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低唱浅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我写到这里,都有些晕了,日子像在翻烧饼,翻到了哪年哪月,我实在是没有能力推理出来。记得那时,我叔的爸,显然我该叫他老人家爹,这道理太浅显,不需要推理。他老人家原是市石油公司的职工,那会刚退休,我叔于是有机会进城顶职了,我叔再也不用出门镶牙了,准备进城顶职。
这里还得让另一个人在我这篇文字里登场。那人现在住在北正街的一家小院里,已中风七年了,生活起居是他小儿子料理。我叫那人爹,我爸叫他叔,其实他比我爸还小两岁,但辈份比我爸高,我爸每次去看他回来之后总是感叹好长一阵,说我爹的小儿子是难得的孝子。我该叫我爹的小儿子叔,或者小叔,这道理太浅显,也不需要推理。但是我从来没叫过他叔,而是直呼其名。
我爹早年是孝感县一工厂的技术人员,下放回乡到我们隔壁湾里,后来又带着一家老小返城了,重新在那家工厂工作。
我爸挑起他的镶牙行当出来时,心里一片茫然,不知道去哪落脚。我爸想起了他叔,就是我爹。就到孝感找到他,把心里的惶恐告诉了我爹。我爹对我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目的就是让我爸明白一个古怪的道理,那就是手艺没学到家,照样能赚到钱。最让我爸感到心里踏实的还是我爹的最后交待:你先去搞,找好门面,我过几天来看你。有活路先接下来,周围镶牙的师傅我认识的多,可以帮忙的。
我爸吃了定心丸,挑着担子去了三汊镇,那时的三汊镇应该是两排青砖瓦房,中间是一条街道,赶集的人从方园几十里赶来汇集在那条街上,于是那条街成为一条流动的河。在那时这气势可以用上一个词:繁华。我爸还看到街上已飘着一面白旗,旗子上是醒目的满口牙,店铺里的师傅忙乎着,店铺前围了几层看稀奇的人,那架式让我爸胆怯。
我爸最后落脚的地方,是离三汊镇十里左右的一个小集镇,两排土坯房,中间是一条街道,隔天一个集,人流稀疏多了。这是最低一个档次的集市了,不过在我爸看来,这地方还不错,我爸已有足够的底气租下了一间门面,却没有足够的底气把那面白旗挂出去。我爸干脆关了门,生意也不做了,去三汊镇上看热闹去了。
镇上那个镶牙师傅生意还是那么好,活路还是做不完。店铺前面还是围着一圈子看稀奇的人,只是人群中多了我爸。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爸虽然称不上内行,但绝对不是为了看热闹。我爸看得仔细,还在心里默默记着做活的要领。晚上回到那个小集市后,我爸搬出他的镶牙工具演练着。要说呀,那师傅才是我爸真正的镶牙师傅,那师傅却是一直蒙在鼓里。多年之后,我爸和那位师傅成为好朋友,说起当年偷学他手艺的事,那师傅唏嘘了好一阵。
说起镶牙,我当然是地道的门外汉。但我见过我爸做牙,有道工序叫吹焊,就是点起一盏酒精灯,然后用一根弯着的铜管对着灯的外焰吹气,火力就集中到一点,对准要焊接的牙模上。这是一道很关键的工序,我爸却难得要领,腮帮子吹肿了,火力还达不到,应该吹红的焊片被我爸吹得黑乎乎的,我推测是因为我爸的底气只够到下面一个小集市租下一间门面,却不够吹红一张焊片。后来我才知道我爸吹不好的真正原因,那原因是我爸吹焊时老是在心里想着一句话:擀面杖吹火——窍不通。
我爸的那面白旗终于挂出来了,那是在我爹去那个小集市去看他之后。我爹去看我爸时,我爸正聚精会神地吹着。我爹骑着一辆28型的自行车,从孝感到三汊镇那附近的一个小集市,大约是十多里路程吧。我爹一番话像吹气球一样吹足了我爸的信心,我爹还给我爸带来一个重要的好消息:我叔,我爸的镶牙师傅进城手续已办妥,已开始上班了。
我爸那面白旗第二天就挂出来了,千呼万唤始出来,在一个乡村小集镇上怎么看都像一面胜利的旗帜,我爸将用它实施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
我爸的生意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张了,没有鞭炮,没有锣鼓,没有任何仪式。我爸摆出了工具,架子扎得地道,特别是戴上老花眼镜,一付老师傅的派头俨然!
这生意说来就来了,要说那时的生意也太好做了。一个中年人,门牙缺了一颗,要补牙。还不停地说:我本来准备在镇上那个师傅那里补的,今天看您老人家开张了,一看就是高手,比镇上那师傅强。还在家门口,太好了。怎样来称呼那中年人,我这里有点犯难,叫他患者吧,我爸又不是牙医。倒不如叫他顾客合适一些。
我爸在心底里提醒着自己要镇静,稍安勿躁,不能露了马脚。于是谈价,我爸说了个半价,那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嘴上那个小洞洞更加张扬了。
要补牙,第一道工序是打模,把红色的打样糕用热水软化,放进牙托里,然后伸进顾客口里,往上或者往下一压,这模就取好了。这一关我爸顺利地过了,虽然不老练,但顾客没有看出破绽。于是就收了定金,接着就打发顾客走:回去吧,明天来装牙,那顾客就回去了。
接下来的工序应该是上石膏了,我爸不敢往下做了,于是带上打好的牙模,去孝感找我叔了。好在我叔的那工具都在,于是连夜加班做牙,没有外人在场,这时我叔也不客气,摆着的都是正宗师傅的谱,边做边讲解,还不时让我爸自己动动手。
我爸是当天晚上就赶回那个小集市,还是第二早上赶回去的,这一点我没弄明白。不过第二天装牙的活全靠我爸自己了。我爸按照我叔的交待,给顾客装牙。牙装好了,问顾客,感觉咋样?顾客说,有点不习惯。我爸说:刚开始是这样的。顾客于是付了钱,走了。我爸寻思着,怎么感觉有些不对劲呢?我爸拍拍脑门,想明白了:牙装错了方向!那人还没走远,我爸出门一会就追上了,牙重新装上了,顾客说,现在感觉舒服多了,还一个劲地说着好听的话,说我爸手艺好、服务态度也好。
我爸的第一笔生意就这样做成了!我一直想知道那第一笔生意赚了多少钱,我用当前做一颗牙的价格和多年来的物价指数继续推理着,直到我放弃了推理而是直接问我老爸,他说可能就十几块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时不时有顾客上门,我爸去孝感找了几次我叔之后,就开始独立干起来了。
过了一阵,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星期,我爸接到了一个全口的活,就是要做满口的牙,可以想像,满口无牙,口里就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我们叫这样的人为“嗬巴”那时的镶牙师傅大都养成了盯着别人口里看的习惯,最喜欢看的就是“嗬巴”因为只有“嗬巴”才会做满口牙。也就是说有个“嗬巴”找到我爸,要做满口的牙。这可是个大单,一笔大生意,要是现在做一个满口的牙,少说也得大几千元。我爸打好了模子,收了定金,就让那“嗬巴”顾客走了,要他过几天再来装牙。
进城找师傅,师傅仔细瞅了那牙模,然后说:模子没打好,有点问题。我爸一脸的惶惑。我叔又说,没多大关系的,做吧,装牙时我也去。这一桩生意做成了,我爸的技术也就突飞猛进了。
那时的三汊、毛陈、闵集应该都是青砖瓦房形成的街道,楼房应该极少,风起的时候,应该是尘土飞扬,满目萧然。这当然只是我推理得出的结果。我这样推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把我爸那面镶牙白旗插到这样的环境和建筑物上,意境才是和谐而恬静的。
几个月后我爸开始扩大活动范围,在三汊、毛陈、闵集一带进行着游击战。
要说我爸那一阵赚了多少钱,已无法推理得出结论。要说那是哪一年的事,我倒找到了可以推理的依据,一九七七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二姐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参加高考的,就是一九七九年了。我姐高考前,急需一套复习资料,到处买不着。有一次,有顾客找我爸做牙,这顾客文质彬彬,像个读书人,我爸和他套着近乎,果然是一学生,刚接到中专录取通知书的,做好牙好去上学。那时的中专比现在的一类大学还吃香,我爸和他扯到我姐急需的那套资料,他说,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爸没有收他的钱,收了那套书。于是呢?我二姐七九年能考入华工,与那套资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换言之呢?我二姐七九年能考入华工,与我爸镶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这样说,看似在东扯西拉,其实正在进行着严谨的推理过程,我推理后得出的结论是:我爸学艺,学成那年是公元一九七八年。如果我没记错,那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绿大江南北。
我这样东扯扯,西扯扯,一扯就扯过了好多年,把我爸的镶牙手艺扯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当然过比起他师傅来还是差了一大截。但这丝毫不妨碍我爸后来去陕西安康,在那里经营得像模像样,并且带了个徒弟。
我老家那方园几十里,镶牙师傅就是多,我爸是其中一个。镶牙用的那些材料器具一般都是从武汉买回来的,有时为了应急,镶牙师傅之间互相借用一些材料器具。我爸看出了商机,不再出去镶牙了,从武汉用批发价买回一些镶牙用的材料器具,再卖给镶牙师傅。
。
我写到这里,都有些晕了,日子像在翻烧饼,翻到了哪年哪月,我实在是没有能力推理出来。记得那时,我叔的爸,显然我该叫他老人家爹,这道理太浅显,不需要推理。他老人家原是市石油公司的职工,那会刚退休,我叔于是有机会进城顶职了,我叔再也不用出门镶牙了,准备进城顶职。
这里还得让另一个人在我这篇文字里登场。那人现在住在北正街的一家小院里,已中风七年了,生活起居是他小儿子料理。我叫那人爹,我爸叫他叔,其实他比我爸还小两岁,但辈份比我爸高,我爸每次去看他回来之后总是感叹好长一阵,说我爹的小儿子是难得的孝子。我该叫我爹的小儿子叔,或者小叔,这道理太浅显,也不需要推理。但是我从来没叫过他叔,而是直呼其名。
我爹早年是孝感县一工厂的技术人员,下放回乡到我们隔壁湾里,后来又带着一家老小返城了,重新在那家工厂工作。
我爸挑起他的镶牙行当出来时,心里一片茫然,不知道去哪落脚。我爸想起了他叔,就是我爹。就到孝感找到他,把心里的惶恐告诉了我爹。我爹对我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目的就是让我爸明白一个古怪的道理,那就是手艺没学到家,照样能赚到钱。最让我爸感到心里踏实的还是我爹的最后交待:你先去搞,找好门面,我过几天来看你。有活路先接下来,周围镶牙的师傅我认识的多,可以帮忙的。
我爸吃了定心丸,挑着担子去了三汊镇,那时的三汊镇应该是两排青砖瓦房,中间是一条街道,赶集的人从方园几十里赶来汇集在那条街上,于是那条街成为一条流动的河。在那时这气势可以用上一个词:繁华。我爸还看到街上已飘着一面白旗,旗子上是醒目的满口牙,店铺里的师傅忙乎着,店铺前围了几层看稀奇的人,那架式让我爸胆怯。
我爸最后落脚的地方,是离三汊镇十里左右的一个小集镇,两排土坯房,中间是一条街道,隔天一个集,人流稀疏多了。这是最低一个档次的集市了,不过在我爸看来,这地方还不错,我爸已有足够的底气租下了一间门面,却没有足够的底气把那面白旗挂出去。我爸干脆关了门,生意也不做了,去三汊镇上看热闹去了。
镇上那个镶牙师傅生意还是那么好,活路还是做不完。店铺前面还是围着一圈子看稀奇的人,只是人群中多了我爸。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爸虽然称不上内行,但绝对不是为了看热闹。我爸看得仔细,还在心里默默记着做活的要领。晚上回到那个小集市后,我爸搬出他的镶牙工具演练着。要说呀,那师傅才是我爸真正的镶牙师傅,那师傅却是一直蒙在鼓里。多年之后,我爸和那位师傅成为好朋友,说起当年偷学他手艺的事,那师傅唏嘘了好一阵。
说起镶牙,我当然是地道的门外汉。但我见过我爸做牙,有道工序叫吹焊,就是点起一盏酒精灯,然后用一根弯着的铜管对着灯的外焰吹气,火力就集中到一点,对准要焊接的牙模上。这是一道很关键的工序,我爸却难得要领,腮帮子吹肿了,火力还达不到,应该吹红的焊片被我爸吹得黑乎乎的,我推测是因为我爸的底气只够到下面一个小集市租下一间门面,却不够吹红一张焊片。后来我才知道我爸吹不好的真正原因,那原因是我爸吹焊时老是在心里想着一句话:擀面杖吹火——窍不通。
我爸的那面白旗终于挂出来了,那是在我爹去那个小集市去看他之后。我爹去看我爸时,我爸正聚精会神地吹着。我爹骑着一辆28型的自行车,从孝感到三汊镇那附近的一个小集市,大约是十多里路程吧。我爹一番话像吹气球一样吹足了我爸的信心,我爹还给我爸带来一个重要的好消息:我叔,我爸的镶牙师傅进城手续已办妥,已开始上班了。
我爸那面白旗第二天就挂出来了,千呼万唤始出来,在一个乡村小集镇上怎么看都像一面胜利的旗帜,我爸将用它实施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
我爸的生意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张了,没有鞭炮,没有锣鼓,没有任何仪式。我爸摆出了工具,架子扎得地道,特别是戴上老花眼镜,一付老师傅的派头俨然!
这生意说来就来了,要说那时的生意也太好做了。一个中年人,门牙缺了一颗,要补牙。还不停地说:我本来准备在镇上那个师傅那里补的,今天看您老人家开张了,一看就是高手,比镇上那师傅强。还在家门口,太好了。怎样来称呼那中年人,我这里有点犯难,叫他患者吧,我爸又不是牙医。倒不如叫他顾客合适一些。
我爸在心底里提醒着自己要镇静,稍安勿躁,不能露了马脚。于是谈价,我爸说了个半价,那人高兴得合不拢嘴,嘴上那个小洞洞更加张扬了。
要补牙,第一道工序是打模,把红色的打样糕用热水软化,放进牙托里,然后伸进顾客口里,往上或者往下一压,这模就取好了。这一关我爸顺利地过了,虽然不老练,但顾客没有看出破绽。于是就收了定金,接着就打发顾客走:回去吧,明天来装牙,那顾客就回去了。
接下来的工序应该是上石膏了,我爸不敢往下做了,于是带上打好的牙模,去孝感找我叔了。好在我叔的那工具都在,于是连夜加班做牙,没有外人在场,这时我叔也不客气,摆着的都是正宗师傅的谱,边做边讲解,还不时让我爸自己动动手。
我爸是当天晚上就赶回那个小集市,还是第二早上赶回去的,这一点我没弄明白。不过第二天装牙的活全靠我爸自己了。我爸按照我叔的交待,给顾客装牙。牙装好了,问顾客,感觉咋样?顾客说,有点不习惯。我爸说:刚开始是这样的。顾客于是付了钱,走了。我爸寻思着,怎么感觉有些不对劲呢?我爸拍拍脑门,想明白了:牙装错了方向!那人还没走远,我爸出门一会就追上了,牙重新装上了,顾客说,现在感觉舒服多了,还一个劲地说着好听的话,说我爸手艺好、服务态度也好。
我爸的第一笔生意就这样做成了!我一直想知道那第一笔生意赚了多少钱,我用当前做一颗牙的价格和多年来的物价指数继续推理着,直到我放弃了推理而是直接问我老爸,他说可能就十几块吧。
接下来的日子里,时不时有顾客上门,我爸去孝感找了几次我叔之后,就开始独立干起来了。
过了一阵,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星期,我爸接到了一个全口的活,就是要做满口的牙,可以想像,满口无牙,口里就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我们叫这样的人为“嗬巴”那时的镶牙师傅大都养成了盯着别人口里看的习惯,最喜欢看的就是“嗬巴”因为只有“嗬巴”才会做满口牙。也就是说有个“嗬巴”找到我爸,要做满口的牙。这可是个大单,一笔大生意,要是现在做一个满口的牙,少说也得大几千元。我爸打好了模子,收了定金,就让那“嗬巴”顾客走了,要他过几天再来装牙。
进城找师傅,师傅仔细瞅了那牙模,然后说:模子没打好,有点问题。我爸一脸的惶惑。我叔又说,没多大关系的,做吧,装牙时我也去。这一桩生意做成了,我爸的技术也就突飞猛进了。
那时的三汊、毛陈、闵集应该都是青砖瓦房形成的街道,楼房应该极少,风起的时候,应该是尘土飞扬,满目萧然。这当然只是我推理得出的结果。我这样推理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把我爸那面镶牙白旗插到这样的环境和建筑物上,意境才是和谐而恬静的。
几个月后我爸开始扩大活动范围,在三汊、毛陈、闵集一带进行着游击战。
要说我爸那一阵赚了多少钱,已无法推理得出结论。要说那是哪一年的事,我倒找到了可以推理的依据,一九七七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二姐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三年参加高考的,就是一九七九年了。我姐高考前,急需一套复习资料,到处买不着。有一次,有顾客找我爸做牙,这顾客文质彬彬,像个读书人,我爸和他套着近乎,果然是一学生,刚接到中专录取通知书的,做好牙好去上学。那时的中专比现在的一类大学还吃香,我爸和他扯到我姐急需的那套资料,他说,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爸没有收他的钱,收了那套书。于是呢?我二姐七九年能考入华工,与那套资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换言之呢?我二姐七九年能考入华工,与我爸镶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这样说,看似在东扯西拉,其实正在进行着严谨的推理过程,我推理后得出的结论是:我爸学艺,学成那年是公元一九七八年。如果我没记错,那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开始吹绿大江南北。
我这样东扯扯,西扯扯,一扯就扯过了好多年,把我爸的镶牙手艺扯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当然过比起他师傅来还是差了一大截。但这丝毫不妨碍我爸后来去陕西安康,在那里经营得像模像样,并且带了个徒弟。
我老家那方园几十里,镶牙师傅就是多,我爸是其中一个。镶牙用的那些材料器具一般都是从武汉买回来的,有时为了应急,镶牙师傅之间互相借用一些材料器具。我爸看出了商机,不再出去镶牙了,从武汉用批发价买回一些镶牙用的材料器具,再卖给镶牙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