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战国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城楼战鼓,当契丹始建都上京时,皇太祖耶律阿保机便命人在四处城门上各设两面战鼓,又告示子民,这八面鼓专为告警之用,非是兵临城下之时,任何人不得擅自击鼓。【 】
当时,这位开国皇帝负手立于城头,环顾四方,胸中既有豪情,亦有警醒,因为在这片浩瀚草原上,他的契丹是第一个开国建都的民族,他当得起这份豪情。但他也知道,这片草原上还有太多强大的部落,而这些部落无一不对契丹虎视眈眈。所以,当这八面战鼓搬上城头时,耶律阿保机对天祷告,愿这八鼓之声永世不起。
上天似乎对他真有些眷顾,终他一生,八面战鼓始终在城头寂寥而矗,直到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即位后的许多年里,虽然草原上狼烟不断,但战事从未延绵至上京国都,因为横扫漠北的契丹铁骑一直征战边境之外,所以,这八面战鼓依然长年无声。
但天意已在今日而改。
“咚!”“咚!”“咚!”急促的鼓声在猛烈的敲击下声声远传,顷刻之间,安宁祥和几十年的上京城已被这鼓声搅乱,数十年不闻一声的战鼓突然在此时隆隆哀呼,每个听到鼓声的人都从心底惊悸,即便他们从未听到过鼓声,可只要是上京百姓,他们都知道这鼓声所代表的可怕蕴意——国难!
而耶律阮声嘶力竭的喊叫也成了另一道惊雷。
拓拔战反了?往日里被众人奉如神祉的英雄突然反了,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店铺里,民居中,街道上,陆续涌出惊慌的人群,大家都在互相询问,希望有人告诉他们这一切其实只是个荒诞的噩梦。等到一些从西门逃来的辽民气喘吁吁的说出西门变故,初时的慌乱立刻变成了混乱,有的人立刻逃回家躲了起来,也有人干脆带着家小往其余城门跑去,还有些辽民急匆匆的跑去城内军营。
按京畿防布,城中五万禁卫分守四处,东南西北四处城门各有三千禁卫军护卫,三千人又分六组,每两个时辰一班轮流守城,其余禁卫军分驻上京内外,城内护戍军营内有一万驻军,城北五里外禁卫军营内屯军两万,皇宫中另有八千禁卫护宫。
当年太祖皇帝在上京初设禁卫军时,就曾订下护城布兵法,若遇敌军攻城,城楼立即擂鼓预警,四门守军放弃轮班,一律上城待战,城中护戍军营一万人马全部出营,援救受袭城门,城北五里处两万禁卫军则火速由北门入城,关城封门,先将百姓安置入军营,以免城破后百姓遭殃,在城门与皇宫之间,禁卫军要布下重重护防,皇宫内的八千禁卫禁闭宫门,严守皇宫,迎敌待援。一旦城门被破,所有禁卫军都要在国都内与敌死战。
耶律阿保机以为,若真有强敌攻入上京国都,那契丹的国祚也必是岌岌可危之时,但即便如此,国君也要与上京军士舍死捍卫国都,绝不能在危难下轻言弃城,因为国都就是一国之重,只要能守住上京,那所有的契丹人就仍是一国之人,而非破国难民。
所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订下这布兵之法后,还曾颁下一道旨意;宁教上京成沙场,莫使国都成弃城,上京不失,江山不改。
虽然太祖皇帝已逝世,但这道旨意和护城布兵法一直镂刻于皇宫门前的镇宫石碑上。
所以在大乱之下,有些辽民立即跑去军营求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战祸在即,当然要由城中军人来擎天护国。可这些辽民似乎都忘了一点,这一代的禁卫军已非当年初立国时的那群以精锐严纪著称的皇帝亲军,如今的禁卫军虽然也很有名,但他们出名的并不是勇名,而是纨绔之名。
依京畿律令,五万禁卫各守其位,不得私自调防。四处城楼上永远要有三千守军,北门外的禁卫军营内也永远要有两万人长驻,守住一方城门,就是守住一方生机。
若是别处军营,所有军士自会遵循军令,谁敢违抗严令,擅自移防,否则祸端若起,即便皇上不杀他们的头,他们也无颜苟活。
可这里是上京城,天子脚下,一向太平的上京城,驻扎于此的又是禁卫军,因为禁卫军的责任只是守护上京,所以他们不象各处州城的守军,需要时时练兵,因为禁卫军是皇帝亲军,所以他们拿的军饷远比其他军士丰厚,一名偏将一年的军饷已可抵上一名外放官员,又因为征战之事都有黑甲骑军,所以禁卫军可以年年安逸,不用担心战死沙场,甚至,也不用饱尝长途跋涉的远征之苦。
有了这许多原因,在耶律德光掌朝的这些年里,入禁卫军参军已成了朝中大臣们为子侄铺垫的一条升迁之路,只要成了禁卫军,就能成为军户将士,既然禁卫军的职责是守护京畿,那官员们的子侄就不用远离身边,可以常年承欢膝下,最重要的是,只要入了禁卫军营,就是军户,只要待上几年就可积上一分军功,至于这支从不需出外征战的军队从何处得到这份军功,国都上京年年平安,这就是一份禁卫军所立的一份天大的功劳。
朝中大臣们在别的政见上虽时有分歧,但只要一提起任何有关禁卫军的事,大臣们就会变得出奇默契,众口一辞,不吝赞美的齐声夸赞,禁卫军守护国都年年平安,劳苦功高,望皇上予以重赏,以嘉军士拳拳卫国之心。
所以别处军队的军饷虽然常有官员从中盘剥克扣,或以太平养兵,有伤天德之名减少军饷,当做自己为国节省钱粮支出的功绩,但禁卫军的军饷却是每年递增,这些官员们自己或许要博一份清名,但谁会让自己的子侄囊中羞涩,清苦度日。
所以,这禁卫军之事虽然智心里一直担心的隐忧,但他也不能轻易动他们。而北亲王阿古只欲图谋反时,他顾忌的也只有拓拔战,一点都未把禁卫军放在眼里。
而掌管五万禁卫的北院大王耶律齐又是一位谨慎到走路都怕树叶砸头的人,面对这群背景深厚,枝杈相连的官员子弟,耶律齐很明智的选择了睁一眼,闭一眼,只要没惹出大麻烦,他在禁卫军面前永远都是一张随和笑脸,事实上,这些禁卫军在京城内惹出的事端并不算少,但有满朝文武在暗处撑腰,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别处的军队虽不敢违背军纪,擅离走动,但禁卫军可以,五万禁卫,随便找一人出来都能与朝中大臣拉上千丝万缕的关系,随便一位将校士卒都是显贵子弟,官员子侄,尤其是这些膏粱子弟的纨绔习性已憋了足足一月。
前些时日羌人作乱,大辽举国备战,朝野忙碌,日夜调兵运粮,这五万禁卫军倒都老老实实的分守各处,可当拓拔战凯旋大胜的消息送至上京城后,不但耶律德光与满朝文武大松了一口气,这些老实了一个月的禁卫军也都从心底舒了一口气。
于是,各处守军都开始肆意离防,这几天里,北门外的两万禁卫军几乎都溜回了上京城,四处城门的三千守军也只留下了几百人充门面,其余人都跑回了城中的护戍军营。
因为这座禁卫主营是他们的一方乐土,军营中的刀枪库里堆得最整齐的不是军械,而是坛坛美酒,帅帐里必备的也不是令箭,而是骰子赌具,还有一群群花枝招展的青楼歌妓,窑子暗娼,总在各处营帐里穿梭走动,莺声燕语。
今日耶律阮浑身鲜血的从城外冲入,拓拔傲轻松夺下西门时,禁卫军的所有将校士卒还都挤在军营里,喝酒赌钱,胡天胡地。
因军营离西门较近,禁卫军们倒也听到了急促的鼓声,但几... -->>
城楼战鼓,当契丹始建都上京时,皇太祖耶律阿保机便命人在四处城门上各设两面战鼓,又告示子民,这八面鼓专为告警之用,非是兵临城下之时,任何人不得擅自击鼓。【 】
当时,这位开国皇帝负手立于城头,环顾四方,胸中既有豪情,亦有警醒,因为在这片浩瀚草原上,他的契丹是第一个开国建都的民族,他当得起这份豪情。但他也知道,这片草原上还有太多强大的部落,而这些部落无一不对契丹虎视眈眈。所以,当这八面战鼓搬上城头时,耶律阿保机对天祷告,愿这八鼓之声永世不起。
上天似乎对他真有些眷顾,终他一生,八面战鼓始终在城头寂寥而矗,直到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即位后的许多年里,虽然草原上狼烟不断,但战事从未延绵至上京国都,因为横扫漠北的契丹铁骑一直征战边境之外,所以,这八面战鼓依然长年无声。
但天意已在今日而改。
“咚!”“咚!”“咚!”急促的鼓声在猛烈的敲击下声声远传,顷刻之间,安宁祥和几十年的上京城已被这鼓声搅乱,数十年不闻一声的战鼓突然在此时隆隆哀呼,每个听到鼓声的人都从心底惊悸,即便他们从未听到过鼓声,可只要是上京百姓,他们都知道这鼓声所代表的可怕蕴意——国难!
而耶律阮声嘶力竭的喊叫也成了另一道惊雷。
拓拔战反了?往日里被众人奉如神祉的英雄突然反了,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店铺里,民居中,街道上,陆续涌出惊慌的人群,大家都在互相询问,希望有人告诉他们这一切其实只是个荒诞的噩梦。等到一些从西门逃来的辽民气喘吁吁的说出西门变故,初时的慌乱立刻变成了混乱,有的人立刻逃回家躲了起来,也有人干脆带着家小往其余城门跑去,还有些辽民急匆匆的跑去城内军营。
按京畿防布,城中五万禁卫分守四处,东南西北四处城门各有三千禁卫军护卫,三千人又分六组,每两个时辰一班轮流守城,其余禁卫军分驻上京内外,城内护戍军营内有一万驻军,城北五里外禁卫军营内屯军两万,皇宫中另有八千禁卫护宫。
当年太祖皇帝在上京初设禁卫军时,就曾订下护城布兵法,若遇敌军攻城,城楼立即擂鼓预警,四门守军放弃轮班,一律上城待战,城中护戍军营一万人马全部出营,援救受袭城门,城北五里处两万禁卫军则火速由北门入城,关城封门,先将百姓安置入军营,以免城破后百姓遭殃,在城门与皇宫之间,禁卫军要布下重重护防,皇宫内的八千禁卫禁闭宫门,严守皇宫,迎敌待援。一旦城门被破,所有禁卫军都要在国都内与敌死战。
耶律阿保机以为,若真有强敌攻入上京国都,那契丹的国祚也必是岌岌可危之时,但即便如此,国君也要与上京军士舍死捍卫国都,绝不能在危难下轻言弃城,因为国都就是一国之重,只要能守住上京,那所有的契丹人就仍是一国之人,而非破国难民。
所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订下这布兵之法后,还曾颁下一道旨意;宁教上京成沙场,莫使国都成弃城,上京不失,江山不改。
虽然太祖皇帝已逝世,但这道旨意和护城布兵法一直镂刻于皇宫门前的镇宫石碑上。
所以在大乱之下,有些辽民立即跑去军营求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战祸在即,当然要由城中军人来擎天护国。可这些辽民似乎都忘了一点,这一代的禁卫军已非当年初立国时的那群以精锐严纪著称的皇帝亲军,如今的禁卫军虽然也很有名,但他们出名的并不是勇名,而是纨绔之名。
依京畿律令,五万禁卫各守其位,不得私自调防。四处城楼上永远要有三千守军,北门外的禁卫军营内也永远要有两万人长驻,守住一方城门,就是守住一方生机。
若是别处军营,所有军士自会遵循军令,谁敢违抗严令,擅自移防,否则祸端若起,即便皇上不杀他们的头,他们也无颜苟活。
可这里是上京城,天子脚下,一向太平的上京城,驻扎于此的又是禁卫军,因为禁卫军的责任只是守护上京,所以他们不象各处州城的守军,需要时时练兵,因为禁卫军是皇帝亲军,所以他们拿的军饷远比其他军士丰厚,一名偏将一年的军饷已可抵上一名外放官员,又因为征战之事都有黑甲骑军,所以禁卫军可以年年安逸,不用担心战死沙场,甚至,也不用饱尝长途跋涉的远征之苦。
有了这许多原因,在耶律德光掌朝的这些年里,入禁卫军参军已成了朝中大臣们为子侄铺垫的一条升迁之路,只要成了禁卫军,就能成为军户将士,既然禁卫军的职责是守护京畿,那官员们的子侄就不用远离身边,可以常年承欢膝下,最重要的是,只要入了禁卫军营,就是军户,只要待上几年就可积上一分军功,至于这支从不需出外征战的军队从何处得到这份军功,国都上京年年平安,这就是一份禁卫军所立的一份天大的功劳。
朝中大臣们在别的政见上虽时有分歧,但只要一提起任何有关禁卫军的事,大臣们就会变得出奇默契,众口一辞,不吝赞美的齐声夸赞,禁卫军守护国都年年平安,劳苦功高,望皇上予以重赏,以嘉军士拳拳卫国之心。
所以别处军队的军饷虽然常有官员从中盘剥克扣,或以太平养兵,有伤天德之名减少军饷,当做自己为国节省钱粮支出的功绩,但禁卫军的军饷却是每年递增,这些官员们自己或许要博一份清名,但谁会让自己的子侄囊中羞涩,清苦度日。
所以,这禁卫军之事虽然智心里一直担心的隐忧,但他也不能轻易动他们。而北亲王阿古只欲图谋反时,他顾忌的也只有拓拔战,一点都未把禁卫军放在眼里。
而掌管五万禁卫的北院大王耶律齐又是一位谨慎到走路都怕树叶砸头的人,面对这群背景深厚,枝杈相连的官员子弟,耶律齐很明智的选择了睁一眼,闭一眼,只要没惹出大麻烦,他在禁卫军面前永远都是一张随和笑脸,事实上,这些禁卫军在京城内惹出的事端并不算少,但有满朝文武在暗处撑腰,总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所以,别处的军队虽不敢违背军纪,擅离走动,但禁卫军可以,五万禁卫,随便找一人出来都能与朝中大臣拉上千丝万缕的关系,随便一位将校士卒都是显贵子弟,官员子侄,尤其是这些膏粱子弟的纨绔习性已憋了足足一月。
前些时日羌人作乱,大辽举国备战,朝野忙碌,日夜调兵运粮,这五万禁卫军倒都老老实实的分守各处,可当拓拔战凯旋大胜的消息送至上京城后,不但耶律德光与满朝文武大松了一口气,这些老实了一个月的禁卫军也都从心底舒了一口气。
于是,各处守军都开始肆意离防,这几天里,北门外的两万禁卫军几乎都溜回了上京城,四处城门的三千守军也只留下了几百人充门面,其余人都跑回了城中的护戍军营。
因为这座禁卫主营是他们的一方乐土,军营中的刀枪库里堆得最整齐的不是军械,而是坛坛美酒,帅帐里必备的也不是令箭,而是骰子赌具,还有一群群花枝招展的青楼歌妓,窑子暗娼,总在各处营帐里穿梭走动,莺声燕语。
今日耶律阮浑身鲜血的从城外冲入,拓拔傲轻松夺下西门时,禁卫军的所有将校士卒还都挤在军营里,喝酒赌钱,胡天胡地。
因军营离西门较近,禁卫军们倒也听到了急促的鼓声,但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