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唐朝公务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直到走回自家屋里时,李农依然没忍住手上的轻颤,自打在坡地边儿听到邹里正的那句话后,他的脑袋就如同一团糨糊懵到现在也没真正清醒过来,以至于连早上上坡时带去的农具都落在地里忘了带回——这样的疏漏对于李农来说简直不可想象,至少在这二十年来还是第一次。
李农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娶的浑家也是同村,一辈子就没出过村子五十里以外的地方,在他眼里掌握着徭役安排权限的里正就已经是不得了的人物了,那住在城中大衙门里的县尊……
这么一个对他而言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大人物竟然派人来找他?而且还是“请”他去商量事情?
太邪性了,除了地里刨食的那些经窍儿之外,这个老实巴交的李农还知道什么?但是……县令总不能找他去商量种地的事情吧?脑子里猛然浮现出这么个念头时,双眼中满是疑惑的邹里正忍不住撇嘴笑了笑,连他自己都觉得这突如其来的想法太荒唐了,怎么可能?虽说历任官儿们开口就会说农桑国之根本,但谁不知道这就是糊弄人的,官儿们真正重视的只是粮食织物堆起来的赋税,有那个是真正到过地头儿的?更别说还巴巴的从县里派人来请一个八杆子打不出一句话的老泥腿子去商量事情了。
虽然心里好奇的很,但邹里正仅仅只试探了一句后就没再多向那公差打听,一则是因为他跟这个面相极其年轻的公差既没见过更谈不上交情,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明显的觉察出来这个公差跟以往见过的都不一样。
一路顶风冒寒的过来却连烫酒都不吃一壶的紧赶着要办公事,老邹干里正也有这么多年了,这样的公差他还真没见过,以往老赵他们下来时谁不是一下马就叫累,安排酒饭的话喊得震天响,总得吃饱喝足顺便再跟左近那个老相好的浪寡妇厮混舒服后才会想到差事,也仅仅是说说而已,真办起来那狗日的老赵连一根指头都不会动,就这他走的时候还少不得要掏摸些“辛苦钱”才肯上路回城。
跟老赵那些货比起来,眼前这个小年轻公差简直就堪称良吏典范了,但越是这样的人还就越不好打交道问小话儿,不过虽然不好问,但几十年下来早混成油子的邹里正还是隐隐猜度出一些东西来,这个做事章程跟以往截然不同的小公差的出现该不仅仅是个偶然,八成儿跟那个新来的县令有牵扯。
邹里正身份不同,消息来源自然也就更多,别的不好说,但像城里出了大乱子,新县令带着天成军的骑兵迅速平乱,随后就在北城楼上砍了一百多颗脑袋这样的大事他总还是知道的。
那可是一百多颗脑袋,拢总后摊开摆起来都能占半个场院了,能干出这等事的人会是个善茬子?县衙门换上了这样的县尊老爷,那下来的人面生又有些古怪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朝天子还一朝臣,新县令整的动静那么大,总不得有点新气象?
想到这里,邹里正嘴里虽还在催促李农尽快收拾,心底却在转着别样的心思,换了个能挺起腰板的县令固然是好,但他这里正的差事……这可是实打实的肥缺……还是那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县令把县衙收拾干净后就该琢磨他们这些下边的里正了吧,这里正的位子还能不能坐的住,悬哪!
纷纷乱乱想了许多,到李农收拾好东西能动身时,邹里正也拿定了主意——得尽快去县城一趟探探底细,要是新县令是个好钱的,那该送就送,该塞就塞;这要是新县令是个一心求前程要功绩的,那也就没了别的想头尽心办差就是,总之不能丢了这里正的好位子。
换上最好的一身衣裳,肩挎老婆子抹着泪炕出的纯白面硬饼子干粮,懵懵懂懂、惊惊惶惶的李农爬上邹里正找来的一头大青骡上了路。
这一路上看到的旱情让李农心里愈发的沉重了,原来不仅仅是他们村子附近,这么大的地方都遭了大旱,“阎王爷要大收人了”,嘴里小声的念叨着这句,李农再不忍心去看两边旱裂了嘴的田土。
唯一让李农放松了些心情甚至有些不安的是同行公差的态度——这个公差对他的态度太好了,好到李农总错觉着他到底还是不是公差的地步了,吃公门饭的人怎么可能对他这种庄户人这么好?不仅说话总是和颜悦色没半点儿嫌他慢,就连一路上的投宿吃食也没让他花半文钱,且都还是吃的好的!这不,都赶了一天多的路了,他包袱里带着的纯白面饼子还一口都没少。
官府里的人来找他,还管吃食歇处不用他费一颗粮食花一文钱,满村里那么多讲古的,谁说过这样的好事?别说讲,就是想都不敢想。
一起走道儿多些之后,渐渐跟公差有些熟稔起来的李农也曾问过这事儿,公差只说这是唐大人亲自交代下的,你们都是县尊大人的客人,不能有半点怠慢!
李农这才知道“请”他的这位县老爷是跟国朝一个姓儿,见公差说到县令唐老爷时两眼放光的样子,他自然而然的顺势又问起了县老爷的事情,恰好这个公差是听过唐成第一次升堂并经历了随后动乱平乱的,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因着他这一问,话匣子打开的公差直说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把个老实巴交的李农听的是目瞪口呆,耳炫神迷。
说着走着,他们两人随后又遇到了其他的公差和农人,及至快到流官村时原本的两人已经发展到近二十人的队伍,队伍里不仅有公差、农人,就连木匠也有好几个,要说这支队伍赶路时的话题,除了见面时惯例的叹息旱情之外,不变的就是对新县令的议论。
终于,在李农从家里动身的第三天下午,他们这支特殊的队伍赶到了流官村外。
当日唐成来时还很冷清的小村子现在热闹了很多,虽然村里的房屋并没有增加,但村外的的平谷地里却搭起了许多新的房舍,这些房舍都是急就章而成,选着平坦的地势夯起一个弧圆形齐胸高的土墙,砍了山上的柴火将湿气烤干之后再在里面贴着土墙支起天成军行军用的帐篷,短短时间里也就解决了住处的问题。
李农一行刚走到营地边上,打头儿走在最前面的公差蓦然高声开口道:“是大人,县尊大人迎出来了”。
队伍里的人原本还在乱纷纷的四处打量,公差这句喊顿时将他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骑在骡子上的李农使劲睁大眼睛,就见着侧前方不远处的简易营帐里走出了一个官衣人。
“那位就是县令大人?”,尽管已经亲眼看到了唐成的煌煌官衣,也见到他身后那几个公差众星拱月的架势,但李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个一脸含笑走来的俊相人会是县令大老爷。
这也太年轻了吧!这么年轻的人咋就有那么大的本事把奚蛮子都给降住了,还让这些差官们一说到他就忍不住要放高声儿?
这两天在路上可没少议论县令大人,也都盼着想见这位请他们来的县令大人,但真等见到本人之... -->>
一直到走回自家屋里时,李农依然没忍住手上的轻颤,自打在坡地边儿听到邹里正的那句话后,他的脑袋就如同一团糨糊懵到现在也没真正清醒过来,以至于连早上上坡时带去的农具都落在地里忘了带回——这样的疏漏对于李农来说简直不可想象,至少在这二十年来还是第一次。
李农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娶的浑家也是同村,一辈子就没出过村子五十里以外的地方,在他眼里掌握着徭役安排权限的里正就已经是不得了的人物了,那住在城中大衙门里的县尊……
这么一个对他而言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大人物竟然派人来找他?而且还是“请”他去商量事情?
太邪性了,除了地里刨食的那些经窍儿之外,这个老实巴交的李农还知道什么?但是……县令总不能找他去商量种地的事情吧?脑子里猛然浮现出这么个念头时,双眼中满是疑惑的邹里正忍不住撇嘴笑了笑,连他自己都觉得这突如其来的想法太荒唐了,怎么可能?虽说历任官儿们开口就会说农桑国之根本,但谁不知道这就是糊弄人的,官儿们真正重视的只是粮食织物堆起来的赋税,有那个是真正到过地头儿的?更别说还巴巴的从县里派人来请一个八杆子打不出一句话的老泥腿子去商量事情了。
虽然心里好奇的很,但邹里正仅仅只试探了一句后就没再多向那公差打听,一则是因为他跟这个面相极其年轻的公差既没见过更谈不上交情,更重要的还在于他明显的觉察出来这个公差跟以往见过的都不一样。
一路顶风冒寒的过来却连烫酒都不吃一壶的紧赶着要办公事,老邹干里正也有这么多年了,这样的公差他还真没见过,以往老赵他们下来时谁不是一下马就叫累,安排酒饭的话喊得震天响,总得吃饱喝足顺便再跟左近那个老相好的浪寡妇厮混舒服后才会想到差事,也仅仅是说说而已,真办起来那狗日的老赵连一根指头都不会动,就这他走的时候还少不得要掏摸些“辛苦钱”才肯上路回城。
跟老赵那些货比起来,眼前这个小年轻公差简直就堪称良吏典范了,但越是这样的人还就越不好打交道问小话儿,不过虽然不好问,但几十年下来早混成油子的邹里正还是隐隐猜度出一些东西来,这个做事章程跟以往截然不同的小公差的出现该不仅仅是个偶然,八成儿跟那个新来的县令有牵扯。
邹里正身份不同,消息来源自然也就更多,别的不好说,但像城里出了大乱子,新县令带着天成军的骑兵迅速平乱,随后就在北城楼上砍了一百多颗脑袋这样的大事他总还是知道的。
那可是一百多颗脑袋,拢总后摊开摆起来都能占半个场院了,能干出这等事的人会是个善茬子?县衙门换上了这样的县尊老爷,那下来的人面生又有些古怪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朝天子还一朝臣,新县令整的动静那么大,总不得有点新气象?
想到这里,邹里正嘴里虽还在催促李农尽快收拾,心底却在转着别样的心思,换了个能挺起腰板的县令固然是好,但他这里正的差事……这可是实打实的肥缺……还是那句话,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县令把县衙收拾干净后就该琢磨他们这些下边的里正了吧,这里正的位子还能不能坐的住,悬哪!
纷纷乱乱想了许多,到李农收拾好东西能动身时,邹里正也拿定了主意——得尽快去县城一趟探探底细,要是新县令是个好钱的,那该送就送,该塞就塞;这要是新县令是个一心求前程要功绩的,那也就没了别的想头尽心办差就是,总之不能丢了这里正的好位子。
换上最好的一身衣裳,肩挎老婆子抹着泪炕出的纯白面硬饼子干粮,懵懵懂懂、惊惊惶惶的李农爬上邹里正找来的一头大青骡上了路。
这一路上看到的旱情让李农心里愈发的沉重了,原来不仅仅是他们村子附近,这么大的地方都遭了大旱,“阎王爷要大收人了”,嘴里小声的念叨着这句,李农再不忍心去看两边旱裂了嘴的田土。
唯一让李农放松了些心情甚至有些不安的是同行公差的态度——这个公差对他的态度太好了,好到李农总错觉着他到底还是不是公差的地步了,吃公门饭的人怎么可能对他这种庄户人这么好?不仅说话总是和颜悦色没半点儿嫌他慢,就连一路上的投宿吃食也没让他花半文钱,且都还是吃的好的!这不,都赶了一天多的路了,他包袱里带着的纯白面饼子还一口都没少。
官府里的人来找他,还管吃食歇处不用他费一颗粮食花一文钱,满村里那么多讲古的,谁说过这样的好事?别说讲,就是想都不敢想。
一起走道儿多些之后,渐渐跟公差有些熟稔起来的李农也曾问过这事儿,公差只说这是唐大人亲自交代下的,你们都是县尊大人的客人,不能有半点怠慢!
李农这才知道“请”他的这位县老爷是跟国朝一个姓儿,见公差说到县令唐老爷时两眼放光的样子,他自然而然的顺势又问起了县老爷的事情,恰好这个公差是听过唐成第一次升堂并经历了随后动乱平乱的,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因着他这一问,话匣子打开的公差直说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把个老实巴交的李农听的是目瞪口呆,耳炫神迷。
说着走着,他们两人随后又遇到了其他的公差和农人,及至快到流官村时原本的两人已经发展到近二十人的队伍,队伍里不仅有公差、农人,就连木匠也有好几个,要说这支队伍赶路时的话题,除了见面时惯例的叹息旱情之外,不变的就是对新县令的议论。
终于,在李农从家里动身的第三天下午,他们这支特殊的队伍赶到了流官村外。
当日唐成来时还很冷清的小村子现在热闹了很多,虽然村里的房屋并没有增加,但村外的的平谷地里却搭起了许多新的房舍,这些房舍都是急就章而成,选着平坦的地势夯起一个弧圆形齐胸高的土墙,砍了山上的柴火将湿气烤干之后再在里面贴着土墙支起天成军行军用的帐篷,短短时间里也就解决了住处的问题。
李农一行刚走到营地边上,打头儿走在最前面的公差蓦然高声开口道:“是大人,县尊大人迎出来了”。
队伍里的人原本还在乱纷纷的四处打量,公差这句喊顿时将他们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骑在骡子上的李农使劲睁大眼睛,就见着侧前方不远处的简易营帐里走出了一个官衣人。
“那位就是县令大人?”,尽管已经亲眼看到了唐成的煌煌官衣,也见到他身后那几个公差众星拱月的架势,但李农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这个一脸含笑走来的俊相人会是县令大老爷。
这也太年轻了吧!这么年轻的人咋就有那么大的本事把奚蛮子都给降住了,还让这些差官们一说到他就忍不住要放高声儿?
这两天在路上可没少议论县令大人,也都盼着想见这位请他们来的县令大人,但真等见到本人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