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地缘大战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诗句的出处及对地缘政治学的启示
标题中的这两句诗出自醒世碑记,相传为清顺治帝福临所作。当然,相传而已,并无确证。紧接这句之后是“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辈,南北山头卧土泥”像是顺口溜,意思似乎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相近。可比较“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两位开国者都是在感慨他们之前的开国之君。但两首诗的基调完全不同。毛泽东的诗更有帝王气势,意气风发,抒发古代帝王豪杰“俱往矣”的豪迈,又表达“还看今朝”的自我期许。福临(1638—1661)是清兵入关时的皇帝,但那时他才7岁,即位不到1年。大清朝的江山不是他打下的。与残酷的征服者形象形成对比,福临还是一个情种。民间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顺治帝为情所伤,看破红尘,把帝位传给儿子玄烨(康熙帝),自己到五台山出家了。这首诗表现了他悟道之后的清醒。在比较了先朝的帝王之后,福临感叹吾亦将“卧土泥”的无奈。“土泥”是生命的归宿。古人一直知道,我们从土中来,将回土中去。例如,吴公子季札在他儿子的葬礼上说:“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语出礼记?檀弓,是有关内容的较早的一个记载,时间在公元前515年。1067年,欧阳修祭奠他去世26年的朋友,作祭石曼卿文,对亡友有美好设想:“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却“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欧阳修知道:“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曼卿,石延年字,北宋的一位武臣,诗文亦有名。石曼卿也是一位国际问题专家,他主张备战,以抵抗契丹和西夏的侵扰。圣经也有归于尘土的说法。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名叫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亚当没有遵守上帝的吩咐,吃了夏娃摘给他的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耶和华上帝要惩罚他:“你必汗流满面才得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圣经?创世纪三)然后“耶和华上帝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据此,犹太人的祖先在那时似乎是农民,或者这是他们从两河流域听来的故事。这种无奈,以及怀古,是中国历代诗人反复吟咏的主题之一,影响了中国人的历史观。
福临是否放弃帝位出家,今天已不可考。标题中的诗是不是他作的也不太重要。这句诗的关键是它的内容,它对国家治理、地缘政治学可以有很大的启发。
可以说“百年事业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分别表达了地缘文化和地缘政治的精髓。“百年事业三更梦”——世事无常,许多世事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多作努力,然后顺其自然,适当调整。如果刻意为之,反而容易坏事。在20世纪,德国、日本刻意追求大国地位,连续发动侵略战争,却落了个战败的结果,倒不如没有发动战争。如果没有战争,凭借两国的经济和技术力量,本来就可以获得地区领导权。战后,国家满目疮痍,几代人的强国梦付诸东流,真是如同一场“三更梦”它们的邻国更是无辜遭殃。日本可以不太顾及邻国的哀痛,但是大梦醒来,恐怕不能不惋惜自己失去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战时的德国和日本,经济和技术是从属的,服务于战争,但在战后却成了它们国际地位的保证,达到了战争没有达到的目标。苏联发誓要“埋葬”西方国家1956年11月,苏联总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对西方外交官们说:“历史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将埋葬你们。”为此信心满满地挑起冲突,卷入冷战,冷战的起因除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外,美苏两国地缘政治的冲突也是主要原因,也许是最主要的原因。无论有无意识形态冲突,两个扩张大国的矛盾都难以调和。最后却被美帝国主义埋葬。苏联帝国解体,俄国数百年的扩张事业毁于一旦,而北约则咄咄进逼,一再东扩。美国也追求大国地位,但它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潜龙在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地适度扩张。在20世纪水到渠成之后,美国和它的盟国一起,两次打败挑战者,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而英国也很愿意接受美国做它的继承人。早年的英国和美国类似,以商业和海盗起家,首先追求的是利益。在霸权之前,英美两国没有制定明确的霸权计划,没有全国一致的目标,却逐渐积聚了霸权所需要的力量。因此,它们的霸权也更持久。
二、万里江山一局棋
先从后面这半句谈起。从字面上看,顺治帝说的“万里江山一局棋”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大棋局”很相近。顺治帝下的棋很可能是围棋,布热津斯基下的棋是国际象棋。前者的变数要复杂得多。
地缘政治就是国家作为棋手,以地球表面为棋盘,以政策、行动、军队、别国作为有形或无形的棋子,彼此博弈。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点是棋盘——“万里江山”和棋子。每一局棋都在这张棋盘上走。地缘政治的棋盘凹凸不平,边角不齐。各种变数多到不可胜数,因此,国家间的博弈比下棋复杂得多,结局的可能性也更多样化。在棋枰上,棋手就是对手,双方玩的是“零和游戏”一人之得就是另一人所失。但在地缘政治中,合作正变得日益重要,即使对手,也会有很多合作,结果可能是双(多)赢,也可能是双(多)输,不直接相干的渔翁得利。在地缘政治中,国家既是棋手,也是棋子。虽然互为棋子,但一般而言,强大的国家利用别国的机会更多。此外,还有先手、后手的问题。在东方国家发现了地球这张大棋盘的时候,西方国家已经在上面布满了棋子。好在中国历史悠久,祖先留下的国土辽阔,尚有许多回旋余地。而且,国家间政治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局输了,可以在下一局扳回来,但也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彻底出局。德国在20世纪的世界大战中连输两局,至今仍留在棋局中,但形势却局促了很多。中国在20世纪初面临“亡国亡种”的危险,终于挺了过来并再次站起来,而且还有成为全球大国的可能。苏联输掉了冷战,也输掉了帝国,也许再也没有机会重建苏共的大帝国。国家的兴亡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除了很少出现的紧要处,一般不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但是,国家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在参与塑造这个长期过程。所以,每一个决策都要谨慎。
国家间政治和正式棋赛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落子无悔”放下棋子就无可挽回,悔也没有悔处。每一个国家都会设法充分利用别国(特别是不友好国家、潜在的对手)犯下的错误,为本国增加利益,否则它的决策者就在犯错误。“万里江山一局棋”有关本书主题,以后数章中还要详细论述,此不赘言。在此着重谈谈“百年事业三更梦”
三、百年事业三更梦请比较李商隐的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北湖南埭”指玄武湖和鸡鸣埭(dài,坝的意思),在今南京。从东吴、东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皆建都于建业、建邺、建康(今南京)。东吴把都城设在建业的时间是229年,到280年被西晋灭亡,建业为吴都51年。东吴和东晋中间隔了一个西晋,西晋都城在洛阳。从东晋建立(317)到陈灭亡(589)共272年。前后两段时间相加,六朝一共323年,政权更迭频繁,这就是李商隐说的“三百年间同晓梦”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奠定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到今天,也已有300多年,世界霸主地位屡经倒手。争霸失败者更多,挂起“一片降旗”这不也是“三百年间同晓梦”吗?如果一个国家做出了错误的战略决策,虎踞龙盘的地理之势也不能提供足够安全。
国家的兴盛是“百年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跃进。“事业”是神圣的,也是世俗的。马克斯?韦伯认为“事业”或“职业”一词“至少含有一个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58页,三联书店,1987年。德语的beruf有“职业”、“天职”之意,与之对应的英语的calling有“神的感召”、“职业”之意。在德语中,berufen作动词用是“任命”作形容词用是“负有使命的”其含义是把在这个世界上的职业当作上帝的安排。韦伯认为,这样的含义只存在于信仰新教的国家中,这是新教事业发达的根本原因。因为有了更高的含义“职业”与“事业”的意思是一样的。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语言中,对应的词往往意思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抽象的词。不过,在“事业”这个词上,中德语言在内涵上没有大的出入。这个事业是上帝的安排,人们必须服从。人们对来世的追求变成了致力于此世的事业。因此,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新教伦理促进了西方世界的兴起。在中国,儒家一向是入世的,没有这个问题;佛教有过类似的世俗化转折。唐朝时,禅宗大师百丈怀海在江西创立了农禅,提出“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他身体力行“日给执劳,必先于众”祖堂集。北方有临济宗,一直传到今天。但总的说来,禅风在南方更炽盛。也许因为禅宗的改造(应该还有自然条件的因素),今天的南方人比北方人更难容忍懒惰和懈怠,也更具有资本主义的冒险精神。禅宗把“平常心”当作通往宗教觉悟与自由的途径,把日常生活作为宗教修行的手段。在传入中国800年之后,佛教出现了猛烈的世俗化。禅宗的“清规”与“新教伦理”有相通之处,都有入世的一面。
儒家一向注重民生,以口号和意识形态代替粮食不是中国的传统;同样,把不可变更的“历史规律”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也不是中国的传统。这些都是舶来品,倡导者有“全盘西化”之嫌。相反,在中国的哲学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天”监督着统治者的一切言行,惩罚他们的错误和罪孽,收回给他们的任命。“无常”的观念不是来自佛教,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广泛接受了。在立国之初,周人已经认识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惟命不于常”尚书?康诰。在战国时期,学者们从历史中了解到“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这是史墨对赵简子说的话。到了元朝末年,总结为“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明史?章溢传。章溢与刘基、叶琛、宋濂号为“四先生”四人一起初见朱元璋时,朱元璋提问:“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章溢说了以上引文,又接着说:“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他实际上在重复孟子的“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这种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的理论和道德依据,流传至今。中国人自古就不承认,打天下就能理所当然地坐天下,传子孙。
事业不是梦想,梦想不能代替事业。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不能完全理解天道之运行。伊曼努尔?康德指出了人类理性的两难困境及其限度;卡尔?波普尔揭示了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指出历史没有目标;从弗里德里希?尼采到后现代派诸家试图颠覆西方的传统价值,把人类从理性和科学中解脱出来。这些都说明了某一层面上的无常。量子物理的发现则证明了万事万物的不确定性。虽然无常是常,但无常也非恒久不变,否则无常也就成了有常。所以,佛家说:“今若无有常,云何有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中论?观邪见品,龙树造,鸠摩罗什译。据此,无常其实是常态,无常不成其为无常。我们不应该执著于常或无常,应该以平常心待之,不要有分别心。
相比与儒家、佛家、物理学的理论,道家的无常思想可能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它更接近日常生活。道家对待“无常”的态度是豁达的:“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庄子?秋水。道家这样的境界,大概很少会有人表示拒绝吧,但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帝国的扩张、帝国的维持,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额外的目标和开支带来沉重负担。从962年到1945年的近千年间,德意志民族建立过三个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封建帝国,权力大多分散在各邦,有些像中国的先秦时期。在封建制度之外,宗教分裂进一步撕裂了德意志;由于地处中欧,邻国出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不能接受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而争斗。在1871年,普鲁士在俾斯麦的领导下统一德意志,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最接近完成统一的目标,但他的统治是灾难性的,时间也很短暂。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拥有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陆空军,尤其在二战初期,闪电战势如破竹。但纳粹德国最后仍然战败,千年帝国之梦在十余年间破灭。波拿巴?拿破仑在战场上时常改变主意,部下只好紧紧跟随他的主意而不求理解。赫尔穆特?冯?毛奇(老毛奇)说过:在遭遇敌军之前,... -->>
一、诗句的出处及对地缘政治学的启示
标题中的这两句诗出自醒世碑记,相传为清顺治帝福临所作。当然,相传而已,并无确证。紧接这句之后是“禹开九州汤放桀,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辈,南北山头卧土泥”像是顺口溜,意思似乎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相近。可比较“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两位开国者都是在感慨他们之前的开国之君。但两首诗的基调完全不同。毛泽东的诗更有帝王气势,意气风发,抒发古代帝王豪杰“俱往矣”的豪迈,又表达“还看今朝”的自我期许。福临(1638—1661)是清兵入关时的皇帝,但那时他才7岁,即位不到1年。大清朝的江山不是他打下的。与残酷的征服者形象形成对比,福临还是一个情种。民间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顺治帝为情所伤,看破红尘,把帝位传给儿子玄烨(康熙帝),自己到五台山出家了。这首诗表现了他悟道之后的清醒。在比较了先朝的帝王之后,福临感叹吾亦将“卧土泥”的无奈。“土泥”是生命的归宿。古人一直知道,我们从土中来,将回土中去。例如,吴公子季札在他儿子的葬礼上说:“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语出礼记?檀弓,是有关内容的较早的一个记载,时间在公元前515年。1067年,欧阳修祭奠他去世26年的朋友,作祭石曼卿文,对亡友有美好设想:“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却“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欧阳修知道:“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曼卿,石延年字,北宋的一位武臣,诗文亦有名。石曼卿也是一位国际问题专家,他主张备战,以抵抗契丹和西夏的侵扰。圣经也有归于尘土的说法。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名叫亚当,又用亚当的肋骨造了夏娃。亚当没有遵守上帝的吩咐,吃了夏娃摘给他的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耶和华上帝要惩罚他:“你必汗流满面才得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圣经?创世纪三)然后“耶和华上帝便打发他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自出之土。”据此,犹太人的祖先在那时似乎是农民,或者这是他们从两河流域听来的故事。这种无奈,以及怀古,是中国历代诗人反复吟咏的主题之一,影响了中国人的历史观。
福临是否放弃帝位出家,今天已不可考。标题中的诗是不是他作的也不太重要。这句诗的关键是它的内容,它对国家治理、地缘政治学可以有很大的启发。
可以说“百年事业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分别表达了地缘文化和地缘政治的精髓。“百年事业三更梦”——世事无常,许多世事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最好的办法是多作努力,然后顺其自然,适当调整。如果刻意为之,反而容易坏事。在20世纪,德国、日本刻意追求大国地位,连续发动侵略战争,却落了个战败的结果,倒不如没有发动战争。如果没有战争,凭借两国的经济和技术力量,本来就可以获得地区领导权。战后,国家满目疮痍,几代人的强国梦付诸东流,真是如同一场“三更梦”它们的邻国更是无辜遭殃。日本可以不太顾及邻国的哀痛,但是大梦醒来,恐怕不能不惋惜自己失去的机会。另一方面,在战时的德国和日本,经济和技术是从属的,服务于战争,但在战后却成了它们国际地位的保证,达到了战争没有达到的目标。苏联发誓要“埋葬”西方国家1956年11月,苏联总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对西方外交官们说:“历史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将埋葬你们。”为此信心满满地挑起冲突,卷入冷战,冷战的起因除了意识形态的对立外,美苏两国地缘政治的冲突也是主要原因,也许是最主要的原因。无论有无意识形态冲突,两个扩张大国的矛盾都难以调和。最后却被美帝国主义埋葬。苏联帝国解体,俄国数百年的扩张事业毁于一旦,而北约则咄咄进逼,一再东扩。美国也追求大国地位,但它首先做好自己的事情“潜龙在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地适度扩张。在20世纪水到渠成之后,美国和它的盟国一起,两次打败挑战者,取代英国成为新的世界霸主,而英国也很愿意接受美国做它的继承人。早年的英国和美国类似,以商业和海盗起家,首先追求的是利益。在霸权之前,英美两国没有制定明确的霸权计划,没有全国一致的目标,却逐渐积聚了霸权所需要的力量。因此,它们的霸权也更持久。
二、万里江山一局棋
先从后面这半句谈起。从字面上看,顺治帝说的“万里江山一局棋”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所说的“大棋局”很相近。顺治帝下的棋很可能是围棋,布热津斯基下的棋是国际象棋。前者的变数要复杂得多。
地缘政治就是国家作为棋手,以地球表面为棋盘,以政策、行动、军队、别国作为有形或无形的棋子,彼此博弈。地缘政治学研究的重点是棋盘——“万里江山”和棋子。每一局棋都在这张棋盘上走。地缘政治的棋盘凹凸不平,边角不齐。各种变数多到不可胜数,因此,国家间的博弈比下棋复杂得多,结局的可能性也更多样化。在棋枰上,棋手就是对手,双方玩的是“零和游戏”一人之得就是另一人所失。但在地缘政治中,合作正变得日益重要,即使对手,也会有很多合作,结果可能是双(多)赢,也可能是双(多)输,不直接相干的渔翁得利。在地缘政治中,国家既是棋手,也是棋子。虽然互为棋子,但一般而言,强大的国家利用别国的机会更多。此外,还有先手、后手的问题。在东方国家发现了地球这张大棋盘的时候,西方国家已经在上面布满了棋子。好在中国历史悠久,祖先留下的国土辽阔,尚有许多回旋余地。而且,国家间政治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局输了,可以在下一局扳回来,但也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彻底出局。德国在20世纪的世界大战中连输两局,至今仍留在棋局中,但形势却局促了很多。中国在20世纪初面临“亡国亡种”的危险,终于挺了过来并再次站起来,而且还有成为全球大国的可能。苏联输掉了冷战,也输掉了帝国,也许再也没有机会重建苏共的大帝国。国家的兴亡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除了很少出现的紧要处,一般不会出现“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但是,国家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在参与塑造这个长期过程。所以,每一个决策都要谨慎。
国家间政治和正式棋赛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落子无悔”放下棋子就无可挽回,悔也没有悔处。每一个国家都会设法充分利用别国(特别是不友好国家、潜在的对手)犯下的错误,为本国增加利益,否则它的决策者就在犯错误。“万里江山一局棋”有关本书主题,以后数章中还要详细论述,此不赘言。在此着重谈谈“百年事业三更梦”
三、百年事业三更梦请比较李商隐的咏史:“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北湖南埭”指玄武湖和鸡鸣埭(dài,坝的意思),在今南京。从东吴、东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皆建都于建业、建邺、建康(今南京)。东吴把都城设在建业的时间是229年,到280年被西晋灭亡,建业为吴都51年。东吴和东晋中间隔了一个西晋,西晋都城在洛阳。从东晋建立(317)到陈灭亡(589)共272年。前后两段时间相加,六朝一共323年,政权更迭频繁,这就是李商隐说的“三百年间同晓梦”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奠定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到今天,也已有300多年,世界霸主地位屡经倒手。争霸失败者更多,挂起“一片降旗”这不也是“三百年间同晓梦”吗?如果一个国家做出了错误的战略决策,虎踞龙盘的地理之势也不能提供足够安全。
国家的兴盛是“百年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跃进。“事业”是神圣的,也是世俗的。马克斯?韦伯认为“事业”或“职业”一词“至少含有一个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58页,三联书店,1987年。德语的beruf有“职业”、“天职”之意,与之对应的英语的calling有“神的感召”、“职业”之意。在德语中,berufen作动词用是“任命”作形容词用是“负有使命的”其含义是把在这个世界上的职业当作上帝的安排。韦伯认为,这样的含义只存在于信仰新教的国家中,这是新教事业发达的根本原因。因为有了更高的含义“职业”与“事业”的意思是一样的。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语言中,对应的词往往意思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抽象的词。不过,在“事业”这个词上,中德语言在内涵上没有大的出入。这个事业是上帝的安排,人们必须服从。人们对来世的追求变成了致力于此世的事业。因此,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之后,新教伦理促进了西方世界的兴起。在中国,儒家一向是入世的,没有这个问题;佛教有过类似的世俗化转折。唐朝时,禅宗大师百丈怀海在江西创立了农禅,提出“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他身体力行“日给执劳,必先于众”祖堂集。北方有临济宗,一直传到今天。但总的说来,禅风在南方更炽盛。也许因为禅宗的改造(应该还有自然条件的因素),今天的南方人比北方人更难容忍懒惰和懈怠,也更具有资本主义的冒险精神。禅宗把“平常心”当作通往宗教觉悟与自由的途径,把日常生活作为宗教修行的手段。在传入中国800年之后,佛教出现了猛烈的世俗化。禅宗的“清规”与“新教伦理”有相通之处,都有入世的一面。
儒家一向注重民生,以口号和意识形态代替粮食不是中国的传统;同样,把不可变更的“历史规律”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也不是中国的传统。这些都是舶来品,倡导者有“全盘西化”之嫌。相反,在中国的哲学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天”监督着统治者的一切言行,惩罚他们的错误和罪孽,收回给他们的任命。“无常”的观念不是来自佛教,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被广泛接受了。在立国之初,周人已经认识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惟命不于常”尚书?康诰。在战国时期,学者们从历史中了解到“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这是史墨对赵简子说的话。到了元朝末年,总结为“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明史?章溢传。章溢与刘基、叶琛、宋濂号为“四先生”四人一起初见朱元璋时,朱元璋提问:“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章溢说了以上引文,又接着说:“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耳。”他实际上在重复孟子的“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这种思想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的理论和道德依据,流传至今。中国人自古就不承认,打天下就能理所当然地坐天下,传子孙。
事业不是梦想,梦想不能代替事业。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不能完全理解天道之运行。伊曼努尔?康德指出了人类理性的两难困境及其限度;卡尔?波普尔揭示了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指出历史没有目标;从弗里德里希?尼采到后现代派诸家试图颠覆西方的传统价值,把人类从理性和科学中解脱出来。这些都说明了某一层面上的无常。量子物理的发现则证明了万事万物的不确定性。虽然无常是常,但无常也非恒久不变,否则无常也就成了有常。所以,佛家说:“今若无有常,云何有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中论?观邪见品,龙树造,鸠摩罗什译。据此,无常其实是常态,无常不成其为无常。我们不应该执著于常或无常,应该以平常心待之,不要有分别心。
相比与儒家、佛家、物理学的理论,道家的无常思想可能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因为它更接近日常生活。道家对待“无常”的态度是豁达的:“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庄子?秋水。道家这样的境界,大概很少会有人表示拒绝吧,但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得到。
帝国的扩张、帝国的维持,都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因为额外的目标和开支带来沉重负担。从962年到1945年的近千年间,德意志民族建立过三个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封建帝国,权力大多分散在各邦,有些像中国的先秦时期。在封建制度之外,宗教分裂进一步撕裂了德意志;由于地处中欧,邻国出于地缘政治的原因不能接受德意志的统一;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而争斗。在1871年,普鲁士在俾斯麦的领导下统一德意志,把奥地利排除在外。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最接近完成统一的目标,但他的统治是灾难性的,时间也很短暂。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拥有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陆空军,尤其在二战初期,闪电战势如破竹。但纳粹德国最后仍然战败,千年帝国之梦在十余年间破灭。波拿巴?拿破仑在战场上时常改变主意,部下只好紧紧跟随他的主意而不求理解。赫尔穆特?冯?毛奇(老毛奇)说过:在遭遇敌军之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