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钟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点燃,呼哒呼哒的风箱声催起一股股煤烟。粉房(或是酱房、豆腐房)里的驴高一阵低一阵地叫,走街串巷的小贩长一声短一声地喊。
z问,还远吗?爷爷说不远了,这不都到城边了?z再自己走一阵,爷爷又背上他走一阵。您累了吗爷爷?爷爷吸吸鼻子说,你闻见了没有,向日葵的香味儿?z说,您都出汗了,让我下来自己走吧。爷爷说,对,要学会自己走。爷爷说,多大的香味儿呀,刮风似的,你还没闻见?z使劲吸着鼻子说,哪儿呀?在哪儿呀?爷爷笑笑,说,别着急,你慢慢儿就会认识这香味儿了。后来还是爷爷背起z,出了城,又走了一会儿,然后爬上一道小山岗,小山岗上全是树林,再穿过树林。忽然z
在爷爷的背上闻到了那种香味儿,正像爷爷说的那样,刮风似地扑来,一团团,一阵阵,终于分不出界线也分不出方向,把人吸引进去把人吞没在里面。紧跟着,他看见了漫山遍野金黄耀眼的葵花。几千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灿烂的花朵顺着地势铺流漫溢,顺着山势起伏摇荡,四面八方都连接起碧透的天空。爷爷说,看吧,这才是咱们的老家。爷爷让z从他的背上下来,爷孙俩并排坐在小山岗的边沿。看看吧,爷爷说,这下你知道它们的香味儿了吧?这下你才能说你见过向日葵了呢。z幼小的心确实让那处境震动了,他张着嘴直着眼睛一声不响连大气儿都不敢出,谁也说不清他是激动还是恐惧。那海一样山一样如浪如风无边无际的黄花,开得朴素、明朗,安逸却又疯狂。(我常窃想,画家z他为什么不去画这些辉煌狂放的葵花,而总是要画那根孤寂飘蓬的羽毛呢?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疑问。也许答案会像命运一样复杂。)爷爷说:咱们的老家就在那儿,咱们的村子就在那儿,它让葵花挡着呢,它就在这葵林里。爷爷说:等到秋天,葵花籽都收了,你站在这儿就能看见咱们的村子。爷爷说:咱们祖祖代代都住在那儿,就种这葵花为生,我正打算再搬回到村子里去呢。爷爷问z:你愿意吗?你看这儿好不好?z什么都不说,从一见到这铺天盖地的葵花他就什么话都不说了。直到爷爷又抱起他走进向日葵林里去时,z仍然连大气都不敢出。向日葵林里很热,没有风,有一条曲曲弯弯的路。那路很窄,看似也很短,随着你不断往前走它才不断地出现。硕大的葵叶密密层层不时刮痛了z的脸。爷爷却揪一张叶子贴住鼻下细细地闻,爷爷揪那叶子时花蕊便洒落下来,就像雨。到处都听见吱吱唧唧嗡嗡嘤嘤的声音,各种虫鸣,听不到边。就在这时z看见了叔叔。
一个男人忽然出现在z和爷爷的眼前,他穿了一身军装,他长得又高又大,他长得确实很魁伟很英武,但他不笑。
他站在几步以外,看着爷爷。他脸上一丝笑意也没有。
z偎在爷爷怀里感到爷爷从头到脚都抖了一下,再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上也没有了笑容。
叔叔和爷爷就这样对望着,站着,也不说话,也不动。
后来还是爷爷先动了,爷爷把z放下。
那个男人便走过来看看z,摸摸他的头。
那个男人对z说:“你应该叫我叔叔。”
那个男人蹲下来,深深地看着z的脸:“肯定就是你,我是你的亲叔叔。”
z觉得,他这话实际是说给爷爷听的。
叔叔突然回来了。叔叔回来并不住在爷爷家,不住在城里,他住在真正的老家,就是爷爷说的在向日葵林中的那个小村子。母亲带着z
穿过葵林,到那村子里去过,去看叔叔。叔叔独自住在村边一间小屋里,住了几天就又走了。叔叔住的那间小屋是谁家的呢?叔叔要不是为了看爷爷,他回来看谁呢?这也是些有趣的谜团。这些谜团要到将来才能解开,但并不固定要由z
的叔叔这个角色去解开。
z只记得,叔叔住的那间小屋前后左右都被向日葵包围着。正是葵花的香气最为清纯最为浓烈的那几天,时雨雨骤风疾,时而晴空朗照,蜂鸣蝶舞,葵花轻摇漫摆欢聚得轰然有声,满天飞扬的香气昼夜不息。z
只记得,在那花香熏人欲醉的笼罩中,母亲劝叔叔,叔叔也劝母亲。母亲劝叔叔的事
z完全听不懂,以为是劝叔叔住到爷爷那儿去,但似乎主要不是这件事,中间总牵涉到一个纤柔的名字。然后叔叔劝母亲,劝她不要总到南方去打听父亲的消息。
母亲说:“你哥哥他肯定活着,他肯定活着他就肯定会回来。”
母亲说。“他要是回来了,我怕他找不到我们。他要是托人来看看我们,我怕他不知道我们到哪儿去了。”
叔叔说:“要是他愿意回来,他就无论如何都能找到你们。”
母亲说:“只要他能,他肯定会回来。”
叔叔说:“但是他要是回不来,我劝你就别再总到南方去打听了。这样对你对孩子都不好。”
母亲说:“为什么?我去打听的是我的丈夫,这有什么关系?”
叔叔说:“这很难说清。但是嫂子,你应该听我的,现在的事我比你懂。”
母亲说:“会有什么事,啊?你知道你哥哥的消息了吗?”
叔叔说:“不不。可是嫂子你别生气,你听我说,要是哥哥他不回来他就是,就是敌人,当然我们希望他能回来。”
母亲愣着,看着叔叔,愣了很久。
“你哥哥他总说,你们兄弟俩感情最好。”
“嫂子你别误会,我想念他并不比你想念得轻。我多想他能回来,能够说话的亲人我也只有他了。但他要是不回来,嫂子,你得懂”
很久很久,母亲流了泪说:“你有你忘不了的情,我也有我的,不是吗?”
叔叔使低下头,不再言语。
母亲不管不顾还是不断到南方去。z3到5岁的两年里,母亲又到南方去过4次。z哭着喊着不让母亲离开,爷爷抱着他送母亲去上火车,4次,这z
记得清楚极了。母亲回来时还是一个人,z次,这z
记得清楚极了,因为母亲没有骗他,母亲每次只去三四天就一定会回来。母亲走的时候总显得激动不安,回来时却一点都不高兴,这让z
有些伤心。母亲每次回来都要病倒,头痛,呕吐,吃不下饭,吐的全是水,这真让z心疼所以z记得清楚极了,在他3到5岁期间母亲到南方去过4次。
生活所迫,母亲第四次到南方去时,把那所老宅院卖了。卖价很便宜,因为她不能太在南方耽搁,因为那时候买得起房的人很少。母亲在本来已经很便宜的卖价中再减去一百元,以此向买主提出一个条件:要是有一个海外归来的男人到这宅院里来找他的妻子和儿子,请买主务必告诉他,他的妻儿都还在,在北方他的老家等着他。母亲说:“让他立刻就来。”母亲说:“要是有人带他的信来,请立刻转寄给我。”母亲说:“要是他托人来看我们,请那个人跟我们通个信儿,我立刻就来。”母亲说:“要是那个人来不及等我,请千万记住把我们的情况告诉他,再请他一定转告孩子的父亲。”母亲单单没说,要是z
的父亲已经不在人间,要是有人来毫不含糊地证实了这一点,那可怎么办?母亲在意识和潜意识里都坚信着,父亲肯定没有死,他肯定不在那条沉没的船上。
所以,z9岁的那个冬天的晚上(此前4年,z
和母亲已经离开爷爷,从老家来到了北京),当母亲对他说“明天咱们要搬家搬到你父亲那儿去他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时,他认为母亲必定会激动得笑,或者激动得哭。但是母亲却整整一个晚上郁郁寡欢沉默不语,一双失神的眼睛频频地追随尔后又慌忙地躲避开儿子的目光,这真让z
迷惑不解。但很快谜底便揭穿了:那个以后z必须要叫他父亲的人,并不是他的父亲,并不是z
的生身之父。第二天他们搬了家,他跟着母亲搬到那个男人住的地方去了。在路上z
问:“他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母亲说:“见了面,你要叫他,你不是早就想叫你的父亲了吗?”谁也没有料到,如此艰深的一个谜,竟被这个只有9岁的孩子轻易猜破,竟被他在见到那个男人的3个小时之后就轻而易举地揭穿。方法很简单:忙乱之中z
瞅准一个机会,把那个男人领到自己的行李跟前,把那些唱片拿给那个男人看,但是那个男人完全不认识它们。那个男人只是摸了摸z的头,故作亲热地说:“哟哟你妈妈还给你买了这么多唱片吗?”z
问:“你见过它们吗?”那个男人说:“我曾经在一个英国牧师家里见过这东西。”恰在这时母亲走了过来,母亲正好看见了这一幕。她的脸色立刻变得惨白。
不过我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如今我远离了z去猜想当年的情景,我看出我犯了一个技术上的错误,那就是:z无论如何都应该见过他生父的照片。多年的颠沛流离,母亲丢失了很多东西但她当然要把父亲的照片带在身边。母亲朝思暮想望眼欲穿,她一定会常常把父亲的照片拿出来看,给儿子看,和儿子一起看。不是在南方就是在北方,不是在葵花飘香的老家,就是在车马喧嚣的北京的一个小院里,母亲指着那照片告诉z:“记住,这就是你的父亲。记住他。”所以,我应该修改这个违背了真实的错误。
但现在诗人l从我的思绪中跑出来对我说:我倒宁愿你保留着你这个真实的愿望。诗人说:你最好不要去写那个母亲是在何时何地和怎样把那次搬家的事实告诉给儿子的。诗人说:是的是的,我不愿去设想,在把事实告诉给儿子之前,那个女人是在何时何地为什么竟放弃了她的梦想?诗人l不愿看到甚至不愿去想,一个美好的女人放弃梦想时的惨状;诗人现在甚至希望:她魂牵梦萦的那个男人确实已经死了,在她放弃她的梦想之前,这个消息已经得到了证实。或者,诗人希望:在她放弃她的梦想之前,她的梦想已经自行破灭,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表明,那个远在天边的男人能够回来但他并不打算回来。或者,诗人希望:她的梦想不是被理性放弃的,至少不是被一种现实的利益所放弃的,我宁愿那是被另一个梦想顶替掉的,那样的话梦想就仍然得以继续着。诗人想:我宁愿忍受她已经另有所爱,也不愿意设想这个世界上竟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于从梦想堕落进现实。
但这时f医生在我的心里对诗人说:那倒不如没有梦,f医生希望:要是一个人不得不放弃他的梦想,上帝应该允许他把那些梦想忘记得干干净净。
诗人反驳道:不得不放弃吗?我看不出有什么事能迫使她这样。
f医生讥嘲道:那是因为你仅仅是个诗人,更准确地说,你仅仅是一行诗。
我知道,但是我知道z的母亲为什么放弃了她的梦想,9岁的z那时还不可能知道只有我知道:她是为了儿子的前程。当她带着儿子离开了爷爷的时候,已经证明她终于听懂了叔叔的衷告。她带着儿子到了北京,在一所小学校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差事做,一做10年,10年中她再没有去过南方。
点燃,呼哒呼哒的风箱声催起一股股煤烟。粉房(或是酱房、豆腐房)里的驴高一阵低一阵地叫,走街串巷的小贩长一声短一声地喊。
z问,还远吗?爷爷说不远了,这不都到城边了?z再自己走一阵,爷爷又背上他走一阵。您累了吗爷爷?爷爷吸吸鼻子说,你闻见了没有,向日葵的香味儿?z说,您都出汗了,让我下来自己走吧。爷爷说,对,要学会自己走。爷爷说,多大的香味儿呀,刮风似的,你还没闻见?z使劲吸着鼻子说,哪儿呀?在哪儿呀?爷爷笑笑,说,别着急,你慢慢儿就会认识这香味儿了。后来还是爷爷背起z,出了城,又走了一会儿,然后爬上一道小山岗,小山岗上全是树林,再穿过树林。忽然z
在爷爷的背上闻到了那种香味儿,正像爷爷说的那样,刮风似地扑来,一团团,一阵阵,终于分不出界线也分不出方向,把人吸引进去把人吞没在里面。紧跟着,他看见了漫山遍野金黄耀眼的葵花。几千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灿烂的花朵顺着地势铺流漫溢,顺着山势起伏摇荡,四面八方都连接起碧透的天空。爷爷说,看吧,这才是咱们的老家。爷爷让z从他的背上下来,爷孙俩并排坐在小山岗的边沿。看看吧,爷爷说,这下你知道它们的香味儿了吧?这下你才能说你见过向日葵了呢。z幼小的心确实让那处境震动了,他张着嘴直着眼睛一声不响连大气儿都不敢出,谁也说不清他是激动还是恐惧。那海一样山一样如浪如风无边无际的黄花,开得朴素、明朗,安逸却又疯狂。(我常窃想,画家z他为什么不去画这些辉煌狂放的葵花,而总是要画那根孤寂飘蓬的羽毛呢?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疑问。也许答案会像命运一样复杂。)爷爷说:咱们的老家就在那儿,咱们的村子就在那儿,它让葵花挡着呢,它就在这葵林里。爷爷说:等到秋天,葵花籽都收了,你站在这儿就能看见咱们的村子。爷爷说:咱们祖祖代代都住在那儿,就种这葵花为生,我正打算再搬回到村子里去呢。爷爷问z:你愿意吗?你看这儿好不好?z什么都不说,从一见到这铺天盖地的葵花他就什么话都不说了。直到爷爷又抱起他走进向日葵林里去时,z仍然连大气都不敢出。向日葵林里很热,没有风,有一条曲曲弯弯的路。那路很窄,看似也很短,随着你不断往前走它才不断地出现。硕大的葵叶密密层层不时刮痛了z的脸。爷爷却揪一张叶子贴住鼻下细细地闻,爷爷揪那叶子时花蕊便洒落下来,就像雨。到处都听见吱吱唧唧嗡嗡嘤嘤的声音,各种虫鸣,听不到边。就在这时z看见了叔叔。
一个男人忽然出现在z和爷爷的眼前,他穿了一身军装,他长得又高又大,他长得确实很魁伟很英武,但他不笑。
他站在几步以外,看着爷爷。他脸上一丝笑意也没有。
z偎在爷爷怀里感到爷爷从头到脚都抖了一下,再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上也没有了笑容。
叔叔和爷爷就这样对望着,站着,也不说话,也不动。
后来还是爷爷先动了,爷爷把z放下。
那个男人便走过来看看z,摸摸他的头。
那个男人对z说:“你应该叫我叔叔。”
那个男人蹲下来,深深地看着z的脸:“肯定就是你,我是你的亲叔叔。”
z觉得,他这话实际是说给爷爷听的。
叔叔突然回来了。叔叔回来并不住在爷爷家,不住在城里,他住在真正的老家,就是爷爷说的在向日葵林中的那个小村子。母亲带着z
穿过葵林,到那村子里去过,去看叔叔。叔叔独自住在村边一间小屋里,住了几天就又走了。叔叔住的那间小屋是谁家的呢?叔叔要不是为了看爷爷,他回来看谁呢?这也是些有趣的谜团。这些谜团要到将来才能解开,但并不固定要由z
的叔叔这个角色去解开。
z只记得,叔叔住的那间小屋前后左右都被向日葵包围着。正是葵花的香气最为清纯最为浓烈的那几天,时雨雨骤风疾,时而晴空朗照,蜂鸣蝶舞,葵花轻摇漫摆欢聚得轰然有声,满天飞扬的香气昼夜不息。z
只记得,在那花香熏人欲醉的笼罩中,母亲劝叔叔,叔叔也劝母亲。母亲劝叔叔的事
z完全听不懂,以为是劝叔叔住到爷爷那儿去,但似乎主要不是这件事,中间总牵涉到一个纤柔的名字。然后叔叔劝母亲,劝她不要总到南方去打听父亲的消息。
母亲说:“你哥哥他肯定活着,他肯定活着他就肯定会回来。”
母亲说。“他要是回来了,我怕他找不到我们。他要是托人来看看我们,我怕他不知道我们到哪儿去了。”
叔叔说:“要是他愿意回来,他就无论如何都能找到你们。”
母亲说:“只要他能,他肯定会回来。”
叔叔说:“但是他要是回不来,我劝你就别再总到南方去打听了。这样对你对孩子都不好。”
母亲说:“为什么?我去打听的是我的丈夫,这有什么关系?”
叔叔说:“这很难说清。但是嫂子,你应该听我的,现在的事我比你懂。”
母亲说:“会有什么事,啊?你知道你哥哥的消息了吗?”
叔叔说:“不不。可是嫂子你别生气,你听我说,要是哥哥他不回来他就是,就是敌人,当然我们希望他能回来。”
母亲愣着,看着叔叔,愣了很久。
“你哥哥他总说,你们兄弟俩感情最好。”
“嫂子你别误会,我想念他并不比你想念得轻。我多想他能回来,能够说话的亲人我也只有他了。但他要是不回来,嫂子,你得懂”
很久很久,母亲流了泪说:“你有你忘不了的情,我也有我的,不是吗?”
叔叔使低下头,不再言语。
母亲不管不顾还是不断到南方去。z3到5岁的两年里,母亲又到南方去过4次。z哭着喊着不让母亲离开,爷爷抱着他送母亲去上火车,4次,这z
记得清楚极了。母亲回来时还是一个人,z次,这z
记得清楚极了,因为母亲没有骗他,母亲每次只去三四天就一定会回来。母亲走的时候总显得激动不安,回来时却一点都不高兴,这让z
有些伤心。母亲每次回来都要病倒,头痛,呕吐,吃不下饭,吐的全是水,这真让z心疼所以z记得清楚极了,在他3到5岁期间母亲到南方去过4次。
生活所迫,母亲第四次到南方去时,把那所老宅院卖了。卖价很便宜,因为她不能太在南方耽搁,因为那时候买得起房的人很少。母亲在本来已经很便宜的卖价中再减去一百元,以此向买主提出一个条件:要是有一个海外归来的男人到这宅院里来找他的妻子和儿子,请买主务必告诉他,他的妻儿都还在,在北方他的老家等着他。母亲说:“让他立刻就来。”母亲说:“要是有人带他的信来,请立刻转寄给我。”母亲说:“要是他托人来看我们,请那个人跟我们通个信儿,我立刻就来。”母亲说:“要是那个人来不及等我,请千万记住把我们的情况告诉他,再请他一定转告孩子的父亲。”母亲单单没说,要是z
的父亲已经不在人间,要是有人来毫不含糊地证实了这一点,那可怎么办?母亲在意识和潜意识里都坚信着,父亲肯定没有死,他肯定不在那条沉没的船上。
所以,z9岁的那个冬天的晚上(此前4年,z
和母亲已经离开爷爷,从老家来到了北京),当母亲对他说“明天咱们要搬家搬到你父亲那儿去他就住在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时,他认为母亲必定会激动得笑,或者激动得哭。但是母亲却整整一个晚上郁郁寡欢沉默不语,一双失神的眼睛频频地追随尔后又慌忙地躲避开儿子的目光,这真让z
迷惑不解。但很快谜底便揭穿了:那个以后z必须要叫他父亲的人,并不是他的父亲,并不是z
的生身之父。第二天他们搬了家,他跟着母亲搬到那个男人住的地方去了。在路上z
问:“他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母亲说:“见了面,你要叫他,你不是早就想叫你的父亲了吗?”谁也没有料到,如此艰深的一个谜,竟被这个只有9岁的孩子轻易猜破,竟被他在见到那个男人的3个小时之后就轻而易举地揭穿。方法很简单:忙乱之中z
瞅准一个机会,把那个男人领到自己的行李跟前,把那些唱片拿给那个男人看,但是那个男人完全不认识它们。那个男人只是摸了摸z的头,故作亲热地说:“哟哟你妈妈还给你买了这么多唱片吗?”z
问:“你见过它们吗?”那个男人说:“我曾经在一个英国牧师家里见过这东西。”恰在这时母亲走了过来,母亲正好看见了这一幕。她的脸色立刻变得惨白。
不过我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如今我远离了z去猜想当年的情景,我看出我犯了一个技术上的错误,那就是:z无论如何都应该见过他生父的照片。多年的颠沛流离,母亲丢失了很多东西但她当然要把父亲的照片带在身边。母亲朝思暮想望眼欲穿,她一定会常常把父亲的照片拿出来看,给儿子看,和儿子一起看。不是在南方就是在北方,不是在葵花飘香的老家,就是在车马喧嚣的北京的一个小院里,母亲指着那照片告诉z:“记住,这就是你的父亲。记住他。”所以,我应该修改这个违背了真实的错误。
但现在诗人l从我的思绪中跑出来对我说:我倒宁愿你保留着你这个真实的愿望。诗人说:你最好不要去写那个母亲是在何时何地和怎样把那次搬家的事实告诉给儿子的。诗人说:是的是的,我不愿去设想,在把事实告诉给儿子之前,那个女人是在何时何地为什么竟放弃了她的梦想?诗人l不愿看到甚至不愿去想,一个美好的女人放弃梦想时的惨状;诗人现在甚至希望:她魂牵梦萦的那个男人确实已经死了,在她放弃她的梦想之前,这个消息已经得到了证实。或者,诗人希望:在她放弃她的梦想之前,她的梦想已经自行破灭,有确凿无疑的证据表明,那个远在天边的男人能够回来但他并不打算回来。或者,诗人希望:她的梦想不是被理性放弃的,至少不是被一种现实的利益所放弃的,我宁愿那是被另一个梦想顶替掉的,那样的话梦想就仍然得以继续着。诗人想:我宁愿忍受她已经另有所爱,也不愿意设想这个世界上竟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于从梦想堕落进现实。
但这时f医生在我的心里对诗人说:那倒不如没有梦,f医生希望:要是一个人不得不放弃他的梦想,上帝应该允许他把那些梦想忘记得干干净净。
诗人反驳道:不得不放弃吗?我看不出有什么事能迫使她这样。
f医生讥嘲道:那是因为你仅仅是个诗人,更准确地说,你仅仅是一行诗。
我知道,但是我知道z的母亲为什么放弃了她的梦想,9岁的z那时还不可能知道只有我知道:她是为了儿子的前程。当她带着儿子离开了爷爷的时候,已经证明她终于听懂了叔叔的衷告。她带着儿子到了北京,在一所小学校找到了一份教书的差事做,一做10年,10年中她再没有去过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