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镇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趟。这地方又没有什么可白相的。
那位作家来得晚些。那回在镇上的小河桥头同镇长的遭遇,让他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恶心,脸上由不得就发烧发烫,就像是当众被人抽了一耳光。在省城听说“镇长”死了,他还恨恨的,遗憾不能鞭尸。以后年月久了,关于小镇的记忆日渐淡薄,自然也就淡薄了“镇长”和“镇长”对他的侮辱。直到不久前,他同省城文化界的几个朋友觉得在城里呆得有些腻了,想寻一处偏僻乡村找一点回归自然的感觉,叫做寻找“精神的家园”其中一个人忽然想起作家发轫的小镇,几个人就雀跃起来,说是去访一访作家的故居。结果几个人同样是大失所望。
十几年之后的小镇,早已面目全非,镇上先前排列着古旧雕楼的老街早已拆了个精光。代之而起的是用劣质水泥和等外瓷砖敷就的店铺门面。镇外的小河早已干涸(据说是由于上游办了工厂,抽多了地下水的缘故),却造了粗蛮的水泥大桥,叫“长虹卧波”那几个字也不知出自哪位庸官的手笔,写得极恶俗。沿河修了很宽的马路,却让各类摊贩拥塞得水泄不通。总之是了无牧歌的情趣。几个人要走,又错过了返回省城的班车。县里来作陪的人很惭愧,觉得对不住让他荣幸了一回的这帮人,挖空心思想了好久说,静穆的地方倒是有一个,就是作家写过的癞痢山,先前那位老干部流放的地方,那里的树都长起来了,成了林,不过如今那里是镇上的公墓区,不晓得各位有没有兴趣。
大家说:那有什么,爱和死本是永恒的主题。正要去感受感受死亡意识。
癫痢山倒真是差强人意。因为其实只是一个大上坡,坡也平缓,从山脚铺了很宽很直的水泥台阶达到山顶。顶上是造型简陋却不失庄重的当地烈士的纪念碑。纪念碑俯视的四面山坡上,便是本镇仙逝者的归宿。因为是新开辟的公墓区,坟茔都是近十几年立起的,每一座都自然有修得极虔敬的墓碑,一方方都像极有讲究的门楼。水泥、青石、花岗石、大理石都可以一眼看出是不惜工本的上等材。碑上的字都烫了金或描了红。相比之下,倒是那水泥剥落,基石凹陷,字迹模糊的纪念碑显得寒伧冷寂了。这现象也许并不难理解。作家自己所在的单位,办公室破烂得像个废弃的寒窑,宿舍却装磺得一家比一家豪华。作家去年到日本访问,见到的日本国会灰溜溜的,倒是三菱重工一类私家公司的办公楼更适合称作宫殿。富了和尚穷了庙,看来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流行趋势。不免喟叹一番。
不过,整个公墓区也并非座座坟墓都那样堂而皇之。在公墓区背面的山坡脚下,就有一座坟,没有墓碑,也没有草皮,光秃秃的一小堆土。从坡上流下的水把这一小堆上冲刷得稀稀拉拉,不仔细辨认,很难看出这是一座坟。一个人小解时偶然发现了的。这个人择了一个高些的上堆站上去,刚好就站在了那坟堆上。那泡尿也就刚好撒在了坟头上。
“这好像是堆坟。”痛快淋漓之余,他似有所觉。
“不错的,”县里陪同的那个人证实说“就是作家在小说里写过的那个镇长的坟。年年除了一个老寡妇来烧几张纸,没有人管的,等于野坟。”
“你说什么?”已经走到前面去了的作家回头问“哪个镇长。”
“就是在你小说里跟老干部作对的那个,”“真是他?”“真的。”“他怎么埋在这里?”
“不埋这里埋哪里。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人来收尸,还是县民政局处理的。要不,还真是死无葬身之地呢。”
(全文完)
一趟。这地方又没有什么可白相的。
那位作家来得晚些。那回在镇上的小河桥头同镇长的遭遇,让他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恶心,脸上由不得就发烧发烫,就像是当众被人抽了一耳光。在省城听说“镇长”死了,他还恨恨的,遗憾不能鞭尸。以后年月久了,关于小镇的记忆日渐淡薄,自然也就淡薄了“镇长”和“镇长”对他的侮辱。直到不久前,他同省城文化界的几个朋友觉得在城里呆得有些腻了,想寻一处偏僻乡村找一点回归自然的感觉,叫做寻找“精神的家园”其中一个人忽然想起作家发轫的小镇,几个人就雀跃起来,说是去访一访作家的故居。结果几个人同样是大失所望。
十几年之后的小镇,早已面目全非,镇上先前排列着古旧雕楼的老街早已拆了个精光。代之而起的是用劣质水泥和等外瓷砖敷就的店铺门面。镇外的小河早已干涸(据说是由于上游办了工厂,抽多了地下水的缘故),却造了粗蛮的水泥大桥,叫“长虹卧波”那几个字也不知出自哪位庸官的手笔,写得极恶俗。沿河修了很宽的马路,却让各类摊贩拥塞得水泄不通。总之是了无牧歌的情趣。几个人要走,又错过了返回省城的班车。县里来作陪的人很惭愧,觉得对不住让他荣幸了一回的这帮人,挖空心思想了好久说,静穆的地方倒是有一个,就是作家写过的癞痢山,先前那位老干部流放的地方,那里的树都长起来了,成了林,不过如今那里是镇上的公墓区,不晓得各位有没有兴趣。
大家说:那有什么,爱和死本是永恒的主题。正要去感受感受死亡意识。
癫痢山倒真是差强人意。因为其实只是一个大上坡,坡也平缓,从山脚铺了很宽很直的水泥台阶达到山顶。顶上是造型简陋却不失庄重的当地烈士的纪念碑。纪念碑俯视的四面山坡上,便是本镇仙逝者的归宿。因为是新开辟的公墓区,坟茔都是近十几年立起的,每一座都自然有修得极虔敬的墓碑,一方方都像极有讲究的门楼。水泥、青石、花岗石、大理石都可以一眼看出是不惜工本的上等材。碑上的字都烫了金或描了红。相比之下,倒是那水泥剥落,基石凹陷,字迹模糊的纪念碑显得寒伧冷寂了。这现象也许并不难理解。作家自己所在的单位,办公室破烂得像个废弃的寒窑,宿舍却装磺得一家比一家豪华。作家去年到日本访问,见到的日本国会灰溜溜的,倒是三菱重工一类私家公司的办公楼更适合称作宫殿。富了和尚穷了庙,看来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流行趋势。不免喟叹一番。
不过,整个公墓区也并非座座坟墓都那样堂而皇之。在公墓区背面的山坡脚下,就有一座坟,没有墓碑,也没有草皮,光秃秃的一小堆土。从坡上流下的水把这一小堆上冲刷得稀稀拉拉,不仔细辨认,很难看出这是一座坟。一个人小解时偶然发现了的。这个人择了一个高些的上堆站上去,刚好就站在了那坟堆上。那泡尿也就刚好撒在了坟头上。
“这好像是堆坟。”痛快淋漓之余,他似有所觉。
“不错的,”县里陪同的那个人证实说“就是作家在小说里写过的那个镇长的坟。年年除了一个老寡妇来烧几张纸,没有人管的,等于野坟。”
“你说什么?”已经走到前面去了的作家回头问“哪个镇长。”
“就是在你小说里跟老干部作对的那个,”“真是他?”“真的。”“他怎么埋在这里?”
“不埋这里埋哪里。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人来收尸,还是县民政局处理的。要不,还真是死无葬身之地呢。”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