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浴火重生大同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再说澳门。此时的葡萄牙已是德国铁蹄下的被保护国,更没有力量和中国对抗,当局接到中国政府的勒令后,开了不到一小时的国务会议就把事定了,在回电中无条件接受中国全部要求,接下来的情形和英国相似,这里就不赘述了。
至于越南,办起来更简单。1917年的法国政府只不过是德国控制下的傀儡政权,霞飞在伦敦建立的流亡政府也得不到承认,中国外交部即直接致电法国驻越总督,要求其撤军。法国总督求助无门,犹豫再三。他考虑的问题倒不是应不应该撤军,而是回家的路怎么走?回本土吧,被德国人占着。说不得,只能去英国投靠霞飞的流亡政府了。在霞飞的斡旋下,这支海外孤军总算有了块栖身之地。1917年2月,中国陆军第65军一部从云南出发,进入越南境内,驻扎在河内、南定等地。3月上旬,越南国王派专使赴北京递交国书,正式确认中国宗主国地位。
二
中英既扫除了香港问题的障碍,建交谈判就简单了。无非是两国通商、人员往来等方面的细节问题,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英国当局最关心的是,能否说服中国出卖军火。
德皇得到消息后大为紧张,中国武器的威力非同小可,如果被英国人买了去,等于是凭空将英军的战斗力翻了个跟斗,这是他不能容忍的。可是当初与中国签订的军事条约中,只强调了军事互保和军备合作,并没有限制中国与第三国发生军火交易的条款。说白了,德国离不开中国,也不愿意看到敌对国和中国发生关系,可是又拿不出充分理由阻止中国对外贸易。毕竟人家不是你的小弟。
当即召开内阁会议商量。会商进行了整整一天,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对战局发展影响深远。应该不惜血本,以重利促其正式加入同盟国集团。只要中国对俄宣战,等于平添了几百万兵力。到时中德两面夹击俄国,先瓜分了俄罗斯帝国。解除了东顾之忧,再慢慢收拾西线的英美诸国。
其实这个方案并不新鲜,早在欧战爆发前德国当局就希望如此,可是中国反应冷淡。况且当时中国内乱不止,外有日本强敌虎视,对局势起不到太大作用,所以遭到中方婉拒后,也没有作进一步行动。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中国内忧外患尽除,身价暴涨,将中国拉入阵营的需求也随之变得迫切了。
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外交大臣提出,中国已在事实上摆脱了殖民地国地位,德国却还保留着青岛港的控制权。胶州湾虽然地位显要,但对德国而言,这座军港已无显著的战略价值。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以归还青岛为诱饵,促使中国结盟。
这个提议得到了内阁的普遍认同,德国抢夺青岛原本就是为了推行其殖民计划,然而与强大起来的中国,以后只能进行平等交流了。身为东亚霸主的中国也不可能长久地容忍德国对青岛的占领,迟早会提出主权要求。真到了那一天,事情就比较尴尬了。就算不能说服中国加入阵营,至少应该拿青岛来换取中国的军火专卖权。
会议结束时,德皇终于拿定了主意,电令驻华大使照此交涉。
如果评选1917年最忙碌的外交部长,无疑是中国外长梁启超。不仅英德两国,俄、美等列强都坐不住了。俄国一边在西线和德军苦战,一边密切监视着中国东北军的动向,外交大臣亲赴北京,目的也是求购军火。美国国务卿赖特奉威尔逊总统之命前来商谈建交事宜。
面对两大阵营的积极争取,中央三人组反倒有些举棋不定了。由于他们的横空出世,历史进程早已产生了质的改变,未来时局如何发展,谁的心里都没底。
一方面是打开世界军火贸易大门,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巨额资金,同时与各国发展相对均衡的关系,坐收渔人之利;另一方面是拔除中国领土上的最后一块殖民地,虽然不至于如德国所愿耗费巨资打一个千疮百孔的俄罗斯,但更紧密的中德关系,可以促使美国尽早加入战圈。美国绝不能容忍出现一个统一的欧洲,这一仗美国非打不可。
石铮是亲德派。他认为这场战争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越有利。中国在亚洲没有对手,欧战打翻了天也打不到中国本土上来。以中国的科技实力,只要保持稳定发展,不出二十年即可天下无敌。即使德国坐大,真的把俄罗斯灭了。到时候中美两国联手对付德国并不困难。
秦长风则认为,当前应集中力量苦练内功,实行均衡外交,不必急于促美国参战,德国强则亲英国,英国强则亲德国,等双方把欧洲打烂了,到时从容收拾残局,最后进取美洲大陆。
大凡谋一国之大政,往往因立场不同而观点各异。亲德或亲英,关键区别在于,促美参战的力度不同。说白了,武装英国的好处是遏制德国继续坐大,武装德国则可直接逼美国出兵。三人中最为难的当属陆少阳,党内的纪律是少数服从多数,他无论倾向石铮或秦长风,都是二比一,基本方针也就定了。偏偏这个最艰难的选择,皆在他一念之间。
正两难之际,一场惊天动地的俄国大革命拉开了序幕。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4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一举推翻了沙皇专制,史称“二月革命”。
r />
再说澳门。此时的葡萄牙已是德国铁蹄下的被保护国,更没有力量和中国对抗,当局接到中国政府的勒令后,开了不到一小时的国务会议就把事定了,在回电中无条件接受中国全部要求,接下来的情形和英国相似,这里就不赘述了。
至于越南,办起来更简单。1917年的法国政府只不过是德国控制下的傀儡政权,霞飞在伦敦建立的流亡政府也得不到承认,中国外交部即直接致电法国驻越总督,要求其撤军。法国总督求助无门,犹豫再三。他考虑的问题倒不是应不应该撤军,而是回家的路怎么走?回本土吧,被德国人占着。说不得,只能去英国投靠霞飞的流亡政府了。在霞飞的斡旋下,这支海外孤军总算有了块栖身之地。1917年2月,中国陆军第65军一部从云南出发,进入越南境内,驻扎在河内、南定等地。3月上旬,越南国王派专使赴北京递交国书,正式确认中国宗主国地位。
二
中英既扫除了香港问题的障碍,建交谈判就简单了。无非是两国通商、人员往来等方面的细节问题,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决定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英国当局最关心的是,能否说服中国出卖军火。
德皇得到消息后大为紧张,中国武器的威力非同小可,如果被英国人买了去,等于是凭空将英军的战斗力翻了个跟斗,这是他不能容忍的。可是当初与中国签订的军事条约中,只强调了军事互保和军备合作,并没有限制中国与第三国发生军火交易的条款。说白了,德国离不开中国,也不愿意看到敌对国和中国发生关系,可是又拿不出充分理由阻止中国对外贸易。毕竟人家不是你的小弟。
当即召开内阁会议商量。会商进行了整整一天,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对战局发展影响深远。应该不惜血本,以重利促其正式加入同盟国集团。只要中国对俄宣战,等于平添了几百万兵力。到时中德两面夹击俄国,先瓜分了俄罗斯帝国。解除了东顾之忧,再慢慢收拾西线的英美诸国。
其实这个方案并不新鲜,早在欧战爆发前德国当局就希望如此,可是中国反应冷淡。况且当时中国内乱不止,外有日本强敌虎视,对局势起不到太大作用,所以遭到中方婉拒后,也没有作进一步行动。
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中国内忧外患尽除,身价暴涨,将中国拉入阵营的需求也随之变得迫切了。
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外交大臣提出,中国已在事实上摆脱了殖民地国地位,德国却还保留着青岛港的控制权。胶州湾虽然地位显要,但对德国而言,这座军港已无显著的战略价值。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以归还青岛为诱饵,促使中国结盟。
这个提议得到了内阁的普遍认同,德国抢夺青岛原本就是为了推行其殖民计划,然而与强大起来的中国,以后只能进行平等交流了。身为东亚霸主的中国也不可能长久地容忍德国对青岛的占领,迟早会提出主权要求。真到了那一天,事情就比较尴尬了。就算不能说服中国加入阵营,至少应该拿青岛来换取中国的军火专卖权。
会议结束时,德皇终于拿定了主意,电令驻华大使照此交涉。
如果评选1917年最忙碌的外交部长,无疑是中国外长梁启超。不仅英德两国,俄、美等列强都坐不住了。俄国一边在西线和德军苦战,一边密切监视着中国东北军的动向,外交大臣亲赴北京,目的也是求购军火。美国国务卿赖特奉威尔逊总统之命前来商谈建交事宜。
面对两大阵营的积极争取,中央三人组反倒有些举棋不定了。由于他们的横空出世,历史进程早已产生了质的改变,未来时局如何发展,谁的心里都没底。
一方面是打开世界军火贸易大门,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巨额资金,同时与各国发展相对均衡的关系,坐收渔人之利;另一方面是拔除中国领土上的最后一块殖民地,虽然不至于如德国所愿耗费巨资打一个千疮百孔的俄罗斯,但更紧密的中德关系,可以促使美国尽早加入战圈。美国绝不能容忍出现一个统一的欧洲,这一仗美国非打不可。
石铮是亲德派。他认为这场战争持续时间越长,对中国越有利。中国在亚洲没有对手,欧战打翻了天也打不到中国本土上来。以中国的科技实力,只要保持稳定发展,不出二十年即可天下无敌。即使德国坐大,真的把俄罗斯灭了。到时候中美两国联手对付德国并不困难。
秦长风则认为,当前应集中力量苦练内功,实行均衡外交,不必急于促美国参战,德国强则亲英国,英国强则亲德国,等双方把欧洲打烂了,到时从容收拾残局,最后进取美洲大陆。
大凡谋一国之大政,往往因立场不同而观点各异。亲德或亲英,关键区别在于,促美参战的力度不同。说白了,武装英国的好处是遏制德国继续坐大,武装德国则可直接逼美国出兵。三人中最为难的当属陆少阳,党内的纪律是少数服从多数,他无论倾向石铮或秦长风,都是二比一,基本方针也就定了。偏偏这个最艰难的选择,皆在他一念之间。
正两难之际,一场惊天动地的俄国大革命拉开了序幕。1917年3月8日(俄历2月24日),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一举推翻了沙皇专制,史称“二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