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赵四娘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凡事都崇尚亲力亲为的姜氏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办作坊?我看用不着吧?其实每天两千斤粉丝,咱们自家人吃点儿苦,还是能……”
“娘,若只是一天两天的,见天做上个两三千斤粉丝,咱们咬咬牙还能挺过去。可这是长约,至少得做满三个月,全靠咱家人自己做,哪能扛得住呀?而且我这个提议倒不全是为了给咱家人减轻负担,更多的是想让那些今儿主动站出来帮助咱家,他们自家却还在贫困线下苦苦挣扎着的乡亲们走出困境。”
赵四娘细细解释道:“别看粉丝不过卖七文钱一斤,可成千上万斤下来,这里头的赚头还是极大的,因此咱们完全可以出得起工钱来请这些乡亲们来咱家作坊做工。这工钱也不好太惹眼,就和码头上苏记出的一样,每天给四十文钱。不过除了工钱之外,咱家每个月月底可以根据作坊里的经营情况,给乡亲们分红。分多少不好说,但我相信顺利的话,不敢说能让他们衣食无忧,但至少会让这些善良的人们吃饱穿暖。”
这话一出,姜老爷子心头大震,这姜家滩有多穷,在场的人之中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自打不能出海之后,原本就贫穷的小渔村里的好多户人家都陷入绝境,姜老爷子就亲眼见到好几户人家因为饥饿而绝户。诚然,姜家滩虽然贫穷,可大部分乡亲们依然保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那些过不下去的人家都想要伸手帮他们一把,只可惜实在是有心无力。尽管乡亲们已经尽了绵薄之力救人,好歹没让那些人直接饿死,但常年饥饿之下,他们中绝大多数还是没有熬得下去。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里竟会有人死于饥饿,这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悲痛莫名啊!
其他家人或许没有姜老爷子的感触那么深,但心地善良的他们都没有再说出反对的话语来。
这日赵家铺给姜家盖房工地上送去的晌午饭格外丰盛,用以犒劳早上来回奔波的众位帮闲。
收了铺子后。姜老爷子领着赵永忠、赵三郎和赵四娘,带上谢礼前去今日前来铺子里助阵的人家一一致谢。
善心的姜老爷子和赵永忠把在姜家帮闲的那些穷苦人家也算在了道谢名单之内,其实这违背了赵四娘的初衷。赵四娘认为“主动来”和“被动请”的两拨人应当区别对待,众位帮闲是她让赵三郎请来的。而非自己主动过来的,给他们多加几个菜,多结些工钱就够了,没有必要亲自上门道谢。不过权衡过利弊后,赵四娘并没有进行劝阻。
道完谢后,一行四人来到了里正姜武家。
里正家人丁不旺,虽然姜武也先后有过好个儿子,但大多早夭,如今只剩下了幼子。幼子大名叫姜宝胜,和他爹爹一样。在族中也排行第五,小名姜小五。
姜宝胜今年二十八岁,十年前家里也曾给他娶过一房媳妇儿,但新媳妇嫁来姜家滩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也不曾给他留下一儿半女。自那以后。虽然姜武老两口积极筹备着为他续娶一房媳妇儿,可心灰意冷的他早就歇了成家的心思,拒绝了老两口的好意,一直打着光棍。
这几年姜宝胜一直在镇上的福来酒家做伙计,因为实在是怕了爹娘的逼婚,平日里就宿在酒家给伙计安排的住处,每隔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趟。因此今早儿来赵家铺里的众人中并有姜宝胜的身影。姜老爷子一行自然不是为了道谢而来,其实他们是为了同里正商量要在村子里办粉丝作坊的事儿。
和赵四娘原意有很大不同的是,姜老爷子提议兴办的这间作坊不再是赵姜两家的私人作坊,而是姜家滩的公办作坊。
赵家铺打算把从苏记商行借来的一百两银子转借给村里,由村里出面兴办作坊,将来作坊走上正轨。资金回笼后,再将银钱还给苏记。而作坊盈利所得则在年底分给村里的每户人家。
里正一听,登时感动莫名,紧紧拉住姜老爷子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制作粉丝这门据说源自宁国的技术。在幽州那可是头一份儿的。虽说谈不上一本万利,但里面蕴含着的巨大利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人家赵家铺既有技术又有本钱,再加上有苏记商行做后台,根本就可以单干,完全不用和别人分一杯羹。而现在他们居然要把这么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尽数送给村里,这颗仁心、这份胸襟,怎能不让人感动?
公正厚道的姜武下意识地就想要拒绝,他不能这么白白占人家的便宜呀!可是想到村里那些穷的叮当响的乡亲们他犹豫了。虽说自打去年有了高产的番薯,好些乡亲们不再食不果腹,也再没听说谁家有... -->>
凡事都崇尚亲力亲为的姜氏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反对:“办作坊?我看用不着吧?其实每天两千斤粉丝,咱们自家人吃点儿苦,还是能……”
“娘,若只是一天两天的,见天做上个两三千斤粉丝,咱们咬咬牙还能挺过去。可这是长约,至少得做满三个月,全靠咱家人自己做,哪能扛得住呀?而且我这个提议倒不全是为了给咱家人减轻负担,更多的是想让那些今儿主动站出来帮助咱家,他们自家却还在贫困线下苦苦挣扎着的乡亲们走出困境。”
赵四娘细细解释道:“别看粉丝不过卖七文钱一斤,可成千上万斤下来,这里头的赚头还是极大的,因此咱们完全可以出得起工钱来请这些乡亲们来咱家作坊做工。这工钱也不好太惹眼,就和码头上苏记出的一样,每天给四十文钱。不过除了工钱之外,咱家每个月月底可以根据作坊里的经营情况,给乡亲们分红。分多少不好说,但我相信顺利的话,不敢说能让他们衣食无忧,但至少会让这些善良的人们吃饱穿暖。”
这话一出,姜老爷子心头大震,这姜家滩有多穷,在场的人之中没有比他更清楚的了。
自打不能出海之后,原本就贫穷的小渔村里的好多户人家都陷入绝境,姜老爷子就亲眼见到好几户人家因为饥饿而绝户。诚然,姜家滩虽然贫穷,可大部分乡亲们依然保有一颗善良的心,看到那些过不下去的人家都想要伸手帮他们一把,只可惜实在是有心无力。尽管乡亲们已经尽了绵薄之力救人,好歹没让那些人直接饿死,但常年饥饿之下,他们中绝大多数还是没有熬得下去。在风调雨顺的好年景里竟会有人死于饥饿,这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悲痛莫名啊!
其他家人或许没有姜老爷子的感触那么深,但心地善良的他们都没有再说出反对的话语来。
这日赵家铺给姜家盖房工地上送去的晌午饭格外丰盛,用以犒劳早上来回奔波的众位帮闲。
收了铺子后。姜老爷子领着赵永忠、赵三郎和赵四娘,带上谢礼前去今日前来铺子里助阵的人家一一致谢。
善心的姜老爷子和赵永忠把在姜家帮闲的那些穷苦人家也算在了道谢名单之内,其实这违背了赵四娘的初衷。赵四娘认为“主动来”和“被动请”的两拨人应当区别对待,众位帮闲是她让赵三郎请来的。而非自己主动过来的,给他们多加几个菜,多结些工钱就够了,没有必要亲自上门道谢。不过权衡过利弊后,赵四娘并没有进行劝阻。
道完谢后,一行四人来到了里正姜武家。
里正家人丁不旺,虽然姜武也先后有过好个儿子,但大多早夭,如今只剩下了幼子。幼子大名叫姜宝胜,和他爹爹一样。在族中也排行第五,小名姜小五。
姜宝胜今年二十八岁,十年前家里也曾给他娶过一房媳妇儿,但新媳妇嫁来姜家滩不到一年便撒手人寰,也不曾给他留下一儿半女。自那以后。虽然姜武老两口积极筹备着为他续娶一房媳妇儿,可心灰意冷的他早就歇了成家的心思,拒绝了老两口的好意,一直打着光棍。
这几年姜宝胜一直在镇上的福来酒家做伙计,因为实在是怕了爹娘的逼婚,平日里就宿在酒家给伙计安排的住处,每隔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趟。因此今早儿来赵家铺里的众人中并有姜宝胜的身影。姜老爷子一行自然不是为了道谢而来,其实他们是为了同里正商量要在村子里办粉丝作坊的事儿。
和赵四娘原意有很大不同的是,姜老爷子提议兴办的这间作坊不再是赵姜两家的私人作坊,而是姜家滩的公办作坊。
赵家铺打算把从苏记商行借来的一百两银子转借给村里,由村里出面兴办作坊,将来作坊走上正轨。资金回笼后,再将银钱还给苏记。而作坊盈利所得则在年底分给村里的每户人家。
里正一听,登时感动莫名,紧紧拉住姜老爷子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制作粉丝这门据说源自宁国的技术。在幽州那可是头一份儿的。虽说谈不上一本万利,但里面蕴含着的巨大利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人家赵家铺既有技术又有本钱,再加上有苏记商行做后台,根本就可以单干,完全不用和别人分一杯羹。而现在他们居然要把这么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尽数送给村里,这颗仁心、这份胸襟,怎能不让人感动?
公正厚道的姜武下意识地就想要拒绝,他不能这么白白占人家的便宜呀!可是想到村里那些穷的叮当响的乡亲们他犹豫了。虽说自打去年有了高产的番薯,好些乡亲们不再食不果腹,也再没听说谁家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