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唐朝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然在开元执政的这几年里,姚崇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政绩的,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崇尚虚华,也从不迷信,特别是对当时的佛教假借渡化众生之名,行敛财之实,消耗百姓财富,浪费大量社会资源,非常的痛恨。(嗯,有时事情是一体两面,昨日我们在莫高窟看唐朝的壁画,当时必定让费不少民脂民膏,但现在让当地政府赚不少观光财,增加财政收入。真是,前人挖窟窿,后人填窟窿,真好!)
武则天及中宗李显两朝,由于崇信佛教,对兴建佛寺非常热衷,甚至很多皇亲国戚,大量竞赛兴建佛寺与雕刻佛像,现今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就大多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虽然造就无数的历史遗产,供后人欣赏,但对当时的老百姓而言,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此外因为当和尚及尼姑不用缴纳税赋,还可以拿到信徒的布施,所以很多人虽然没有佛教信仰也跑去出家。姚崇大概不会像阿q一样,认为“凡是尼姑必然跟和尚通奸”甚至更恶劣的认为,“和尚摸得,我为何摸不得?”,但确实很多寺庙中的出家人不守清规,甚至藏污纳垢,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是姚崇所想要改善的。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姚崇上疏反对兴建佛寺并要求严格整顿和尚尼姑的数量,在奏书中,姚崇是这么说的:
“佛图澄不能存赵,鸠摩罗什不能存秦,齐襄、梁武,未免祸殃。但使苍生安乐,即是佛身;何用妄度奸人,使坏正法!”
姚崇在这里把他对宗教的观念讲的十分清楚。那就是如果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的,就就是佛的化身。在奏章中他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信仰佛教并不保证当政者能得到好的回报。读者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下面我只做简洁说明。
佛图澄是西域高僧。后赵石勒/石虎都很崇敬他,并建了许多佛寺,但后赵在石虎去世后很快就灭亡(亡于冉闵之手,石虎的养子);鸠摩罗什被后秦帝姚兴奉为国师,但姚兴去世后,后秦迅速亡于北魏拓跋氏;北齐高澄(高欢长子)崇信佛教,在就在即将篡夺北魏帝位的前夕,被仆人刺杀;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到处建佛寺,倾全国之力信佛,而在侯景之乱时饿死宫城。这四个例子是用来说明帝王信奉佛教并不因此而有好的下场或回报。
其实姚崇有一个更现成的例子可以说,但我估计他不敢,这个例子就是李显(李隆基伯父),在他当皇帝的那几年,也一样四处建寺庙,但李显的下场就如前文所提到的,相比前面四位,实在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为何写历史你最好写古代史,而不能随便写现代史。特别是解放之后的历史,因为你写现代史,如果不小心挖了共和国的历史上某位领导的疮疤,那他的孝子贤孙,或是政治继承人肯定要跳脚。为了明哲保身,绝不能随便说,也不能随便写,在这一点上,古今并无太大的不同。所以“革命”尚未成功,红小将们仍须努力啊!
无论如何。结果李隆基接受姚崇的建议,下令严格淘汰全国的和尚跟尼姑。针对不是真心要出家及行为不端的,强迫他(她)们不许留在寺庙,最后有一万二千人因而还俗。
(连载更新)
如果说,以入世的精神来对待佛教只是体现姚崇信仰的初步,处理蝗灾则完全显现出姚崇勇往直前,不畏天命也不人云亦云的勇者精神。
开元四年,东部地区蝗虫成灾,把所有的庄稼啃食殆尽,黄河南北的农民,逃亡一空,而地方官员,束手无策。因为传统观念,农民不敢扑杀蝗虫,只敢在农田旁空地设香案,焚香祝祷请蝗虫离开,可以想见,这方法没有用。姚崇于是下令捕杀蝗虫,派御史到各地督导,这时候,汴州刺史(州长)倪若水却不让御史进入州境,并公然宣称:“蝗虫是天灾,不是扑杀就能解决问题,只要在上位者增进品德修养,天灾自然消失;刘聪(汉赵帝国第三任皇帝,该国是五胡乱华十九国第一个建立的国家)时代,就是对蝗虫采取扑杀掩埋的方法,结果灾害更大(历史有记载这一次蝗灾,但没有记载扑杀掩埋)”
姚崇听到消息,十分火大,但他知道倪若水之前在中央当过高官,在地方政绩也不错,只是比较顽固一些,对付这种人,必须要让他心服口服,无可辩解才行,于是写信给他,在信上用倪若水的*来对付他,信上是这么说的:“诚如倪州长所言,刘聪本来的品德修为就不是太好,所以克制不住妖孽;但当今天子盛德,妖孽肯定无法超过其恩德。所以关键在地方长官,如果按你的*,是不是阁下的恩德不足,所以蝗虫才会危害汴州?”
倪若水看到这封信,知道自己已经让姚崇给绕进圈子里了,如果再坚持不遵从,姚崇将信的内容一公开,自己就糗大了?所以只好乖乖让御史入境,督导人民扑杀蝗虫。
在灭蝗上,姚崇的方式是这样的,他在奏章上说:“蝗虫其实很怕人,所以容易驱赶,而且每块田地都是有主人的,让他们去救自己的田地,一定会不辞辛劳,请同意让老百姓在夜里燃火,虫会被光吸引,就容易扑杀,然后把虫焚烧,挖坎掩埋,一定能消灭蝗虫。”
灭蝗政策实施后,取得很大的成效,虽然蝗灾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因为有采取灭蝗政策,所以没有发生大饥荒,姚崇在这件事情上,确实对人民的帮助很大。
前面说过,在姚崇卖力演出,李隆基热情赞助的情况下,政变的主要功臣。姚崇的政治对手们,新此时已经是“死的死,逃的逃。还有些人滚到山沟里”,都已经远离权力中心。
为了让姚崇能好好做事。不... -->>
当然在开元执政的这几年里,姚崇还是有很多值得称道的政绩的,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崇尚虚华,也从不迷信,特别是对当时的佛教假借渡化众生之名,行敛财之实,消耗百姓财富,浪费大量社会资源,非常的痛恨。(嗯,有时事情是一体两面,昨日我们在莫高窟看唐朝的壁画,当时必定让费不少民脂民膏,但现在让当地政府赚不少观光财,增加财政收入。真是,前人挖窟窿,后人填窟窿,真好!)
武则天及中宗李显两朝,由于崇信佛教,对兴建佛寺非常热衷,甚至很多皇亲国戚,大量竞赛兴建佛寺与雕刻佛像,现今洛阳龙门石窟的佛像,就大多是那时候遗留下来的,虽然造就无数的历史遗产,供后人欣赏,但对当时的老百姓而言,是一项巨大的负担。
此外因为当和尚及尼姑不用缴纳税赋,还可以拿到信徒的布施,所以很多人虽然没有佛教信仰也跑去出家。姚崇大概不会像阿q一样,认为“凡是尼姑必然跟和尚通奸”甚至更恶劣的认为,“和尚摸得,我为何摸不得?”,但确实很多寺庙中的出家人不守清规,甚至藏污纳垢,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是姚崇所想要改善的。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姚崇上疏反对兴建佛寺并要求严格整顿和尚尼姑的数量,在奏书中,姚崇是这么说的:
“佛图澄不能存赵,鸠摩罗什不能存秦,齐襄、梁武,未免祸殃。但使苍生安乐,即是佛身;何用妄度奸人,使坏正法!”
姚崇在这里把他对宗教的观念讲的十分清楚。那就是如果能使得百姓安居乐业的,就就是佛的化身。在奏章中他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信仰佛教并不保证当政者能得到好的回报。读者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自己去百度一下,下面我只做简洁说明。
佛图澄是西域高僧。后赵石勒/石虎都很崇敬他,并建了许多佛寺,但后赵在石虎去世后很快就灭亡(亡于冉闵之手,石虎的养子);鸠摩罗什被后秦帝姚兴奉为国师,但姚兴去世后,后秦迅速亡于北魏拓跋氏;北齐高澄(高欢长子)崇信佛教,在就在即将篡夺北魏帝位的前夕,被仆人刺杀;南梁开国皇帝萧衍。到处建佛寺,倾全国之力信佛,而在侯景之乱时饿死宫城。这四个例子是用来说明帝王信奉佛教并不因此而有好的下场或回报。
其实姚崇有一个更现成的例子可以说,但我估计他不敢,这个例子就是李显(李隆基伯父),在他当皇帝的那几年,也一样四处建寺庙,但李显的下场就如前文所提到的,相比前面四位,实在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为何写历史你最好写古代史,而不能随便写现代史。特别是解放之后的历史,因为你写现代史,如果不小心挖了共和国的历史上某位领导的疮疤,那他的孝子贤孙,或是政治继承人肯定要跳脚。为了明哲保身,绝不能随便说,也不能随便写,在这一点上,古今并无太大的不同。所以“革命”尚未成功,红小将们仍须努力啊!
无论如何。结果李隆基接受姚崇的建议,下令严格淘汰全国的和尚跟尼姑。针对不是真心要出家及行为不端的,强迫他(她)们不许留在寺庙,最后有一万二千人因而还俗。
(连载更新)
如果说,以入世的精神来对待佛教只是体现姚崇信仰的初步,处理蝗灾则完全显现出姚崇勇往直前,不畏天命也不人云亦云的勇者精神。
开元四年,东部地区蝗虫成灾,把所有的庄稼啃食殆尽,黄河南北的农民,逃亡一空,而地方官员,束手无策。因为传统观念,农民不敢扑杀蝗虫,只敢在农田旁空地设香案,焚香祝祷请蝗虫离开,可以想见,这方法没有用。姚崇于是下令捕杀蝗虫,派御史到各地督导,这时候,汴州刺史(州长)倪若水却不让御史进入州境,并公然宣称:“蝗虫是天灾,不是扑杀就能解决问题,只要在上位者增进品德修养,天灾自然消失;刘聪(汉赵帝国第三任皇帝,该国是五胡乱华十九国第一个建立的国家)时代,就是对蝗虫采取扑杀掩埋的方法,结果灾害更大(历史有记载这一次蝗灾,但没有记载扑杀掩埋)”
姚崇听到消息,十分火大,但他知道倪若水之前在中央当过高官,在地方政绩也不错,只是比较顽固一些,对付这种人,必须要让他心服口服,无可辩解才行,于是写信给他,在信上用倪若水的*来对付他,信上是这么说的:“诚如倪州长所言,刘聪本来的品德修为就不是太好,所以克制不住妖孽;但当今天子盛德,妖孽肯定无法超过其恩德。所以关键在地方长官,如果按你的*,是不是阁下的恩德不足,所以蝗虫才会危害汴州?”
倪若水看到这封信,知道自己已经让姚崇给绕进圈子里了,如果再坚持不遵从,姚崇将信的内容一公开,自己就糗大了?所以只好乖乖让御史入境,督导人民扑杀蝗虫。
在灭蝗上,姚崇的方式是这样的,他在奏章上说:“蝗虫其实很怕人,所以容易驱赶,而且每块田地都是有主人的,让他们去救自己的田地,一定会不辞辛劳,请同意让老百姓在夜里燃火,虫会被光吸引,就容易扑杀,然后把虫焚烧,挖坎掩埋,一定能消灭蝗虫。”
灭蝗政策实施后,取得很大的成效,虽然蝗灾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因为有采取灭蝗政策,所以没有发生大饥荒,姚崇在这件事情上,确实对人民的帮助很大。
前面说过,在姚崇卖力演出,李隆基热情赞助的情况下,政变的主要功臣。姚崇的政治对手们,新此时已经是“死的死,逃的逃。还有些人滚到山沟里”,都已经远离权力中心。
为了让姚崇能好好做事。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