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甸甸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会静下来,青春的躁动的心会安宁下来,这时候,我时常会觉得大自然是如此的博大、壮美、和谐,而置身于自然景物里的我,又是如此渺小、如此地微不足道。”换了一个人,也许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早就绝望了。但他的眼睛和心灵仿佛用诗意清洗过的,看什么都有颜色如画,并能在如画的颜色里思绪翩然。他说:“蜜蜂在嗡嗡叫,蝶儿在草丛里飞,阳光烁着人的眼,牛甩着尾巴,不慌不忙地驱赶叮咬它的牛虻、飞蚊。每当这样的环境里,我就会想到人生的意义,想到劳动和人的关系,想到白天和黑夜,想到大自然的风雨和人世间的沧桑,想到人的有为和无为”这时候的叶辛像个哲学家,思绪飞得比他周围采花的蜜蜂和蝶儿还要快。可他马上又变成诗人了,说:“想累了,就环顾远近的山峦,欣赏高原的风光,远远的山涧里,飞泉像白练一般无声地悬挂着,清溪的流水轻吟低唱着从高处淌来又向山谷淌去,倾泻无尽的阳光灿烂地照耀着,轻拂而来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的风里有着草木的芬芳”紧接着,叶辛又从诗人变成了得道者:“周围是那样的静谧而又安宁,生活是那样的清贫却又平静。而时光的流逝,几乎慢得可以用手触摸得到。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相通了很多很多平凡的有时是深奥的道理,这样的思考使得我能豁达而平和地对待人生,对待世间的矛盾和纷争,这样的思考也使得我后来坚持不懈地拿起笔来写下最初的一些小说”
叶辛当年攀登的斗篷山,绿茵茵的宽大的草坡和清溪,都被他写进了小说。蹉跎岁月中的主人翁放牛那些故事,几乎都是他的亲身经历。那些放牛的日子,是叶辛不忍舍弃的人生篇章。他是属牛的,在放牛的岁月里,他就像牛反刍一样,反复地将当时苦难的人生咀嚼出味道来了。这样的咀嚼,实际上已经接近了僧人悟禅,得悟总在霎那间,所谓的“桶底脱落”、“茅塞顿开”就是迟早的事。(后来叶辛的成功,也证实了他当时像牛一样不断地反刍是必要的。)
蹉跎岁月里的柯碧舟有一个座右铭:“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与其说这是柯碧舟的座右铭,不如说是叶辛借柯碧舟之口说出自己的意思而已!青年时代的叶辛,爱将名人名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并把这些格言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高尔基说:“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青年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叶辛当时非常喜欢这句话,并亲自作了注脚说:青年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为了这个前途,叶辛继续写作。1973年5月,他收到了退稿——一部40万字的小说稿!对于作者来说,收到退稿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不仅仅是伤心,不仅仅是孤独,也不仅仅是绝望,那是一种欲哭无泪,欲笑却泪流满面的无奈与苦楚。换作是现在,即便在电脑键盘上敲打出一部40万字的小说稿,然后突遭退稿的厄运,谁都会沮丧,更何况在那个年月!没有电灯,省吃俭用,省下钱来买煤油;没钱买稿纸,指望上海的好同学给他寄些稿纸过来。收到退稿,他自己已经失望得食不知味,寝不安席了,还得看别人的眼色,听旁人的嘲讽,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什么“走白专道路,妄想出人头地”呀等等等等,换了人,早不干了。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之下,能够呆在农村已经很不错了,在劳动之余,仍要坚持写作,难度太大了。再说,当时周围没有其他爱好文学的同道,又借不到一本文艺作品,更没有指点迷津的师长。劳动人民只教会他如何犁田耕地,怎样春播秋收,却无法教他写小说,也许,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小说是什么,对他们有什么用处,能拿小说能买粮食吗?能拿小说扯块布做衣服吗?
到了这个时候,叶辛可能要放弃手中的笔了。他会站在砂锅寨的某一座山上,茫然四顾,前不见李白,后不见杜甫,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然后掷笔于地,昂首长啸一声:罢!罢!罢!从此以后,叶辛就是砂锅寨道道地地的农民了,或者等待着知青返城的那一天
谁也不会相信,叶辛像哲学家一样再一度思考之后,作出了新的选择:逼着自己做生活的有心人。不管在劳动工歇时还是赶场路上;不管是开群众会时还是守着火塘摆谈龙门阵时,叶辛仔细观察着农民们的语言。他们的语言俚俗粗浅,却往往能直指人心,让人一听就懂,且能一听就笑。粗话之中也有大道理!叶辛说:“我开始打到了学习的方向,在和寨邻乡亲们的进一步有意识的接触中,我开始了解他们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的过去,以及他们在几十年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表现我如获至宝地把这一切记下来。久而久之,记下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人们的对话,吵架时骂的污言秽语,老年人口中的谚语,接触某人某事的零星感受,思考的点滴收获,我都随时记。我还试着给周围熟悉的人写小传。这件事后来启发我在写作长篇小说时搞人物分析。同一种人物见多了,同一现象看多了,我以后写他们时,脑子里就不空了。我觉得对生活的了解丰富起来,我觉得自己积累的东西也逐渐逐渐多了。除了劳动之外,我差不多夜以继日地琢磨着写作,整天试着往空白的稿纸上写点什么。”
想想看,一个知青,在砂锅寨同农民一样贫穷,吃不起肉,买不起油。每晚每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有工资拿,前途在何方?他的自小一块儿长大的同学一边寄稿子给他,一边写信劝他现实一点,灵活一点,找找门路,尽快落实工作要紧。你要当作家的理想是小时候的一时狂热,现在不行了,作家协会没有了,你还想当作家,那除非是疯了,你就把你自己弄得与生活格格不入了。
确实的,换了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生活在没有希望的环境里,一而再再而三地收不到写作带来的果实时,早就气馁或干脆“疯”掉了。叶辛却相反,有如一把宝剑,愈挫愈砺。尽管当时,有一些知青嘲笑他,那意思自然是不显自明的。叶辛非但不难过,反而说:“让他们说好了,说得越多越好。不是我今天来打‘马后炮’,当时我确实是那么讲的,真要谢谢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当时要没那么多人说,也许我的劲头还没那么大呢。真的!”
不由使人想起古代的苏秦,在他发迹之迹,很受了他家人的一番奚落。他并没有怪罪他们,只怪自己不努力。于是,他发愤了“头悬梁,锥刺股”终于成功地当上了联合国秘书长,挂了六国相印。另外,在方聊见姑一戏中,方聊前去姑妈家去借考本,姑妈乃欺贫爱富之人,见方聊家一贫如洗,不但不借给他钱,还夹枪带棒地嘲讽了他一顿:方聊若有高官做,我姑妈头顶香盘来接侬!结果,方聊在姑父的帮助之下,果然一举高中!当然,不论是苏秦还是方聊,自然会碰到“前倨后恭”的场面。这都毋须赘言。叶辛并没有在流言与压力底下停笔,仍然对自己不敢有“半点松懈”之意。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天将大任于斯人也”之感?如果有,那他必然心甘情愿地“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了。
1975年10月,叶辛过了二十五岁月生日。25岁听上去很年轻,但对一个知青来说,意味着招收学徒工,人家不收了;抽调时,排斥在外了;当大学生,嫌大了。这情景,颇有些像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叶辛插队五六年后,地区的农校、师范、卫校、省财校等要重新招生,首批招的绝大多数是知青,叶辛没去报名。师范学校一个老师,出于同情,亲自上门来劝说,他也不去考。一个知青,能有机会离开艰苦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的农村,能有机会去读书,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呀!他怎么这么傻呀!难道,他真的想扎根农村一辈子?别的知青一遇上这种机会,早就走了,早一点去读书,然后找个单位,再然后结婚生孩子,一辈子就这样了!叶辛说:“我还年轻呢,总得追求一些更加高尚的东西。我为什么要在追求的道路上半途而废呢,我要坚持下去!”
如果有人给他打保票说:叶辛,你一直坚持下去,我保证你能当成大作家。当不成,拿我是问。那叶辛的举止尚能让人理解。问题是:谁也不可能给他作这样的保证。他也不知道今后自己能不能成功。可他在无知的情况下坚持着,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人生贵在坚持,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在无数个孤寂难眠的夜晚,他以李白的话自勉: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当时,对叶辛来说,最大的苦闷是精神上的。虽说,他与王淑君相爱了,爱情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但几年后,王淑君被招工当了工人,拿工资了。尽管她对他仍然一往情深,但由于重山隔水的,相见不易,仅凭鸿雁传递心中的思念与情愫。自己的恋人已经是工人了,有了固定的收入,而他仍在砂锅寨当着扛着锄头与土地作战,仍在劳动之余写作,做着作家之梦,但他的心里不甚踏实,万一心爱的姑娘离开他了怎么办?这样的人不是说没有,比比皆是呀!知青在插他时,由于特殊的环境,双方很快地就相爱了。一旦一方返城或参加工作后,情况马上有变。叶辛想:自己会不会碰上这种事情呢?这种担心直到1979年他们结成伉俪才告完成。
1977年春天,是叶辛一生里值得纪念的一个春天!
这一年春天,他的处女作火娃出版了!第一版印了20万册。第二版加印了17万册。出版不久,又很快被译成肓文、朝鲜文,改编成了连环画,并与导演谢飞一起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拍摄成电影公映了!
1979年秋天,叶辛在贵州山区猫跳河畔的一个偏僻的峡谷里写完长篇小说风凛冽,接着写蹉跎岁月。那时的叶辛正处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将近30岁的叶辛,尚无一个固定的工作。他落户的山寨说,他的户口迁出去了;县属的工厂说,户口在我们这儿,他如来上班,仍是学徒工待遇;上海街道的知青办说,你的户口不在农村,我们不能把你作为知青调回。叶辛像一只皮球,在人世间被人踢来踢去。没有一个归缩之处。所幸到了十月份,他终于领了平生第一份工资!
1982年2月,蹉跎岁月出版了!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播放时,那首由关牧村唱的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总是响在大街巷,听几遍,就能唱了。直到现在,许多人仍能哼唱出这首“老歌”来。
1983年4月的一个普通日子,叶辛于病中写作三年五载的中卷拔河。上午十点差20分时,来了两位新华社记者,含笑告诉他,在有681个代表参加的省人大会上,刚刚宣布了选举结果,他以666票当选为全国六届人大代表。如果说,人生有转折点的话,那么,在新华社记者为叶辛摄下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之时,就是他的人生转折点了。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此以后,叶辛已不再是砂锅寨那个放牛耕田的叶辛了,也不再是那个把搓衣板放在膝盖上写作的叶辛了。他从猫跳河畔调进了贵州省贵阳市文联当专业作家,很快地,担任了山花杂志的主编。1988年元月,叶辛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电视连续剧家教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其小说于1998年荣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1990年,叶辛回到了瞪违已久的故乡上海,出任海上文坛杂志主编。叶辛有一张照片,摄于上海作协主席团办公室外的小阳台上,目光前视,正在沉思着什么。他在想什么呢?他的整个一生?抑或是人生里的某个片断?也许他什么都没想,他只是看着前方的一树花或一丛草。1992年12月,长篇小说孽债出版,共印了3万册。后来,这总长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创下了上海电视台电视剧收视率之最。那首哪里有我的家一歌让多少人流泪啊!“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弄得大人孩子都擦了不少餐巾纸。1993年2月,叶辛当选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委。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1995年3月,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印行6万套。随后,在南京、北京、徐州、无锡等地签名售书,均引起热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播出“东方之子——叶辛”1995年,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1996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国际笔会的亚洲、太平洋会议。在会上,宣读了题名为“都市与乡村”——两副目光观照世界的论文。同年隆冬,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上,叶辛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和北京电视界尤小刚、曹琦同赴美国、加拿大作创作访问。
1997年金秋,叶辛的家从浦东搬到浦西的肇嘉浜路一侧。这里离开童年时代生活的永嘉路非常之近。三十几年,叶辛走了一大圈,又回来了。叶辛说:“人生环形道,恰如一个圆”
在人们的印象中,叶辛似乎写的多是知青题材的小说,其实,他的小说涉及面非常广。尤其是一般作家不敢涉及的领域如华人世界,他也照写不误,接二连三地写出了华尔街来客、风云际会宋耀如和陈香梅等,以他自己独有的笔触来描绘华侨和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思乡之情。以他特有的目光与视野,开掘了历史的纵深感。其中,风云际会宋耀如(二十集电视文学剧本)荣获“金狮荣誉奖”最近,叶辛完成了电视连续剧蒲在亭的创作。同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反邪教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生命的呼唤的创作,正在拍摄之中
写到这里,似乎只道了叶辛行状之万一。文中点到的书仅是创作的一小部分。他的书有七八十种之多,用“著作等身”来形容叶辛是名符其实的。许多作家被人赞之为“著作等身”其实只是“著作等脚背”
叶辛在他的半世人生里有一句感叹:哦,踏着往事的阶梯,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文字走到这里,可以回过头去看看开头的那个乾卦了。一开始,我就说,那个乾卦就是叶辛一生的缩影。只有先把叶辛的道路作一个大略的回顾,我才有理由说这句话。我们来看初九爻的爻词:“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叶辛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生于1949年,自然属牛不属龙。但他确确实实是条龙。砂锅寨时包括在黔湘铁路劳动时的叶辛,是条潜龙。“潜龙勿用”的意思是说,友潜藏在水中,尚没有发挥作用。象传以“阳在下也”解“潜龙勿用”赋予它特定的内涵,就是说,龙所反映的乾阳之变化,于初爻之时为刚刚开始,它的变化还没有显现出来。那时候的叶辛只知道写啊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将来的某一天真的会变成一个大作家。但其实,那时的他已具有的龙的气质,只是此时的龙仍在沉潜状态。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龙出潜而呈现于地上,这一物物象可以反映乾阳的变化已显现可见。如果就人事讲,则为大德大才之人经过潜藏修养之后出来活动,其德业可以施之于世了,可以有所作为了。用到叶辛身上,正是他出版并公映火娃的时候。这是他这条“潜龙”抬头之始,故说“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每日行事不息,一天到晚时刻警惕着会不会发生危难之事,如此方可无过错。象传以“反复道也”作解释,其实是在强调乾道在其发展过程当中,由于阴阳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它总会有反复,不可能呈直线上升之势。叶辛虽然获得了火娃的成功,但这个时候,他的生活尚处于不稳定中,正式的工资都没有,他一直在写,直到写蹉跎岁月时,他的生活仍在“动荡”之中,但这种“动荡”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是“厉无咎”的,不妨事儿,马上就要拨开乌云见太阳了。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或跃在渊”即是说龙或跃起或在渊,进退自如。象传据此而言“进‘无咎’也”肯定了可以进。实际上是说,在经过了矛盾斗争的反复之后,乾阳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继续上升的趋势。我们把这种形势放在叶辛生活的那一段比较好呢,就是他调到贵阳市以后那段生活。贵州是叶辛真正出名的地方“潜龙”不必再潜了,马上可以飞上天空了。那时的叶辛,做了山花杂志的主编,又担任着全国青联的领导职务,完全是一派乾阳气象了。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是乾卦的第五爻位,龙跃起而飞上了云天,这一物象比喻乾阳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若就人事讲,正是大德大才之人登上人生高峰的大有作为之时。叶辛从贵州开始到回归故乡,都可以看作是这个九五爻位的意思。近十年来的叶辛,创作丰收,事业顺利,可谓飞龙之在天也。
上九:亢龙有悔。
别以为看到这一“悔”字就不好,实际上,人生若能从容地从“悔”(即缺憾)中穿过,必能享受一个圆满的人生。乾卦发展到上爻,龙已飞到了极点,必有缺憾。待到叶辛空闲下来,去问问看,他这一生,有些什么缺憾就知道了。他不可能说:我这一辈子一点缺憾也没有。没有缺憾的叶辛是不真实的。更何况,这种缺憾即便真有,亦无非是整个人生的一个小小点缀而已!自古人生,谁无缺憾!
写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行文了。我把周易里乾卦拉出来,当作叶辛一生的缩影,全是兴至所之,以图一时之快的,定有牵强之处在。不过,我觉得乾卦非常吉祥,我愿意把这份吉祥之意送给叶辛:元亨利贞。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
会静下来,青春的躁动的心会安宁下来,这时候,我时常会觉得大自然是如此的博大、壮美、和谐,而置身于自然景物里的我,又是如此渺小、如此地微不足道。”换了一个人,也许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早就绝望了。但他的眼睛和心灵仿佛用诗意清洗过的,看什么都有颜色如画,并能在如画的颜色里思绪翩然。他说:“蜜蜂在嗡嗡叫,蝶儿在草丛里飞,阳光烁着人的眼,牛甩着尾巴,不慌不忙地驱赶叮咬它的牛虻、飞蚊。每当这样的环境里,我就会想到人生的意义,想到劳动和人的关系,想到白天和黑夜,想到大自然的风雨和人世间的沧桑,想到人的有为和无为”这时候的叶辛像个哲学家,思绪飞得比他周围采花的蜜蜂和蝶儿还要快。可他马上又变成诗人了,说:“想累了,就环顾远近的山峦,欣赏高原的风光,远远的山涧里,飞泉像白练一般无声地悬挂着,清溪的流水轻吟低唱着从高处淌来又向山谷淌去,倾泻无尽的阳光灿烂地照耀着,轻拂而来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的风里有着草木的芬芳”紧接着,叶辛又从诗人变成了得道者:“周围是那样的静谧而又安宁,生活是那样的清贫却又平静。而时光的流逝,几乎慢得可以用手触摸得到。就是在这样的日子里,我相通了很多很多平凡的有时是深奥的道理,这样的思考使得我能豁达而平和地对待人生,对待世间的矛盾和纷争,这样的思考也使得我后来坚持不懈地拿起笔来写下最初的一些小说”
叶辛当年攀登的斗篷山,绿茵茵的宽大的草坡和清溪,都被他写进了小说。蹉跎岁月中的主人翁放牛那些故事,几乎都是他的亲身经历。那些放牛的日子,是叶辛不忍舍弃的人生篇章。他是属牛的,在放牛的岁月里,他就像牛反刍一样,反复地将当时苦难的人生咀嚼出味道来了。这样的咀嚼,实际上已经接近了僧人悟禅,得悟总在霎那间,所谓的“桶底脱落”、“茅塞顿开”就是迟早的事。(后来叶辛的成功,也证实了他当时像牛一样不断地反刍是必要的。)
蹉跎岁月里的柯碧舟有一个座右铭:“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与其说这是柯碧舟的座右铭,不如说是叶辛借柯碧舟之口说出自己的意思而已!青年时代的叶辛,爱将名人名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并把这些格言落实到自己的行动当中。高尔基说:“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青年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叶辛当时非常喜欢这句话,并亲自作了注脚说:青年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为了这个前途,叶辛继续写作。1973年5月,他收到了退稿——一部40万字的小说稿!对于作者来说,收到退稿是一种说不出的痛,不仅仅是伤心,不仅仅是孤独,也不仅仅是绝望,那是一种欲哭无泪,欲笑却泪流满面的无奈与苦楚。换作是现在,即便在电脑键盘上敲打出一部40万字的小说稿,然后突遭退稿的厄运,谁都会沮丧,更何况在那个年月!没有电灯,省吃俭用,省下钱来买煤油;没钱买稿纸,指望上海的好同学给他寄些稿纸过来。收到退稿,他自己已经失望得食不知味,寝不安席了,还得看别人的眼色,听旁人的嘲讽,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啊,什么“走白专道路,妄想出人头地”呀等等等等,换了人,早不干了。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之下,能够呆在农村已经很不错了,在劳动之余,仍要坚持写作,难度太大了。再说,当时周围没有其他爱好文学的同道,又借不到一本文艺作品,更没有指点迷津的师长。劳动人民只教会他如何犁田耕地,怎样春播秋收,却无法教他写小说,也许,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小说是什么,对他们有什么用处,能拿小说能买粮食吗?能拿小说扯块布做衣服吗?
到了这个时候,叶辛可能要放弃手中的笔了。他会站在砂锅寨的某一座山上,茫然四顾,前不见李白,后不见杜甫,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然后掷笔于地,昂首长啸一声:罢!罢!罢!从此以后,叶辛就是砂锅寨道道地地的农民了,或者等待着知青返城的那一天
谁也不会相信,叶辛像哲学家一样再一度思考之后,作出了新的选择:逼着自己做生活的有心人。不管在劳动工歇时还是赶场路上;不管是开群众会时还是守着火塘摆谈龙门阵时,叶辛仔细观察着农民们的语言。他们的语言俚俗粗浅,却往往能直指人心,让人一听就懂,且能一听就笑。粗话之中也有大道理!叶辛说:“我开始打到了学习的方向,在和寨邻乡亲们的进一步有意识的接触中,我开始了解他们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的过去,以及他们在几十年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表现我如获至宝地把这一切记下来。久而久之,记下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人们的对话,吵架时骂的污言秽语,老年人口中的谚语,接触某人某事的零星感受,思考的点滴收获,我都随时记。我还试着给周围熟悉的人写小传。这件事后来启发我在写作长篇小说时搞人物分析。同一种人物见多了,同一现象看多了,我以后写他们时,脑子里就不空了。我觉得对生活的了解丰富起来,我觉得自己积累的东西也逐渐逐渐多了。除了劳动之外,我差不多夜以继日地琢磨着写作,整天试着往空白的稿纸上写点什么。”
想想看,一个知青,在砂锅寨同农民一样贫穷,吃不起肉,买不起油。每晚每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有工资拿,前途在何方?他的自小一块儿长大的同学一边寄稿子给他,一边写信劝他现实一点,灵活一点,找找门路,尽快落实工作要紧。你要当作家的理想是小时候的一时狂热,现在不行了,作家协会没有了,你还想当作家,那除非是疯了,你就把你自己弄得与生活格格不入了。
确实的,换了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生活在没有希望的环境里,一而再再而三地收不到写作带来的果实时,早就气馁或干脆“疯”掉了。叶辛却相反,有如一把宝剑,愈挫愈砺。尽管当时,有一些知青嘲笑他,那意思自然是不显自明的。叶辛非但不难过,反而说:“让他们说好了,说得越多越好。不是我今天来打‘马后炮’,当时我确实是那么讲的,真要谢谢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当时要没那么多人说,也许我的劲头还没那么大呢。真的!”
不由使人想起古代的苏秦,在他发迹之迹,很受了他家人的一番奚落。他并没有怪罪他们,只怪自己不努力。于是,他发愤了“头悬梁,锥刺股”终于成功地当上了联合国秘书长,挂了六国相印。另外,在方聊见姑一戏中,方聊前去姑妈家去借考本,姑妈乃欺贫爱富之人,见方聊家一贫如洗,不但不借给他钱,还夹枪带棒地嘲讽了他一顿:方聊若有高官做,我姑妈头顶香盘来接侬!结果,方聊在姑父的帮助之下,果然一举高中!当然,不论是苏秦还是方聊,自然会碰到“前倨后恭”的场面。这都毋须赘言。叶辛并没有在流言与压力底下停笔,仍然对自己不敢有“半点松懈”之意。不知道,他当时有没有“天将大任于斯人也”之感?如果有,那他必然心甘情愿地“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了。
1975年10月,叶辛过了二十五岁月生日。25岁听上去很年轻,但对一个知青来说,意味着招收学徒工,人家不收了;抽调时,排斥在外了;当大学生,嫌大了。这情景,颇有些像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了。叶辛插队五六年后,地区的农校、师范、卫校、省财校等要重新招生,首批招的绝大多数是知青,叶辛没去报名。师范学校一个老师,出于同情,亲自上门来劝说,他也不去考。一个知青,能有机会离开艰苦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的农村,能有机会去读书,这是千载难逢的好事呀!他怎么这么傻呀!难道,他真的想扎根农村一辈子?别的知青一遇上这种机会,早就走了,早一点去读书,然后找个单位,再然后结婚生孩子,一辈子就这样了!叶辛说:“我还年轻呢,总得追求一些更加高尚的东西。我为什么要在追求的道路上半途而废呢,我要坚持下去!”
如果有人给他打保票说:叶辛,你一直坚持下去,我保证你能当成大作家。当不成,拿我是问。那叶辛的举止尚能让人理解。问题是:谁也不可能给他作这样的保证。他也不知道今后自己能不能成功。可他在无知的情况下坚持着,这就是他的可贵之处。人生贵在坚持,这话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在无数个孤寂难眠的夜晚,他以李白的话自勉: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当时,对叶辛来说,最大的苦闷是精神上的。虽说,他与王淑君相爱了,爱情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但几年后,王淑君被招工当了工人,拿工资了。尽管她对他仍然一往情深,但由于重山隔水的,相见不易,仅凭鸿雁传递心中的思念与情愫。自己的恋人已经是工人了,有了固定的收入,而他仍在砂锅寨当着扛着锄头与土地作战,仍在劳动之余写作,做着作家之梦,但他的心里不甚踏实,万一心爱的姑娘离开他了怎么办?这样的人不是说没有,比比皆是呀!知青在插他时,由于特殊的环境,双方很快地就相爱了。一旦一方返城或参加工作后,情况马上有变。叶辛想:自己会不会碰上这种事情呢?这种担心直到1979年他们结成伉俪才告完成。
1977年春天,是叶辛一生里值得纪念的一个春天!
这一年春天,他的处女作火娃出版了!第一版印了20万册。第二版加印了17万册。出版不久,又很快被译成肓文、朝鲜文,改编成了连环画,并与导演谢飞一起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拍摄成电影公映了!
1979年秋天,叶辛在贵州山区猫跳河畔的一个偏僻的峡谷里写完长篇小说风凛冽,接着写蹉跎岁月。那时的叶辛正处在生活的十字路口。将近30岁的叶辛,尚无一个固定的工作。他落户的山寨说,他的户口迁出去了;县属的工厂说,户口在我们这儿,他如来上班,仍是学徒工待遇;上海街道的知青办说,你的户口不在农村,我们不能把你作为知青调回。叶辛像一只皮球,在人世间被人踢来踢去。没有一个归缩之处。所幸到了十月份,他终于领了平生第一份工资!
1982年2月,蹉跎岁月出版了!电视连续剧蹉跎岁月播放时,那首由关牧村唱的主题歌一支难忘的歌总是响在大街巷,听几遍,就能唱了。直到现在,许多人仍能哼唱出这首“老歌”来。
1983年4月的一个普通日子,叶辛于病中写作三年五载的中卷拔河。上午十点差20分时,来了两位新华社记者,含笑告诉他,在有681个代表参加的省人大会上,刚刚宣布了选举结果,他以666票当选为全国六届人大代表。如果说,人生有转折点的话,那么,在新华社记者为叶辛摄下一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之时,就是他的人生转折点了。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此以后,叶辛已不再是砂锅寨那个放牛耕田的叶辛了,也不再是那个把搓衣板放在膝盖上写作的叶辛了。他从猫跳河畔调进了贵州省贵阳市文联当专业作家,很快地,担任了山花杂志的主编。1988年元月,叶辛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9年,电视连续剧家教荣获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其小说于1998年荣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1990年,叶辛回到了瞪违已久的故乡上海,出任海上文坛杂志主编。叶辛有一张照片,摄于上海作协主席团办公室外的小阳台上,目光前视,正在沉思着什么。他在想什么呢?他的整个一生?抑或是人生里的某个片断?也许他什么都没想,他只是看着前方的一树花或一丛草。1992年12月,长篇小说孽债出版,共印了3万册。后来,这总长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创下了上海电视台电视剧收视率之最。那首哪里有我的家一歌让多少人流泪啊!“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弄得大人孩子都擦了不少餐巾纸。1993年2月,叶辛当选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常委。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
1995年3月,叶辛代表作系列三卷:蹉跎岁月、家教、孽债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印行6万套。随后,在南京、北京、徐州、无锡等地签名售书,均引起热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播出“东方之子——叶辛”1995年,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1996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日本东京,参加国际笔会的亚洲、太平洋会议。在会上,宣读了题名为“都市与乡村”——两副目光观照世界的论文。同年隆冬,第五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上,叶辛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和北京电视界尤小刚、曹琦同赴美国、加拿大作创作访问。
1997年金秋,叶辛的家从浦东搬到浦西的肇嘉浜路一侧。这里离开童年时代生活的永嘉路非常之近。三十几年,叶辛走了一大圈,又回来了。叶辛说:“人生环形道,恰如一个圆”
在人们的印象中,叶辛似乎写的多是知青题材的小说,其实,他的小说涉及面非常广。尤其是一般作家不敢涉及的领域如华人世界,他也照写不误,接二连三地写出了华尔街来客、风云际会宋耀如和陈香梅等,以他自己独有的笔触来描绘华侨和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思乡之情。以他特有的目光与视野,开掘了历史的纵深感。其中,风云际会宋耀如(二十集电视文学剧本)荣获“金狮荣誉奖”最近,叶辛完成了电视连续剧蒲在亭的创作。同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反邪教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生命的呼唤的创作,正在拍摄之中
写到这里,似乎只道了叶辛行状之万一。文中点到的书仅是创作的一小部分。他的书有七八十种之多,用“著作等身”来形容叶辛是名符其实的。许多作家被人赞之为“著作等身”其实只是“著作等脚背”
叶辛在他的半世人生里有一句感叹:哦,踏着往事的阶梯,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文字走到这里,可以回过头去看看开头的那个乾卦了。一开始,我就说,那个乾卦就是叶辛一生的缩影。只有先把叶辛的道路作一个大略的回顾,我才有理由说这句话。我们来看初九爻的爻词:“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叶辛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生于1949年,自然属牛不属龙。但他确确实实是条龙。砂锅寨时包括在黔湘铁路劳动时的叶辛,是条潜龙。“潜龙勿用”的意思是说,友潜藏在水中,尚没有发挥作用。象传以“阳在下也”解“潜龙勿用”赋予它特定的内涵,就是说,龙所反映的乾阳之变化,于初爻之时为刚刚开始,它的变化还没有显现出来。那时候的叶辛只知道写啊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将来的某一天真的会变成一个大作家。但其实,那时的他已具有的龙的气质,只是此时的龙仍在沉潜状态。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一句话的意思是:龙出潜而呈现于地上,这一物物象可以反映乾阳的变化已显现可见。如果就人事讲,则为大德大才之人经过潜藏修养之后出来活动,其德业可以施之于世了,可以有所作为了。用到叶辛身上,正是他出版并公映火娃的时候。这是他这条“潜龙”抬头之始,故说“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每日行事不息,一天到晚时刻警惕着会不会发生危难之事,如此方可无过错。象传以“反复道也”作解释,其实是在强调乾道在其发展过程当中,由于阴阳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它总会有反复,不可能呈直线上升之势。叶辛虽然获得了火娃的成功,但这个时候,他的生活尚处于不稳定中,正式的工资都没有,他一直在写,直到写蹉跎岁月时,他的生活仍在“动荡”之中,但这种“动荡”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是“厉无咎”的,不妨事儿,马上就要拨开乌云见太阳了。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或跃在渊”即是说龙或跃起或在渊,进退自如。象传据此而言“进‘无咎’也”肯定了可以进。实际上是说,在经过了矛盾斗争的反复之后,乾阳又有了新的发展,呈继续上升的趋势。我们把这种形势放在叶辛生活的那一段比较好呢,就是他调到贵阳市以后那段生活。贵州是叶辛真正出名的地方“潜龙”不必再潜了,马上可以飞上天空了。那时的叶辛,做了山花杂志的主编,又担任着全国青联的领导职务,完全是一派乾阳气象了。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是乾卦的第五爻位,龙跃起而飞上了云天,这一物象比喻乾阳已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若就人事讲,正是大德大才之人登上人生高峰的大有作为之时。叶辛从贵州开始到回归故乡,都可以看作是这个九五爻位的意思。近十年来的叶辛,创作丰收,事业顺利,可谓飞龙之在天也。
上九:亢龙有悔。
别以为看到这一“悔”字就不好,实际上,人生若能从容地从“悔”(即缺憾)中穿过,必能享受一个圆满的人生。乾卦发展到上爻,龙已飞到了极点,必有缺憾。待到叶辛空闲下来,去问问看,他这一生,有些什么缺憾就知道了。他不可能说:我这一辈子一点缺憾也没有。没有缺憾的叶辛是不真实的。更何况,这种缺憾即便真有,亦无非是整个人生的一个小小点缀而已!自古人生,谁无缺憾!
写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行文了。我把周易里乾卦拉出来,当作叶辛一生的缩影,全是兴至所之,以图一时之快的,定有牵强之处在。不过,我觉得乾卦非常吉祥,我愿意把这份吉祥之意送给叶辛:元亨利贞。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编者按 叶辛,片片皆辛苦。能文者利文不利己,留下的是我们这些爬格子的人,沉甸甸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