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相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乾清宫,景泰帝精舍。
“这个徐……什么?这篇治河策作得真是不错。真真没想到,他竟然有这样的本事!”景泰帝一顿,回头问时候在身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申桂:“徐元玉现在改成什么名字了?”
最近一段时间,景泰帝王有心在臣民面前做出一副有为之君的架势,对于桑干河的治理工程也盯得非常紧。
中国自古都是天灾多法之地,特别是在明朝以来,几乎每过一两年就有场大大小小的天灾发生,水灾、旱灾、蝗虫、地震……就没有消停过。没遇到灾年,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流民。这些失去生计的百姓四下流动,一不小心就会生起民变。
有史以来,多少王朝就因为赈济灾民不利,以至天下糜烂,而灭亡了。
蝗虫、地震、旱灾也就罢了,这是天意,非人力可以控制。倒是水灾,可以事先预防。
因此,治河乃是历朝历代最最要紧之事,但凡有政治抱负的君王,一旦国家财政允许,都会在这上面投下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明朝又特意设置了了河道总督衙门用来专门治理黄河、淮河,驻扎山东济宁。河道总督一般以都御史加工部尚书或侍郎职衔,是个省级部门。
明朝的黄河水患较之前朝为轻,而且,黄河远在河南,距离京城又有千里之遥,就算那边治理得再好,京城这边也感受不到。
倒是桑干河河防因为长年失修,每年总有溃几次堤,淹一些土地、房屋,如果能够治理好了。那政绩可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别以为皇帝就不需要政绩,实际上,如今的大明朝国有二主,臣民们心中都有一杆子秤在衡量谁才是合格的大明朝之主。
所以,景泰帝决定在桑干河治理工程上大干快上,树立有为之君的形象。在以前,他让于谦主持北京战役,守住京城之后,在军事上已经大大地超过了太上皇。如今,也该在民政上有所作为了。
为此,他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将内帑的银子都拿了出来做工程款。
可是,工部尚书石璞好象对这事不是太感兴趣,上折请辞。其中还隐约表达出自己的强在带兵治军,对于河工就是个外行,就怕将这件事给干坏了,还请陛下另选贤能为好。
确实,石尚书是不懂得怎么治水,外行领导,搞不好就适得其反。
景泰帝心中也深以为然,可是,一时间他却不知道去哪里寻这么个人来担任河漕总督一职。人才难得,就算有人有这个才能,怕就怕他不跟自己一条心。
今日见到徐有贞所上的治河策,写得有理有据,对于如何治水又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顿时叫景泰帝精神一振。心道:这个徐元玉被朕冷落了一阵子,想必性子也磨平了,正欲大用。却不想他竟然有这个本事,倒是个适合的人选。这件差事交给他,朕也放心了。
申桂朝前挪了一步,低声道:“回万岁爷的话,叫徐有贞。”
“好好的名字,怎么说改就改了。”景泰帝有些不快,姓名乃是父母所赐,岂能轻易变更。
申桂笑道:“万岁爷前番要压一压徐编修,所谓使功不如使过。如此,徐有贞感念圣恩浩荡,自然要忠于王事。只是,陛下的恩典那徐某如何知道,不禁有些灰心丧气,平日间也诸多怨言。”
景泰帝:“怨言,怎么说?”作为一个君王,最关心的是臣子对自己的忠诚,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不觉坐直了身子。
其实,徐有贞所上的折子在递到司礼监之后,申桂就已经读过。这一读之下,也是震惊。明朝实行的是科举取士制度,朝中百官书呆子居多,如徐有贞这种精通俗务,人情练达的能臣稀少,至于懂得治水的,更是少之又少。
折子中所提的束水攻沙之法更是闻所未闻,叫人禁不住拍案叫绝。
他也知道这个徐有贞以前虽然是太上皇的近臣,可一直不受重... -->>
乾清宫,景泰帝精舍。
“这个徐……什么?这篇治河策作得真是不错。真真没想到,他竟然有这样的本事!”景泰帝一顿,回头问时候在身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申桂:“徐元玉现在改成什么名字了?”
最近一段时间,景泰帝王有心在臣民面前做出一副有为之君的架势,对于桑干河的治理工程也盯得非常紧。
中国自古都是天灾多法之地,特别是在明朝以来,几乎每过一两年就有场大大小小的天灾发生,水灾、旱灾、蝗虫、地震……就没有消停过。没遇到灾年,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流民。这些失去生计的百姓四下流动,一不小心就会生起民变。
有史以来,多少王朝就因为赈济灾民不利,以至天下糜烂,而灭亡了。
蝗虫、地震、旱灾也就罢了,这是天意,非人力可以控制。倒是水灾,可以事先预防。
因此,治河乃是历朝历代最最要紧之事,但凡有政治抱负的君王,一旦国家财政允许,都会在这上面投下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明朝又特意设置了了河道总督衙门用来专门治理黄河、淮河,驻扎山东济宁。河道总督一般以都御史加工部尚书或侍郎职衔,是个省级部门。
明朝的黄河水患较之前朝为轻,而且,黄河远在河南,距离京城又有千里之遥,就算那边治理得再好,京城这边也感受不到。
倒是桑干河河防因为长年失修,每年总有溃几次堤,淹一些土地、房屋,如果能够治理好了。那政绩可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别以为皇帝就不需要政绩,实际上,如今的大明朝国有二主,臣民们心中都有一杆子秤在衡量谁才是合格的大明朝之主。
所以,景泰帝决定在桑干河治理工程上大干快上,树立有为之君的形象。在以前,他让于谦主持北京战役,守住京城之后,在军事上已经大大地超过了太上皇。如今,也该在民政上有所作为了。
为此,他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将内帑的银子都拿了出来做工程款。
可是,工部尚书石璞好象对这事不是太感兴趣,上折请辞。其中还隐约表达出自己的强在带兵治军,对于河工就是个外行,就怕将这件事给干坏了,还请陛下另选贤能为好。
确实,石尚书是不懂得怎么治水,外行领导,搞不好就适得其反。
景泰帝心中也深以为然,可是,一时间他却不知道去哪里寻这么个人来担任河漕总督一职。人才难得,就算有人有这个才能,怕就怕他不跟自己一条心。
今日见到徐有贞所上的治河策,写得有理有据,对于如何治水又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顿时叫景泰帝精神一振。心道:这个徐元玉被朕冷落了一阵子,想必性子也磨平了,正欲大用。却不想他竟然有这个本事,倒是个适合的人选。这件差事交给他,朕也放心了。
申桂朝前挪了一步,低声道:“回万岁爷的话,叫徐有贞。”
“好好的名字,怎么说改就改了。”景泰帝有些不快,姓名乃是父母所赐,岂能轻易变更。
申桂笑道:“万岁爷前番要压一压徐编修,所谓使功不如使过。如此,徐有贞感念圣恩浩荡,自然要忠于王事。只是,陛下的恩典那徐某如何知道,不禁有些灰心丧气,平日间也诸多怨言。”
景泰帝:“怨言,怎么说?”作为一个君王,最关心的是臣子对自己的忠诚,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
不觉坐直了身子。
其实,徐有贞所上的折子在递到司礼监之后,申桂就已经读过。这一读之下,也是震惊。明朝实行的是科举取士制度,朝中百官书呆子居多,如徐有贞这种精通俗务,人情练达的能臣稀少,至于懂得治水的,更是少之又少。
折子中所提的束水攻沙之法更是闻所未闻,叫人禁不住拍案叫绝。
他也知道这个徐有贞以前虽然是太上皇的近臣,可一直不受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