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明朝的那些事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49o
很久以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电影里的黑社会老大在向他的手下训话,他说,昨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个世界上没有黑社会了.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变成了黑社会.
这句话在魏忠贤那里,已不再是梦想.
他不问出身,不问品格,将朝廷大权赋予所有和他一样卑劣无耻的人.
而这些靠跪地磕头自认孙子才掌握大权的人,自然没有什么造福人民的想法,受尽屈辱才得到的荣华富贵,不屈辱一下老百姓,怎么对得起自己呢
在这种良好愿望的驱使下,某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开始6续生.比如某县有位富翁,闲来无事杀了个人,知县秉公执法,判了死刑.这位仁兄不想死,就找到一位阉党官员,希望能够拿钱买条命.
很快他就得到了答复:一万两.
这位财主同意了,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杀掉那位判他死刑的知县,因为这位县太爷太过公正,实在让他不爽.
要说还是阉党的同志们实在,收钱之后立马放人,并当即捏造了罪名,把那位知县干掉了.
无辜的被害者,正直的七品知县,司法正义,全加在一起,也就一万两.
事实上,这个价码还偏高.
搞到后来,除封官许愿外,魏忠贤还开了新业务:卖官有些史料还告诉我们,当时的官职都是明码标价,买个知县,大致是两三千两,要买知府,五六千两也就够了.
如此看来,那位草菅人命的财主,还真是不会算帐.索性找到魏公公,花一半钱买个知府,直接当那知县的上级,找个由头把他干掉,还能省五千两,亏了,真亏了.
自开朝以来,大明最黑暗的时刻,终于到来
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为了获取权力和财富,所付出的尊严和代价,要从那些更为弱小的人身上加倍掠夺.蹂躏欺凌劫掠,不用顾忌,不用考虑,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阻止我们,没有人敢阻止我们
道统
几年来,杨涟一直在看.
他看见那个无恶不作的太监,抢走了朋友的情人,杀死了朋友,坑死了上司,却掌握了天下的大权,无需偿命,没有报应.
那个叫天理的东西,似乎并不存在.
1491
他看见,一个无比强大的敌人,已经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在明代历史上,从来不缺重量级的坏人,比如刘瑾,比如严嵩,但刘瑾多少还读点书,知道做事要守规矩,至少有个底线,所以他明知李东阳和他作对,也没动手杀人.严嵩虽说杀了夏言,至少还善待自己的老婆.
而魏忠贤,是一个文盲,逼走老婆,卖掉女儿,他没原则,没底线,阴险狡诈,不择手段,已达到了无耻无极限的境界.他绝了后,也空了前.
当杨涟回过神来,他才现,自己身边,已是空无一人,那些当年的敌人甚至朋友同僚都已抛弃良知,投入了这个人的怀抱.在利益的面前,良知实在太过脆弱.
但他依然留在原地,一动不动,因为他依然坚持着一样东西道统.
所谓道统,是一种规则,一种秩序,是这个国家几千年来历经苦难挫折依旧前行的动力.
杨涟和道统已经认识很多年了.
小时候,道统告诉他,你要努力读书,研习圣人之道,将来报效国家.
当知县时,道统告诉他,你要为官清廉,不能贪污,不能拿不该拿的钱,要造福百姓.
京城,皇帝病危,野心家蠢蠢欲动,道统告诉他,国家危亡,你要挺身而出,即使你没有义务,没有帮手.
一直以来,杨涟对道统的话都深信不疑,他照做了,并获得了成功:
是你让我相信,一个普通的平民子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千古留名的人物.
你让我相信,即使身居高位,尊容加身,也不应滥用自己的权力,去欺凌那些依旧弱小的人.
你让我相信,一个人活在这世上,不能只是为了自己.他应该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坚守那条无数先贤走过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但是现在,我有一个疑问:
魏忠贤是一个不信道统的人,他无恶不作,肆无忌惮,没有任何原则,但他依然成为了胜利者,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道统,投奔了他,只是因为他封官给钱,如同送白菜.
我的朋友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在这条道路上,我已是孤身一人,
道统说:是的,这条道路很艰苦,门槛高,规矩多,清廉自律,家徒四壁,还要立志为民请命,一生报效国家,实在太难.
那我为何还要继续走下去呢
1492
因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几千年来,一直有人走在这条孤独的道路上,无论经过多少折磨,他们始终相信规则,相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公理与正义,相信千年之下,正气必定长存.
是的,我明白了,现在轮到我了,我会坚守我的信念,我将对抗那个强大的敌人,战斗至最后一息,即使孤身一人.
好吧,杨涟,现在我来问你,最后一个问题:
为了你的道统,牺牲你的一切,可以吗
可以
杨涟
天启四年1624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写就上疏,弹劾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二十四大罪.
在这篇青史留名的檄文中,杨涟历数了魏忠贤的种种罪恶,从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图谋不轨杀害无辜,可谓世间万象,无所不包,且真实可信,字字见血.
由此看来,魏忠贤确实是人才,短短几年里,跨行业跨品种,坏事干得面面俱到,着实不易.
这是杨涟的最后反击,与其说是反击,不如说是愤怒.因为连他自己都很清楚,此时的朝廷,从内阁到六部,都已是魏忠贤的爪牙.按照常理,这封奏疏只要送上去,必定会落入阉党之手,到时只能是废纸一张.
杨涟虽然正直,却并非没有心眼,为了应对不利局面,他想出了两个办法.
他写完这封奏疏后,并没有遵守程序,把它送到内阁,而是随身携带,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因为在这一天,皇帝大人将上朝议事,那时,杨涟将拿出这封奏疏,亲口揭露魏忠贤的罪恶.
在清晨的薄雾中,杨涟怀揣着奏疏,前去上朝,此时除极个别人外,无人知道他的计划,和他即将要做的事.
然而当他来到大殿前的时候,却得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皇帝下令,今天不办公免朝.
紧绷的神经顿时松弛了下来,杨涟明白,这场生死决战又延迟了一天.
只能明天再来了.
但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之际,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于是他改变了主意.
杨涟走到了会极门,按照惯例,将这封奏疏交给了负责递文书的官员.
在交出文书的那一刻,杨涟已然确定,不久之后,这份奏疏就会放在魏忠贤的文案上.
之所以做此选择,是因为他别无选择.
1493
杨涟是一个做事认真谨慎的人,他知道,虽然此事知情者很少,但难保不出个把叛徒,万一事情曝光,以魏公公的品行,派个把东厂特务把自己黑掉,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能再等了,不管魏忠贤何时看到,会不会在上面吐唾沫,都不能再等了.
第一个办法失败了,杨涟没能绕开魏忠贤,直接上书.事实上,这封奏疏确实落到了魏忠贤的手中.
魏忠贤知道这封奏疏是告他的,但不知是怎么告的,因为他不识字.
所以,他找人读给他听
但当这位无恶不作肆无忌惮的大太监听到一半时,便打断了朗读,不是歇斯底里的愤怒,而是面无人色的恐惧.
魏忠贤害怕了,这位不可一世,手握大权的魏公公,竟然害怕了.
据史料的记载,此时的魏公公面无人色,两手不由自主颤抖,并且半天沉默不语.
他已经不是四年前那个站在杨涟面前,被骂得狗血淋头,哆哆嗦嗦的老太监了.
现在他掌握了内阁,掌握了六部,甚至还掌握了特务,他一度以为,天下再无敌手.
但当杨涟再次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明白,纵使这个人孤立无援身无长物,他却依然畏惧这个人,深入骨髓的畏惧.
极度的恐慌彻底搅乱了魏忠贤的神经,他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绝对不能让这封奏疏传到皇帝的手中
奏疏倒还好说,魏公公一句话,说压就压了,反正皇帝也不管.但问题是,杨涟是左副都御史,朝廷高级官员,只要皇帝上朝,他就能够见到皇帝,揭露所有一切.
怎么办呢魏忠贤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没办法的办法:不让皇帝上朝.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皇帝都没有上朝.
但这个办法实在有点蠢,因为天启皇帝到底是年轻人,到第四天,就不干了,偏要去上朝.
魏忠贤头疼不已,但皇帝大人说要上朝,不让他去又不行,迫于无奈,竟然找了上百个太监,把皇帝大人围了起来,到大殿转了一圈,权当是给大家一个交代.
此外,他还特意派人事先说明,不允许任何人言.
总之,他的对策是,先避风头,把这件事压下去,以后再跟杨涟算帐.
1494
得知皇帝三天没有上朝,且目睹了那场滑稽游行的杨涟并不吃惊,事情的展,早在他意料之中.
因为当他的第一步计划失败,被迫送出那份奏疏的时候,他就想好了第二个对策.
虽然魏忠贤压住了杨涟的奏疏,但让他惊奇的是,这封文书竟然长了翅膀,没过几天,朝廷上下,除了皇帝没看过,大家基本是人手一份,还有个把缺心眼的,把词编成了歌,四处去唱,搞得魏公公没脸出门.
杨涟充分挥了东林党的优良传统,不坐地等待上级批复,就以讲学传道为主要途径,把魏忠贤的恶劣事迹广泛传播,并在短短几天之内,达到了妇孺皆知的效果.
比如当时国子监里的几百号人,看到这封奏疏后,欢呼雀跃,连书都不读了,每天就抄这份二十四大罪,抄到手软,并广泛散.
吃过魏公公苦头的人民大众自不用说,大家一拥而上,反复传抄,当众朗诵,成为最流行的手抄本.据说最风光的时候,连抄书的纸都缺了货.
左光斗是少数几个事先的知情者之一,此时自然不甘人后,联同朝廷里剩余的东林党官员共同上书,斥责魏忠贤.甚至某些退休在家的老先生,也来凑了把热闹.于是几天之内,全国各地弹劾魏忠贤的公文纸纷至沓来,堆积如山,足够把魏忠贤埋了再立个碑.
眼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许多原先是阉党的同志也坐不住了,唯恐局势变化自己垫背,一些人纷纷倒戈,掉头就骂魏公公,搞得魏忠贤极其狼狈.
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对魏忠贤的愤怒之情,就如同那滔滔江水,延绵不绝.搞得连深宫之中的皇帝,都听说了这件事,专门找魏忠贤来问话,到了这个地步,事情已经瞒不住了.
杨涟没有想到,自己的义愤之举,竟然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他看来,照此形势展,大事必成,忠贤必死.
然而有一个人,不同意杨涟的看法.
在写奏疏之前,为保证一击必中,杨涟曾跟东林党的几位重要人物,如星左光斗通过气,但有一个人,他没有通知,这个人是叶向高.
由始至终,叶向高都是东林党的盟友,且身居辅,是压制魏忠贤的最后力量,但杨先生就是不告诉他,偏不买他的帐.
因为叶向高曾不只一次对杨涟表达过如下观点:
对付魏忠贤,是不能硬来的.
149o
很久以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电影里的黑社会老大在向他的手下训话,他说,昨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这个世界上没有黑社会了.
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变成了黑社会.
这句话在魏忠贤那里,已不再是梦想.
他不问出身,不问品格,将朝廷大权赋予所有和他一样卑劣无耻的人.
而这些靠跪地磕头自认孙子才掌握大权的人,自然没有什么造福人民的想法,受尽屈辱才得到的荣华富贵,不屈辱一下老百姓,怎么对得起自己呢
在这种良好愿望的驱使下,某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开始6续生.比如某县有位富翁,闲来无事杀了个人,知县秉公执法,判了死刑.这位仁兄不想死,就找到一位阉党官员,希望能够拿钱买条命.
很快他就得到了答复:一万两.
这位财主同意了,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杀掉那位判他死刑的知县,因为这位县太爷太过公正,实在让他不爽.
要说还是阉党的同志们实在,收钱之后立马放人,并当即捏造了罪名,把那位知县干掉了.
无辜的被害者,正直的七品知县,司法正义,全加在一起,也就一万两.
事实上,这个价码还偏高.
搞到后来,除封官许愿外,魏忠贤还开了新业务:卖官有些史料还告诉我们,当时的官职都是明码标价,买个知县,大致是两三千两,要买知府,五六千两也就够了.
如此看来,那位草菅人命的财主,还真是不会算帐.索性找到魏公公,花一半钱买个知府,直接当那知县的上级,找个由头把他干掉,还能省五千两,亏了,真亏了.
自开朝以来,大明最黑暗的时刻,终于到来
我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为了获取权力和财富,所付出的尊严和代价,要从那些更为弱小的人身上加倍掠夺.蹂躏欺凌劫掠,不用顾忌,不用考虑,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阻止我们,没有人敢阻止我们
道统
几年来,杨涟一直在看.
他看见那个无恶不作的太监,抢走了朋友的情人,杀死了朋友,坑死了上司,却掌握了天下的大权,无需偿命,没有报应.
那个叫天理的东西,似乎并不存在.
1491
他看见,一个无比强大的敌人,已经出现在自己的面前.
在明代历史上,从来不缺重量级的坏人,比如刘瑾,比如严嵩,但刘瑾多少还读点书,知道做事要守规矩,至少有个底线,所以他明知李东阳和他作对,也没动手杀人.严嵩虽说杀了夏言,至少还善待自己的老婆.
而魏忠贤,是一个文盲,逼走老婆,卖掉女儿,他没原则,没底线,阴险狡诈,不择手段,已达到了无耻无极限的境界.他绝了后,也空了前.
当杨涟回过神来,他才现,自己身边,已是空无一人,那些当年的敌人甚至朋友同僚都已抛弃良知,投入了这个人的怀抱.在利益的面前,良知实在太过脆弱.
但他依然留在原地,一动不动,因为他依然坚持着一样东西道统.
所谓道统,是一种规则,一种秩序,是这个国家几千年来历经苦难挫折依旧前行的动力.
杨涟和道统已经认识很多年了.
小时候,道统告诉他,你要努力读书,研习圣人之道,将来报效国家.
当知县时,道统告诉他,你要为官清廉,不能贪污,不能拿不该拿的钱,要造福百姓.
京城,皇帝病危,野心家蠢蠢欲动,道统告诉他,国家危亡,你要挺身而出,即使你没有义务,没有帮手.
一直以来,杨涟对道统的话都深信不疑,他照做了,并获得了成功:
是你让我相信,一个普通的平民子弟,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千古留名的人物.
你让我相信,即使身居高位,尊容加身,也不应滥用自己的权力,去欺凌那些依旧弱小的人.
你让我相信,一个人活在这世上,不能只是为了自己.他应该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坚守那条无数先贤走过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但是现在,我有一个疑问:
魏忠贤是一个不信道统的人,他无恶不作,肆无忌惮,没有任何原则,但他依然成为了胜利者,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道统,投奔了他,只是因为他封官给钱,如同送白菜.
我的朋友越来越少,敌人越来越多,在这条道路上,我已是孤身一人,
道统说:是的,这条道路很艰苦,门槛高,规矩多,清廉自律,家徒四壁,还要立志为民请命,一生报效国家,实在太难.
那我为何还要继续走下去呢
1492
因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几千年来,一直有人走在这条孤独的道路上,无论经过多少折磨,他们始终相信规则,相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公理与正义,相信千年之下,正气必定长存.
是的,我明白了,现在轮到我了,我会坚守我的信念,我将对抗那个强大的敌人,战斗至最后一息,即使孤身一人.
好吧,杨涟,现在我来问你,最后一个问题:
为了你的道统,牺牲你的一切,可以吗
可以
杨涟
天启四年1624六月,左副都御史杨涟写就上疏,弹劾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二十四大罪.
在这篇青史留名的檄文中,杨涟历数了魏忠贤的种种罪恶,从排除异己陷害忠良图谋不轨杀害无辜,可谓世间万象,无所不包,且真实可信,字字见血.
由此看来,魏忠贤确实是人才,短短几年里,跨行业跨品种,坏事干得面面俱到,着实不易.
这是杨涟的最后反击,与其说是反击,不如说是愤怒.因为连他自己都很清楚,此时的朝廷,从内阁到六部,都已是魏忠贤的爪牙.按照常理,这封奏疏只要送上去,必定会落入阉党之手,到时只能是废纸一张.
杨涟虽然正直,却并非没有心眼,为了应对不利局面,他想出了两个办法.
他写完这封奏疏后,并没有遵守程序,把它送到内阁,而是随身携带,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因为在这一天,皇帝大人将上朝议事,那时,杨涟将拿出这封奏疏,亲口揭露魏忠贤的罪恶.
在清晨的薄雾中,杨涟怀揣着奏疏,前去上朝,此时除极个别人外,无人知道他的计划,和他即将要做的事.
然而当他来到大殿前的时候,却得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皇帝下令,今天不办公免朝.
紧绷的神经顿时松弛了下来,杨涟明白,这场生死决战又延迟了一天.
只能明天再来了.
但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之际,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于是他改变了主意.
杨涟走到了会极门,按照惯例,将这封奏疏交给了负责递文书的官员.
在交出文书的那一刻,杨涟已然确定,不久之后,这份奏疏就会放在魏忠贤的文案上.
之所以做此选择,是因为他别无选择.
1493
杨涟是一个做事认真谨慎的人,他知道,虽然此事知情者很少,但难保不出个把叛徒,万一事情曝光,以魏公公的品行,派个把东厂特务把自己黑掉,也不是不可能的.
不能再等了,不管魏忠贤何时看到,会不会在上面吐唾沫,都不能再等了.
第一个办法失败了,杨涟没能绕开魏忠贤,直接上书.事实上,这封奏疏确实落到了魏忠贤的手中.
魏忠贤知道这封奏疏是告他的,但不知是怎么告的,因为他不识字.
所以,他找人读给他听
但当这位无恶不作肆无忌惮的大太监听到一半时,便打断了朗读,不是歇斯底里的愤怒,而是面无人色的恐惧.
魏忠贤害怕了,这位不可一世,手握大权的魏公公,竟然害怕了.
据史料的记载,此时的魏公公面无人色,两手不由自主颤抖,并且半天沉默不语.
他已经不是四年前那个站在杨涟面前,被骂得狗血淋头,哆哆嗦嗦的老太监了.
现在他掌握了内阁,掌握了六部,甚至还掌握了特务,他一度以为,天下再无敌手.
但当杨涟再次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才明白,纵使这个人孤立无援身无长物,他却依然畏惧这个人,深入骨髓的畏惧.
极度的恐慌彻底搅乱了魏忠贤的神经,他的脑海中只剩下一个念头:绝对不能让这封奏疏传到皇帝的手中
奏疏倒还好说,魏公公一句话,说压就压了,反正皇帝也不管.但问题是,杨涟是左副都御史,朝廷高级官员,只要皇帝上朝,他就能够见到皇帝,揭露所有一切.
怎么办呢魏忠贤冥思苦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没办法的办法:不让皇帝上朝.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皇帝都没有上朝.
但这个办法实在有点蠢,因为天启皇帝到底是年轻人,到第四天,就不干了,偏要去上朝.
魏忠贤头疼不已,但皇帝大人说要上朝,不让他去又不行,迫于无奈,竟然找了上百个太监,把皇帝大人围了起来,到大殿转了一圈,权当是给大家一个交代.
此外,他还特意派人事先说明,不允许任何人言.
总之,他的对策是,先避风头,把这件事压下去,以后再跟杨涟算帐.
1494
得知皇帝三天没有上朝,且目睹了那场滑稽游行的杨涟并不吃惊,事情的展,早在他意料之中.
因为当他的第一步计划失败,被迫送出那份奏疏的时候,他就想好了第二个对策.
虽然魏忠贤压住了杨涟的奏疏,但让他惊奇的是,这封文书竟然长了翅膀,没过几天,朝廷上下,除了皇帝没看过,大家基本是人手一份,还有个把缺心眼的,把词编成了歌,四处去唱,搞得魏公公没脸出门.
杨涟充分挥了东林党的优良传统,不坐地等待上级批复,就以讲学传道为主要途径,把魏忠贤的恶劣事迹广泛传播,并在短短几天之内,达到了妇孺皆知的效果.
比如当时国子监里的几百号人,看到这封奏疏后,欢呼雀跃,连书都不读了,每天就抄这份二十四大罪,抄到手软,并广泛散.
吃过魏公公苦头的人民大众自不用说,大家一拥而上,反复传抄,当众朗诵,成为最流行的手抄本.据说最风光的时候,连抄书的纸都缺了货.
左光斗是少数几个事先的知情者之一,此时自然不甘人后,联同朝廷里剩余的东林党官员共同上书,斥责魏忠贤.甚至某些退休在家的老先生,也来凑了把热闹.于是几天之内,全国各地弹劾魏忠贤的公文纸纷至沓来,堆积如山,足够把魏忠贤埋了再立个碑.
眼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许多原先是阉党的同志也坐不住了,唯恐局势变化自己垫背,一些人纷纷倒戈,掉头就骂魏公公,搞得魏忠贤极其狼狈.
事实证明,广大人民群众对魏忠贤的愤怒之情,就如同那滔滔江水,延绵不绝.搞得连深宫之中的皇帝,都听说了这件事,专门找魏忠贤来问话,到了这个地步,事情已经瞒不住了.
杨涟没有想到,自己的义愤之举,竟然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他看来,照此形势展,大事必成,忠贤必死.
然而有一个人,不同意杨涟的看法.
在写奏疏之前,为保证一击必中,杨涟曾跟东林党的几位重要人物,如星左光斗通过气,但有一个人,他没有通知,这个人是叶向高.
由始至终,叶向高都是东林党的盟友,且身居辅,是压制魏忠贤的最后力量,但杨先生就是不告诉他,偏不买他的帐.
因为叶向高曾不只一次对杨涟表达过如下观点:
对付魏忠贤,是不能硬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