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葫芦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物的营养价值,虽然有“坐禅”、“入定”这些准瑜珈术,但相信大多数的和尚都无法摄取足够的热量。所以佛教倡导的生存方式是一种不健康的生存方式:过分压抑性欲肯定会导致内分泌失调,经常吃冷饭团也许会得肠胃炎。而根据现代医学观念,忽视健康(如吸烟)就等于慢性自杀“自杀即杀人”这也犯了大戒。遵守戒律,就是触犯戒律,佛教的经义成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但佛家自有它的解释方式: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假都是空。
佛教传到中国后,很快就与中国的主流文化相融合。宋以后的儒教带有很明显的佛教色彩,比如“存天理,灭人欲”这和佛家的主张基本相同。而最初的儒教似乎并不这幺迂腐。孔圣人见了南子也会流下真诚的口水,比他小九岁的子路或许是吃醋,在一旁板着脸嘟嘟囔囔,这些看起来都很可爱。
小乘佛教提倡“自了”可以与儒教的“独善其身”类比;大乘佛教主张普渡众生,基本可以等同于“达则兼济天下”
佛家不主张强制,教徒遵守戒律都出于自愿。“我弟子某某,尽形寿皈依佛法僧”这是佛教的入教誓辞,但显然只具有道义上的约束力。历朝历代都有触犯戒律的和尚,而打屁股的只是少数,笑林广记中有无数关于和尚和尼姑的笑话,我相信不全是胡诌。在我们的时代,佛教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和尚有处级长老、科级长老,已经归属行政编制。他们经常参加各种会议,甚至出席商业活动,进进出出都有小车接送,再也不练脚底板,这是一种社会化的趋势,谁也无法抵挡,包括隐居深山的高僧。
三生与死
从本质上说佛教是鄙视肉体的“无我”就是小看自我。他们把美女看作是脓水骷髅,把自己的身体叫做“臭皮囊”这其实是一种长远意识,所以佛家在生死面前显得豁达,死亡在他们眼里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是理所当然的:既然“有生皆苦”那幺生的终止就值得庆幸。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佛教的骨子里和凡世一样怕死,所以他们为自己设置了不死的模式。根据佛教理论,人有三身:色身是我们借来的,在凡世经历各种报应;法身是我们的性灵,它永不毁灭,这才是“真我”;化身是我们生命的外在表现,比如爱情和亲情。这三身如同一只发光的手电筒,色身是手电筒,法身是电池,化身就是手电筒发出的光。法身──“真我”是不变的,非有非无,不可取以示人,我觉得这其实是在故弄玄虚。
但非如此不能解释轮回,因果报应的理论需要有一个不灭的存在体。因果远通三世,所有负债都必须清偿,这倒也公平。
生的苦恼主要有八种,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和蕴炽盛。如果你对这八种苦茫然无知,还会再多加一种,叫作“苦苦”佛教认为这些苦恼都是缚住性灵的绳子。人在红尘中被欲望、烦恼、苦乐悲喜和懵懂无知层层困绑,不得解脱,只有死亡才是至乐,才可以恢复“无我”的真身,可以像贾宝玉出家后的表情,亦悲亦喜,无悲无喜。
但佛教哲学无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无我”这种境界必须要由“我”来体会。禅冥入定后忽然抬头,灵台一片澄澈,神游物外,世界在遥不可及的远处,这还是要通过神经末梢来感受。“无我”是通过“我”来完成的,所以只能叫做“暂时无我”或者“忘我”这就不是佛家的专利了,我们凡人也能做到。
四名和利
佛教是反名利的,劝善不是为了“善”本身,而是为了“无我”这大概就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意思,但事实上中国佛教一直都在名利和性灵之间徘徊。宋孝宗说“佛修心、道养身、儒治世”佛教只是一种工具。苏东坡的好友张方平告诉王安石:“儒门淡泊,收拾不住,(所以儒子)尽归释氏”佛门和官场一样,成了利益的追逐场。从道安、慧远以后,佛教徒明白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转而主动去追逐名利,用“非佛”的方法去实现“佛”的目的,我相信会越走越远。
“佛国无疆”佛家是没有国家地域概念的,既然“众生平等”蝼蚁和跳蚤也和人一样尊贵,更不用说日本人或美国人了。而被誉为“绝代风华绝代姿,半生风流半生诗”的李叔同,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洒脱的人,出家之后却也说“念佛不忘爱国”如果佛祖有灵,真不知道该作如何想。1939年周恩来在衡山为丘赞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丘赞说“善哉善哉”就连基本的戒律也不要了。有初级政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国家是因为利益而产生的,也根据利益原则划分,所以捍卫国家就是捍卫利益,这与佛教精神大相径庭。
佛经中有很多话都可以作“为人民服务”的注解。优婆塞戒经卷:愿为众生趋走给使;维摩诘经:负荷人生,永使解脱。这都属于大乘佛学的范畴,但其中都有名利的因素,至少是“众生”和“人生”的名利。
佛教劝善,但对“善”这个词没有准确的定义,一切都有道理,一切都不可理喻。这就像是禅宗的教喻:你明白了幺?
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幺?
我也不明白我明白了什幺。
这其中有精妙的哲理,就像你的心跳,你知道它在跳动,但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为谁跳动。
信仰是人生的支柱,但信仰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我在这篇文章结尾的时候,听见了楼下寺院的晨钟暮鼓,它来自遥远的天际,直入每个人的心灵。僧人们齐唱梵音,红尘中叹息声四起,天花纷纷撒落,三界一片祥和,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花香轻轻飘浮。我站起身来,窗外满月如洗,我双手合什,向整个世界会心微笑,在这一刻,我就是佛。
物的营养价值,虽然有“坐禅”、“入定”这些准瑜珈术,但相信大多数的和尚都无法摄取足够的热量。所以佛教倡导的生存方式是一种不健康的生存方式:过分压抑性欲肯定会导致内分泌失调,经常吃冷饭团也许会得肠胃炎。而根据现代医学观念,忽视健康(如吸烟)就等于慢性自杀“自杀即杀人”这也犯了大戒。遵守戒律,就是触犯戒律,佛教的经义成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但佛家自有它的解释方式: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假都是空。
佛教传到中国后,很快就与中国的主流文化相融合。宋以后的儒教带有很明显的佛教色彩,比如“存天理,灭人欲”这和佛家的主张基本相同。而最初的儒教似乎并不这幺迂腐。孔圣人见了南子也会流下真诚的口水,比他小九岁的子路或许是吃醋,在一旁板着脸嘟嘟囔囔,这些看起来都很可爱。
小乘佛教提倡“自了”可以与儒教的“独善其身”类比;大乘佛教主张普渡众生,基本可以等同于“达则兼济天下”
佛家不主张强制,教徒遵守戒律都出于自愿。“我弟子某某,尽形寿皈依佛法僧”这是佛教的入教誓辞,但显然只具有道义上的约束力。历朝历代都有触犯戒律的和尚,而打屁股的只是少数,笑林广记中有无数关于和尚和尼姑的笑话,我相信不全是胡诌。在我们的时代,佛教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和尚有处级长老、科级长老,已经归属行政编制。他们经常参加各种会议,甚至出席商业活动,进进出出都有小车接送,再也不练脚底板,这是一种社会化的趋势,谁也无法抵挡,包括隐居深山的高僧。
三生与死
从本质上说佛教是鄙视肉体的“无我”就是小看自我。他们把美女看作是脓水骷髅,把自己的身体叫做“臭皮囊”这其实是一种长远意识,所以佛家在生死面前显得豁达,死亡在他们眼里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是理所当然的:既然“有生皆苦”那幺生的终止就值得庆幸。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佛教的骨子里和凡世一样怕死,所以他们为自己设置了不死的模式。根据佛教理论,人有三身:色身是我们借来的,在凡世经历各种报应;法身是我们的性灵,它永不毁灭,这才是“真我”;化身是我们生命的外在表现,比如爱情和亲情。这三身如同一只发光的手电筒,色身是手电筒,法身是电池,化身就是手电筒发出的光。法身──“真我”是不变的,非有非无,不可取以示人,我觉得这其实是在故弄玄虚。
但非如此不能解释轮回,因果报应的理论需要有一个不灭的存在体。因果远通三世,所有负债都必须清偿,这倒也公平。
生的苦恼主要有八种,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和蕴炽盛。如果你对这八种苦茫然无知,还会再多加一种,叫作“苦苦”佛教认为这些苦恼都是缚住性灵的绳子。人在红尘中被欲望、烦恼、苦乐悲喜和懵懂无知层层困绑,不得解脱,只有死亡才是至乐,才可以恢复“无我”的真身,可以像贾宝玉出家后的表情,亦悲亦喜,无悲无喜。
但佛教哲学无法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无我”这种境界必须要由“我”来体会。禅冥入定后忽然抬头,灵台一片澄澈,神游物外,世界在遥不可及的远处,这还是要通过神经末梢来感受。“无我”是通过“我”来完成的,所以只能叫做“暂时无我”或者“忘我”这就不是佛家的专利了,我们凡人也能做到。
四名和利
佛教是反名利的,劝善不是为了“善”本身,而是为了“无我”这大概就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意思,但事实上中国佛教一直都在名利和性灵之间徘徊。宋孝宗说“佛修心、道养身、儒治世”佛教只是一种工具。苏东坡的好友张方平告诉王安石:“儒门淡泊,收拾不住,(所以儒子)尽归释氏”佛门和官场一样,成了利益的追逐场。从道安、慧远以后,佛教徒明白了“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转而主动去追逐名利,用“非佛”的方法去实现“佛”的目的,我相信会越走越远。
“佛国无疆”佛家是没有国家地域概念的,既然“众生平等”蝼蚁和跳蚤也和人一样尊贵,更不用说日本人或美国人了。而被誉为“绝代风华绝代姿,半生风流半生诗”的李叔同,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洒脱的人,出家之后却也说“念佛不忘爱国”如果佛祖有灵,真不知道该作如何想。1939年周恩来在衡山为丘赞题词:“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丘赞说“善哉善哉”就连基本的戒律也不要了。有初级政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国家是因为利益而产生的,也根据利益原则划分,所以捍卫国家就是捍卫利益,这与佛教精神大相径庭。
佛经中有很多话都可以作“为人民服务”的注解。优婆塞戒经卷:愿为众生趋走给使;维摩诘经:负荷人生,永使解脱。这都属于大乘佛学的范畴,但其中都有名利的因素,至少是“众生”和“人生”的名利。
佛教劝善,但对“善”这个词没有准确的定义,一切都有道理,一切都不可理喻。这就像是禅宗的教喻:你明白了幺?
我明白了。
你明白了什幺?
我也不明白我明白了什幺。
这其中有精妙的哲理,就像你的心跳,你知道它在跳动,但你永远不会知道它为谁跳动。
信仰是人生的支柱,但信仰本身是经不起推敲的。我在这篇文章结尾的时候,听见了楼下寺院的晨钟暮鼓,它来自遥远的天际,直入每个人的心灵。僧人们齐唱梵音,红尘中叹息声四起,天花纷纷撒落,三界一片祥和,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花香轻轻飘浮。我站起身来,窗外满月如洗,我双手合什,向整个世界会心微笑,在这一刻,我就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