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甸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演奏风格与技巧,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学习浙江筝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了,学筝不能光学一个流派,各个流派的技巧都得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古筝这朵古老的艺术奇葩开得更鲜艳更美好。
六、古筝的表现力非常强。她能够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人的悲喜、忧伤等各种情绪,如秦桑曲片断、阳关三叠片断、渔舟唱晚片断。不能表达自然界种种情景,如战台风中风的各种形态,示范片断。高山流水的水声等。鸟叫声等。另外,许多民歌也被改编成古筝曲,如浏阳河,示范片断。
七、筝乐的社会功能
筝乐在古代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1民间娱乐。本来就产生于民间,劳动之余,作为一种娱乐。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篇说:“往者民间酒会各以乡党(乡村风俗),弹筝鼓缶而已。”
2用于雅乐。就是在朝廷里的郊庙祀典中使用。并因它的这种功能曾被称作“颂琴”与钟鼓琴瑟一起使用。
3用于大型的乐舞演奏,如汉代相和歌(大曲)就用筝与箜篌、琵琶、篪(音迟),古时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等七种乐器合为伴奏。
4用于宫廷和贵族宴享娱乐。自唐至清前期,朝廷设置了官方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教坊,许多高超的艺人都出自这里。晚唐温庭筠在赠弹筝者诗中写道: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这里的“玉皇”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宁王”是他的弟弟。他们两兄弟都精通音乐。安史之乱后,许多宫廷里的筝妓流落到民间,所以听起来格外伤感。许多咏筝诗出自帝王之后:如魏文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陈后主、明周宪王等。
5文人的自娱自乐。古代文人追求“风雅”很注重文化素质的全面修养,即所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筝,是他们的业余爱好。魏文帝曹丕虽是帝王,但更具有文人气质。他经常自弹自唱。唐代的诗人常建喜欢在明月之夜开帘弹唱。
6小范围的室内娱乐。家庭的小型歌舞音乐欣赏。这在古代富有人家非常普遍。演奏者通常是家伎。如梁沈约咏筝一诗曰: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7秦楼馆舍。筝乐更多的是职业艺妓表演,在大众娱乐场所酒楼歌馆进行,听众广泛,也更具娱乐性。
8国际友好交流。筝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国外。包括日本、朝鲜和东南亚。
七、古人对筝乐艺术的赞美。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特别是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对筝乐进行歌咏。如曹丕、曹植、李白、岑(cen)参、张九龄、白居易、韩愈、卢纶、李商隐、欧阳修、晏殊、苏东坡等。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琵琶行,但他还写过一首可与琵琶行比美的咏筝诗: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拨春葱。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功。甲鸣银王勺(di)砾,柱触玉玲珑。猿苦啼嫌月,莺娇语泥风。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赵瑟情相似,胡琴调不同。慢弹迥断雁,急奏转飞篷。霜佩(应是王字旁的)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灯下清歌夜,樽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这首诗前面描写弹筝女子的美,中间写她在筝中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使用了多样的演奏技法,演奏完之后,她为自己成功地演出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满足感,而在场的白居易对演奏的印象也十分深刻而美好。另有一首夜筝诗: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古代文人中筝弹得好的很多,其中有曹丕。他是不管到哪里,都要把筝带上,随时随地都弹。
桓伊,字叔夏,晋孝武帝时人,官至大司马。他喜欢音乐,称为江左第一。他的笛子吹得好,曾对王徽之吹梅花三弄之曲。但他善弹筝不大为人所知。有一次,孝武帝在西堂饮宴,请他饮酒,并让他吹笛子。吹完之后,对皇帝说:“我的筝虽然没有笛子水平高,但还是可以的,请您允许我弹筝而歌,另请一人吹笛与我相合。武帝让一个皇宫里的艺妓吹笛。他说,宫妓演奏与我合不来的,请让我的一个奴仆硕来与我合奏。”武帝答应了,还赐这个硕姓张,加四品将军衔。于是,桓伊弹筝,仆人吹笛,歌名叫怨歌。唱时感情充沛:“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当时在场的大将军谢安听了之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去拉着桓伊的手说:“你真是了不起呀!”
另外,弹好的还有晋代的谢尚、何承天;南朝梁时的陆太喜、北魏的北齐间的李元忠、孙世元;唐时有一个樊彦琛的人,他有一个妻子魏氏,弹得一手好筝。徐敬业起义时,社会非常混乱,她陷于乱军之中。当时军中有人知道她会弹筝,逼着她弹,她不肯,用刀斩断了手指。
唐代还有一位女艺人薛琼琼,被时人称为“开元第一筝手”
李周,中唐时人,自幼学习音乐,最善十三弦筝。初为民间艺人,后召进宫中演奏,得到皇帝的赏赐,晚年还能自创新曲。唐诗人吴融有李周弹筝歌:“李周弹筝听未足”对他的生平和他的筝艺作了高妙生动的描写。
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也弹得一手好筝,深得她的婆婆太后的欢心。
元代的金莺儿,女艺人,貌美,筝声更美。边弹边唱,没人能比得上。当时山东有个官员对她一见倾心。
李节,明代南京人。名士著名文人盛时泰、何元朗听了她弹唱的筝歌非常迷醉,专门写诗赞美她:汩汩寒泉泻玉筝,泠泠标格映清冰。愁中为鼓称风曲,不负移家住秣陵。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自古至今,弹筝者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这说明,古筝是雅俗共赏的,所以她的生命力特别强盛。
最后,我弹一曲高山流水,对在座的各位朋友前来听我讲座表示感谢。
演奏风格与技巧,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学习浙江筝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了,学筝不能光学一个流派,各个流派的技巧都得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古筝这朵古老的艺术奇葩开得更鲜艳更美好。
六、古筝的表现力非常强。她能够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人的悲喜、忧伤等各种情绪,如秦桑曲片断、阳关三叠片断、渔舟唱晚片断。不能表达自然界种种情景,如战台风中风的各种形态,示范片断。高山流水的水声等。鸟叫声等。另外,许多民歌也被改编成古筝曲,如浏阳河,示范片断。
七、筝乐的社会功能
筝乐在古代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1民间娱乐。本来就产生于民间,劳动之余,作为一种娱乐。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篇说:“往者民间酒会各以乡党(乡村风俗),弹筝鼓缶而已。”
2用于雅乐。就是在朝廷里的郊庙祀典中使用。并因它的这种功能曾被称作“颂琴”与钟鼓琴瑟一起使用。
3用于大型的乐舞演奏,如汉代相和歌(大曲)就用筝与箜篌、琵琶、篪(音迟),古时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等七种乐器合为伴奏。
4用于宫廷和贵族宴享娱乐。自唐至清前期,朝廷设置了官方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教坊,许多高超的艺人都出自这里。晚唐温庭筠在赠弹筝者诗中写道: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这里的“玉皇”就是唐明皇李隆基“宁王”是他的弟弟。他们两兄弟都精通音乐。安史之乱后,许多宫廷里的筝妓流落到民间,所以听起来格外伤感。许多咏筝诗出自帝王之后:如魏文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陈后主、明周宪王等。
5文人的自娱自乐。古代文人追求“风雅”很注重文化素质的全面修养,即所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筝,是他们的业余爱好。魏文帝曹丕虽是帝王,但更具有文人气质。他经常自弹自唱。唐代的诗人常建喜欢在明月之夜开帘弹唱。
6小范围的室内娱乐。家庭的小型歌舞音乐欣赏。这在古代富有人家非常普遍。演奏者通常是家伎。如梁沈约咏筝一诗曰: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7秦楼馆舍。筝乐更多的是职业艺妓表演,在大众娱乐场所酒楼歌馆进行,听众广泛,也更具娱乐性。
8国际友好交流。筝在很早的时候就传到了国外。包括日本、朝鲜和东南亚。
七、古人对筝乐艺术的赞美。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特别是文人以诗歌的形式对筝乐进行歌咏。如曹丕、曹植、李白、岑(cen)参、张九龄、白居易、韩愈、卢纶、李商隐、欧阳修、晏殊、苏东坡等。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琵琶行,但他还写过一首可与琵琶行比美的咏筝诗:
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拨春葱。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功。甲鸣银王勺(di)砾,柱触玉玲珑。猿苦啼嫌月,莺娇语泥风。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赵瑟情相似,胡琴调不同。慢弹迥断雁,急奏转飞篷。霜佩(应是王字旁的)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灯下清歌夜,樽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
这首诗前面描写弹筝女子的美,中间写她在筝中表达了丰富的情感,使用了多样的演奏技法,演奏完之后,她为自己成功地演出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满足感,而在场的白居易对演奏的印象也十分深刻而美好。另有一首夜筝诗: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古代文人中筝弹得好的很多,其中有曹丕。他是不管到哪里,都要把筝带上,随时随地都弹。
桓伊,字叔夏,晋孝武帝时人,官至大司马。他喜欢音乐,称为江左第一。他的笛子吹得好,曾对王徽之吹梅花三弄之曲。但他善弹筝不大为人所知。有一次,孝武帝在西堂饮宴,请他饮酒,并让他吹笛子。吹完之后,对皇帝说:“我的筝虽然没有笛子水平高,但还是可以的,请您允许我弹筝而歌,另请一人吹笛与我相合。武帝让一个皇宫里的艺妓吹笛。他说,宫妓演奏与我合不来的,请让我的一个奴仆硕来与我合奏。”武帝答应了,还赐这个硕姓张,加四品将军衔。于是,桓伊弹筝,仆人吹笛,歌名叫怨歌。唱时感情充沛:“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当时在场的大将军谢安听了之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去拉着桓伊的手说:“你真是了不起呀!”
另外,弹好的还有晋代的谢尚、何承天;南朝梁时的陆太喜、北魏的北齐间的李元忠、孙世元;唐时有一个樊彦琛的人,他有一个妻子魏氏,弹得一手好筝。徐敬业起义时,社会非常混乱,她陷于乱军之中。当时军中有人知道她会弹筝,逼着她弹,她不肯,用刀斩断了手指。
唐代还有一位女艺人薛琼琼,被时人称为“开元第一筝手”
李周,中唐时人,自幼学习音乐,最善十三弦筝。初为民间艺人,后召进宫中演奏,得到皇帝的赏赐,晚年还能自创新曲。唐诗人吴融有李周弹筝歌:“李周弹筝听未足”对他的生平和他的筝艺作了高妙生动的描写。
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后也弹得一手好筝,深得她的婆婆太后的欢心。
元代的金莺儿,女艺人,貌美,筝声更美。边弹边唱,没人能比得上。当时山东有个官员对她一见倾心。
李节,明代南京人。名士著名文人盛时泰、何元朗听了她弹唱的筝歌非常迷醉,专门写诗赞美她:汩汩寒泉泻玉筝,泠泠标格映清冰。愁中为鼓称风曲,不负移家住秣陵。
从以上的记载可以看出,自古至今,弹筝者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这说明,古筝是雅俗共赏的,所以她的生命力特别强盛。
最后,我弹一曲高山流水,对在座的各位朋友前来听我讲座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