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西州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州最近流传一句调皮话: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林姨发现了大哥大。有天,陶凡的夫人林姨上街买菜,见人站在大街上,拿着个砖头大小的黑盒子说话。她看傻了眼,上前问:“小伙子,你这是在干什么?”那人白了她一眼,说:“这叫大哥大,没见过?”林姨回来同陶凡讲些这事,陶凡也弄不明白。过几天陶陶回来,才告诉两位老人:“那是最新流行的移动电话,又叫手机,广东那边叫大哥大。很贵,要两三万块钱。”陶凡听了,长叹一声,缓缓摇头,却没说半个字。
马杰悄悄地告诉孟维周:“外面有人讲鬼话,说张书记同厂长经理们太热乎了,中间肯定有说不清的事。特别是讲同舒先生和唐半仙的关系,太那个了。那意思,不是讲张书记受他们的贿?张书记那部大哥大,外面就有很多说法。”
孟维周严肃地说:“马师傅,这种无根生叶的话,我们千万不要去传。就是听见有人议论,也要敢于制止。我们是张书记身边的人,最了解张书记,更有责任站出来维护张书记形象。不过,不是适当的场合,也没有必要主动站出来做解释,那样别人以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成了反宣传。”
马杰说:“是的是的,我也只是同你讲一下。你看是否应报告一下张书记?”
孟维周说:“没有必要报告。当领导的,一人难满百人意,有点议论,正常的,何必报告,让张书记不畅快?张书记太忙了,没有时间关心这种事!”
其实这种议论孟维周早就听说了,还有人告黑状告到了省里。不光这些,还说他同几个女人关系暧昧,已经死去的柳韵是他最喜欢的。张兆林自己当然也知道了,并不放在心上。有回省纪委严书记下来检查工作,张兆林同他扯谈,再次讲了他那句名言:“有人告状的领导不一定是好领导,没有人告状的领导绝对不是好领导。”严书记点头称许:“言之有理。”
张兆林后来又在好几个场合讲了这话,孟维周便感觉出这话的分量来。细细体会,那句名言妙不可言。既然有人告状的领导不一定是好领导,中间自然有坏领导。同是有人告状,谁好谁坏,怎么知道?这就说不清了。妙就妙在这个说不清。
省日报社驻本地区记者站白站长奉命来到张兆林办公室,吴秘书长和孟维周在座。张兆林就各级领导如何为企业家撑腰,理直气壮地支持改革这个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这个问题,我们地委一直是重视的,地委也是带了头的,全区总的来说是做得不错的。但是,有些同志做得不够,个别同志对这个举措还有误解。所以,我建议组织一次宣传活动。群众要靠正确的舆论引导。吴秘书长你负责牵头,由地委办、行署办、宣传部、记者站等单位抽调骨干,具体研究落实。”
听完张兆林的指示,吴秘书长叫白站长和孟维周到他办公室去,三人先凑凑,搞个大致方案,再请有关单位的同志来谈谈。
“凑一凑,凑一凑吧。”吴秘书长说。
白站长说:“听吴秘的,听吴秘的。”
孟维周也说:“听吴秘的。”
吴秘书长说:“那好吧。我的意见,这次宣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声势上要有震动性,组织上要有计划性。现在的问题是,对于改革大家是有共识的,但落实起来,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所以说,首先要以张书记的名义,写一篇理论文章,强调理直气壮地支持改革者。这个原则上由地委办和宣传部负责。另外,组织一篇长篇报道,宣传地委一班人同企业家交朋友,为企业家排忧解难的事迹。这个原则上由行署办和记者站负责。省报就上这两篇,不在于多。同报社的具体联系工作,白站长负责。西州日报,除了上面这两篇文章外,还可以另外组织一些。我就这个意见,看两位如何?”
白站长表示拥护:“我们按吴秘意见办。”
孟维周也说:“这样安排好。”
孟维周看来,吴秘书长虽然话说得有些别扭,生硬地凑出个“三性”但他看问题还是看到点子上了,部署也很有条理。领导同志讲话的语法或逻辑毛病,孟维周也早习以为常了。
吴秘书长说:“那好。小孟请通知一下几个单位,明天上午八点半到地委会议室来开个会。”
孟白二人便告辞。出来后,白站长将孟维周拉到一边,说:“我不便同张书记和吴秘讲,你看怎么参谋一下。文章当然要上的,但省里报社那边要意思一下,我们站里没有这个开支。”
孟维周说:“这个好办,按老规矩,我提醒吴秘就是了,不必惊动张书记。”
半个月之后,文章先后在省报发表了。先发张书记的理论文章,要理直气壮地支持改革者。这是一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好文章。过了几天,省报又推出长篇报道:人民公仆的情怀——西州地委一班人做企业家朋友,为改革者撑腰。
张兆林收到了一封告状信,告的正是唐半仙。信是孟维周拆的。一般的信,该怎么处理,孟维周就代为处理了,不用交张书记过目。因为这封信关系重大,他不敢擅作主张。主要告唐半仙三件事,一是贪污公款;二是生活腐化;三是经营失误,企业亏损。情节具体,言之凿凿。署名物资公司职工李友竹。这让张兆林很不好办。前不久刚宣传过地委领导同企业家交朋友的事迹,他自己还写了理论文章。这当然是正确的。可那篇报道里专门写到了张兆林同唐半仙交朋友的生动事例。张兆林猜不透是唐半仙得罪了职工,还是有更复杂的背景?他隐约感觉到,这似乎是冲他张兆林来的,可能还有更复杂的情景。张兆林见这信是电脑打的,说明告状人肯定印了若干份,其他领导也会收到的。这就很不好批示,弄不好几个头头的批示意见有分歧,难免弄出矛盾。而且有人会拿他的批示去猜谜的。思索了好一阵子,他批示道:
转纪委。对这一类揭举信的处理要慎重,既要重视问题,又要实事求是,更要有利于稳定企业,稳定人心。
这是一道很有功底的批示。字面意义不偏不倚,无可挑剔,聪明人一读便知在暗示什么,但谁也提不出理由说这是在暗示。那“这一类”三字亦是点睛之笔。这说明张书记关心的是类似的所有案件,这道批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你说张书记同唐半仙关系特别,但张书记对唐半仙案件连专门批示都没有,只是笼统就这一类案件的批示。
有时,张书记批示什么意见,难以尽意或不便尽意,孟维周心领神会,却不在张书记面前挑破。他便将有关人员找来,把张书记的批示交给他们,并口述一遍。口述当然按批示原文,一字不差,而听的人一下就领会了。语言艺术就是这么玄妙。孟维周的这套功夫,深得张书记的赏识。今天这道关于唐半仙的批示,孟维周完全能够透彻理解。但这道批件不会让孟维周去送的,得由地委办的正规公文渠道传递。孟维周相信纪委的领导也会领会的。孟维周也不希望唐半仙真的有什么问题。
几天之后,纪委两位同志到张书记办公室汇报,说:“物资公司没有李友竹这么个人,这只能算是一封匿名信。用匿名信告状的,我们每天都会收到不少,一般不立案查办。哪有这么多人手?请示张书记这事是不是放一下?”
张书记说:“这个你们纪委有权决定。用匿名信告黑状,这个风气很不好。以前我们不注意方法,很有一些同志被这种匿名信给害苦了,还弄了一些冤假错案。这个教训一定要吸取。我还是那个观点,有人告状的领导不一定是好领导,没有人告状的领导绝对不是好领导。”
纪委的同志走后,孟维周有事进来了。张书记还在自言自语:“什么李友竹,哪里钻出个李友竹?”
孟维周听了,灵机一闪,猜到了什么,说:“李友竹就是理由足的谐音,肯定是匿名信。既然有理由,又何必匿名?不可信。”这话极合张书记的心意。
不料,过了两个多月,省检察院对唐半仙的问题做了批示,责成西州地区检察院立案查办。看来那个告状的人是铁了心了。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就不可等闲视之了。地委几位主要负责同志听取了地检察院王检察长就本案的专题汇报。张书记的态度明朗,说:“实事求是,依法办事。”
唐半仙听到了消息,跑到张书记这里汇报。张书记说:“你现在不要找我,我只希望你真的清清白白。地委一向支持你的工作,但你真的有问题,也不能包庇你。包也是包不了的。地委一向支持你的工作是正确的,但不是叫你乱来。当然从我个人愿望,希望你没有事。”
第二天,唐半仙被收容审查。张书记指示王检察长:“这个案子影响太大,地委很关注,你们要随时向我通报办案情况。当然严格说这是不合法的,但我是不会干扰你们独立办案的。”所以,从唐半仙被收容之日起,王检察长每天都要同张书记碰一次头。
侦查工作步步深入。一个星期之后,张书记在地直部门负责人会议上讲到:“个别企业负责人,利欲熏心,生活腐化,更有甚者,在经营活动中,不讲科学,靠问卜算卦来定决策,真是荒唐至极!这样搞,企业不亏得一塌糊涂才怪!”
张书记表情义愤,十分严肃。下面有人悄悄议论:这下唐半仙完了。孟维周不知案件详情,但觉得张书记不该点唐半仙算卦的事,你自己也相信,也让唐半仙算过,况且你们私交也可以,却这么讲,有失厚道。不过这只是孟维周内心一闪而过的感触,并不妨碍他对张书记的尊重。他早就在什么书上看到了一句至理名言:用道德标准去衡量政治家是幼稚可笑的。
张书记讲话的当天,唐半仙被正式逮捕。那天,张书记吩咐孟维周:“同舒先生联系一下。他找过我几次,我没有时间。你跟他讲,以后有什么事,可以先找你。”
孟维周明白张书记的意图。唐半仙案发,一石激起千重浪,各种离奇的谣言都来了。有人说唐半仙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背后肯定有人。听者却说,有人又怎样?这样的事还少见吗?有的人,大家都知道他不干净,就是搞他不倒。人家得问你要证据啊!你怎么去告?向谁告?官官相护哩!人家当着全区人民的面向省委书记打电话,这不清清楚楚吗?人家同上面头头都是铁哥们儿!北京都有靠山!北京?省里头儿肯定是他的靠山,北京就不一定,都是些退下来的老同志,能顶什么用?这你就不懂了。那些老同志,退下来了,虽是天津包子狗不理,但他们要将一个小小地委书记扶上副省级,还是出得了力的。他是个聪明人,那些老同志,退下来无聊得发慌,他一年去看他们几次,汇汇报,他们心里自然很受用的。不用他明讲,他们也会为他讲话的。这个路子从来还没有人走过哩!
流言蜚语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孟维周的耳中。他猜想张书记也会听到的。只是张书记听到的话会委婉一点,不会像他听到的这么露骨。这是张兆林主持地委工作以来最棘手的时期,孟维周也深感忧虑。张兆林却一直是处变不惊的样子。倒是孟维周的姨父讲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人家玩儿到这份儿上,你们几封告状信就可以把他弄倒?这些人真蠢。”姨父说这话时,刚喝过酒,醉眼蠓咙的样子。孟维周这几天总为张书记担心,便老想起姨父的话,觉得那似醉非醉的神态像个大彻大悟者。也许姨父的话真有道理。这让他又想起某公一段关于大人物小人物的宏论。说是小人物因为太小,有个什么错误就显眼了,所以小人物不能有小错;大人物因为太大,一般的错误在他们身上就忽略不计,所以大人物不怕有错,纵然有错误也只能是伟大的错误。小人物活着,就是居家过日子,用句粗话讲就是上为嘴巴下为jī巴,所以jī巴错误就是大错误,要治流氓罪;而大人物活着是要治国安邦的,他们玩玩女人真的只是jī巴大个事。西方有人就说,政治家最好的休息方式是做ài。孟维周当时听到这话,虽感到恶臭逼人,却又不得不承认其精彩。
这种时候,张书记同舒先生这些人交往的确应注意一点策略。孟维周准备给舒先生打电话。刚提起电话,马上又放下了,他像预感到了什么,觉得不应用办公室的电话。他想起了去年省里商业总公司吴经理的案子。吴经理因经济犯罪被收审逮捕,起初死不承认。后来检察部门将两个多月以来他同妻子、情妇的所有电话录音一放,吴经理就哑口无言了。孟维周最初听到这事,背脊骨阵阵发凉。从那以后,他有意培养一种好习惯,不在电话里讲不便讲的话。他放下电话,从后门走到街上,打了一部公用电话。
“舒先生吗?是我,听出来了吗?”
 ... -->>
西州最近流传一句调皮话: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林姨发现了大哥大。有天,陶凡的夫人林姨上街买菜,见人站在大街上,拿着个砖头大小的黑盒子说话。她看傻了眼,上前问:“小伙子,你这是在干什么?”那人白了她一眼,说:“这叫大哥大,没见过?”林姨回来同陶凡讲些这事,陶凡也弄不明白。过几天陶陶回来,才告诉两位老人:“那是最新流行的移动电话,又叫手机,广东那边叫大哥大。很贵,要两三万块钱。”陶凡听了,长叹一声,缓缓摇头,却没说半个字。
马杰悄悄地告诉孟维周:“外面有人讲鬼话,说张书记同厂长经理们太热乎了,中间肯定有说不清的事。特别是讲同舒先生和唐半仙的关系,太那个了。那意思,不是讲张书记受他们的贿?张书记那部大哥大,外面就有很多说法。”
孟维周严肃地说:“马师傅,这种无根生叶的话,我们千万不要去传。就是听见有人议论,也要敢于制止。我们是张书记身边的人,最了解张书记,更有责任站出来维护张书记形象。不过,不是适当的场合,也没有必要主动站出来做解释,那样别人以为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成了反宣传。”
马杰说:“是的是的,我也只是同你讲一下。你看是否应报告一下张书记?”
孟维周说:“没有必要报告。当领导的,一人难满百人意,有点议论,正常的,何必报告,让张书记不畅快?张书记太忙了,没有时间关心这种事!”
其实这种议论孟维周早就听说了,还有人告黑状告到了省里。不光这些,还说他同几个女人关系暧昧,已经死去的柳韵是他最喜欢的。张兆林自己当然也知道了,并不放在心上。有回省纪委严书记下来检查工作,张兆林同他扯谈,再次讲了他那句名言:“有人告状的领导不一定是好领导,没有人告状的领导绝对不是好领导。”严书记点头称许:“言之有理。”
张兆林后来又在好几个场合讲了这话,孟维周便感觉出这话的分量来。细细体会,那句名言妙不可言。既然有人告状的领导不一定是好领导,中间自然有坏领导。同是有人告状,谁好谁坏,怎么知道?这就说不清了。妙就妙在这个说不清。
省日报社驻本地区记者站白站长奉命来到张兆林办公室,吴秘书长和孟维周在座。张兆林就各级领导如何为企业家撑腰,理直气壮地支持改革这个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这个问题,我们地委一直是重视的,地委也是带了头的,全区总的来说是做得不错的。但是,有些同志做得不够,个别同志对这个举措还有误解。所以,我建议组织一次宣传活动。群众要靠正确的舆论引导。吴秘书长你负责牵头,由地委办、行署办、宣传部、记者站等单位抽调骨干,具体研究落实。”
听完张兆林的指示,吴秘书长叫白站长和孟维周到他办公室去,三人先凑凑,搞个大致方案,再请有关单位的同志来谈谈。
“凑一凑,凑一凑吧。”吴秘书长说。
白站长说:“听吴秘的,听吴秘的。”
孟维周也说:“听吴秘的。”
吴秘书长说:“那好吧。我的意见,这次宣传,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声势上要有震动性,组织上要有计划性。现在的问题是,对于改革大家是有共识的,但落实起来,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所以说,首先要以张书记的名义,写一篇理论文章,强调理直气壮地支持改革者。这个原则上由地委办和宣传部负责。另外,组织一篇长篇报道,宣传地委一班人同企业家交朋友,为企业家排忧解难的事迹。这个原则上由行署办和记者站负责。省报就上这两篇,不在于多。同报社的具体联系工作,白站长负责。西州日报,除了上面这两篇文章外,还可以另外组织一些。我就这个意见,看两位如何?”
白站长表示拥护:“我们按吴秘意见办。”
孟维周也说:“这样安排好。”
孟维周看来,吴秘书长虽然话说得有些别扭,生硬地凑出个“三性”但他看问题还是看到点子上了,部署也很有条理。领导同志讲话的语法或逻辑毛病,孟维周也早习以为常了。
吴秘书长说:“那好。小孟请通知一下几个单位,明天上午八点半到地委会议室来开个会。”
孟白二人便告辞。出来后,白站长将孟维周拉到一边,说:“我不便同张书记和吴秘讲,你看怎么参谋一下。文章当然要上的,但省里报社那边要意思一下,我们站里没有这个开支。”
孟维周说:“这个好办,按老规矩,我提醒吴秘就是了,不必惊动张书记。”
半个月之后,文章先后在省报发表了。先发张书记的理论文章,要理直气壮地支持改革者。这是一篇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好文章。过了几天,省报又推出长篇报道:人民公仆的情怀——西州地委一班人做企业家朋友,为改革者撑腰。
张兆林收到了一封告状信,告的正是唐半仙。信是孟维周拆的。一般的信,该怎么处理,孟维周就代为处理了,不用交张书记过目。因为这封信关系重大,他不敢擅作主张。主要告唐半仙三件事,一是贪污公款;二是生活腐化;三是经营失误,企业亏损。情节具体,言之凿凿。署名物资公司职工李友竹。这让张兆林很不好办。前不久刚宣传过地委领导同企业家交朋友的事迹,他自己还写了理论文章。这当然是正确的。可那篇报道里专门写到了张兆林同唐半仙交朋友的生动事例。张兆林猜不透是唐半仙得罪了职工,还是有更复杂的背景?他隐约感觉到,这似乎是冲他张兆林来的,可能还有更复杂的情景。张兆林见这信是电脑打的,说明告状人肯定印了若干份,其他领导也会收到的。这就很不好批示,弄不好几个头头的批示意见有分歧,难免弄出矛盾。而且有人会拿他的批示去猜谜的。思索了好一阵子,他批示道:
转纪委。对这一类揭举信的处理要慎重,既要重视问题,又要实事求是,更要有利于稳定企业,稳定人心。
这是一道很有功底的批示。字面意义不偏不倚,无可挑剔,聪明人一读便知在暗示什么,但谁也提不出理由说这是在暗示。那“这一类”三字亦是点睛之笔。这说明张书记关心的是类似的所有案件,这道批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你说张书记同唐半仙关系特别,但张书记对唐半仙案件连专门批示都没有,只是笼统就这一类案件的批示。
有时,张书记批示什么意见,难以尽意或不便尽意,孟维周心领神会,却不在张书记面前挑破。他便将有关人员找来,把张书记的批示交给他们,并口述一遍。口述当然按批示原文,一字不差,而听的人一下就领会了。语言艺术就是这么玄妙。孟维周的这套功夫,深得张书记的赏识。今天这道关于唐半仙的批示,孟维周完全能够透彻理解。但这道批件不会让孟维周去送的,得由地委办的正规公文渠道传递。孟维周相信纪委的领导也会领会的。孟维周也不希望唐半仙真的有什么问题。
几天之后,纪委两位同志到张书记办公室汇报,说:“物资公司没有李友竹这么个人,这只能算是一封匿名信。用匿名信告状的,我们每天都会收到不少,一般不立案查办。哪有这么多人手?请示张书记这事是不是放一下?”
张书记说:“这个你们纪委有权决定。用匿名信告黑状,这个风气很不好。以前我们不注意方法,很有一些同志被这种匿名信给害苦了,还弄了一些冤假错案。这个教训一定要吸取。我还是那个观点,有人告状的领导不一定是好领导,没有人告状的领导绝对不是好领导。”
纪委的同志走后,孟维周有事进来了。张书记还在自言自语:“什么李友竹,哪里钻出个李友竹?”
孟维周听了,灵机一闪,猜到了什么,说:“李友竹就是理由足的谐音,肯定是匿名信。既然有理由,又何必匿名?不可信。”这话极合张书记的心意。
不料,过了两个多月,省检察院对唐半仙的问题做了批示,责成西州地区检察院立案查办。看来那个告状的人是铁了心了。既然到了这个地步,就不可等闲视之了。地委几位主要负责同志听取了地检察院王检察长就本案的专题汇报。张书记的态度明朗,说:“实事求是,依法办事。”
唐半仙听到了消息,跑到张书记这里汇报。张书记说:“你现在不要找我,我只希望你真的清清白白。地委一向支持你的工作,但你真的有问题,也不能包庇你。包也是包不了的。地委一向支持你的工作是正确的,但不是叫你乱来。当然从我个人愿望,希望你没有事。”
第二天,唐半仙被收容审查。张书记指示王检察长:“这个案子影响太大,地委很关注,你们要随时向我通报办案情况。当然严格说这是不合法的,但我是不会干扰你们独立办案的。”所以,从唐半仙被收容之日起,王检察长每天都要同张书记碰一次头。
侦查工作步步深入。一个星期之后,张书记在地直部门负责人会议上讲到:“个别企业负责人,利欲熏心,生活腐化,更有甚者,在经营活动中,不讲科学,靠问卜算卦来定决策,真是荒唐至极!这样搞,企业不亏得一塌糊涂才怪!”
张书记表情义愤,十分严肃。下面有人悄悄议论:这下唐半仙完了。孟维周不知案件详情,但觉得张书记不该点唐半仙算卦的事,你自己也相信,也让唐半仙算过,况且你们私交也可以,却这么讲,有失厚道。不过这只是孟维周内心一闪而过的感触,并不妨碍他对张书记的尊重。他早就在什么书上看到了一句至理名言:用道德标准去衡量政治家是幼稚可笑的。
张书记讲话的当天,唐半仙被正式逮捕。那天,张书记吩咐孟维周:“同舒先生联系一下。他找过我几次,我没有时间。你跟他讲,以后有什么事,可以先找你。”
孟维周明白张书记的意图。唐半仙案发,一石激起千重浪,各种离奇的谣言都来了。有人说唐半仙的问题不是孤立的,背后肯定有人。听者却说,有人又怎样?这样的事还少见吗?有的人,大家都知道他不干净,就是搞他不倒。人家得问你要证据啊!你怎么去告?向谁告?官官相护哩!人家当着全区人民的面向省委书记打电话,这不清清楚楚吗?人家同上面头头都是铁哥们儿!北京都有靠山!北京?省里头儿肯定是他的靠山,北京就不一定,都是些退下来的老同志,能顶什么用?这你就不懂了。那些老同志,退下来了,虽是天津包子狗不理,但他们要将一个小小地委书记扶上副省级,还是出得了力的。他是个聪明人,那些老同志,退下来无聊得发慌,他一年去看他们几次,汇汇报,他们心里自然很受用的。不用他明讲,他们也会为他讲话的。这个路子从来还没有人走过哩!
流言蜚语通过各种途径传到孟维周的耳中。他猜想张书记也会听到的。只是张书记听到的话会委婉一点,不会像他听到的这么露骨。这是张兆林主持地委工作以来最棘手的时期,孟维周也深感忧虑。张兆林却一直是处变不惊的样子。倒是孟维周的姨父讲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人家玩儿到这份儿上,你们几封告状信就可以把他弄倒?这些人真蠢。”姨父说这话时,刚喝过酒,醉眼蠓咙的样子。孟维周这几天总为张书记担心,便老想起姨父的话,觉得那似醉非醉的神态像个大彻大悟者。也许姨父的话真有道理。这让他又想起某公一段关于大人物小人物的宏论。说是小人物因为太小,有个什么错误就显眼了,所以小人物不能有小错;大人物因为太大,一般的错误在他们身上就忽略不计,所以大人物不怕有错,纵然有错误也只能是伟大的错误。小人物活着,就是居家过日子,用句粗话讲就是上为嘴巴下为jī巴,所以jī巴错误就是大错误,要治流氓罪;而大人物活着是要治国安邦的,他们玩玩女人真的只是jī巴大个事。西方有人就说,政治家最好的休息方式是做ài。孟维周当时听到这话,虽感到恶臭逼人,却又不得不承认其精彩。
这种时候,张书记同舒先生这些人交往的确应注意一点策略。孟维周准备给舒先生打电话。刚提起电话,马上又放下了,他像预感到了什么,觉得不应用办公室的电话。他想起了去年省里商业总公司吴经理的案子。吴经理因经济犯罪被收审逮捕,起初死不承认。后来检察部门将两个多月以来他同妻子、情妇的所有电话录音一放,吴经理就哑口无言了。孟维周最初听到这事,背脊骨阵阵发凉。从那以后,他有意培养一种好习惯,不在电话里讲不便讲的话。他放下电话,从后门走到街上,打了一部公用电话。
“舒先生吗?是我,听出来了吗?”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