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塘之战篇 (1/2)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从陈桥到崖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构亲笔给张浚写了一道诏书“若有一人渡江,当场立斩”给杨沂中写了诏书“若不进兵,当行军法”10月3日,张浚的都督府参议军事吕祉被赵构派往前线,特地督战刘光世所部!
同日,韩世忠率兵渡过淮河反击,成功阻住了刘猊的东路军!而张俊在接到赵构的必杀令后也快速返回,和刘麟的10万大军在濠州、寿州之间硬拼!另外,张浚命杨沂中马上率殿前军去与张俊会合!
当晚,张浚所派之人来到长江南岸、刘光世的暂驻地采石矶,把诏书的样本给了刘光世!刘光世的脸一下子就绿了,皇帝这回是动真格的,小命难保了!他火速把手下那批包括第一大将王德、第二大将郦琼的神奇将军们召来,说了一句话“汝辈且向前,救取吾首级”
前面说过:刘光世本人是个战场草包,什么仗都能打输。可手下的将军们却勇悍绝伦,某些特殊的在韩世忠、岳飞面前都敢瞪眼,还偏偏就服这位刘大衙内!这时刘光世喊救命,这帮人立即爆炸了…
4日,王德、郦琼等全部杀回淮西,和伪齐军硬拼。张俊早已杀得水深火热了。在他们后面,杨沂中也在向战场靠近,现在到达濠州。
在皇帝必杀令的震慑下,宋军的速度让人很瞠目。以刘光世军为例,他们从原驻地庐州后撤回长江南岸,接命令后再往回赶,居然在霍丘、正阳、前羊寺这些地方与伪齐军接战!
霍丘在寿州,就在淮河南岸,论水平线的话,比庐州还要再北一点。这足以说明刘光世怕到了什么程度!而他的将军们也着实出力,所有仗场场大胜,稳住了他的脑袋。可这次战役的真正焦点却不在这儿,而是在濠州的藕塘镇。真正的风光人物不是中兴四将中的任何一位,而是杨沂中!
要说下小杨了。小杨来头很大。有种说法说他是北宋名将杨业的玄孙,出生在代州,从小勇武绝人,从军后隶属于张俊部下。当赵构组建元帅府时。小杨是最早的班底之一,那时他整夜执戈侍立于赵构幕外,让少年期的赵构产生了难得的安全感。
杨沂中第一次发威时很震撼,那时盗贼丛生,一优秀的盗贼已不是看他抢了多少东西,而是占了多少城池土地。任城就被抢了,元帅府派了很多人去都没法。某一天,赵构登高望城,心里郁闷,这还是赵家的世界吗?却见几名骑兵披甲执锐。闯进了任城城门!
赵构亲眼目睹这几名骑士在城内纵横驰骋,力杀数百人,其中为首那人满身血污,像受了重伤。赵构急命人召回,却发现那都是所杀盗贼的污血。本身并没伤痕。赵构惊喜交集,亲自奉酒给他“酌此血汉”
杨沂中由此知名。小杨生来一脸浓髯,神色雄壮。喜欢他的人叫他“十哥”这个排名是建炎南渡后将军大排行时搞的,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吴璘一路排,直到最小的杨沂中…
烦他的嘛,不大雅致,叫他“髯阉”谁让他是赵构最贴心的人呢?忠心耿耿。无条件服从任何命令,像个太监一样的听话,只不过是多了把大胡子罢了…
8日,刘猊率数万大军欲从濠州定远县南下庐州,与刘麟主力会合。结果在越家坊,刘猊的前锋军遭遇杨沂中的2000殿前军。没说的。杨沂中迅速解决战斗,继续主动进击,迎向刘猊的大军!
10日,两军相遇在定远县东南方60余里的藕塘镇。刘猊先到,先于杨沂中占据了地势。伪齐军依山列阵。数万人的军团严阵以待,最前排是密密麻麻的弓箭手…这是以往宋军的标准战队,这意味着一旦开战,进攻方会面临数不尽的遮天蔽日一样的箭雨,那是个无解的噩梦…
杨沂中却偏偏要往井里跳,刘猊要什么他就给了什么,他派摧锋军统制吴锡率5000精骑,向伪齐军主阵正面冲击。当天的箭雨如期而至,却没法阻挡住宋军骑兵的突破!
因伪齐军没有宋军的制式武器神臂弓及与之相近的各种弓弩。如有,金军早就拿到专利,复制粘贴出无数份了,四太子殿下还用带着满身箭眼在秦岭里满山乱跑吗?科技优势是汉人所独有!直到宋朝灭亡,甚至明朝灭亡,异族人都没法染指!
5000骑兵动摇了刘猊的主阵地,杨沂中适时发起总攻,他亲自率军从伪齐军偏面冲进去,自陷于超级大阵之内。这样子很绝望,非常像找死,不过杨沂中给刘猊留了份惊喜!
张俊的前军统制张宗颜在开战前受杨沂中之命,悄悄绕到伪齐军背后,这时突然间发动,在刘猊背后插了一刀!
这就是杨沂中的风格!这人的每一个举动看起来都是疯狂般的热血沸腾,不过在这后面隐藏着千般小心、万般计算,每一步都机械般的精确…这在以后的岁月里,在一个个关键时刻都会被验证!
伪齐军大阵崩溃了,三路夹击,出其不意,刘猊又不是什么名将,他所能做的就是在千军万马中把自己救了出来…
一万多伪齐军被杨沂中生俘,另夺船数百艘、车数千辆。而刘猊的东路军一败,中路军刘麟也马上逃!逃跑过程中被刘光世手下第一大将王德与杨沂中合兵,一直追到淮河南岸的寿春府;西路的孔彦舟围光州不下,也一起退兵!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杨沂中搞掂了这次伪齐的大举进犯!
近卫军露脸,赵构格外高兴。他边向宰执人员们炫耀“这回你们知道俺识人、得人了吧”边给杨沂中送去了嘉奖令——升杨沂中为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兼侍卫军马帅、步帅!
很乖的小杨非常聪明地拒绝了,理由很伟大——三衙军力不能归于一人,这是祖宗说了近180年的话!... -->>
赵构亲笔给张浚写了一道诏书“若有一人渡江,当场立斩”给杨沂中写了诏书“若不进兵,当行军法”10月3日,张浚的都督府参议军事吕祉被赵构派往前线,特地督战刘光世所部!
同日,韩世忠率兵渡过淮河反击,成功阻住了刘猊的东路军!而张俊在接到赵构的必杀令后也快速返回,和刘麟的10万大军在濠州、寿州之间硬拼!另外,张浚命杨沂中马上率殿前军去与张俊会合!
当晚,张浚所派之人来到长江南岸、刘光世的暂驻地采石矶,把诏书的样本给了刘光世!刘光世的脸一下子就绿了,皇帝这回是动真格的,小命难保了!他火速把手下那批包括第一大将王德、第二大将郦琼的神奇将军们召来,说了一句话“汝辈且向前,救取吾首级”
前面说过:刘光世本人是个战场草包,什么仗都能打输。可手下的将军们却勇悍绝伦,某些特殊的在韩世忠、岳飞面前都敢瞪眼,还偏偏就服这位刘大衙内!这时刘光世喊救命,这帮人立即爆炸了…
4日,王德、郦琼等全部杀回淮西,和伪齐军硬拼。张俊早已杀得水深火热了。在他们后面,杨沂中也在向战场靠近,现在到达濠州。
在皇帝必杀令的震慑下,宋军的速度让人很瞠目。以刘光世军为例,他们从原驻地庐州后撤回长江南岸,接命令后再往回赶,居然在霍丘、正阳、前羊寺这些地方与伪齐军接战!
霍丘在寿州,就在淮河南岸,论水平线的话,比庐州还要再北一点。这足以说明刘光世怕到了什么程度!而他的将军们也着实出力,所有仗场场大胜,稳住了他的脑袋。可这次战役的真正焦点却不在这儿,而是在濠州的藕塘镇。真正的风光人物不是中兴四将中的任何一位,而是杨沂中!
要说下小杨了。小杨来头很大。有种说法说他是北宋名将杨业的玄孙,出生在代州,从小勇武绝人,从军后隶属于张俊部下。当赵构组建元帅府时。小杨是最早的班底之一,那时他整夜执戈侍立于赵构幕外,让少年期的赵构产生了难得的安全感。
杨沂中第一次发威时很震撼,那时盗贼丛生,一优秀的盗贼已不是看他抢了多少东西,而是占了多少城池土地。任城就被抢了,元帅府派了很多人去都没法。某一天,赵构登高望城,心里郁闷,这还是赵家的世界吗?却见几名骑兵披甲执锐。闯进了任城城门!
赵构亲眼目睹这几名骑士在城内纵横驰骋,力杀数百人,其中为首那人满身血污,像受了重伤。赵构急命人召回,却发现那都是所杀盗贼的污血。本身并没伤痕。赵构惊喜交集,亲自奉酒给他“酌此血汉”
杨沂中由此知名。小杨生来一脸浓髯,神色雄壮。喜欢他的人叫他“十哥”这个排名是建炎南渡后将军大排行时搞的,从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吴璘一路排,直到最小的杨沂中…
烦他的嘛,不大雅致,叫他“髯阉”谁让他是赵构最贴心的人呢?忠心耿耿。无条件服从任何命令,像个太监一样的听话,只不过是多了把大胡子罢了…
8日,刘猊率数万大军欲从濠州定远县南下庐州,与刘麟主力会合。结果在越家坊,刘猊的前锋军遭遇杨沂中的2000殿前军。没说的。杨沂中迅速解决战斗,继续主动进击,迎向刘猊的大军!
10日,两军相遇在定远县东南方60余里的藕塘镇。刘猊先到,先于杨沂中占据了地势。伪齐军依山列阵。数万人的军团严阵以待,最前排是密密麻麻的弓箭手…这是以往宋军的标准战队,这意味着一旦开战,进攻方会面临数不尽的遮天蔽日一样的箭雨,那是个无解的噩梦…
杨沂中却偏偏要往井里跳,刘猊要什么他就给了什么,他派摧锋军统制吴锡率5000精骑,向伪齐军主阵正面冲击。当天的箭雨如期而至,却没法阻挡住宋军骑兵的突破!
因伪齐军没有宋军的制式武器神臂弓及与之相近的各种弓弩。如有,金军早就拿到专利,复制粘贴出无数份了,四太子殿下还用带着满身箭眼在秦岭里满山乱跑吗?科技优势是汉人所独有!直到宋朝灭亡,甚至明朝灭亡,异族人都没法染指!
5000骑兵动摇了刘猊的主阵地,杨沂中适时发起总攻,他亲自率军从伪齐军偏面冲进去,自陷于超级大阵之内。这样子很绝望,非常像找死,不过杨沂中给刘猊留了份惊喜!
张俊的前军统制张宗颜在开战前受杨沂中之命,悄悄绕到伪齐军背后,这时突然间发动,在刘猊背后插了一刀!
这就是杨沂中的风格!这人的每一个举动看起来都是疯狂般的热血沸腾,不过在这后面隐藏着千般小心、万般计算,每一步都机械般的精确…这在以后的岁月里,在一个个关键时刻都会被验证!
伪齐军大阵崩溃了,三路夹击,出其不意,刘猊又不是什么名将,他所能做的就是在千军万马中把自己救了出来…
一万多伪齐军被杨沂中生俘,另夺船数百艘、车数千辆。而刘猊的东路军一败,中路军刘麟也马上逃!逃跑过程中被刘光世手下第一大将王德与杨沂中合兵,一直追到淮河南岸的寿春府;西路的孔彦舟围光州不下,也一起退兵!
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杨沂中搞掂了这次伪齐的大举进犯!
近卫军露脸,赵构格外高兴。他边向宰执人员们炫耀“这回你们知道俺识人、得人了吧”边给杨沂中送去了嘉奖令——升杨沂中为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兼侍卫军马帅、步帅!
很乖的小杨非常聪明地拒绝了,理由很伟大——三衙军力不能归于一人,这是祖宗说了近180年的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