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钟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告别郿英
周郿英,以非凡的毅力同伤病抗争三载,于1994年5月5日离开了他所爱恋的这个世界,终年48岁。
所有他的朋友,都看他作亲敬可赖的兄长。他心中始终装满的是炽爱,因而名利在那儿没有地位。他眼里永远看见的是平等,因而善良的人都会是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喜悦和忧悲,从来牵系于人间的正义和自由,因而他的心魂并不由于一个身影的消逝而离我们遥远。
郿英是新文学的推动者,作为今天最初的编委之一,他真诚且毫不张扬地尽了他的职责。
郿英是以助人为乐的人,是以宽厚为怀的人,是以俭朴为美的人,是以爱为愿、行为果的人。郿英,所有你的朋友,都不忘记你那间简陋而温暖的小屋,因其狭小我们膝盖碰着膝盖,因其博大,那儿连通着几乎整个世界。在世界各地的你的朋友,都因失去你,心存一块难以弥补的空缺,又因你的精神永在,而感恩于命运慷慨的馈赠。
郿英,你的亲人和我们在一起,你幼小的儿子将慢慢知道他的父亲,以你为骄傲并成为你的骄傲。
郿英,愿你安息。郿英,在天在地,我们互不相忘。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五日
纪念我的老师王玉田
9月8
号那天,我甚至没有见到他。老同学们推选我给他献花,我捧着花,把轮椅摇到最近舞台的角落里。然后就听人说他来了,但当我回头朝他的座位上张望时,他已经倒下去了。
他曾经这样倒下去不知有多少回了,每一回他都能挣扎着起来,因到他所热爱的学生和音乐中间。因此全场几百双眼睛都注视着他倒下去的地方,几百颗心在为他祈祷,期待着他再一次起来。可是,离音乐会开始还有几分钟,他的心弦已经弹断了,这一次他终于没能起来。
唯一可以让他的学生和他的朋友们稍感宽慰的是:他毕竟是走进了那座最高贵的音乐的殿堂,感受到了满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舞台上的横幅是“王玉田从教三十五周年作品音乐会”——他自己看见了吗?他应该看见了,同学们互相说,他肯定看见了。
主持人走上台时,他在急救车上。他的心魂恋恋不去之际,又一代孩子们唱响了他的歌;恰似我们当年。纯洁、高尚、爱和奉献,是他的音乐永恒的主题;海浪、白帆、美和创造,是我们从小由他那儿得来的憧憬;祖国、责任、不屈和信心,是他留给我们永远的遗产。
我只上过两年中学,两年的班主任都是他——王玉田老师。那时他二十八、九岁,才华初露,已有一些音乐作品问世。我记得他把冼星海、聂耳、格琳卡和贝多芬的画像挂在他的音乐教室,挂在那进行教改探索:开音乐必修课、选修课;编写教材,将歌曲作法引进课堂;组织合唱队、军乐队、舞蹈队、话剧队工作之余为青少年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如果有人诧异,清华附中这样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何以他的学生们亦不乏艺术情趣?答案应该从附中一贯的教育思想中去找,而王老师的工作是其证明之一。要培养更为美好的人而不仅仅是更为有效的劳动力,那是美的事业在这伟大(多少人因此终生受益)而又平凡(多少人又常常会忘记)的岗位上,王老师35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理想。35年过去,他白发频添,步履沉缓了
&nbs... -->>
告别郿英
周郿英,以非凡的毅力同伤病抗争三载,于1994年5月5日离开了他所爱恋的这个世界,终年48岁。
所有他的朋友,都看他作亲敬可赖的兄长。他心中始终装满的是炽爱,因而名利在那儿没有地位。他眼里永远看见的是平等,因而善良的人都会是他的兄弟姐妹。他的喜悦和忧悲,从来牵系于人间的正义和自由,因而他的心魂并不由于一个身影的消逝而离我们遥远。
郿英是新文学的推动者,作为今天最初的编委之一,他真诚且毫不张扬地尽了他的职责。
郿英是以助人为乐的人,是以宽厚为怀的人,是以俭朴为美的人,是以爱为愿、行为果的人。郿英,所有你的朋友,都不忘记你那间简陋而温暖的小屋,因其狭小我们膝盖碰着膝盖,因其博大,那儿连通着几乎整个世界。在世界各地的你的朋友,都因失去你,心存一块难以弥补的空缺,又因你的精神永在,而感恩于命运慷慨的馈赠。
郿英,你的亲人和我们在一起,你幼小的儿子将慢慢知道他的父亲,以你为骄傲并成为你的骄傲。
郿英,愿你安息。郿英,在天在地,我们互不相忘。
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五日
纪念我的老师王玉田
9月8
号那天,我甚至没有见到他。老同学们推选我给他献花,我捧着花,把轮椅摇到最近舞台的角落里。然后就听人说他来了,但当我回头朝他的座位上张望时,他已经倒下去了。
他曾经这样倒下去不知有多少回了,每一回他都能挣扎着起来,因到他所热爱的学生和音乐中间。因此全场几百双眼睛都注视着他倒下去的地方,几百颗心在为他祈祷,期待着他再一次起来。可是,离音乐会开始还有几分钟,他的心弦已经弹断了,这一次他终于没能起来。
唯一可以让他的学生和他的朋友们稍感宽慰的是:他毕竟是走进了那座最高贵的音乐的殿堂,感受到了满场庄严热烈的气氛。舞台上的横幅是“王玉田从教三十五周年作品音乐会”——他自己看见了吗?他应该看见了,同学们互相说,他肯定看见了。
主持人走上台时,他在急救车上。他的心魂恋恋不去之际,又一代孩子们唱响了他的歌;恰似我们当年。纯洁、高尚、爱和奉献,是他的音乐永恒的主题;海浪、白帆、美和创造,是我们从小由他那儿得来的憧憬;祖国、责任、不屈和信心,是他留给我们永远的遗产。
我只上过两年中学,两年的班主任都是他——王玉田老师。那时他二十八、九岁,才华初露,已有一些音乐作品问世。我记得他把冼星海、聂耳、格琳卡和贝多芬的画像挂在他的音乐教室,挂在那进行教改探索:开音乐必修课、选修课;编写教材,将歌曲作法引进课堂;组织合唱队、军乐队、舞蹈队、话剧队工作之余为青少年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如果有人诧异,清华附中这样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何以他的学生们亦不乏艺术情趣?答案应该从附中一贯的教育思想中去找,而王老师的工作是其证明之一。要培养更为美好的人而不仅仅是更为有效的劳动力,那是美的事业在这伟大(多少人因此终生受益)而又平凡(多少人又常常会忘记)的岗位上,王老师35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实现着他的理想。35年过去,他白发频添,步履沉缓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