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戴高山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起九日山,可以说是“山小名气大”光是走走看看,自然没有多大的看头,可是要想了解一下此山的人文历史、或者观赏摩崖石刻,那就大有看头了。九日山现存有摩崖石刻七十五方,其中十三方有关海外交通史及祈风石刻,四方在东峰,九方在西峰,记载着历朝以来官员们为海内外商客祈风的盛典。(古时出海航行要依赖风力,故每年五月或十一月间,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常为海上往回船舶祈祷,祝其航行风向顺利。)
九日山在泉州市丰州镇,省道泉--永公路边,距泉州市区7公里,是我国著名的海外交通史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处。因有传统的“重阳节”九月九日登高之风,故称“九日山”1961年5月“九日山祈风石刻和石佛亭”被福建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九日山摩崖石刻”被国家确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碑记录如下:“九日山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建‘延福寺’,衣冠南渡后,聚居晋江之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高怀乡,因而得名。南朝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于此译经,泛海回国。唐时,诗人秦系、名相姜公辅、学士韩偓、相继栖隐其间。石佛岩、金鸡桥、通远王庙诸胜,逐一形成,两宋遂为泉南游览及海舶祈风胜地。为我国与亚非各国发展海交贸易及中外友谊之历史物证”
1991年2月16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到此考察,留下摩崖石刻,并有各国考察队员签名。摩文中写道:“在九日山最后一次祈风仪典之后七百余年,我们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员,乘坐曼苏丹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来到这里。做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
九日山的摩崖石刻,自宋、元、明、清以来,各年代名人题写的碑文游记中,以宋代摩崖石刻居多。我的这次登山旅行,是从右道往上攀登的,走东峰,经过“郭然亭”继续往上。说起“郭然亭”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于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曾与好友交游于此。并写下了题郭然亭:“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吟啸明月中,秋风桂花了”的诗句。朱熹第二次与好友交游九日山,是在二十八年之后的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他在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写下:“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的诗句。
我在“郭然亭”小转之后,继续往上攀登到“姜相峰”说起“姜相峰”的由来,大有一个来头。原来唐朝名相姜公辅被贬泉州之后,曾寄居此山。后来他死后墓葬于此,后人念其贤德,遂将此峰改名为“姜相峰”北宋翰林学士、同安县书法家苏绅来此游览时,曾隶书“姜相峰”三字于此。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又有莆田人黄公度、龚茂良二人同乡、同榜、同任、同退于泉州。他们退任之后同游九日山,为缅怀姜公辅,在“姜相峰”之石背后,题诗一... -->>
说起九日山,可以说是“山小名气大”光是走走看看,自然没有多大的看头,可是要想了解一下此山的人文历史、或者观赏摩崖石刻,那就大有看头了。九日山现存有摩崖石刻七十五方,其中十三方有关海外交通史及祈风石刻,四方在东峰,九方在西峰,记载着历朝以来官员们为海内外商客祈风的盛典。(古时出海航行要依赖风力,故每年五月或十一月间,地方长官和市舶司官员常为海上往回船舶祈祷,祝其航行风向顺利。)
九日山在泉州市丰州镇,省道泉--永公路边,距泉州市区7公里,是我国著名的海外交通史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处。因有传统的“重阳节”九月九日登高之风,故称“九日山”1961年5月“九日山祈风石刻和石佛亭”被福建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九日山摩崖石刻”被国家确认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碑记录如下:“九日山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建‘延福寺’,衣冠南渡后,聚居晋江之中原移民,每逢‘重九’,登高怀乡,因而得名。南朝间,印度高僧拘那罗陀于此译经,泛海回国。唐时,诗人秦系、名相姜公辅、学士韩偓、相继栖隐其间。石佛岩、金鸡桥、通远王庙诸胜,逐一形成,两宋遂为泉南游览及海舶祈风胜地。为我国与亚非各国发展海交贸易及中外友谊之历史物证”
1991年2月16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到此考察,留下摩崖石刻,并有各国考察队员签名。摩文中写道:“在九日山最后一次祈风仪典之后七百余年,我们来自非洲、美洲、亚洲和欧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员,乘坐曼苏丹提供的‘和平号’考察船来到这里。做为朝圣者,我们既重温这古老的祈祷,也带来了各国人民和平的信息。这也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对话之路综合研究项目的最终目标。为此,特留下这块象征友谊与对话的石刻。--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考察队。”
九日山的摩崖石刻,自宋、元、明、清以来,各年代名人题写的碑文游记中,以宋代摩崖石刻居多。我的这次登山旅行,是从右道往上攀登的,走东峰,经过“郭然亭”继续往上。说起“郭然亭”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于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曾与好友交游于此。并写下了题郭然亭:“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吟啸明月中,秋风桂花了”的诗句。朱熹第二次与好友交游九日山,是在二十八年之后的淳熙十一年(公元1184年)。他在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写下:“三生漫说终无据,万法由来本自闲”的诗句。
我在“郭然亭”小转之后,继续往上攀登到“姜相峰”说起“姜相峰”的由来,大有一个来头。原来唐朝名相姜公辅被贬泉州之后,曾寄居此山。后来他死后墓葬于此,后人念其贤德,遂将此峰改名为“姜相峰”北宋翰林学士、同安县书法家苏绅来此游览时,曾隶书“姜相峰”三字于此。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又有莆田人黄公度、龚茂良二人同乡、同榜、同任、同退于泉州。他们退任之后同游九日山,为缅怀姜公辅,在“姜相峰”之石背后,题诗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