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东方冕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还针对当时江西派以议论文字为诗的倾向,及宋诗较普遍不够重视形象思维的现象,提出诗有“兴趣”、“别趣”之说。严羽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辨)在这一段著名的议论中,严羽用一连串比喻来说明最具审美意味的诗歌的艺术特征是朦胧空灵之美、含蓄蕴藉之美,而这又是“妙悟”所得。
由此可见,严羽所指的“兴趣”就是指人在外物触动下兴会淋漓所创造的浑然一体、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并且具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而这,正是“妙悟”说的核心内涵。但是这种妙悟能力是如何获得的呢?按严羽的说法,那就是要熟参、熟读和进行创作实践。
诗话指出:“天下有可废之言,无可废之言。诗道亦如此是也。”试取汉魏、晋宋、南北朝、唐朝及本朝诗熟参之“其实是非自有不能隐者”严羽所说的熟参,就是广泛博览,在此基础上对历代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鉴别出作品的优劣高下,以此开阔视野。在此基础上再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吸取。
由此可见,严羽的“妙悟”说,包括了以辨识为前提,以“兴趣”为底蕴,以参读创作为途径的三个层面,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可以说“妙悟”这一美学范畴,到了严羽手中,已达到成熟阶段。
严羽还认为诗的最高目标在于“入神”:“诗之极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并指出“入神”的两个特点“优游不迫”和“沉著痛快”还针对创作原则提出诗之“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法”针对形式技巧提出使“起结”、“句法”、“字眼”三“工”针对艺术风格提出诗之“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九“品”等。“入神”是严羽认为的诗歌所达到的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也是他倡导的“妙悟”、“兴趣”所企图达到的最终目的。结合他对汉魏及盛唐诗的超妙的推崇,可以理解为这种“入神”的境界就是气象不凡,兴趣超诣,天然本色,是一种完美的境界。
严羽在诗禅说的总纲领下,分别提出了“别趣”、“兴趣”、“妙悟”、“别材”、“本色”、“当行”、“入神”、“吟咏情性”等观点,对后世的神韵说和格调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沧浪诗话的特点是以禅喻诗,其弱点也在此,易于流入玄虚。它还以其结构的系统性、理论的深度和批评的准确,成为宋代诗话的最高成,它标志着诗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一种文学批评体制的最终确立。
严羽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22卷。王琦在李太白全集跋中说:“李诗全集之有评,自沧浪严氏始也,世人多尊尚之”严羽创评点“李诗全集”之举,并为世人所“尊尚”其功劳也是不可泯灭的。
感时忧国一诗人
严羽的诗歌创作,极为丰富,沧浪先生吟卷(或沧浪吟、沧浪集)中共收入诗146首,仅是他诗作的十分之一。内容多是忧国伤时之作,表达愿为国分忧的真挚情感;有些摹仿汉魏乐府古辞之作,抒发作者的理想抱负,壮志豪情,风格慷慨激昂,于沉郁中见豪迈;还有些描写怀旧惜别之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感情真挚。此外,他的五七言近体诗也不乏佳篇,其中尤以绝句为佳,这些诗情景交融,意境苍凉,富有艺术感染力。他的七言歌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学李外,还学杜甫、韦应物。但主要倾向仍为王(维)、孟(浩然)冲淡空灵一路。严羽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但在元军入侵、国势垂危之际,仍很关心时事,爱国思想在诗中时有流露,对朝政弊端也有颇多不满之词,如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等。所以戴复古说他“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严羽诗作中,除了忧国感时之作外,还有不少友朋赠答的佳作。
送戴式之归天台歌
吾闻天台化顶连石桥,石桥巉绝横烟霄。
下有沧溟万折之波涛,上有赤千丈之霞标。
峰悬蹬断杳莫测, 中有石屏古仙客。
吟窥混沌愁天公, 醉饮扶桑泣龙伯。
适来何事游人间? 飘飖八极寻名山。
三花树下一相见, 笑我箫飒风沙颜。
手持玉杯酌我酒, 付我新诗五百首。
共接天边汗漫游, 重论方外云霞友。
海内诗名今数谁? 群贤杂沓争相推。
胸襟浩荡气萧爽, 豁如洞庭笠泽月。
寒空万里云开时。
人生聚散何超时! 愁折瑶华赠君别。
君骑白鹿归仙山, 我亦扁舟向吴越。
明日凭高一望君, 江花满眼愁氛氲。
天长地阔不可见, 空有相思寄海云。
这首送别戴复古的七言长歌是赠答诗中写得最好的。这和他们之间友情的深挚是分不开的。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属浙江)人。他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诗家,平生绝意仕途,长年浪迹江湖,与当时名流多有交往。理宗绍定五(1232年),他来到严羽的家乡邵武任军学教授,和比他晚一辈的严羽一见如故,结成忘年之交。他特别器重严羽对诗学的精深研究,加以“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的赞语,还说要把自己的五百篇诗稿托付严羽整理编集。严羽当然也对这位前辈诗人热忱感戴,倾慕备至。他们经常朋辈三五在一块诗酒酬唱,切磋诗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日。大约在第二年秋后,戴复古辞职还乡,严羽就写了这首长诗送别。这首诗在抒友情上是比较成功的。它不限于描写送别的场面,而能够对题赠的对象从多样化角度进行传神的勾勒,充分展示了人物高逸出群的精神气质,由此落脚到惜别,分外情深。作者论诗推崇李白、杜甫,写诗了刻意仿效李、杜。从这首诗里,不仅接触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和错落多变的音调,还能品味出李白诗歌特有的那种飘逸的气度和跌宕的风神,尤其是中间插入“海内诗名”五句,破偶为奇,变化不常,深得太白乐府之神韵。这说明严羽既向前人学习,亦自有他的成绩,不能一概斥之为模拟学步。
临川逢郑遐之之去
天涯十载无穷恨,老泪灯前语罢垂。
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
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
世乱音书到何日?关河一望不胜悲!
这是一首送别诗。严羽在“临川”今江西临川,遇到旧友郑遐之。两位好友于动乱年代离别之后,不期而遇,自然不胜欢喜和感慨。然而相逢的次日,郑遐之便开了临川,严羽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首联先写两人相逢的情景:“天涯十载无穷恨”直接抒情,二人相隔天涯十余年,尝尽人世动乱之苦,心头蓄积了无穷的怨恨。“老泪灯前语罢垂”乃寓情于景。颔联作者发出了此次相逢后难再逢的感慨。于是颈联借象明意:“洞庭”或“云梦”是郑遐之欲往之地,此行之不可中止,自有原因。但那里并非世外桃源,能否安然回来,是难以预测的。人生相会为什么这么难?尾联回答了这一问题,从而把诗的意境向深度与广度开拓。诗人把个人之间的悲欢离合与社会的安定动乱联系了起来,使诗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剑歌行赠吴会卿
剑歌行, 借君剑,为君舞
自古英雄重结交, 尊酒相逢气相许。
爱君倜傥不可羁, 与君一见心无疑。
疏眉大颡长七尺, 神采照耀仍虬髭。
雄词落纸走山岳, 霹雳绕壁蛟龙随。
如何十载困羁旅, 此心独未知人知。
去年从君杀强虏, 举鞭直解扬州围。
论功不及骠骑幕, 失路羞逐边城儿。
归来宝刀挂空壁, 白光夜夜惊虹霓。
推牛骊酒且高会, 酣歌击筑焉能悲。
百年快意当若此, 迂儒拳局徒尔为。
我亦摧藏江海客, 重气轻生然唯诺。
吴会卿,为南宋兵部尚书杜杲的属下,严羽为其幕僚。严羽跟随吴会卿在江滩一带拼杀,多次重创元军,大胜而归。两人关系甚笃。这首诗气势豪迈。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严羽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雄词落纸走山岳,霹雳绕壁蛟龙随。”书生意气,豪气盈胸,跃然纸上。这是严羽一生最为得意的时期。
严羽的写景诗亦不乏力作。
天马山
我来陟高顶,俯瞰临长川。
阴崖隐落日,迭障鸣飞泉。
独立一世外,所思千古前。
回首鸟没处,茫茫生白烟。
天马山,在邵武境内,风景秀丽,严羽常往游赏。天马山一诗,寓情于景,写严羽登上天马山顶峰看到的美丽景色。诗写了长川、阴崖、落日、迭嶂、飞泉、鸟、白烟等景物。整首诗冲淡灵空,人读之,仿佛置身于云雾缥缈的画卷之中。
严羽年轻的时候,客游至洞庭,入军中幕府。他在诗中写下了那里的情景:
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声兼边哨苦,日影落楚云长。
这里的“边哨苦”连大雁都感受到了,从其叫声中流露出来。这既是对环境的描写,又是诗人心情借助外界事物的真实流露。他此时生活在军营之中。这里的条件同他的“奇节”特别是他英风剑气,正相吻合。这表明从其素质、作风等条件方面,他早就作了到军旅寻求发展的准备。
他还针对当时江西派以议论文字为诗的倾向,及宋诗较普遍不够重视形象思维的现象,提出诗有“兴趣”、“别趣”之说。严羽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诗辨)在这一段著名的议论中,严羽用一连串比喻来说明最具审美意味的诗歌的艺术特征是朦胧空灵之美、含蓄蕴藉之美,而这又是“妙悟”所得。
由此可见,严羽所指的“兴趣”就是指人在外物触动下兴会淋漓所创造的浑然一体、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并且具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而这,正是“妙悟”说的核心内涵。但是这种妙悟能力是如何获得的呢?按严羽的说法,那就是要熟参、熟读和进行创作实践。
诗话指出:“天下有可废之言,无可废之言。诗道亦如此是也。”试取汉魏、晋宋、南北朝、唐朝及本朝诗熟参之“其实是非自有不能隐者”严羽所说的熟参,就是广泛博览,在此基础上对历代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就可以鉴别出作品的优劣高下,以此开阔视野。在此基础上再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吸取。
由此可见,严羽的“妙悟”说,包括了以辨识为前提,以“兴趣”为底蕴,以参读创作为途径的三个层面,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可以说“妙悟”这一美学范畴,到了严羽手中,已达到成熟阶段。
严羽还认为诗的最高目标在于“入神”:“诗之极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并指出“入神”的两个特点“优游不迫”和“沉著痛快”还针对创作原则提出诗之“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法”针对形式技巧提出使“起结”、“句法”、“字眼”三“工”针对艺术风格提出诗之“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九“品”等。“入神”是严羽认为的诗歌所达到的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也是他倡导的“妙悟”、“兴趣”所企图达到的最终目的。结合他对汉魏及盛唐诗的超妙的推崇,可以理解为这种“入神”的境界就是气象不凡,兴趣超诣,天然本色,是一种完美的境界。
严羽在诗禅说的总纲领下,分别提出了“别趣”、“兴趣”、“妙悟”、“别材”、“本色”、“当行”、“入神”、“吟咏情性”等观点,对后世的神韵说和格调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沧浪诗话的特点是以禅喻诗,其弱点也在此,易于流入玄虚。它还以其结构的系统性、理论的深度和批评的准确,成为宋代诗话的最高成,它标志着诗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也意味着一种文学批评体制的最终确立。
严羽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22卷。王琦在李太白全集跋中说:“李诗全集之有评,自沧浪严氏始也,世人多尊尚之”严羽创评点“李诗全集”之举,并为世人所“尊尚”其功劳也是不可泯灭的。
感时忧国一诗人
严羽的诗歌创作,极为丰富,沧浪先生吟卷(或沧浪吟、沧浪集)中共收入诗146首,仅是他诗作的十分之一。内容多是忧国伤时之作,表达愿为国分忧的真挚情感;有些摹仿汉魏乐府古辞之作,抒发作者的理想抱负,壮志豪情,风格慷慨激昂,于沉郁中见豪迈;还有些描写怀旧惜别之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感情真挚。此外,他的五七言近体诗也不乏佳篇,其中尤以绝句为佳,这些诗情景交融,意境苍凉,富有艺术感染力。他的七言歌行仿效李白,五律除学李外,还学杜甫、韦应物。但主要倾向仍为王(维)、孟(浩然)冲淡空灵一路。严羽生活在南宋末年,一生未曾出仕,大半隐居在家乡。但在元军入侵、国势垂危之际,仍很关心时事,爱国思想在诗中时有流露,对朝政弊端也有颇多不满之词,如北伐行、四方行、有感六首等。所以戴复古说他“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
严羽诗作中,除了忧国感时之作外,还有不少友朋赠答的佳作。
送戴式之归天台歌
吾闻天台化顶连石桥,石桥巉绝横烟霄。
下有沧溟万折之波涛,上有赤千丈之霞标。
峰悬蹬断杳莫测, 中有石屏古仙客。
吟窥混沌愁天公, 醉饮扶桑泣龙伯。
适来何事游人间? 飘飖八极寻名山。
三花树下一相见, 笑我箫飒风沙颜。
手持玉杯酌我酒, 付我新诗五百首。
共接天边汗漫游, 重论方外云霞友。
海内诗名今数谁? 群贤杂沓争相推。
胸襟浩荡气萧爽, 豁如洞庭笠泽月。
寒空万里云开时。
人生聚散何超时! 愁折瑶华赠君别。
君骑白鹿归仙山, 我亦扁舟向吴越。
明日凭高一望君, 江花满眼愁氛氲。
天长地阔不可见, 空有相思寄海云。
这首送别戴复古的七言长歌是赠答诗中写得最好的。这和他们之间友情的深挚是分不开的。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黄岩(今属浙江)人。他是南宋后期的著名诗家,平生绝意仕途,长年浪迹江湖,与当时名流多有交往。理宗绍定五(1232年),他来到严羽的家乡邵武任军学教授,和比他晚一辈的严羽一见如故,结成忘年之交。他特别器重严羽对诗学的精深研究,加以“风雅与骚些,历历在肺腑”的赞语,还说要把自己的五百篇诗稿托付严羽整理编集。严羽当然也对这位前辈诗人热忱感戴,倾慕备至。他们经常朋辈三五在一块诗酒酬唱,切磋诗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日。大约在第二年秋后,戴复古辞职还乡,严羽就写了这首长诗送别。这首诗在抒友情上是比较成功的。它不限于描写送别的场面,而能够对题赠的对象从多样化角度进行传神的勾勒,充分展示了人物高逸出群的精神气质,由此落脚到惜别,分外情深。作者论诗推崇李白、杜甫,写诗了刻意仿效李、杜。从这首诗里,不仅接触到诗人丰富的想象和错落多变的音调,还能品味出李白诗歌特有的那种飘逸的气度和跌宕的风神,尤其是中间插入“海内诗名”五句,破偶为奇,变化不常,深得太白乐府之神韵。这说明严羽既向前人学习,亦自有他的成绩,不能一概斥之为模拟学步。
临川逢郑遐之之去
天涯十载无穷恨,老泪灯前语罢垂。
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
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
世乱音书到何日?关河一望不胜悲!
这是一首送别诗。严羽在“临川”今江西临川,遇到旧友郑遐之。两位好友于动乱年代离别之后,不期而遇,自然不胜欢喜和感慨。然而相逢的次日,郑遐之便开了临川,严羽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首联先写两人相逢的情景:“天涯十载无穷恨”直接抒情,二人相隔天涯十余年,尝尽人世动乱之苦,心头蓄积了无穷的怨恨。“老泪灯前语罢垂”乃寓情于景。颔联作者发出了此次相逢后难再逢的感慨。于是颈联借象明意:“洞庭”或“云梦”是郑遐之欲往之地,此行之不可中止,自有原因。但那里并非世外桃源,能否安然回来,是难以预测的。人生相会为什么这么难?尾联回答了这一问题,从而把诗的意境向深度与广度开拓。诗人把个人之间的悲欢离合与社会的安定动乱联系了起来,使诗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剑歌行赠吴会卿
剑歌行, 借君剑,为君舞
自古英雄重结交, 尊酒相逢气相许。
爱君倜傥不可羁, 与君一见心无疑。
疏眉大颡长七尺, 神采照耀仍虬髭。
雄词落纸走山岳, 霹雳绕壁蛟龙随。
如何十载困羁旅, 此心独未知人知。
去年从君杀强虏, 举鞭直解扬州围。
论功不及骠骑幕, 失路羞逐边城儿。
归来宝刀挂空壁, 白光夜夜惊虹霓。
推牛骊酒且高会, 酣歌击筑焉能悲。
百年快意当若此, 迂儒拳局徒尔为。
我亦摧藏江海客, 重气轻生然唯诺。
吴会卿,为南宋兵部尚书杜杲的属下,严羽为其幕僚。严羽跟随吴会卿在江滩一带拼杀,多次重创元军,大胜而归。两人关系甚笃。这首诗气势豪迈。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严羽对自己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的:“雄词落纸走山岳,霹雳绕壁蛟龙随。”书生意气,豪气盈胸,跃然纸上。这是严羽一生最为得意的时期。
严羽的写景诗亦不乏力作。
天马山
我来陟高顶,俯瞰临长川。
阴崖隐落日,迭障鸣飞泉。
独立一世外,所思千古前。
回首鸟没处,茫茫生白烟。
天马山,在邵武境内,风景秀丽,严羽常往游赏。天马山一诗,寓情于景,写严羽登上天马山顶峰看到的美丽景色。诗写了长川、阴崖、落日、迭嶂、飞泉、鸟、白烟等景物。整首诗冲淡灵空,人读之,仿佛置身于云雾缥缈的画卷之中。
严羽年轻的时候,客游至洞庭,入军中幕府。他在诗中写下了那里的情景:
远客惊秋雁,高楼复异乡。声兼边哨苦,日影落楚云长。
这里的“边哨苦”连大雁都感受到了,从其叫声中流露出来。这既是对环境的描写,又是诗人心情借助外界事物的真实流露。他此时生活在军营之中。这里的条件同他的“奇节”特别是他英风剑气,正相吻合。这表明从其素质、作风等条件方面,他早就作了到军旅寻求发展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