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北宋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时入1122年,辽国的形势急转直下。中京失陷,天祚皇帝赐死人望极高的晋王,人心进一步解体。契丹大臣耶律余睹叛投女真,金人获悉辽国兵力空虚,大举进犯。天祚西逃,耶律淳称帝,辽人纷纷投降。
久等的时机已然来临。北伐一靠实力,二靠运筹,怎样才能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什么时机适合出兵都是难题。
北宋的经济还不错,人文也比较发达,科技领先于时代,为何军力不强?到徽宗时,宋人的厌战情绪极重,朝堂上反对战争的大臣相当不少。如何提升士气,如何激起民众的斗志,是几年来刘通孜孜以求、身体力行的大事。
去年五月以来,朝廷下令裁减诸州曹掾官,借此东风,西北的动作之大为宋国之冠,冗官冗员大幅度精简。西北的大方向,仍然遵循军事打头、经济紧跟、人事递进的方针。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不是现在,而是经济进一步发展,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体制虽然不作改动,但冗官非裁不可。
整顿军事,改革军制,这是首要之务。即使将来与宋庭决裂,都不能退缩。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首先,成立军事总部,下设参谋部、后勤部、情报部。参谋部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协调军队的调配;后勤部负责粮草的收集和供应;情报部负责搜集、汇总敌我双方的情报。
总部负责全盘的军事行动,人员有吕将、公孙胜、方铁山、邓肃、戴智、刘仲偃、范致虚等人。吕将为参谋部主官,公孙胜为副;戴智为后勤部主官,刘仲偃为副;方铁山为情报部主官,暂无副手。总部由刘通直接掌握。
其次,提拔任命军事人才,赋予军事长官更大的兵权。战场瞬息万变,需有临机决断权;将官领兵不能太少,少则难打大战,临时凑集的军队,指挥不灵,配合生疏,不仅形不成战斗力,有时候反而互相掣肘。
第三,实施精兵政策,保障待遇。士兵每月的军饷不少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将官的饷银不低于文官。立功的将士必有奖赏,伤亡的抚恤高,将来还要升高,务必使战士们无后顾之忧。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刘通等人迎着春风,来到太原驻军营地。都指挥使康包与指挥使花荣、李逵等人将大家接入军营。刘通来此,事先不作通知,来此目的有三:一是视察训练情况,二是探查士气,三是检查军事物资的筹备程度。
一入军营,传来满耳的喊杀声,战士们训练刻苦,精神饱满。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后世的训练方法与古代练兵相结合,焕发出新的威力。
巡视中,刘通问道:“包子,战士们对北上作战怎么想的?”
铁包:“有的人来当兵找出路,养家糊口;有的想杀敌立功,光宗耀祖。”
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生存与生活的考虑永远是第一位的。物质利益之外,战争的意义当然也要宣传,人还是要有一些精神的。对高级将官而言,大局意识、战略眼光则是必须具备的。对不同的群体。
刘通:“部队的装备怎么样?”
康包:“太原驻军是第一批换装的,原先的军械物资都转给后方驻军了。”
刘通:“军纪执行如何?”
康包:“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刘通:“军纪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军纪涣散的队伍,再好的武器都是摆设。”
康包:“铁包晓得。”
刘通:“咱们很快就要北上。”
李逵:“早些杀出去,岂不痛快。”
刘通:“以前咱们没做好准备,粮草不够,军马不足,军械还是旧的,出去就要丢人现眼,打败仗。你的斧头不就没做好吗?”
李逵嘿嘿笑:“现在好了。”
刘通:“所以现在杀出去。”
李逵:“杀他奶奶的。”
刘通:“对,杀他奶奶的。”
回到署衙,召开战前会议。会上,吕将、戴智、方铁山、范致虚分别通报双方的兵力和部署,军械粮草,敌我双方的态势以及河东的情况。范致虚是河东路宣抚使,本路的情况由他汇总和上报。
西北的兵力总共三十万,其中内地驻军约六万,西夏边境约八万,河东与永兴军路北部为十六万。辽西的总兵力为六十万,其中西京一带有二十余万,河套地区有十余万,呼和浩特地区有数万,其西北地区在二十万以上,只多不少。辽人兵力虽然占优,但比较分散,而且士气低落。
后勤方面,目前的粮草器械可以供应十万人的军队一年的战事,后续粮草继续筹集。民情方面,三秦民众已经发动,民间物资由官府优先征购,一些商人和士绅给军队捐资,当然,将来会有回报,他们可以优先购买北方的部分土地,优先兴办实业。辽国那里,民心浮动,南下的辽人日渐增多,汉裔辽民纷纷来投。
战事方面,金兵气势愈盛,向南向西大步推进,同时派出使节约宋攻辽。西夏援辽的军队同样不敌金兵,已经班师回国,现在处于观望状态。我河北地区战事失利,几次战役都败于辽军。
刘通汇总时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位都是大宋朝的精英人士,对当今天下大势比一般人知道得多,看得也更远。朝堂上不少人是反对北上作战的,西北军营中主张早出兵的却大有人在。为何会出现二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呢?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老眼光看新形势,用局部代替全局。这二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我们的状况还不是太理想,但是辽国更是一团糟。今天我们不克服暂时的困难,明天就要面对巨大的困难。”
“辽国的灭亡已经不远,女真的面目更加明朗,这是我们出兵辽国的最佳时机,过早则无成算,太迟则养成大患。近期内我将以重兵北... -->>
时入1122年,辽国的形势急转直下。中京失陷,天祚皇帝赐死人望极高的晋王,人心进一步解体。契丹大臣耶律余睹叛投女真,金人获悉辽国兵力空虚,大举进犯。天祚西逃,耶律淳称帝,辽人纷纷投降。
久等的时机已然来临。北伐一靠实力,二靠运筹,怎样才能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什么时机适合出兵都是难题。
北宋的经济还不错,人文也比较发达,科技领先于时代,为何军力不强?到徽宗时,宋人的厌战情绪极重,朝堂上反对战争的大臣相当不少。如何提升士气,如何激起民众的斗志,是几年来刘通孜孜以求、身体力行的大事。
去年五月以来,朝廷下令裁减诸州曹掾官,借此东风,西北的动作之大为宋国之冠,冗官冗员大幅度精简。西北的大方向,仍然遵循军事打头、经济紧跟、人事递进的方针。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不是现在,而是经济进一步发展,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体制虽然不作改动,但冗官非裁不可。
整顿军事,改革军制,这是首要之务。即使将来与宋庭决裂,都不能退缩。这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首先,成立军事总部,下设参谋部、后勤部、情报部。参谋部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协调军队的调配;后勤部负责粮草的收集和供应;情报部负责搜集、汇总敌我双方的情报。
总部负责全盘的军事行动,人员有吕将、公孙胜、方铁山、邓肃、戴智、刘仲偃、范致虚等人。吕将为参谋部主官,公孙胜为副;戴智为后勤部主官,刘仲偃为副;方铁山为情报部主官,暂无副手。总部由刘通直接掌握。
其次,提拔任命军事人才,赋予军事长官更大的兵权。战场瞬息万变,需有临机决断权;将官领兵不能太少,少则难打大战,临时凑集的军队,指挥不灵,配合生疏,不仅形不成战斗力,有时候反而互相掣肘。
第三,实施精兵政策,保障待遇。士兵每月的军饷不少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将官的饷银不低于文官。立功的将士必有奖赏,伤亡的抚恤高,将来还要升高,务必使战士们无后顾之忧。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刘通等人迎着春风,来到太原驻军营地。都指挥使康包与指挥使花荣、李逵等人将大家接入军营。刘通来此,事先不作通知,来此目的有三:一是视察训练情况,二是探查士气,三是检查军事物资的筹备程度。
一入军营,传来满耳的喊杀声,战士们训练刻苦,精神饱满。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后世的训练方法与古代练兵相结合,焕发出新的威力。
巡视中,刘通问道:“包子,战士们对北上作战怎么想的?”
铁包:“有的人来当兵找出路,养家糊口;有的想杀敌立功,光宗耀祖。”
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生存与生活的考虑永远是第一位的。物质利益之外,战争的意义当然也要宣传,人还是要有一些精神的。对高级将官而言,大局意识、战略眼光则是必须具备的。对不同的群体。
刘通:“部队的装备怎么样?”
康包:“太原驻军是第一批换装的,原先的军械物资都转给后方驻军了。”
刘通:“军纪执行如何?”
康包:“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刘通:“军纪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军纪涣散的队伍,再好的武器都是摆设。”
康包:“铁包晓得。”
刘通:“咱们很快就要北上。”
李逵:“早些杀出去,岂不痛快。”
刘通:“以前咱们没做好准备,粮草不够,军马不足,军械还是旧的,出去就要丢人现眼,打败仗。你的斧头不就没做好吗?”
李逵嘿嘿笑:“现在好了。”
刘通:“所以现在杀出去。”
李逵:“杀他奶奶的。”
刘通:“对,杀他奶奶的。”
回到署衙,召开战前会议。会上,吕将、戴智、方铁山、范致虚分别通报双方的兵力和部署,军械粮草,敌我双方的态势以及河东的情况。范致虚是河东路宣抚使,本路的情况由他汇总和上报。
西北的兵力总共三十万,其中内地驻军约六万,西夏边境约八万,河东与永兴军路北部为十六万。辽西的总兵力为六十万,其中西京一带有二十余万,河套地区有十余万,呼和浩特地区有数万,其西北地区在二十万以上,只多不少。辽人兵力虽然占优,但比较分散,而且士气低落。
后勤方面,目前的粮草器械可以供应十万人的军队一年的战事,后续粮草继续筹集。民情方面,三秦民众已经发动,民间物资由官府优先征购,一些商人和士绅给军队捐资,当然,将来会有回报,他们可以优先购买北方的部分土地,优先兴办实业。辽国那里,民心浮动,南下的辽人日渐增多,汉裔辽民纷纷来投。
战事方面,金兵气势愈盛,向南向西大步推进,同时派出使节约宋攻辽。西夏援辽的军队同样不敌金兵,已经班师回国,现在处于观望状态。我河北地区战事失利,几次战役都败于辽军。
刘通汇总时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诸位都是大宋朝的精英人士,对当今天下大势比一般人知道得多,看得也更远。朝堂上不少人是反对北上作战的,西北军营中主张早出兵的却大有人在。为何会出现二种截然相反的看法呢?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老眼光看新形势,用局部代替全局。这二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我们的状况还不是太理想,但是辽国更是一团糟。今天我们不克服暂时的困难,明天就要面对巨大的困难。”
“辽国的灭亡已经不远,女真的面目更加明朗,这是我们出兵辽国的最佳时机,过早则无成算,太迟则养成大患。近期内我将以重兵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