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32kan.com,工业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被张宝生一通教育,张雷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一连好几天的时间都呆在家里面不知道捣鼓什么东西,连制作火柴所需要的药剂也没有心思制作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腊月二十三,一大清早起来,张宝生就已经忙活开了,一口气准备好了今天一天吃的东西,然后就小心翼翼地将灶台整个给擦拭得干干净净。
待得张雷早上起来洗漱吃了早饭,张宝生便吩咐道:“去买点红枣白糖枸杞回来。”
“哦。”
到了镇上,只有过节日的时候才见得着这许多人,那卖白糖这些杂货的铺子更是挤满了人,张雷暗自责怪自己来迟了,看这架势估计没半个时辰都排不到队。
“爹,我们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糖呀?是给妞妞拌饭吃的吗?”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跨坐在父亲的肩膀上,抱着他的额头,奶声奶气地问道。
那个中年汉子耸了耸肩膀,帮宝贝女儿调整了一个更加舒服的坐姿,这才回答道:“妞妞吃糖吃多了牙齿里会长小虫子的呢,这个可不能给你,这是祭祀灶王爷的。”说罢他清了清嗓子,哼起了北京俗曲《门神灶》:“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二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贺,祝赞那灶王老爷降吉祥。”
看着他们父女两个越走越远,张雷突然脑海里想起了小莲,不由得呢喃自语:“也不知道她现在在什么地方?她一个弱女子,会干什么呢?”
买了东西往回走,在路上,他看见了三个乞丐,装扮成神仙老翁模样,还有女的,装扮成仙女,挨家挨户地叫喊讨钱,这叫“跳灶王”。
有的门口还就地放上几个箩筐,里面摆着用松柏、冬青、石楠扎成的小把,声声叫卖。这叫做“送灶柴”,张雷花了两文钱买了一束。
回到家的时候,张雷看见张宝生不知道去哪里找了两个旧灯笼,糊上红纸挂在灶龛两边,张雷刚刚放下手中的伙计,他就招呼道:“你过来过来,写对联。”
张雷在那红色纸条上写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张宝生恭恭敬敬地将它们贴在灶口两边。
做好这些,张宝生拿出一个盆来,将张雷买的东西一股脑倒进去,加水和成粘稠状,然后全部装进模子里面去,等到稍微干燥一些了,便拿出来供奉在供桌上,称之为“灶糖”。
用糖祭灶,民间传说有两个用意:一是糖是甜的,灶王吃了,上天汇报时可以甜言蜜语地“上天言好事”;另一意思是糖粘嘴,灶王吃了,把嘴粘住,在王帝面前开不了口,坏话说不成。
完了张宝生又用两根筷子,然后将干稻草剪成一寸长的小段围了一个轿箱,前面摆两颗黄豆。这便是灶王爷上天时坐的轿子和宝马的粮食了。
“唉,三百年,只不过短短三百年的时间,延续了前面的习俗,居然全部消失不见,这到底是统治者愚昧的罪过,还是人民的愚昧导致文化的消亡?”张雷看着这一切,不由得有些感慨,相比于后世那种纯粹为了应付和寻求人脉关系的过年,这才是传统,这才是文化。
忙活完这些,张宝生似乎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正准备吃饭的时候,张晨回来了,他高兴地说道:“先生说了,今天是今年最后一次上课,
等到明年开春了再去。”
“也是该放假了,好了,准备吃饭,下午就好好放松放松。”张雷点点头,想必张晨这就是放寒假了,不过时间还真是够晚的。
第二天,天才刚刚蒙蒙亮,张雷就被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给吵醒了,张晨和张宝生这个时候已经在堂屋里面洒水扫地了。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吕氏春秋》里面的记载,这个习俗倒是保留得比较长久,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到了这一天也是全家大扫除。
“来来来,算你最懒了,去拿锄头把院子里面的杂草给除... -->>
被张宝生一通教育,张雷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一连好几天的时间都呆在家里面不知道捣鼓什么东西,连制作火柴所需要的药剂也没有心思制作了。
就这样一直到了腊月二十三,一大清早起来,张宝生就已经忙活开了,一口气准备好了今天一天吃的东西,然后就小心翼翼地将灶台整个给擦拭得干干净净。
待得张雷早上起来洗漱吃了早饭,张宝生便吩咐道:“去买点红枣白糖枸杞回来。”
“哦。”
到了镇上,只有过节日的时候才见得着这许多人,那卖白糖这些杂货的铺子更是挤满了人,张雷暗自责怪自己来迟了,看这架势估计没半个时辰都排不到队。
“爹,我们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糖呀?是给妞妞拌饭吃的吗?”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跨坐在父亲的肩膀上,抱着他的额头,奶声奶气地问道。
那个中年汉子耸了耸肩膀,帮宝贝女儿调整了一个更加舒服的坐姿,这才回答道:“妞妞吃糖吃多了牙齿里会长小虫子的呢,这个可不能给你,这是祭祀灶王爷的。”说罢他清了清嗓子,哼起了北京俗曲《门神灶》:“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二桌供,两边配上两碟糖,黑豆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祝贺,祝赞那灶王老爷降吉祥。”
看着他们父女两个越走越远,张雷突然脑海里想起了小莲,不由得呢喃自语:“也不知道她现在在什么地方?她一个弱女子,会干什么呢?”
买了东西往回走,在路上,他看见了三个乞丐,装扮成神仙老翁模样,还有女的,装扮成仙女,挨家挨户地叫喊讨钱,这叫“跳灶王”。
有的门口还就地放上几个箩筐,里面摆着用松柏、冬青、石楠扎成的小把,声声叫卖。这叫做“送灶柴”,张雷花了两文钱买了一束。
回到家的时候,张雷看见张宝生不知道去哪里找了两个旧灯笼,糊上红纸挂在灶龛两边,张雷刚刚放下手中的伙计,他就招呼道:“你过来过来,写对联。”
张雷在那红色纸条上写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张宝生恭恭敬敬地将它们贴在灶口两边。
做好这些,张宝生拿出一个盆来,将张雷买的东西一股脑倒进去,加水和成粘稠状,然后全部装进模子里面去,等到稍微干燥一些了,便拿出来供奉在供桌上,称之为“灶糖”。
用糖祭灶,民间传说有两个用意:一是糖是甜的,灶王吃了,上天汇报时可以甜言蜜语地“上天言好事”;另一意思是糖粘嘴,灶王吃了,把嘴粘住,在王帝面前开不了口,坏话说不成。
完了张宝生又用两根筷子,然后将干稻草剪成一寸长的小段围了一个轿箱,前面摆两颗黄豆。这便是灶王爷上天时坐的轿子和宝马的粮食了。
“唉,三百年,只不过短短三百年的时间,延续了前面的习俗,居然全部消失不见,这到底是统治者愚昧的罪过,还是人民的愚昧导致文化的消亡?”张雷看着这一切,不由得有些感慨,相比于后世那种纯粹为了应付和寻求人脉关系的过年,这才是传统,这才是文化。
忙活完这些,张宝生似乎才算是松了一口气,正准备吃饭的时候,张晨回来了,他高兴地说道:“先生说了,今天是今年最后一次上课,
等到明年开春了再去。”
“也是该放假了,好了,准备吃饭,下午就好好放松放松。”张雷点点头,想必张晨这就是放寒假了,不过时间还真是够晚的。
第二天,天才刚刚蒙蒙亮,张雷就被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给吵醒了,张晨和张宝生这个时候已经在堂屋里面洒水扫地了。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是《吕氏春秋》里面的记载,这个习俗倒是保留得比较长久,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到了这一天也是全家大扫除。
“来来来,算你最懒了,去拿锄头把院子里面的杂草给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