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甸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灵隐寺自建立始,曾多次易名。慧理创建初,认定此山是印度飞来的灵鹫山,多为“仙灵所隐”故名“灵隐寺”此名一直沿袭到了五代,吴越忠懿王钱弘亻叔赐名“灵隐新寺”;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赐名改为“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又赐名改称“景德灵隐寺”南宋建都杭州后,宋高宗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又将“景德灵隐寺”改为“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
到了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灵隐寺由康熙皇帝改成了“云林禅寺”
康熙皇帝清圣祖(公元1654—1722年),全名为爱新觉罗•玄烨,八岁继皇位,年号康熙,在位时间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很有作为,他在位时,对于统一中国疆域,遏制沙俄对华侵略野心,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治理水患及促进文化事业都有一定的贡献,社会呈现稳定繁荣的局面,史称“康乾盛世”
据增修云林寺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公元1689年),清圣祖仁皇帝南巡,驾幸灵灵隐寺,作御制飞来峰诗一首:
岩岫*(*:左“山”右“陵”字右偏旁)山曾洞壑奇,悬藤古木半迷离。
冷泉亭子清溪上,谁识源头混混时。
又写御制灵隐寺诗一首:
灵隐舍秀色,鹫岭起嵯峨。
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
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
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康熙皇帝这一年巡幸灵隐寺,亲洒宸翰书写了“云林”两字。赐名“云林寺”
清康熙三十八(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再一次驾幸灵隐寺,赐金佛一尊,香金五百两。御书“禅门法纪”匾额一块。同时,御题一联云:
禅心澄水月
法鼓聚鱼龙。
写有御制云林寺诗一首:
无为几事少,问俗驻林邱。
卫骑森岩减,炉烟云爱云逮浮。
鸟蹄香界古,花缀梵筵幽。
野径春风引,轻铺细草柔。
另有一首御制灵鹫诗:
何处飞来一块石,嵌空岩窦作玲珑。
下临巨涧淙淙冷,上荫长松谡谡风。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再一次驾幸灵隐寺,赐御书金刚经一卷,心经一卷。吟诵御制再过鹫峰诗一首:
爱此清幽一径深,马随泉响入云林。
苍苔古洞何年凿,脉脉韶光自赏心。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又幸灵隐寺,赐住持慧赂御书金扇一柄,石砚一方。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再一次临幸灵隐寺,赐人参二斤,香金四十两。
康熙皇帝前后五次驾幸灵隐寺。只有第一次所题的“云林”两字,演绎成一则颇有趣味的传说。话说皇帝生前多次南巡,排场很大,竭尽奢华。南巡到杭州时,游西湖时的龙舟缆绳均用五色锦丝制成,,背纤者必挑杭州城里漂亮的良家女子。游湖时,西湖岸边周围张以锦幔,遮天蔽日;上岸步行则在地上铺红毡,犹如宫中所铺张的一样。传说巡幸寺院时,僧众一律身穿绣花缎袍,终日跪候,不敢稍有懈怠。康熙皇帝南下江南,所到之年,名望增加了,但同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有些因此而破产。话说那一天,灵隐寺住持谛晖闻说康熙皇帝要来灵隐寺,早命三百多寺僧穿戴齐整,跪候在山门外。他自己带领一些寺院骨干身披袈裟,手敲法器,头顶檀香,赶到一里路外的石莲亭迎接康熙皇帝。谛晖和尚陪着康熙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了个遍。
按理说,康熙皇帝游完寺庙,即刻要返回行宫的,但他见灵隐寺周围风景太美,便想多游一会儿,累了,命人在寺里大摆酒宴,吹的吹,弹的弹,拉的拉,一时间,把佛门净土弄得像宫殿一般热闹。康熙觉得非常新鲜,平时常在宫里欢宴,但味道没有在寺里的好,就一边喝酒一边吟诗。
谛晖和尚想:何不趁皇上高兴的时候请他题块匾额,以增山门光辉呢!于是,他悄悄地同跟随皇帝的地方官说:“大人,我想请皇上给陋寺题块匾,您看行不行啊?”
在旁的杭州知府一听,说:“这是好事呀!皇上要是给灵隐寺题一块匾额,连我这知府脸上也有光啊!”
钱塘县令也接口道:“皇上酒兴正浓,这时候请他题匾,一定会答应的。”
谛晖和尚听完众人的话,心里踏实多了,走到皇帝面前,壮壮胆子说:“皇上,看在灵隐寺大菩萨的面上,请您给寒寺题块匾吧。”
历史上哪有皇帝游玩时不爱留下墨宝的?康熙皇帝本来就爱这个,一听谛晖和尚请求,便满口答应下来,高声喊道:“快备笔墨!”
不用他说,谛晖早让寺僧准备好了文房四宝。康熙皇帝乘着酒兴,挥毫泼墨起来。他原想题“灵隐寺”三个字的... -->>
灵隐寺自建立始,曾多次易名。慧理创建初,认定此山是印度飞来的灵鹫山,多为“仙灵所隐”故名“灵隐寺”此名一直沿袭到了五代,吴越忠懿王钱弘亻叔赐名“灵隐新寺”;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真宗赐名改为“灵隐山景德寺”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又赐名改称“景德灵隐寺”南宋建都杭州后,宋高宗于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又将“景德灵隐寺”改为“灵隐山崇恩显亲禅寺”
到了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灵隐寺由康熙皇帝改成了“云林禅寺”
康熙皇帝清圣祖(公元1654—1722年),全名为爱新觉罗•玄烨,八岁继皇位,年号康熙,在位时间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很有作为,他在位时,对于统一中国疆域,遏制沙俄对华侵略野心,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治理水患及促进文化事业都有一定的贡献,社会呈现稳定繁荣的局面,史称“康乾盛世”
据增修云林寺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八(公元1689年),清圣祖仁皇帝南巡,驾幸灵灵隐寺,作御制飞来峰诗一首:
岩岫*(*:左“山”右“陵”字右偏旁)山曾洞壑奇,悬藤古木半迷离。
冷泉亭子清溪上,谁识源头混混时。
又写御制灵隐寺诗一首:
灵隐舍秀色,鹫岭起嵯峨。
梵宇盘空出,香云绕地多。
开襟对层碧,下马抚烟萝。
羽卫闲来往,非同问法过。
康熙皇帝这一年巡幸灵隐寺,亲洒宸翰书写了“云林”两字。赐名“云林寺”
清康熙三十八(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再一次驾幸灵隐寺,赐金佛一尊,香金五百两。御书“禅门法纪”匾额一块。同时,御题一联云:
禅心澄水月
法鼓聚鱼龙。
写有御制云林寺诗一首:
无为几事少,问俗驻林邱。
卫骑森岩减,炉烟云爱云逮浮。
鸟蹄香界古,花缀梵筵幽。
野径春风引,轻铺细草柔。
另有一首御制灵鹫诗:
何处飞来一块石,嵌空岩窦作玲珑。
下临巨涧淙淙冷,上荫长松谡谡风。
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皇帝再一次驾幸灵隐寺,赐御书金刚经一卷,心经一卷。吟诵御制再过鹫峰诗一首:
爱此清幽一径深,马随泉响入云林。
苍苔古洞何年凿,脉脉韶光自赏心。
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又幸灵隐寺,赐住持慧赂御书金扇一柄,石砚一方。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皇帝再一次临幸灵隐寺,赐人参二斤,香金四十两。
康熙皇帝前后五次驾幸灵隐寺。只有第一次所题的“云林”两字,演绎成一则颇有趣味的传说。话说皇帝生前多次南巡,排场很大,竭尽奢华。南巡到杭州时,游西湖时的龙舟缆绳均用五色锦丝制成,,背纤者必挑杭州城里漂亮的良家女子。游湖时,西湖岸边周围张以锦幔,遮天蔽日;上岸步行则在地上铺红毡,犹如宫中所铺张的一样。传说巡幸寺院时,僧众一律身穿绣花缎袍,终日跪候,不敢稍有懈怠。康熙皇帝南下江南,所到之年,名望增加了,但同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有些因此而破产。话说那一天,灵隐寺住持谛晖闻说康熙皇帝要来灵隐寺,早命三百多寺僧穿戴齐整,跪候在山门外。他自己带领一些寺院骨干身披袈裟,手敲法器,头顶檀香,赶到一里路外的石莲亭迎接康熙皇帝。谛晖和尚陪着康熙在寺前寺后、山上山下游了个遍。
按理说,康熙皇帝游完寺庙,即刻要返回行宫的,但他见灵隐寺周围风景太美,便想多游一会儿,累了,命人在寺里大摆酒宴,吹的吹,弹的弹,拉的拉,一时间,把佛门净土弄得像宫殿一般热闹。康熙觉得非常新鲜,平时常在宫里欢宴,但味道没有在寺里的好,就一边喝酒一边吟诗。
谛晖和尚想:何不趁皇上高兴的时候请他题块匾额,以增山门光辉呢!于是,他悄悄地同跟随皇帝的地方官说:“大人,我想请皇上给陋寺题块匾,您看行不行啊?”
在旁的杭州知府一听,说:“这是好事呀!皇上要是给灵隐寺题一块匾额,连我这知府脸上也有光啊!”
钱塘县令也接口道:“皇上酒兴正浓,这时候请他题匾,一定会答应的。”
谛晖和尚听完众人的话,心里踏实多了,走到皇帝面前,壮壮胆子说:“皇上,看在灵隐寺大菩萨的面上,请您给寒寺题块匾吧。”
历史上哪有皇帝游玩时不爱留下墨宝的?康熙皇帝本来就爱这个,一听谛晖和尚请求,便满口答应下来,高声喊道:“快备笔墨!”
不用他说,谛晖早让寺僧准备好了文房四宝。康熙皇帝乘着酒兴,挥毫泼墨起来。他原想题“灵隐寺”三个字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