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大宋江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踏着五月的晨风,迎着满眼的苍翠,我们来到了梦中圣地井冈山。今天的井冈山无疑是美丽的,总的森林覆盖率已达86 %以上,多数地方如杜鹃山,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8 %,是一个真正的天然大氧吧。仰首环顾四围,扑入眼帘的是无边的绿意,吸入肺腑的是满口的清新。这连绵的群峰真个叫苍翠欲滴,这英雄的城市真个是美丽如画,这当地的乡亲真个为朴实无华。
我们来的是一个团队,是由39名党政干部组成的接受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的团队。我们怀着许久的向往、许久的期盼、许久的热恋,近乎于顶礼膜拜的朝圣心理来到了这里,来到了第一个开展武装割据的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来到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发源地、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完成了庄严的开班仪式后,便听吴芳宁教授的专业课: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她声情并茂、细致入微的讲解,仿佛重锤一样,字字句句都敲打在我们的心坎上。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到率领起义部队登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红色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对袁文才、王佐等地方武装的改造到迎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会师,从何长工两下广州冒着3次被抓被杀的危险寻找朱德部队、促成朱毛会师,到曾志含泪丢下孩子留给老乡代养、而追随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一件件惨烈的革命斗争历史重新被开启,一幕幕悲壮的生离死别重新被还原。
在小井红军医院烈士墓前,一位不到30岁的非常俊秀的青年女教师,在向学员讲解时,眼圈一直是红红的,她喉头哽咽、但激情饱满,如泣如述向我们讲解了小井红军医院130多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问,竞无一人说出红军主力和领导机关所在位置,最后统统被凶残的敌人枪杀于距小井红军医院百米之远的稻田里,最小的战士年仅14岁。英雄们牺牲后,当地群众就地将他们掩埋。大家流着眼泪听完她如杜鹃啼血般地讲述,英雄们的壮举感动着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先辈,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红军战士,这就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是呀,井冈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方石头、每一段小路、每一个楼亭湖溪,都是一个现场的教学点,都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如果这样说,你可能不相信,但是当你见到红军的后代,他们在讲述他们的祖辈的过去和他们生活的今天,我们不得不为革命先烈的精神所感动,不得不为英雄们后代的朴实所感怀。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当年红军的后代曾志的孙子石金龙、王佐的孙子王生茂、江志华的孙女江满凤。
当曾志的孙子石金龙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中年汉子,分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当地农民,谁能相信他就是当年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家闺秀曾志的后代,谁能相信他就是当年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一代红色女杰、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曾志的血脉,谁又能想到他就是解放后曾任广州市委书记、粉碎“四人帮”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通过讲解员老师的逐步深入讲解,我们的思绪也逐渐被带到那个血雨腥风、风雨如磐的岁月,当年曾志有3个儿子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那么在他送掉的三个孩子当中找到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井冈山农村,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她的孙子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石金龙讲到,父亲石来发建国后的最初几年并没有及时找到她的奶奶,直到1952年时隔二十四年后母子重逢。那时,曾志已经在北京做了大官,石来发家里的条件不好,曾想通过奶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办一个商品粮户口,但是这位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家却坚决地回绝了,让他的儿子和孙子一辈子都扎根在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的墙壁上,我们看到了曾志去世后给子女写下的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发消息,不写生平”她的子女们完成了她的遗愿,在距小井红军医院不远的小山坡的一块不起眼的墓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字。是呀,曾志不但让他的后代留在了井冈山,成为井冈山当地农民中的一员,而时隔70年后在她87岁去世时,仍要回到井冈山陪伴一起战斗过的牺牲在井冈山的战友,这是她老人家对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死难烈士的怀念,是她对牺牲在井冈山4。8万有名的和无名的红军将士的怀念,她真正将自己的全部融入了这个革命圣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这让我想到,如曾志一样的革命先辈,他们当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更多的老百姓不受压迫,过上有尊严、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倾其所... -->>
踏着五月的晨风,迎着满眼的苍翠,我们来到了梦中圣地井冈山。今天的井冈山无疑是美丽的,总的森林覆盖率已达86 %以上,多数地方如杜鹃山,森林覆盖率已超过98 %,是一个真正的天然大氧吧。仰首环顾四围,扑入眼帘的是无边的绿意,吸入肺腑的是满口的清新。这连绵的群峰真个叫苍翠欲滴,这英雄的城市真个是美丽如画,这当地的乡亲真个为朴实无华。
我们来的是一个团队,是由39名党政干部组成的接受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的团队。我们怀着许久的向往、许久的期盼、许久的热恋,近乎于顶礼膜拜的朝圣心理来到了这里,来到了第一个开展武装割据的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来到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发源地、来到中国革命的摇篮。
在完成了庄严的开班仪式后,便听吴芳宁教授的专业课: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她声情并茂、细致入微的讲解,仿佛重锤一样,字字句句都敲打在我们的心坎上。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到率领起义部队登上井冈山建立第一个红色农村革命根据地,从对袁文才、王佐等地方武装的改造到迎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到井冈山会师,从何长工两下广州冒着3次被抓被杀的危险寻找朱德部队、促成朱毛会师,到曾志含泪丢下孩子留给老乡代养、而追随红军部队离开井冈山一件件惨烈的革命斗争历史重新被开启,一幕幕悲壮的生离死别重新被还原。
在小井红军医院烈士墓前,一位不到30岁的非常俊秀的青年女教师,在向学员讲解时,眼圈一直是红红的,她喉头哽咽、但激情饱满,如泣如述向我们讲解了小井红军医院130多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问,竞无一人说出红军主力和领导机关所在位置,最后统统被凶残的敌人枪杀于距小井红军医院百米之远的稻田里,最小的战士年仅14岁。英雄们牺牲后,当地群众就地将他们掩埋。大家流着眼泪听完她如杜鹃啼血般地讲述,英雄们的壮举感动着每一个人。这就是我们的革命先辈,这就是我们英雄的红军战士,这就是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是呀,井冈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方石头、每一段小路、每一个楼亭湖溪,都是一个现场的教学点,都是一部生动的活教材。如果这样说,你可能不相信,但是当你见到红军的后代,他们在讲述他们的祖辈的过去和他们生活的今天,我们不得不为革命先烈的精神所感动,不得不为英雄们后代的朴实所感怀。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当年红军的后代曾志的孙子石金龙、王佐的孙子王生茂、江志华的孙女江满凤。
当曾志的孙子石金龙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是这样一个朴实无华的中年汉子,分明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当地农民,谁能相信他就是当年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大家闺秀曾志的后代,谁能相信他就是当年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的一代红色女杰、小井红军医院党总支书记曾志的血脉,谁又能想到他就是解放后曾任广州市委书记、粉碎“四人帮”后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通过讲解员老师的逐步深入讲解,我们的思绪也逐渐被带到那个血雨腥风、风雨如磐的岁月,当年曾志有3个儿子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那么在他送掉的三个孩子当中找到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井冈山农村,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她的孙子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石金龙讲到,父亲石来发建国后的最初几年并没有及时找到她的奶奶,直到1952年时隔二十四年后母子重逢。那时,曾志已经在北京做了大官,石来发家里的条件不好,曾想通过奶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办一个商品粮户口,但是这位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家却坚决地回绝了,让他的儿子和孙子一辈子都扎根在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的墙壁上,我们看到了曾志去世后给子女写下的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发消息,不写生平”她的子女们完成了她的遗愿,在距小井红军医院不远的小山坡的一块不起眼的墓碑上镌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字。是呀,曾志不但让他的后代留在了井冈山,成为井冈山当地农民中的一员,而时隔70年后在她87岁去世时,仍要回到井冈山陪伴一起战斗过的牺牲在井冈山的战友,这是她老人家对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死难烈士的怀念,是她对牺牲在井冈山4。8万有名的和无名的红军将士的怀念,她真正将自己的全部融入了这个革命圣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这让我想到,如曾志一样的革命先辈,他们当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更多的老百姓不受压迫,过上有尊严、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他们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倾其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