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摄政王的心尖毒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六月底,从前方传回好消息,御驾带领的大军在阳高取得大捷,为本次御驾亲征打了个漂亮的开门仗。
盛京张灯结彩,愁眉苦脸的人们总算能短暂的喜笑颜开片刻了。
然胡阁老等人却笑不出来,前方几十万张嘴要吃要喝,又是御驾第一次亲征,不论是为了国家的命运,还是为了明贞帝的颜面声望,这次亲征都只许胜,不许败,那粮草首先就得供应充足了,可盛京的米粮价格已在疯涨了,按理这时候该开了平抑仓均平抑的,不然连盛京都乱了,大邺就真是完了。
可问题是,平抑仓里哪有粮,仅剩的一点也运往前方去了,就这样,第二批粮草在哪里,尚没有着落,急得胡阁老不几日嘴上便燎起了一圈泡,与心腹幕僚下属们感叹了不止一次,早知道先前就该随了御驾去前方,不该留在盛京主持大局的。
万幸太后等人没有趁机生事,毕竟“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不然胡阁老等人还更得抓瞎。
在这样的大局之下,崇安侯府也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了,米粮钱银短时间内虽不至于捉襟见肘,怕就怕这样的局面不知道会持续多久,若时间长了,还要一直养着上下一百多口子人,显然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平氏只得与简君安商量,要不趁机放一部分人出去,“……他们是回乡也好,走亲投友也好,总能挣出一条生路来,如今家里人少,本来也用不了这么多人,我早有这个想法了,如今城内这样做的人家,也不在少数。”
简君安宽厚惯了的,却道:“如今外面兵荒马乱的,他们又大多是家生子,在府里服侍了好几代的,府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亲人也都在府里,让他们回哪个乡,又投靠哪个去?便是外面买来的,若不是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谁又肯卖了自己的,还是再撑一段时间罢,实在撑不下去了又再说,就当是为父亲积福了。”
天气热起来了,崇安侯的病情又加重了,更让简君安揪心的是,父亲的大限据太医说来,就在这两个月内了,他身为人子,却救不了父亲,也不能替他承受病痛的折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让他过得开心平静些了。
现下大规模的放人出去,他岂能不起疑的,等知道了他们是因为盛京局势一日比一日紧张,才放人的,又岂能不担心,他本来就忧国忧民惯了的,不是吗?
平氏闻言,想起一百多口子下人里,崇安侯的亲卫及其家眷就得占将近三成,若是真将他们放出去,的确会让崇安侯难过,可若不放他们,只放其他人,又不能让人心服。
只得叹道:“大爷说的是,放了他们出去,他们也难,留下来好歹还能大家一起共度难关,那这样罢,我待会儿就与浔姐儿商量一下,看最近两个月,要不月钱都减半,或者说是暂时不放月钱了,如今米价那么贵,光在口粮的支出上,已比以前翻了三倍了,再放月钱,一月下来也得好几百两,便是家里有金山银山也撑不下去。”
简君安想了想,点头道:“那就这样办罢,你们商量好了就召齐管事们把话放下去,在暂时没有月钱拿,与被放出去甚至被卖出去自生自灭间,他们只要不是傻子,就该知道怎么选,若谁敢有二话的,夫人也不必与他客气,我们宽厚是我们的事,却不能让我们的宽厚,成了他们奴大欺主的理由。”
平氏自是应了,送走简君安后,果真请了简浔过来商量,“……我和你爹爹都是这个意思,浔姐儿你怎么说?”
简浔忙道:“我自然与爹爹和母亲一条心。如今家里本就用不上那么多人,若不是年头不好,原该放至少几房人出去的,如今顶着困难留下了他们,也不能白养着他们,要我说,男人们素日不当班时,便由祖父跟前儿几位大叔组织起来,学个三招两式的,万一将来能派上用场呢?女人们也是一样,不求她们能保护主子,关键时刻能自保,不拖男人们的后腿,便是尽了她们的本分了。”
她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次明贞帝御驾亲征不会有好结果,盛京很快也要彻底乱起来了,虽然前世局势至少在她活着时,并没有糟糕到这一步,但她就是莫名有这样的感觉。
那如果真到了乱起来那一日,她肯定是要拼命为亲人们拼出一条生路来的,届时己方但凡能多一个劳力与武力,便能多一线生机,所以她才会有此一说,真到了生死关头,下人们也是人,肯定会将妻儿老小的安危放在主子之前的,这本就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女人们能自保,男人们没有后顾之忧,结果又不一样,——当然,简浔希望她的这种预感永远没有应验那一日。
平氏虽觉得简浔没说出口的隐忧有些过了,是在杞人忧天,但想到历朝历代的都城也不是没有破过乱过的先例,又觉得她的担忧也不算是无的放矢了,因点头道:“那就按你说的来,我这便让人传管事和管事妈妈们去。”
很快管事和管事妈妈们便都到了,平氏向来御下有方,一开始并没有说旁的,只说要放一部分人出去,让管事和管事妈妈们下去问一下,自己手下有谁家愿意出去,或是他们中有谁家愿意出去的,若有主动愿意出去的,当然就最好,若没有,她就要自己指了。
弄得管事和管事妈妈们都十分的恐慌,他们都算是在主子跟前儿得脸得用的,不然也管不了事了,倒不是很担心他们会被放出去,可府里泰半都是家生子,彼此联络有亲,便他们不会被放出去,可他们的亲人呢?他们嫁到别家的女儿,生下的外孙外孙女呢?岂不是自此要骨肉分离,天各一方了?
忙都纷纷跪下,求起平氏和简浔开恩来。
平氏的态度却很是坚定,道:“如今放他们出去,他们还能做良民,若再多说,就未必还是放了,如今虽人比草贱,一个大活人,好歹也能换三五两银子,你们自己看着办罢。”
最后还是简浔替大家求了情,然后建议度过难关之前,不放月钱了,秋衣也先不做了,一日三餐的口粮也自上而下必须能省则省了……好说歹说说了一大通,才终于让平氏勉强同意先不放人出去了。
下人们遂都对简浔感激不尽,哪怕事后反应过来母女两个极有可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也仍是感激的多,不忿的少,‘良民’两个字说来好听,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却什么用都不顶,哪有背靠大树来得安稳可靠?怕只怕他们前脚出去了,后脚便因日子过不下去,又得自卖自身一回,可届时能卖上几两银子,又能遇上什么样的主家,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一时都变得空前的勤快与团结起来。
所以崇安侯府此番虽未放人,在盛京同等层面的人家里,反倒显得更安稳从容些。
但简浔依然不能心安,总觉得不好的事就在眼前了。
而她的预感,也果然在几日后,成了真。
明贞帝带领的大军,终于在山海关与鞑靼的大军对上后,因为一路奔波,又缺吃少喝,天气还热,哪是吃惯了苦,又以逸待劳的鞑靼大军的对手。
双方激战几场后,大邺的将士已是死伤过半,山海关也彻底失守,继世宗之后,再一次落入了外邦贼子之手,可上一次大邺还能有大将军王宇文策那样不世出的大将力王狂澜,将山海关夺回来,这一次又能指望谁呢?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先帝的庶次子、亦即今上的庶兄,早早便被先帝打发去了封地福建一带的康王,又在这当口,打出了手握先帝传位密诏,如今他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江山的口号,在福建起兵,一路势如破竹的直朝盛京杀来了。
这下胡阁老终于撑不住倒下了,太后不得不站了出来,与强自挣扎着又爬了起来的胡阁老一起,主持大局,很快下了诏书,说先帝从未给康王留过什么密诏,他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将康王的行为定为了谋逆,自然康王也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了。
可康王的大军还是势如破竹般,一路又是破城又是壮大的,很快便抵达了天津卫,直逼盛京而来。
盛京一时人人自危,都恨不能立时逃得远远的,自然再不复素日的繁华喧嚣。
太后不得不下懿旨,将盛京城的九门都关了,谁也不许进出,说是以免混进了逆王的奸细来,其实更多还是怕百姓们都逃空了,盛京只剩下一座空城。
当不好的预感全部变成了真的,简浔反而冷静了下来,知道了事情有多坏,总比一直只能恐慌的猜测着,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到底事情会坏到什么地步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要好一些。
她几乎是立刻想起一家人的退路来。
显然康王一心直取盛京,那盛京城便不能再待了,不然莫名其妙的死在叛军手里,岂不是亏大了?
前世康王在大邺彻底乱起来之后,也是反了的,但因明贞帝御极后,曾主张削藩,一度削弱了康王的实力,弄得他起兵反了以后,手下只能以乌合之众居多,正规军人还没占到一半的数量,纪律自然松散许多,何况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仗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叛军果真进了京,定会狠狠烧杀抢掠一通的,便是康王也阻拦不了,且康王还未必会阻拦。
所以,他们这样的人家,留在盛京,八成只有死路一条,反倒是普通百姓们更安全些,毕竟康王要杀鸡儆猴,杀普通百姓能儆住谁,杀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他们又人丁兴旺,叛军自己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恰是崇安侯府这样也算显赫,却人丁单薄,老弱病残俱全的人家,最合适不过了。
简浔当然不能明知自家留下危险,还坚持留在家中,坐困愁城,可到处都兵荒马乱的,听说还有几支山贼盗寇之流,也趁机揭竿起义,拉到了不少人马,如今整个大邺全乱了,他们便逃离了盛京,又该往哪儿去呢?
何况九门都关了,五城兵马司和二十四卫的将士昼夜轮班镇守在城楼上,他们也根本出不去……
还没等简浔想出法子来,宇文倩忽然简妆素裹,轻车简从来了崇安侯府。
见了平氏和简浔,让她们屏退了屋里服侍的人后,她便开门见山道:“逆王大军昨夜破了天津卫,祖父说,盛京怕是就这两日就要大乱了,虽说太后娘娘和内阁已急招了大同总兵府和辽东总兵府的将士们进京勤王,但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在逆王大军抵达之前,偏西山大营又让皇上尽数带走了,盛京如今所有兵马加起来,也不到三万之数,若没有援军,破城只是早晚的事,一旦破城,后果不堪设想……让大爷带了我尽快离京,好歹为胡家留一条血脉。”
说着,扯下襟间的帕子擦了擦眼角,继续道:“我不放心父王和你们,所以方才已先回去与父王说了,请他尽快设法安排一家老小离开盛京,可父王却说他不走,还说他好歹是宗室,与逆王身上流着一样的血,逆王不管为了什么,都不至于对他下杀手的,让我只管放心。我一想也是,忙又来了这里,简伯母,浔妹妹,你们快收拾一下,今晚便随我们一起离开罢,我们去蓟州,弟弟如今虽不在蓟州,那里也算是他的地盘了,我们去了那里,短时间内总是安全的。”
眼见逆王就要兵临城下了,谁都知道胡阁老是明贞帝提拔起来的,虽然明贞帝不提拔他,以他的资历,在曾阁老致仕后,也会成为首辅,但他毕竟是在明贞... -->>
六月底,从前方传回好消息,御驾带领的大军在阳高取得大捷,为本次御驾亲征打了个漂亮的开门仗。
盛京张灯结彩,愁眉苦脸的人们总算能短暂的喜笑颜开片刻了。
然胡阁老等人却笑不出来,前方几十万张嘴要吃要喝,又是御驾第一次亲征,不论是为了国家的命运,还是为了明贞帝的颜面声望,这次亲征都只许胜,不许败,那粮草首先就得供应充足了,可盛京的米粮价格已在疯涨了,按理这时候该开了平抑仓均平抑的,不然连盛京都乱了,大邺就真是完了。
可问题是,平抑仓里哪有粮,仅剩的一点也运往前方去了,就这样,第二批粮草在哪里,尚没有着落,急得胡阁老不几日嘴上便燎起了一圈泡,与心腹幕僚下属们感叹了不止一次,早知道先前就该随了御驾去前方,不该留在盛京主持大局的。
万幸太后等人没有趁机生事,毕竟“倾巢之下,焉有完卵”,不然胡阁老等人还更得抓瞎。
在这样的大局之下,崇安侯府也不可避免要受到影响了,米粮钱银短时间内虽不至于捉襟见肘,怕就怕这样的局面不知道会持续多久,若时间长了,还要一直养着上下一百多口子人,显然就要支撑不下去了。
平氏只得与简君安商量,要不趁机放一部分人出去,“……他们是回乡也好,走亲投友也好,总能挣出一条生路来,如今家里人少,本来也用不了这么多人,我早有这个想法了,如今城内这样做的人家,也不在少数。”
简君安宽厚惯了的,却道:“如今外面兵荒马乱的,他们又大多是家生子,在府里服侍了好几代的,府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的亲人也都在府里,让他们回哪个乡,又投靠哪个去?便是外面买来的,若不是家里日子过不下去了,谁又肯卖了自己的,还是再撑一段时间罢,实在撑不下去了又再说,就当是为父亲积福了。”
天气热起来了,崇安侯的病情又加重了,更让简君安揪心的是,父亲的大限据太医说来,就在这两个月内了,他身为人子,却救不了父亲,也不能替他承受病痛的折磨,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让他过得开心平静些了。
现下大规模的放人出去,他岂能不起疑的,等知道了他们是因为盛京局势一日比一日紧张,才放人的,又岂能不担心,他本来就忧国忧民惯了的,不是吗?
平氏闻言,想起一百多口子下人里,崇安侯的亲卫及其家眷就得占将近三成,若是真将他们放出去,的确会让崇安侯难过,可若不放他们,只放其他人,又不能让人心服。
只得叹道:“大爷说的是,放了他们出去,他们也难,留下来好歹还能大家一起共度难关,那这样罢,我待会儿就与浔姐儿商量一下,看最近两个月,要不月钱都减半,或者说是暂时不放月钱了,如今米价那么贵,光在口粮的支出上,已比以前翻了三倍了,再放月钱,一月下来也得好几百两,便是家里有金山银山也撑不下去。”
简君安想了想,点头道:“那就这样办罢,你们商量好了就召齐管事们把话放下去,在暂时没有月钱拿,与被放出去甚至被卖出去自生自灭间,他们只要不是傻子,就该知道怎么选,若谁敢有二话的,夫人也不必与他客气,我们宽厚是我们的事,却不能让我们的宽厚,成了他们奴大欺主的理由。”
平氏自是应了,送走简君安后,果真请了简浔过来商量,“……我和你爹爹都是这个意思,浔姐儿你怎么说?”
简浔忙道:“我自然与爹爹和母亲一条心。如今家里本就用不上那么多人,若不是年头不好,原该放至少几房人出去的,如今顶着困难留下了他们,也不能白养着他们,要我说,男人们素日不当班时,便由祖父跟前儿几位大叔组织起来,学个三招两式的,万一将来能派上用场呢?女人们也是一样,不求她们能保护主子,关键时刻能自保,不拖男人们的后腿,便是尽了她们的本分了。”
她总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这次明贞帝御驾亲征不会有好结果,盛京很快也要彻底乱起来了,虽然前世局势至少在她活着时,并没有糟糕到这一步,但她就是莫名有这样的感觉。
那如果真到了乱起来那一日,她肯定是要拼命为亲人们拼出一条生路来的,届时己方但凡能多一个劳力与武力,便能多一线生机,所以她才会有此一说,真到了生死关头,下人们也是人,肯定会将妻儿老小的安危放在主子之前的,这本就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女人们能自保,男人们没有后顾之忧,结果又不一样,——当然,简浔希望她的这种预感永远没有应验那一日。
平氏虽觉得简浔没说出口的隐忧有些过了,是在杞人忧天,但想到历朝历代的都城也不是没有破过乱过的先例,又觉得她的担忧也不算是无的放矢了,因点头道:“那就按你说的来,我这便让人传管事和管事妈妈们去。”
很快管事和管事妈妈们便都到了,平氏向来御下有方,一开始并没有说旁的,只说要放一部分人出去,让管事和管事妈妈们下去问一下,自己手下有谁家愿意出去,或是他们中有谁家愿意出去的,若有主动愿意出去的,当然就最好,若没有,她就要自己指了。
弄得管事和管事妈妈们都十分的恐慌,他们都算是在主子跟前儿得脸得用的,不然也管不了事了,倒不是很担心他们会被放出去,可府里泰半都是家生子,彼此联络有亲,便他们不会被放出去,可他们的亲人呢?他们嫁到别家的女儿,生下的外孙外孙女呢?岂不是自此要骨肉分离,天各一方了?
忙都纷纷跪下,求起平氏和简浔开恩来。
平氏的态度却很是坚定,道:“如今放他们出去,他们还能做良民,若再多说,就未必还是放了,如今虽人比草贱,一个大活人,好歹也能换三五两银子,你们自己看着办罢。”
最后还是简浔替大家求了情,然后建议度过难关之前,不放月钱了,秋衣也先不做了,一日三餐的口粮也自上而下必须能省则省了……好说歹说说了一大通,才终于让平氏勉强同意先不放人出去了。
下人们遂都对简浔感激不尽,哪怕事后反应过来母女两个极有可能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也仍是感激的多,不忿的少,‘良民’两个字说来好听,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却什么用都不顶,哪有背靠大树来得安稳可靠?怕只怕他们前脚出去了,后脚便因日子过不下去,又得自卖自身一回,可届时能卖上几两银子,又能遇上什么样的主家,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一时都变得空前的勤快与团结起来。
所以崇安侯府此番虽未放人,在盛京同等层面的人家里,反倒显得更安稳从容些。
但简浔依然不能心安,总觉得不好的事就在眼前了。
而她的预感,也果然在几日后,成了真。
明贞帝带领的大军,终于在山海关与鞑靼的大军对上后,因为一路奔波,又缺吃少喝,天气还热,哪是吃惯了苦,又以逸待劳的鞑靼大军的对手。
双方激战几场后,大邺的将士已是死伤过半,山海关也彻底失守,继世宗之后,再一次落入了外邦贼子之手,可上一次大邺还能有大将军王宇文策那样不世出的大将力王狂澜,将山海关夺回来,这一次又能指望谁呢?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先帝的庶次子、亦即今上的庶兄,早早便被先帝打发去了封地福建一带的康王,又在这当口,打出了手握先帝传位密诏,如今他要夺回本该属于自己江山的口号,在福建起兵,一路势如破竹的直朝盛京杀来了。
这下胡阁老终于撑不住倒下了,太后不得不站了出来,与强自挣扎着又爬了起来的胡阁老一起,主持大局,很快下了诏书,说先帝从未给康王留过什么密诏,他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将康王的行为定为了谋逆,自然康王也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了。
可康王的大军还是势如破竹般,一路又是破城又是壮大的,很快便抵达了天津卫,直逼盛京而来。
盛京一时人人自危,都恨不能立时逃得远远的,自然再不复素日的繁华喧嚣。
太后不得不下懿旨,将盛京城的九门都关了,谁也不许进出,说是以免混进了逆王的奸细来,其实更多还是怕百姓们都逃空了,盛京只剩下一座空城。
当不好的预感全部变成了真的,简浔反而冷静了下来,知道了事情有多坏,总比一直只能恐慌的猜测着,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到底事情会坏到什么地步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要好一些。
她几乎是立刻想起一家人的退路来。
显然康王一心直取盛京,那盛京城便不能再待了,不然莫名其妙的死在叛军手里,岂不是亏大了?
前世康王在大邺彻底乱起来之后,也是反了的,但因明贞帝御极后,曾主张削藩,一度削弱了康王的实力,弄得他起兵反了以后,手下只能以乌合之众居多,正规军人还没占到一半的数量,纪律自然松散许多,何况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打仗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叛军果真进了京,定会狠狠烧杀抢掠一通的,便是康王也阻拦不了,且康王还未必会阻拦。
所以,他们这样的人家,留在盛京,八成只有死路一条,反倒是普通百姓们更安全些,毕竟康王要杀鸡儆猴,杀普通百姓能儆住谁,杀那些真正的世家大族,他们又人丁兴旺,叛军自己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恰是崇安侯府这样也算显赫,却人丁单薄,老弱病残俱全的人家,最合适不过了。
简浔当然不能明知自家留下危险,还坚持留在家中,坐困愁城,可到处都兵荒马乱的,听说还有几支山贼盗寇之流,也趁机揭竿起义,拉到了不少人马,如今整个大邺全乱了,他们便逃离了盛京,又该往哪儿去呢?
何况九门都关了,五城兵马司和二十四卫的将士昼夜轮班镇守在城楼上,他们也根本出不去……
还没等简浔想出法子来,宇文倩忽然简妆素裹,轻车简从来了崇安侯府。
见了平氏和简浔,让她们屏退了屋里服侍的人后,她便开门见山道:“逆王大军昨夜破了天津卫,祖父说,盛京怕是就这两日就要大乱了,虽说太后娘娘和内阁已急招了大同总兵府和辽东总兵府的将士们进京勤王,但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在逆王大军抵达之前,偏西山大营又让皇上尽数带走了,盛京如今所有兵马加起来,也不到三万之数,若没有援军,破城只是早晚的事,一旦破城,后果不堪设想……让大爷带了我尽快离京,好歹为胡家留一条血脉。”
说着,扯下襟间的帕子擦了擦眼角,继续道:“我不放心父王和你们,所以方才已先回去与父王说了,请他尽快设法安排一家老小离开盛京,可父王却说他不走,还说他好歹是宗室,与逆王身上流着一样的血,逆王不管为了什么,都不至于对他下杀手的,让我只管放心。我一想也是,忙又来了这里,简伯母,浔妹妹,你们快收拾一下,今晚便随我们一起离开罢,我们去蓟州,弟弟如今虽不在蓟州,那里也算是他的地盘了,我们去了那里,短时间内总是安全的。”
眼见逆王就要兵临城下了,谁都知道胡阁老是明贞帝提拔起来的,虽然明贞帝不提拔他,以他的资历,在曾阁老致仕后,也会成为首辅,但他毕竟是在明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