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丰饶之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多借助留在曼谷的那团可爱的迷,轻易回归了使他年轻时烦恼的唯识论,回归了那雄伟的大迦蓝般的大乘佛教体系。
尽管如此“唯识”也是一座令人头晕目眩的崇高智慧的宗教殿堂,它以最为周详精密的理论,克服了佛教否定“我”与“魂”围绕轮回转世“主体”的理论的困难。那繁冗无比的哲学成就就像曼谷的晓寺,在充满拂晓凉风和微光的幽玄里,洞穿了清晨淡蓝的苍穹。
正是“唯识”最终解决了几个世纪都未能解决的轮回与无我的矛盾。是什么轮回于生死之间,或往生净土呢?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最早使用“唯识”一词的是印度的无着。无着的生平,从他的名字在6世纪经过金刚仙论传到中国以来,就已带有传说的性质。唯识说起源于大乘阿毗达摩经,如下面所述,阿毗达摩经的一个偈构成了唯识论最重要的核心。无着以其主要著作摄大乘论将它系统化了。顺便说明一下“阿毗达摩”是经、律、论三藏中意味着“论”的梵语,所以大乘阿毗达摩经等于大乘论经。
我们平常是以所谓“六感”的精神作用而生活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唯识论创立了第七识——未那识,它包含了自我、个人的自我意识的一切。然而唯识没有就此止步,进一步设想了“阿赖耶识”的终极之识。如同其汉译“藏”那样,是包藏着存在世界的一切种子的识。
生在活动。阿赖耶识在活动。这个识是总报的果体,包藏着一切活动的结果——种子,所以要言之,我们活着,就是阿赖耶识在活动。
这个识犹如飞溅的瀑布一样长流不息。瀑布历历在眼前,而每一瞬间的水都是不同的水。水是在持续不断地翻卷着、流动着、飞溅着。
集无着学说之大成,著有唯识三十颂的世亲曰:“永恒流转如瀑布”这句偈是二十岁的本多,为了清显拜访月修寺时,心不在焉地听老住持尼讲的。
这使他又想起,在印度的阿旃陀,走出一座仿佛刚才还有人呆过的僧房时,一对坠入瓦格拉河的瀑布突然映入眼帘。
这恐怕是最终的、终极的瀑布,与初次见到勋时的三轮山三光瀑布,以及很早以前见过的松枝宅邸的瀑布,就像在镜中一样互相’映照着。
在阿赖耶识中种植着一切结果的种子。只要人活着,上述七识就要活动。且不论它活动的结果,不仅这种心法的活动,其对象色法的种子也和心法一起种在这里。将此比喻为给衣服熏香,称为“熏习”因此也叫做“种子熏习”
可是,关于阿赖耶识本身是否是未经任何污染的中性之物,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它本身是中性的,引起轮回转世的必然是外力,即所谓业力。因为存在于外界的所有事物,所有诱惑,包括存在于内心的,从第一识至第七识的所有感觉的迷茫,都不能不以其业力施加影响的。
但唯识论将这种业力以及业力带来的种子——业种子看做间接原因(助缘),认为阿赖耶识本身既... -->>
本多借助留在曼谷的那团可爱的迷,轻易回归了使他年轻时烦恼的唯识论,回归了那雄伟的大迦蓝般的大乘佛教体系。
尽管如此“唯识”也是一座令人头晕目眩的崇高智慧的宗教殿堂,它以最为周详精密的理论,克服了佛教否定“我”与“魂”围绕轮回转世“主体”的理论的困难。那繁冗无比的哲学成就就像曼谷的晓寺,在充满拂晓凉风和微光的幽玄里,洞穿了清晨淡蓝的苍穹。
正是“唯识”最终解决了几个世纪都未能解决的轮回与无我的矛盾。是什么轮回于生死之间,或往生净土呢?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最早使用“唯识”一词的是印度的无着。无着的生平,从他的名字在6世纪经过金刚仙论传到中国以来,就已带有传说的性质。唯识说起源于大乘阿毗达摩经,如下面所述,阿毗达摩经的一个偈构成了唯识论最重要的核心。无着以其主要著作摄大乘论将它系统化了。顺便说明一下“阿毗达摩”是经、律、论三藏中意味着“论”的梵语,所以大乘阿毗达摩经等于大乘论经。
我们平常是以所谓“六感”的精神作用而生活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唯识论创立了第七识——未那识,它包含了自我、个人的自我意识的一切。然而唯识没有就此止步,进一步设想了“阿赖耶识”的终极之识。如同其汉译“藏”那样,是包藏着存在世界的一切种子的识。
生在活动。阿赖耶识在活动。这个识是总报的果体,包藏着一切活动的结果——种子,所以要言之,我们活着,就是阿赖耶识在活动。
这个识犹如飞溅的瀑布一样长流不息。瀑布历历在眼前,而每一瞬间的水都是不同的水。水是在持续不断地翻卷着、流动着、飞溅着。
集无着学说之大成,著有唯识三十颂的世亲曰:“永恒流转如瀑布”这句偈是二十岁的本多,为了清显拜访月修寺时,心不在焉地听老住持尼讲的。
这使他又想起,在印度的阿旃陀,走出一座仿佛刚才还有人呆过的僧房时,一对坠入瓦格拉河的瀑布突然映入眼帘。
这恐怕是最终的、终极的瀑布,与初次见到勋时的三轮山三光瀑布,以及很早以前见过的松枝宅邸的瀑布,就像在镜中一样互相’映照着。
在阿赖耶识中种植着一切结果的种子。只要人活着,上述七识就要活动。且不论它活动的结果,不仅这种心法的活动,其对象色法的种子也和心法一起种在这里。将此比喻为给衣服熏香,称为“熏习”因此也叫做“种子熏习”
可是,关于阿赖耶识本身是否是未经任何污染的中性之物,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它本身是中性的,引起轮回转世的必然是外力,即所谓业力。因为存在于外界的所有事物,所有诱惑,包括存在于内心的,从第一识至第七识的所有感觉的迷茫,都不能不以其业力施加影响的。
但唯识论将这种业力以及业力带来的种子——业种子看做间接原因(助缘),认为阿赖耶识本身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