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等待的傻鱼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观日坛:日坛是古人对太阳的崇敬膜拜的象征。
坐落在朝阳门外东南的日坛,又叫朝日坛,建成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清代因之,为明、清两代帝王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太阳神的地方.直到清代皇帝退出历史舞台后,祭坛也就失去了作用,民国时期外坛劈为市场,有商铺百余家,朝外“坛口”成为繁华之地。今劈为公园。
日坛,坐东朝南,说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立于西朝东行礼。日坛为圆形,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叫拜神坛。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其实,红色跟太阳挺吻合的,不知为何要改。四周有谴墙(短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3座,其余三面各1座,西门外有燎炉、池。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南为具服殿。清乾隆七年(1742年)改建于坛西北角。围墙内有一高不足2米的方台,用白石砌成,别看帝王们平日里威风凛凛,祭日时,得行三跪九拜之大礼的。说到底,还是人类对太阳的崇拜所致。祭日,则希望以自己的虔诚而获得太阳神的庇护。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日坛扩建为占地20余公顷的日坛公园。修建了南、北大门及展览橱窗,建了牡丹园、清晖亭、曲池胜春园、“祭日”壁画、古雅的“羲和雅居”山明水秀古典式的西南景区、画廓等,并将被拆毁的祭台修复一新。重修了马骏烈士墓纪念墓,增建了大型游乐中心。林木成荫,路面整齐,古朴典雅,景色幽静的日坛公园更加绮丽秀美。
瞻天坛,顾名思义是对至高无上的天的敬仰。
我一个人来,穿过两重门,经过大片大片茂密整齐的古松柏林,登上2。5米高的丹陛桥,正如天坛伟大的建筑师构想的那样,在沉静的绿意里、在肃穆静谧的气氛中、在密林的尽处,透过底矮的蓝色的墙头,仰视那无以伦比的祈年殿。仿佛真如在人间漫步到天上,敬畏之心不由而生。
位于北京城南永定门内大街路东的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经14年建造方竣工,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天坛的建筑分别以祈年殿、圜丘、斋宫为中心,形成“品”字形排列。天坛置有双重坛墙,形成内外坛的格局,坛墙南方北圆,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比故宫还要大四倍。古代的皇帝称“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天子的居所自然是不敢大过老天的了。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台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则为大面积古柏林。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祭祀前皇帝斋戒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练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廓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青檐、红墙、沉睡的古钟、阴森寂静的殿堂这里曾经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天坛建筑群中,设计最精美、最宏伟、最华丽的要数祈年殿,也是想像中离天最近的地方。皇帝离开皇穹宇,缓步来到这里,杀牲焚香和天帝“密谈”祈求风调雨顺。大殿为三层檐圆形攒尖顶,有趣的是这上、中、下三层檐,既不等层距,亦不等比例。中层檐并非在中间,而是偏下一些。三层檐的直径以上层最小,中、下两层则较接近。如此布局,此殿庄严而又显得生动,整饬而又富于变化。更为精妙的是,大殿内的立柱均按天象所建。中央四根龙井柱代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外围两排柱子共24根,代表一年中有24个节气,其中12个楠木柱子代表一年有12个月,12根檐柱则代表一天有12个时辰... -->>
观日坛:日坛是古人对太阳的崇敬膜拜的象征。
坐落在朝阳门外东南的日坛,又叫朝日坛,建成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清代因之,为明、清两代帝王在春分这一天祭祀太阳神的地方.直到清代皇帝退出历史舞台后,祭坛也就失去了作用,民国时期外坛劈为市场,有商铺百余家,朝外“坛口”成为繁华之地。今劈为公园。
日坛,坐东朝南,说是因为太阳从东方升起,人要立于西朝东行礼。日坛为圆形,坛西向,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叫拜神坛。坛面明代为红琉璃,以象征太阳,清代改为方砖墁砌,其实,红色跟太阳挺吻合的,不知为何要改。四周有谴墙(短围墙),正西有白石棂星门3座,其余三面各1座,西门外有燎炉、池。北为神库、神厨、宰牲亭、钟楼等。南为具服殿。清乾隆七年(1742年)改建于坛西北角。围墙内有一高不足2米的方台,用白石砌成,别看帝王们平日里威风凛凛,祭日时,得行三跪九拜之大礼的。说到底,还是人类对太阳的崇拜所致。祭日,则希望以自己的虔诚而获得太阳神的庇护。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日坛扩建为占地20余公顷的日坛公园。修建了南、北大门及展览橱窗,建了牡丹园、清晖亭、曲池胜春园、“祭日”壁画、古雅的“羲和雅居”山明水秀古典式的西南景区、画廓等,并将被拆毁的祭台修复一新。重修了马骏烈士墓纪念墓,增建了大型游乐中心。林木成荫,路面整齐,古朴典雅,景色幽静的日坛公园更加绮丽秀美。
瞻天坛,顾名思义是对至高无上的天的敬仰。
我一个人来,穿过两重门,经过大片大片茂密整齐的古松柏林,登上2。5米高的丹陛桥,正如天坛伟大的建筑师构想的那样,在沉静的绿意里、在肃穆静谧的气氛中、在密林的尽处,透过底矮的蓝色的墙头,仰视那无以伦比的祈年殿。仿佛真如在人间漫步到天上,敬畏之心不由而生。
位于北京城南永定门内大街路东的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经14年建造方竣工,又经明嘉靖、清乾隆等朝增建、改建,建筑宏伟壮丽,环境庄严肃穆,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天坛的建筑分别以祈年殿、圜丘、斋宫为中心,形成“品”字形排列。天坛置有双重坛墙,形成内外坛的格局,坛墙南方北圆,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比故宫还要大四倍。古代的皇帝称“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天子的居所自然是不敢大过老天的了。
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台台,名“圜丘”两坛之间以长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桥相连,共同形成一条南北长1200米的天坛建筑轴线,两则为大面积古柏林。西天门内南侧建有“斋宫”是祭祀前皇帝斋戒居所。西部外坛设有“神乐署”掌管祭祀乐舞的练习和演奏。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圜丘、皇穹宇、斋宫、无梁殿、长廓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青檐、红墙、沉睡的古钟、阴森寂静的殿堂这里曾经发生着怎样的故事?
天坛建筑群中,设计最精美、最宏伟、最华丽的要数祈年殿,也是想像中离天最近的地方。皇帝离开皇穹宇,缓步来到这里,杀牲焚香和天帝“密谈”祈求风调雨顺。大殿为三层檐圆形攒尖顶,有趣的是这上、中、下三层檐,既不等层距,亦不等比例。中层檐并非在中间,而是偏下一些。三层檐的直径以上层最小,中、下两层则较接近。如此布局,此殿庄严而又显得生动,整饬而又富于变化。更为精妙的是,大殿内的立柱均按天象所建。中央四根龙井柱代表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外围两排柱子共24根,代表一年中有24个节气,其中12个楠木柱子代表一年有12个月,12根檐柱则代表一天有12个时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