气也不好。他们经常为了一些繁琐的毫无意义的事情发生争执和冲突,过后就是‘冷战’。他那个人,一回到家里就横挑鼻子竖挑眼,很容易被激怒。他对我似乎非常鄙视。只要一跨进家门,我就感到压抑和死气沉沉的。怎么说呢……你想象一下,一个人如果整天都处在泥泞的阴雨天里,雨又总是在下个不停,没完没了地下,看不到晴天的征兆,会是什么感觉?”
“哦!原来你对家还有这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