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回到明末做枭雄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夜漫漫,闲着没事,为了打发一下时间,秦锋借着火光打量起了这座大殿。
大殿极为破旧,到处都是蛛网和尘土,北侧高台上供奉着一座泥胎塑像,破损的极为严重,已经看不出是那路神仙了。
左右各有一根石柱,保存的还算完整,上面雕刻着一副对联,隐约还能认出来。
上联:策马追贤留佳话,
下联:安邦运智着德馨!
行了,不用猜了!
只要有点文化的人,通过这副对联,就知道庙里供奉的是谁了,汉初三杰之一萧何!
萧何本为沛县小吏,后来辅佐刘邦起义,推翻暴秦、打败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并以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之功,成为了汉初三杰之一,与张良、韩信并列!
后世人推崇萧何的才能,多有为其立庙祭祀者,比如眼前这座庙就是后人修建的,起码有几百年历史了,可惜没有好好维护,破败成了这个样子。
话又说回来了,萧何最大的本领,不是保障了汉军的后勤供给,而是慧眼识人,举荐了当时身份卑微、毫无名气的韩信担当汉军统帅,这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
人生在世,要想从微末之中崛起,干下一番大事业,必须得有贵人相助才行,毫无疑问,萧何就是韩信的大贵人!
如今又逢乱世,正是男子汉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候,我也想像韩信那样‘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可是我的贵人又在那里呢?
……
胡思乱想之际,耳旁响起了脚步声,只见那位蓝袍老者走了过来,在篝火旁盘膝坐下。
“老先生,睡不着?”
“是啊,人老了,觉就少,既然小友也睡不着,不如咱们来一个长夜之谈如何?”
“呵呵,求之不得,老先生从京师而来、肯定见多识广,晚辈正想请教一番!”
“不敢当,闲谈而已!”
……
的确,二人初次见面,一开始都抱着闲谈的想法,只聊一些比较浅白的话题。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及话题逐渐展开,二人竟然越谈越投机、越谈越高兴,大有一种得遇知己、相见恨晚的感觉。
秦锋自不必说了,拥有超过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知识,而且知识面非常广,那就相当于一本百科全书啊!
没想到的,蓝袍老者也是一位博学之人,天文地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甚至连军国大事都非常清楚,能说出很多独到的见解!
这不禁让人怀疑了,蓝袍老者究竟是做什么的,如此博学,还知道那么多军国大事,莫非是一位官员?
想了想,又觉得不可能!
要知道,如今大明朝的官员们特别腐败、特别的讲究排场,那怕是一个七品县令出行,也得坐绿顶大轿,带着数十名随从,前呼后拥、鸣锣开道,摆足了官威才行。
再看这位老先生,穿着普通不说,坐的还是一辆半旧马车,随从只有六个人,行礼只有区区几个包裹……说他是当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或许是京城一带消息灵通,蓝袍老者又是一个好打听事的,这才知道许多军国大事吧!
想到这里,秦锋打消了疑虑,继续和老者交谈……二人谈来谈去,自然而然的谈到了一个敏感话题:西北大旱,饥民造反!
“小友谈吐不俗,着实令人敬佩,关于西北民变之事,老夫尚有一些不解之处,还请小友解惑!”
“不敢当,老先生请问便是!”
“是这样,西北民变发生至今,尚且不足三个月,就将陕西治下的八府、二十州、九十六个县几乎全部搅乱了,局势糜烂如此之快,却不知是何缘故呢?”
……
“西北民变,疾如风火,依晚辈看来原因有三:
其一,西北本就是苦寒之地,百姓们生活艰苦,家中难有积蓄,一遇大灾,顿时束手无策,至于地方官府,非但不开仓赈济饥民,反而是滥增捐税,多如牛毛一般,饥民们被逼无奈,这才挺而走险、杀官造反!
其二,朝廷为了平定辽东,多次从西北一带抽调精锐边军,结果却是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十年之间,西北地区的精兵强将几乎被抽调一空,以至于饥民造反之时,根本无力弹压,只能坐视局势日渐糜烂。
其三,民变发生之后,前任总督武之望自认为愧对朝廷,竟然悬梁自尽了……武总督一死,无人统筹大局,官员们各自为政,军令、政令混乱无章,结果进一步加剧了民变。
现在民变分布西北各地,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必须抓紧时间、立刻扑灭,否则的话,一旦让这些星星之火燃烧起来,形成燎原之势,可就悔之晚矣!”
……
说到这里,秦锋叹了口气,从腰间解下一个酒囊大口灌了起来。
这次西北民变,虽然一定程度上震惊了大明朝廷,却没有让崇祯皇帝、内阁大臣、以及六部九卿们真正重视起来。
这些高层统治者天真的认为,西北民变只不过是疥癣之疾,很快就会平定下去的……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一切全都晚了!
用不了多久,民变就会从西北一省、蔓延到中原五省,进而蔓延整个天下,刀兵四起,生灵涂炭……最终大明灭亡、华夏陆沉,女真人趁虚而入!
接下来,就是屠杀、剃发、奴化、文字狱、闭关锁国,落后于整个世界……直到三百年后,被西洋人的枪炮敲开国门,带来不计其数的灾难!
身为华夏一份子,秦锋很想竭尽所能的,为这... -->>
长夜漫漫,闲着没事,为了打发一下时间,秦锋借着火光打量起了这座大殿。
大殿极为破旧,到处都是蛛网和尘土,北侧高台上供奉着一座泥胎塑像,破损的极为严重,已经看不出是那路神仙了。
左右各有一根石柱,保存的还算完整,上面雕刻着一副对联,隐约还能认出来。
上联:策马追贤留佳话,
下联:安邦运智着德馨!
行了,不用猜了!
只要有点文化的人,通过这副对联,就知道庙里供奉的是谁了,汉初三杰之一萧何!
萧何本为沛县小吏,后来辅佐刘邦起义,推翻暴秦、打败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并以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之功,成为了汉初三杰之一,与张良、韩信并列!
后世人推崇萧何的才能,多有为其立庙祭祀者,比如眼前这座庙就是后人修建的,起码有几百年历史了,可惜没有好好维护,破败成了这个样子。
话又说回来了,萧何最大的本领,不是保障了汉军的后勤供给,而是慧眼识人,举荐了当时身份卑微、毫无名气的韩信担当汉军统帅,这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
人生在世,要想从微末之中崛起,干下一番大事业,必须得有贵人相助才行,毫无疑问,萧何就是韩信的大贵人!
如今又逢乱世,正是男子汉建功立业的大好时候,我也想像韩信那样‘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可是我的贵人又在那里呢?
……
胡思乱想之际,耳旁响起了脚步声,只见那位蓝袍老者走了过来,在篝火旁盘膝坐下。
“老先生,睡不着?”
“是啊,人老了,觉就少,既然小友也睡不着,不如咱们来一个长夜之谈如何?”
“呵呵,求之不得,老先生从京师而来、肯定见多识广,晚辈正想请教一番!”
“不敢当,闲谈而已!”
……
的确,二人初次见面,一开始都抱着闲谈的想法,只聊一些比较浅白的话题。
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及话题逐渐展开,二人竟然越谈越投机、越谈越高兴,大有一种得遇知己、相见恨晚的感觉。
秦锋自不必说了,拥有超过这个时代几百年的知识,而且知识面非常广,那就相当于一本百科全书啊!
没想到的,蓝袍老者也是一位博学之人,天文地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甚至连军国大事都非常清楚,能说出很多独到的见解!
这不禁让人怀疑了,蓝袍老者究竟是做什么的,如此博学,还知道那么多军国大事,莫非是一位官员?
想了想,又觉得不可能!
要知道,如今大明朝的官员们特别腐败、特别的讲究排场,那怕是一个七品县令出行,也得坐绿顶大轿,带着数十名随从,前呼后拥、鸣锣开道,摆足了官威才行。
再看这位老先生,穿着普通不说,坐的还是一辆半旧马车,随从只有六个人,行礼只有区区几个包裹……说他是当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或许是京城一带消息灵通,蓝袍老者又是一个好打听事的,这才知道许多军国大事吧!
想到这里,秦锋打消了疑虑,继续和老者交谈……二人谈来谈去,自然而然的谈到了一个敏感话题:西北大旱,饥民造反!
“小友谈吐不俗,着实令人敬佩,关于西北民变之事,老夫尚有一些不解之处,还请小友解惑!”
“不敢当,老先生请问便是!”
“是这样,西北民变发生至今,尚且不足三个月,就将陕西治下的八府、二十州、九十六个县几乎全部搅乱了,局势糜烂如此之快,却不知是何缘故呢?”
……
“西北民变,疾如风火,依晚辈看来原因有三:
其一,西北本就是苦寒之地,百姓们生活艰苦,家中难有积蓄,一遇大灾,顿时束手无策,至于地方官府,非但不开仓赈济饥民,反而是滥增捐税,多如牛毛一般,饥民们被逼无奈,这才挺而走险、杀官造反!
其二,朝廷为了平定辽东,多次从西北一带抽调精锐边军,结果却是屡战屡败、损兵折将,十年之间,西北地区的精兵强将几乎被抽调一空,以至于饥民造反之时,根本无力弹压,只能坐视局势日渐糜烂。
其三,民变发生之后,前任总督武之望自认为愧对朝廷,竟然悬梁自尽了……武总督一死,无人统筹大局,官员们各自为政,军令、政令混乱无章,结果进一步加剧了民变。
现在民变分布西北各地,犹如星星之火一般,必须抓紧时间、立刻扑灭,否则的话,一旦让这些星星之火燃烧起来,形成燎原之势,可就悔之晚矣!”
……
说到这里,秦锋叹了口气,从腰间解下一个酒囊大口灌了起来。
这次西北民变,虽然一定程度上震惊了大明朝廷,却没有让崇祯皇帝、内阁大臣、以及六部九卿们真正重视起来。
这些高层统治者天真的认为,西北民变只不过是疥癣之疾,很快就会平定下去的……等到他们反应过来,一切全都晚了!
用不了多久,民变就会从西北一省、蔓延到中原五省,进而蔓延整个天下,刀兵四起,生灵涂炭……最终大明灭亡、华夏陆沉,女真人趁虚而入!
接下来,就是屠杀、剃发、奴化、文字狱、闭关锁国,落后于整个世界……直到三百年后,被西洋人的枪炮敲开国门,带来不计其数的灾难!
身为华夏一份子,秦锋很想竭尽所能的,为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