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32kan.com,刘心武揭秘红楼梦2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隐藏着许多故事。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见到金陵十二钗的册页,里面有正册、副册和又副册,每一册各有十二个人物,其中正册里面分别有十一幅画和十一首诗。我们有必要再温习一下,正册中十二位女性的排名依次是林黛玉、薛宝钗并列第一,第三贾元春,第四贾探春,第五史湘云,第六是妙玉,第七贾迎春,第八贾惜春,第九王熙凤,第十巧姐,十一是李纨,十二是秦可卿。贾宝玉看完这些诗后,警幻仙姑又命人演唱曲子,一共演唱了十四支曲。这十四支曲分别是第一[红楼梦引子],第二[终身误],第三[枉凝眉],第四[恨无常],第五[分骨肉],第六[乐中悲],第七[世难容],第八[喜冤家],第九[虚花悟],第十[聪明累],第十一[留余庆],第十二[晚韶华],第十三[好事终],第十四[收尾飞鸟各投林]。这十四支曲也是对十二位人物最终命运的概括和暗示,但是为什么是十四支呢?难道又是曹雪芹随便那么一写?——每当我进行文本细读,将书里的某些片段、细节和语言拿出来探究时,总有人这样反对:这是小说,作者进行艺术想像,他虚构,可以很随意的,如果像你分析的那样,句句都那么呕心沥血,都蕴涵着那么多的意思,作者岂不是太累了吗?我们读这部书,不也太累了吗?曹雪芹确实写得很累,他自己说了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但那不是艺匠的累,而是神驰魂飞的辛劳,是悲欣交集的心灵悸动。他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当然我们各人读红楼梦可以有各人的方法,不细读细品也是一种读法,但通过细读细品,善察能悟,获得醍醐灌顶的快感,解出书中醇味,那种“累”其实才是审美的大愉悦,精神的大升华,值得。
那么我们就发现,在红楼梦十二支曲里面,有一曲叫枉凝眉,记得吧?而且如果你仔细来对比的话,你就会发现,在第五回里面,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这个排序,和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排序,不完全匹配,这个现象你注意到了吗?咱们现在来捋一下,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幅画,第一首诗,那是钗、黛合一,对吧?就是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合在一起的,所以整个金陵十二钗正册,实际上只有十一幅画、十一首诗。所谓红楼梦十二支曲,是警幻仙姑说的,实际上她给了书里面的贾宝玉一个文字稿,让贾宝玉一边看这个一边来听,
文字稿实际上是十四支曲。这套曲前面有一个是引子,最后有一个是收尾,当中是十二支曲,所以实际上曲子是十四支。咱们先不去把引子跟收尾算上,当中的十二支曲,你应该注意到,它和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画和诗不完全匹配。因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那个册页,实际上只有十一页,林黛玉和薛宝钗合为了一页,对不对?可是十二支曲真有十二支,一个是十一,一个是十二,这个数就不一样,对不对?而且一般人都认为,十二支曲的第一曲叫终身误,是以贾宝玉的口吻,把薛、林两个人都说了,既说了林黛玉又说了薛宝钗,我就不俱引了,你自己去翻看就明白,这不就相当于红楼梦里面所写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一幅画和第一首诗吗?对不对?也就是说,最后我们发现十二支曲多出一支曲来,就是第二支曲,而从第四支曲开始,也就是说去了引子以后的第三支曲,就和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排序吻合了。因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第二幅画、第二首诗说的谁呢?说的贾元春,那么你现在看红楼梦十二支曲,不算引子和收尾,恨无常正是第三,底下就都可以对应了;所以册页里面第三是贾元春,第四是探春,第五是史湘云,然后你往下,一直到秦可卿,在十二支曲里面,如果你把第二支枉凝眉挑出来,先不管它,那么,册页和曲子就都是配套的,一一对榫,明白了吧?就是说终身误是黛钗合一的,然后就是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但是曲子里却比册页多出来了一个,所以就必须要研究这个多出来的枉凝眉曲,这一曲究竟说的是谁?为什么要设计出这么一支曲?
你现在看那些一般的红楼梦版本里面的解释,就都告诉你这一支枉凝眉说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字面上看这么说似乎也通,枉凝眉这个曲子怎么说的?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里面,是把这支曲当做歌颂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主题曲,幽咽婉转地唱出里面的词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个内容要理解成在说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说得通,因为你想“美玉无瑕”不就是贾宝玉吗,他戴着通灵宝玉,对不对?说林黛玉是“阆苑仙葩”因为她是绛珠仙草下凡,模模糊糊好像也对得上茬儿。更何况林黛玉最是爱哭,林黛玉下凡的使命是还泪,要把她的眼泪还给曾在天上用雨露灌溉过她的神瑛侍者,也就是下凡到人间的贾宝玉,所以曲子里最后唱到“多少泪珠儿”如何如何,多少年来没有人怀疑过,就觉得这首曲铁定说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的,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红楼梦版本,它对枉凝眉也是这么注解的。
但是现在我要说出不同的看法,要跟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要讨论?因为在终身误的曲子里面,已经用贾宝玉的口吻说到林黛玉和薛宝钗了,是不是?怎么会又来一个枉凝眉,又单说一遍?但是这一遍里面好像没有薛宝钗了,单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这个必要吗?再说,林黛玉她是仙草,大家知道,而什么叫做“葩”呢“葩”说的是花是不是?林黛玉她不是花,她始终是天界一株草,是不是?那么,这个“葩”究竟说的是谁呢?再一推敲,觉得很有趣。“阆苑”这个词汇泛指大观园,一处很美丽的园林,元春省亲的时候,让众姊妹和宝玉赋诗,那些诗里就一再地把大观园比喻为仙境——“谁信世间有此境”“风流文采胜蓬莱”“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那这仙境里有什么样的仙葩呢?往后看,我们在红楼梦正文里面就发现曹雪芹写到怡红院,怡红院有什么花?有海棠花,而这个海棠花是谁的象征呢?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时候我们都很清楚,就是史湘云,海棠花是象征史湘云的。在红楼梦写到怡红院的海棠花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文字呢?说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所以“一个是阆苑仙葩”就很可能说的是史湘云,史湘云的象征就是“葩吐丹砂”的海棠花。而且大家知道史湘云的丫头叫什么,叫翠缕,那么,曹雪芹他在写到这个怡红院的海棠花的时候,他为什么用这样的字眼呢?他说海棠花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红楼梦的文字有一个特点,它总是前后互相呼应的,曹雪芹在无意随手之间,他总是要传递很多信息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因为在描写怡红院的海棠的时候,作者很明确地使用了“葩”这个字眼,而且作者给史湘云的丫头设定的名字就是翠缕,所以“一个是阆苑仙葩”越想越应该是指史湘云。
那么“一个是美玉无瑕”又是在说谁呢?不一定指的是贾宝玉。谁美玉无瑕?妙玉啊。第五回,在那个关于妙玉的判词和关于她的世难容曲里面很明确地说,妙玉是美玉。大家记得关于妙玉的那幅画,一块美玉落到污泥里面,是不是?“无瑕美玉”这个字眼在关于妙玉的世难容里明明白白地写出来了嘛。贾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下凡“赤瑕”就是有红色瑕疵的玉“瑛”虽然是玉但并非最纯净的玉,脂砚斋在批语里就明确指出赤瑕的意思:“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下凡后的神瑛侍者,也就是贾
宝玉,他“行为偏僻性乖张”是块病玉,并非无瑕美玉啊,因此,基本上可以排除拿“美玉无瑕”形容他的可能性。这样看来,曲子里所说的“一个是美玉无瑕”只能认定为妙玉。
这样一想的话,思路就豁然贯通了。你想一想,我们刚才分析了太虚幻境四仙姑,四位女性是谁呢?就是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妙玉这四位女性。那么现在曹雪芹再给她们写成曲,第一曲是两个女性合一,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第二曲呢,很可能就是把另外的两个再合在一起来说,一个是史湘云,一个就是妙玉。我不是说我的思路就绝对正确,但是这样探究还是很有意思的,对不对?
那么你再推敲,你把这支曲子里的话拆开细琢磨,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的这个句子下面所说的,就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这是说贾宝玉和史湘云在前八十回,看得出他们没有爱情关系,他们就是亲如兄妹,或者说是大家都没有性别感,天真烂漫的生命,进行着完全没有遮拦的情感交流,是一种人生最美好的境界,他们两个没有奇缘;但是在八十回后,他们两个却很奇怪地遇合了,我说的这个“遇”是遇到的遇,就是又遇上了,又合在一起了,所以“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是水中月”——这都是我把这个曲劈开了,相应史湘云下面的一些话,这些话的意思就是,经过一番坎坷的经历,两人遇合以后“枉自嗟呀”当然就很感叹,但是事已如此,命运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而为什么说是“水中月”当然可以探讨,因为所有这些女性最美好的岁月都过去了,呈现在面前的史湘云是一个脱了形的月,是一个水中月,贾宝玉自己的形象肯定也很不堪了,但是两人还可以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共度残生。这是对“阆苑仙葩”史湘云的吟唱。
“一个是美玉无瑕”下面的话是些什么意思呢?把这个曲劈开了,再看这些句子:“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因为曹雪芹在八十回后,很可能写到妙玉又出现了,和贾宝玉又见面了,如果真是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什么叫做心事,这也值得探讨,就是贾宝玉和妙玉之间,究竟有没有爱情,这是一个很大的探讨课题。我觉得,这儿说的心事,不一定指的爱情,他们两个是互相肯定、互相欣赏的,但是生活的巨变使得他们终于还是无法沟通。“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镜中花”相对于贾宝玉来说,他对妙玉的牵挂,并不能解决妙玉什么问题,而恰恰是妙玉,后来在他生活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他来说,妙玉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美丽女性,只留下一些镜中花般的回忆而已。想起这两个女性最后的命运,贾宝玉自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就是我对枉凝眉曲的一种破解,这种解释的好处,就是可以和太虚幻境四仙姑所影射到的四位女性的重要性相匹配,而且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册页里面是十一页,十一幅画、十一首诗就把十二个人说全了,而这里的曲子却有十二首;去掉开头的引子和后面的收尾,十二支曲里面,为什么从第三支以后,就都是符合那个自贾元春往下的排序了。也就是说,曹雪芹他把最重要的女性,每两个人一组,各写了一支曲,一个是终身误,一个就是枉凝眉。“枉凝眉”就是白白地皱眉头,是吧,面对一个无可奈何的命运结局,深深地皱起眉头悲叹,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我只是向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人说“凝眉”就是皱眉,林黛玉眉尖若蹙,贾宝玉送她一个妙字“颦颦”那以后人们常称她“颦儿”因此,从这个曲名上看,这支曲就该是说黛玉。我的思路是,不能光看曲的名字,还要仔细分析曲的内容,才能做出最终判断。比如世难容,林黛玉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也是“世难容”吗?但世难容曲的内容跟她的情况不对榫,因此当然就不能说是一支关于她的曲。有人说,把终身误理解成说薛宝钗,把枉凝眉理解成说林黛玉,那么,十二支曲不就成了每钗一曲,很匀称了吗?但是,终身误分明是既说了钗又说了黛,是合一的格局,曹雪芹对于黛、钗总是不去分一二的,如果终身误是说钗,枉凝眉是说黛,那么,不仅打破了全书黛、钗合一的总体设计,还排出了次序,成为钗一、黛二,再看终身误的内容,全是怨钗怀黛的内容,如果真要将黛、钗分列两曲,也应该是枉凝眉排前头呀,因此,认为终、枉二曲先说钗后说黛的观点,我很尊重,但不认同。又有人说,如果这支曲说的是史湘云和妙玉,那么,后面又专门为湘、妙二人各写了一曲,曹雪芹至于对湘、妙那么偏爱吗?当然,把黛、钗定位于其他各钗绝对不能超越的思路,已经成为许多读者和研究者的思维定势,我很理解,但是,应该允许在文本细读的情况下,提出新解新说,以活跃思路,打破红学多年的沉闷局面。我认为,不能光从“凝眉”两个字,就断定这支曲非黛玉莫属,容不得讨论,因为贾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也是第三回里的明文。那么,他想起湘、妙,伤怀地“凝眉”而又觉无可奈何,也是说得通的;而且,尽管曹雪芹在前八十回里,特别是前四十回重点描写了宝、黛的爱情,但从全书来说,有很多证据可以说明,在八十回后,他对湘、妙厚爱有加——我下面会讲到我这方面的探佚收获——那么,他为湘、妙再各写一支曲,也是有可能的。
我将在下一讲里面继续来探讨妙玉,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也包括其他方面,比如说她和贾宝玉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互相爱恋吗等等内容。咱们下一讲见。
隐藏着许多故事。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见到金陵十二钗的册页,里面有正册、副册和又副册,每一册各有十二个人物,其中正册里面分别有十一幅画和十一首诗。我们有必要再温习一下,正册中十二位女性的排名依次是林黛玉、薛宝钗并列第一,第三贾元春,第四贾探春,第五史湘云,第六是妙玉,第七贾迎春,第八贾惜春,第九王熙凤,第十巧姐,十一是李纨,十二是秦可卿。贾宝玉看完这些诗后,警幻仙姑又命人演唱曲子,一共演唱了十四支曲。这十四支曲分别是第一[红楼梦引子],第二[终身误],第三[枉凝眉],第四[恨无常],第五[分骨肉],第六[乐中悲],第七[世难容],第八[喜冤家],第九[虚花悟],第十[聪明累],第十一[留余庆],第十二[晚韶华],第十三[好事终],第十四[收尾飞鸟各投林]。这十四支曲也是对十二位人物最终命运的概括和暗示,但是为什么是十四支呢?难道又是曹雪芹随便那么一写?——每当我进行文本细读,将书里的某些片段、细节和语言拿出来探究时,总有人这样反对:这是小说,作者进行艺术想像,他虚构,可以很随意的,如果像你分析的那样,句句都那么呕心沥血,都蕴涵着那么多的意思,作者岂不是太累了吗?我们读这部书,不也太累了吗?曹雪芹确实写得很累,他自己说了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但那不是艺匠的累,而是神驰魂飞的辛劳,是悲欣交集的心灵悸动。他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当然我们各人读红楼梦可以有各人的方法,不细读细品也是一种读法,但通过细读细品,善察能悟,获得醍醐灌顶的快感,解出书中醇味,那种“累”其实才是审美的大愉悦,精神的大升华,值得。
那么我们就发现,在红楼梦十二支曲里面,有一曲叫枉凝眉,记得吧?而且如果你仔细来对比的话,你就会发现,在第五回里面,金陵十二钗正册的这个排序,和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排序,不完全匹配,这个现象你注意到了吗?咱们现在来捋一下,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幅画,第一首诗,那是钗、黛合一,对吧?就是把林黛玉和薛宝钗合在一起的,所以整个金陵十二钗正册,实际上只有十一幅画、十一首诗。所谓红楼梦十二支曲,是警幻仙姑说的,实际上她给了书里面的贾宝玉一个文字稿,让贾宝玉一边看这个一边来听,
文字稿实际上是十四支曲。这套曲前面有一个是引子,最后有一个是收尾,当中是十二支曲,所以实际上曲子是十四支。咱们先不去把引子跟收尾算上,当中的十二支曲,你应该注意到,它和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画和诗不完全匹配。因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那个册页,实际上只有十一页,林黛玉和薛宝钗合为了一页,对不对?可是十二支曲真有十二支,一个是十一,一个是十二,这个数就不一样,对不对?而且一般人都认为,十二支曲的第一曲叫终身误,是以贾宝玉的口吻,把薛、林两个人都说了,既说了林黛玉又说了薛宝钗,我就不俱引了,你自己去翻看就明白,这不就相当于红楼梦里面所写到的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第一幅画和第一首诗吗?对不对?也就是说,最后我们发现十二支曲多出一支曲来,就是第二支曲,而从第四支曲开始,也就是说去了引子以后的第三支曲,就和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排序吻合了。因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里面的第二幅画、第二首诗说的谁呢?说的贾元春,那么你现在看红楼梦十二支曲,不算引子和收尾,恨无常正是第三,底下就都可以对应了;所以册页里面第三是贾元春,第四是探春,第五是史湘云,然后你往下,一直到秦可卿,在十二支曲里面,如果你把第二支枉凝眉挑出来,先不管它,那么,册页和曲子就都是配套的,一一对榫,明白了吧?就是说终身误是黛钗合一的,然后就是元春、探春、史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但是曲子里却比册页多出来了一个,所以就必须要研究这个多出来的枉凝眉曲,这一曲究竟说的是谁?为什么要设计出这么一支曲?
你现在看那些一般的红楼梦版本里面的解释,就都告诉你这一支枉凝眉说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字面上看这么说似乎也通,枉凝眉这个曲子怎么说的?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里面,是把这支曲当做歌颂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主题曲,幽咽婉转地唱出里面的词句: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见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个内容要理解成在说贾宝玉和林黛玉,好像说得通,因为你想“美玉无瑕”不就是贾宝玉吗,他戴着通灵宝玉,对不对?说林黛玉是“阆苑仙葩”因为她是绛珠仙草下凡,模模糊糊好像也对得上茬儿。更何况林黛玉最是爱哭,林黛玉下凡的使命是还泪,要把她的眼泪还给曾在天上用雨露灌溉过她的神瑛侍者,也就是下凡到人间的贾宝玉,所以曲子里最后唱到“多少泪珠儿”如何如何,多少年来没有人怀疑过,就觉得这首曲铁定说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初版的,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现在非常流行的一个红楼梦版本,它对枉凝眉也是这么注解的。
但是现在我要说出不同的看法,要跟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要讨论?因为在终身误的曲子里面,已经用贾宝玉的口吻说到林黛玉和薛宝钗了,是不是?怎么会又来一个枉凝眉,又单说一遍?但是这一遍里面好像没有薛宝钗了,单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有这个必要吗?再说,林黛玉她是仙草,大家知道,而什么叫做“葩”呢“葩”说的是花是不是?林黛玉她不是花,她始终是天界一株草,是不是?那么,这个“葩”究竟说的是谁呢?再一推敲,觉得很有趣。“阆苑”这个词汇泛指大观园,一处很美丽的园林,元春省亲的时候,让众姊妹和宝玉赋诗,那些诗里就一再地把大观园比喻为仙境——“谁信世间有此境”“风流文采胜蓬莱”“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那这仙境里有什么样的仙葩呢?往后看,我们在红楼梦正文里面就发现曹雪芹写到怡红院,怡红院有什么花?有海棠花,而这个海棠花是谁的象征呢?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时候我们都很清楚,就是史湘云,海棠花是象征史湘云的。在红楼梦写到怡红院的海棠花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文字呢?说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所以“一个是阆苑仙葩”就很可能说的是史湘云,史湘云的象征就是“葩吐丹砂”的海棠花。而且大家知道史湘云的丫头叫什么,叫翠缕,那么,曹雪芹他在写到这个怡红院的海棠花的时候,他为什么用这样的字眼呢?他说海棠花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红楼梦的文字有一个特点,它总是前后互相呼应的,曹雪芹在无意随手之间,他总是要传递很多信息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因为在描写怡红院的海棠的时候,作者很明确地使用了“葩”这个字眼,而且作者给史湘云的丫头设定的名字就是翠缕,所以“一个是阆苑仙葩”越想越应该是指史湘云。
那么“一个是美玉无瑕”又是在说谁呢?不一定指的是贾宝玉。谁美玉无瑕?妙玉啊。第五回,在那个关于妙玉的判词和关于她的世难容曲里面很明确地说,妙玉是美玉。大家记得关于妙玉的那幅画,一块美玉落到污泥里面,是不是?“无瑕美玉”这个字眼在关于妙玉的世难容里明明白白地写出来了嘛。贾宝玉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下凡“赤瑕”就是有红色瑕疵的玉“瑛”虽然是玉但并非最纯净的玉,脂砚斋在批语里就明确指出赤瑕的意思:“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下凡后的神瑛侍者,也就是贾
宝玉,他“行为偏僻性乖张”是块病玉,并非无瑕美玉啊,因此,基本上可以排除拿“美玉无瑕”形容他的可能性。这样看来,曲子里所说的“一个是美玉无瑕”只能认定为妙玉。
这样一想的话,思路就豁然贯通了。你想一想,我们刚才分析了太虚幻境四仙姑,四位女性是谁呢?就是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妙玉这四位女性。那么现在曹雪芹再给她们写成曲,第一曲是两个女性合一,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第二曲呢,很可能就是把另外的两个再合在一起来说,一个是史湘云,一个就是妙玉。我不是说我的思路就绝对正确,但是这样探究还是很有意思的,对不对?
那么你再推敲,你把这支曲子里的话拆开细琢磨,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的这个句子下面所说的,就是“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这是说贾宝玉和史湘云在前八十回,看得出他们没有爱情关系,他们就是亲如兄妹,或者说是大家都没有性别感,天真烂漫的生命,进行着完全没有遮拦的情感交流,是一种人生最美好的境界,他们两个没有奇缘;但是在八十回后,他们两个却很奇怪地遇合了,我说的这个“遇”是遇到的遇,就是又遇上了,又合在一起了,所以“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是水中月”——这都是我把这个曲劈开了,相应史湘云下面的一些话,这些话的意思就是,经过一番坎坷的经历,两人遇合以后“枉自嗟呀”当然就很感叹,但是事已如此,命运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人生就是这样;而为什么说是“水中月”当然可以探讨,因为所有这些女性最美好的岁月都过去了,呈现在面前的史湘云是一个脱了形的月,是一个水中月,贾宝玉自己的形象肯定也很不堪了,但是两人还可以相依为命,相濡以沫,共度残生。这是对“阆苑仙葩”史湘云的吟唱。
“一个是美玉无瑕”下面的话是些什么意思呢?把这个曲劈开了,再看这些句子:“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因为曹雪芹在八十回后,很可能写到妙玉又出现了,和贾宝玉又见面了,如果真是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什么叫做心事,这也值得探讨,就是贾宝玉和妙玉之间,究竟有没有爱情,这是一个很大的探讨课题。我觉得,这儿说的心事,不一定指的爱情,他们两个是互相肯定、互相欣赏的,但是生活的巨变使得他们终于还是无法沟通。“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镜中花”相对于贾宝玉来说,他对妙玉的牵挂,并不能解决妙玉什么问题,而恰恰是妙玉,后来在他生活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他来说,妙玉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美丽女性,只留下一些镜中花般的回忆而已。想起这两个女性最后的命运,贾宝玉自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就是我对枉凝眉曲的一种破解,这种解释的好处,就是可以和太虚幻境四仙姑所影射到的四位女性的重要性相匹配,而且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册页里面是十一页,十一幅画、十一首诗就把十二个人说全了,而这里的曲子却有十二首;去掉开头的引子和后面的收尾,十二支曲里面,为什么从第三支以后,就都是符合那个自贾元春往下的排序了。也就是说,曹雪芹他把最重要的女性,每两个人一组,各写了一支曲,一个是终身误,一个就是枉凝眉。“枉凝眉”就是白白地皱眉头,是吧,面对一个无可奈何的命运结局,深深地皱起眉头悲叹,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我只是向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有人说“凝眉”就是皱眉,林黛玉眉尖若蹙,贾宝玉送她一个妙字“颦颦”那以后人们常称她“颦儿”因此,从这个曲名上看,这支曲就该是说黛玉。我的思路是,不能光看曲的名字,还要仔细分析曲的内容,才能做出最终判断。比如世难容,林黛玉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也是“世难容”吗?但世难容曲的内容跟她的情况不对榫,因此当然就不能说是一支关于她的曲。有人说,把终身误理解成说薛宝钗,把枉凝眉理解成说林黛玉,那么,十二支曲不就成了每钗一曲,很匀称了吗?但是,终身误分明是既说了钗又说了黛,是合一的格局,曹雪芹对于黛、钗总是不去分一二的,如果终身误是说钗,枉凝眉是说黛,那么,不仅打破了全书黛、钗合一的总体设计,还排出了次序,成为钗一、黛二,再看终身误的内容,全是怨钗怀黛的内容,如果真要将黛、钗分列两曲,也应该是枉凝眉排前头呀,因此,认为终、枉二曲先说钗后说黛的观点,我很尊重,但不认同。又有人说,如果这支曲说的是史湘云和妙玉,那么,后面又专门为湘、妙二人各写了一曲,曹雪芹至于对湘、妙那么偏爱吗?当然,把黛、钗定位于其他各钗绝对不能超越的思路,已经成为许多读者和研究者的思维定势,我很理解,但是,应该允许在文本细读的情况下,提出新解新说,以活跃思路,打破红学多年的沉闷局面。我认为,不能光从“凝眉”两个字,就断定这支曲非黛玉莫属,容不得讨论,因为贾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也是第三回里的明文。那么,他想起湘、妙,伤怀地“凝眉”而又觉无可奈何,也是说得通的;而且,尽管曹雪芹在前八十回里,特别是前四十回重点描写了宝、黛的爱情,但从全书来说,有很多证据可以说明,在八十回后,他对湘、妙厚爱有加——我下面会讲到我这方面的探佚收获——那么,他为湘、妙再各写一支曲,也是有可能的。
我将在下一讲里面继续来探讨妙玉,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世,也包括其他方面,比如说她和贾宝玉之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他们互相爱恋吗等等内容。咱们下一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