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怒马鲜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半月以来,茜儿的眼泪早已经流干,此刻看着将死的杨庸,连哭都哭不出来。萧曼平日里冰冷的脸上也终于挂不住了,也是默默地流起泪水。梁红虽然知道杨庸在做戏,但他入戏他深。如此作践自己,看得梁红玉也为之惊心,隐隐地一股哀伤转自心头,也是偷偷地抹着眼角。
四女中最为平静的,只有死过一回的柳儿。她已经把死亡看得透彻,只是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杨庸那张消瘦的脸庞。
“公子,你安心地去吧!”柳儿如是说道:“公子死后,柳儿定当陪伴左右,不离不弃!”
杨庸握着柳儿的手,苦笑摇头,终于还是没能说出些什么话来......
大宋宣和四年,大辽保大二年(耶律延禧年号)、建福元年(耶律淳年号),大辽天锡皇帝耶律淳“驾崩”!
南京城内数十声炮响,四门齐闭,一时间,丧鼓丧钟齐鸣。城中官军百姓无不披麻戴孝,家家高挂大白灯笼。行宫里哀鸣声更是此起彼伏,耶律大石哭晕过去,又被朱珪救起。
“圣上啊......”耶律大石老泪纵横,直扑紫宸殿正中摆放着的棺椁。只见换了一身黑色寿服的杨庸正自安安静静躺在内里,面如金纸,气息全无。几个内侍赶将前来,搀扶住又要跌倒的耶律大石,朱珪跟在后头,只道“节哀顺变!”
“丞相,圣上生前立下了一道遗旨。”内侍道。
“先皇说了什么!?”朱珪急问道。那内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手里的圣旨交到了耶律大石的手里,再转到耶律大石的西面跪下,高声道:“先皇立下遗旨,将皇位传与耶律丞相!”
殿内众人原本都是南京的臣属,耶律大石的心腹,早已视耶律大石为南京的土皇帝。此刻听那内侍如此说道,也不等宣读圣旨,便一齐跪下,山呼万岁。耶律大石把戏做了十足,只道国丧之时谈何继承之事!众人也配合十足,耶律大石刚一说完,百官顿时又嚎啕大哭起来。
虽是如此,但耶律大石还是以丞相的身份追谥天锡皇帝为宣宗,号孝章皇帝,并尊皇后萧慕容为皇太后,在国丧期间总揽军政大小事务。萧慕容一个女人家,又无心争权,就只领了名号,把权力交还给耶律大石。两人一推一就,耶律大石便果断授受了。
本来皇帝都需要开山造陵,但杨庸生前一直坚持己见,礼数到位即可。现如今国乱兵伐,民不聊生,以南京的人力和财力,哪里还有开山的能力,随意选处依山傍水的风水之位,挖个坑,埋了了事。杨庸在生前都不受待见,更何况是死后。所以萧曼来提这件事情的时候,耶律大石虽是口头不答应,但心里也颇为同意。
两人又商量了一会,耶律大石才“勉强让步”。
萧曼替杨庸告了一声谢,说道:“皇上下葬的那天,按理说丞相也应该到位相送。但皇上之前就说过,如今南京危急,丞相该顾全大局才好。家父也在前线等着丞相的辎重粮草,丞相不可因礼数而废了国事才是!”
耶律大石这回没有摇头,道:“皇上说得对。斯人已逝,皇上对臣下有知遇之恩。如今臣下对先皇无以为报,只能尽忠报国。”
“虚伪!”萧曼心里骂道。
又说了些丧葬的其他事宜,比如銮驾的依仗安排和护卫随从。耶律大石以南京城内空虚,已无多余兵力护卫太后銮驾为理由,表示这种排场事情越是简单越好,太后能不去最好别去,不然被宋军趁了乱子,那就有失国统了。但这些理由被萧曼驳回,因为按道理来说,萧慕容是杨庸的“母后”。虽然她只有二十五岁,但那确实是耶律延禧封下的。儿臣病丧了,做母亲的不去送送,那才真叫有失国统。
耶律大石也懒得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烦恼,大手一挥,随你们去吧!萧曼见达到了目的,便道一声“告退”,兀自去准备了。梁红玉终于还是没忍住,将整个计划都告诉了众女。杨庸诈死,正是计划中关键的一环。但让萧慕容也一起走,只是萧曼自己的算盘。因为她这些日子隐隐约约地听到些消息,南京官场上有人传言耶律延禧只是兵败,但并没有死,也没有被金兵俘虏。这样一来,杨庸的皇帝位就来得不正。来得不正,受牵连的人就颇多了。谋朝篡位的罪名一旦坐实,杨庸已经“死”了,自然没有干系,而耶律大石虽然是杨庸之后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但真正倒霉的还是名义上“总揽军政大事”而实际上只领了一个皇太后名衔的萧慕容。耶律大石镇守南京,军功彪炳,耶律延禧绝不会轻易杀他。而箫氏在大辽的影响一直都是耶律家的心头大患,那些被称为后党的权臣也让人颇为头疼。只是一直找不出一个由头来杀只鸡给猴子们看看,如果一旦有一天萧慕容落到了耶律延禧的手里,真的会下杀手也说不定。
萧慕容十三岁进宫前常常住在萧曼的家中,两人从小便亲昵无比。萧曼扪心自问,她绝不能让萧慕容被耶律大石迷惑,最后当了他的挡箭牌!
耶律大石在人伦纲常的轰炸下最终让步了,但他确实是无兵可派,只出了三百军士权充皇太后的护驾随从。在杨庸出殡的那天,文武百官只把灵柩跪送到了西门口,便听了耶律大石的命令,各自回去理政。
萧曼和梁红玉全身披甲上阵,陪同太后仪仗左右。萧慕容对杨庸本没什么感情,但碍于身份,也只能就范。众人与茜柳二女一道护送着灵柩,一路去了南京西郊的山林。
而杨庸怎么也不会想到,此一去十余年后,他还能重新回到南京,他更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还能见到耶律大石,以另一种身份,另一种姿态......(未完待续)
半月以来,茜儿的眼泪早已经流干,此刻看着将死的杨庸,连哭都哭不出来。萧曼平日里冰冷的脸上也终于挂不住了,也是默默地流起泪水。梁红虽然知道杨庸在做戏,但他入戏他深。如此作践自己,看得梁红玉也为之惊心,隐隐地一股哀伤转自心头,也是偷偷地抹着眼角。
四女中最为平静的,只有死过一回的柳儿。她已经把死亡看得透彻,只是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杨庸那张消瘦的脸庞。
“公子,你安心地去吧!”柳儿如是说道:“公子死后,柳儿定当陪伴左右,不离不弃!”
杨庸握着柳儿的手,苦笑摇头,终于还是没能说出些什么话来......
大宋宣和四年,大辽保大二年(耶律延禧年号)、建福元年(耶律淳年号),大辽天锡皇帝耶律淳“驾崩”!
南京城内数十声炮响,四门齐闭,一时间,丧鼓丧钟齐鸣。城中官军百姓无不披麻戴孝,家家高挂大白灯笼。行宫里哀鸣声更是此起彼伏,耶律大石哭晕过去,又被朱珪救起。
“圣上啊......”耶律大石老泪纵横,直扑紫宸殿正中摆放着的棺椁。只见换了一身黑色寿服的杨庸正自安安静静躺在内里,面如金纸,气息全无。几个内侍赶将前来,搀扶住又要跌倒的耶律大石,朱珪跟在后头,只道“节哀顺变!”
“丞相,圣上生前立下了一道遗旨。”内侍道。
“先皇说了什么!?”朱珪急问道。那内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手里的圣旨交到了耶律大石的手里,再转到耶律大石的西面跪下,高声道:“先皇立下遗旨,将皇位传与耶律丞相!”
殿内众人原本都是南京的臣属,耶律大石的心腹,早已视耶律大石为南京的土皇帝。此刻听那内侍如此说道,也不等宣读圣旨,便一齐跪下,山呼万岁。耶律大石把戏做了十足,只道国丧之时谈何继承之事!众人也配合十足,耶律大石刚一说完,百官顿时又嚎啕大哭起来。
虽是如此,但耶律大石还是以丞相的身份追谥天锡皇帝为宣宗,号孝章皇帝,并尊皇后萧慕容为皇太后,在国丧期间总揽军政大小事务。萧慕容一个女人家,又无心争权,就只领了名号,把权力交还给耶律大石。两人一推一就,耶律大石便果断授受了。
本来皇帝都需要开山造陵,但杨庸生前一直坚持己见,礼数到位即可。现如今国乱兵伐,民不聊生,以南京的人力和财力,哪里还有开山的能力,随意选处依山傍水的风水之位,挖个坑,埋了了事。杨庸在生前都不受待见,更何况是死后。所以萧曼来提这件事情的时候,耶律大石虽是口头不答应,但心里也颇为同意。
两人又商量了一会,耶律大石才“勉强让步”。
萧曼替杨庸告了一声谢,说道:“皇上下葬的那天,按理说丞相也应该到位相送。但皇上之前就说过,如今南京危急,丞相该顾全大局才好。家父也在前线等着丞相的辎重粮草,丞相不可因礼数而废了国事才是!”
耶律大石这回没有摇头,道:“皇上说得对。斯人已逝,皇上对臣下有知遇之恩。如今臣下对先皇无以为报,只能尽忠报国。”
“虚伪!”萧曼心里骂道。
又说了些丧葬的其他事宜,比如銮驾的依仗安排和护卫随从。耶律大石以南京城内空虚,已无多余兵力护卫太后銮驾为理由,表示这种排场事情越是简单越好,太后能不去最好别去,不然被宋军趁了乱子,那就有失国统了。但这些理由被萧曼驳回,因为按道理来说,萧慕容是杨庸的“母后”。虽然她只有二十五岁,但那确实是耶律延禧封下的。儿臣病丧了,做母亲的不去送送,那才真叫有失国统。
耶律大石也懒得为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烦恼,大手一挥,随你们去吧!萧曼见达到了目的,便道一声“告退”,兀自去准备了。梁红玉终于还是没忍住,将整个计划都告诉了众女。杨庸诈死,正是计划中关键的一环。但让萧慕容也一起走,只是萧曼自己的算盘。因为她这些日子隐隐约约地听到些消息,南京官场上有人传言耶律延禧只是兵败,但并没有死,也没有被金兵俘虏。这样一来,杨庸的皇帝位就来得不正。来得不正,受牵连的人就颇多了。谋朝篡位的罪名一旦坐实,杨庸已经“死”了,自然没有干系,而耶律大石虽然是杨庸之后首当其冲的罪魁祸首,但真正倒霉的还是名义上“总揽军政大事”而实际上只领了一个皇太后名衔的萧慕容。耶律大石镇守南京,军功彪炳,耶律延禧绝不会轻易杀他。而箫氏在大辽的影响一直都是耶律家的心头大患,那些被称为后党的权臣也让人颇为头疼。只是一直找不出一个由头来杀只鸡给猴子们看看,如果一旦有一天萧慕容落到了耶律延禧的手里,真的会下杀手也说不定。
萧慕容十三岁进宫前常常住在萧曼的家中,两人从小便亲昵无比。萧曼扪心自问,她绝不能让萧慕容被耶律大石迷惑,最后当了他的挡箭牌!
耶律大石在人伦纲常的轰炸下最终让步了,但他确实是无兵可派,只出了三百军士权充皇太后的护驾随从。在杨庸出殡的那天,文武百官只把灵柩跪送到了西门口,便听了耶律大石的命令,各自回去理政。
萧曼和梁红玉全身披甲上阵,陪同太后仪仗左右。萧慕容对杨庸本没什么感情,但碍于身份,也只能就范。众人与茜柳二女一道护送着灵柩,一路去了南京西郊的山林。
而杨庸怎么也不会想到,此一去十余年后,他还能重新回到南京,他更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还能见到耶律大石,以另一种身份,另一种姿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