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我的三国我当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董芸却有些不明白,“师傅想到什么了?”
“芸儿,你想想,这阵子城里是不是多了好些人?”华佗提醒道。
“是多了好些逃难的人。”董芸想了想,突然神色一变,急道,“我也明白了。大街上生病的人也多了许多,是不是会有更多人的人生病?”
华佗看了刘墉一眼,只见刘墉重重地点了点头,不由得心头大震,顿时陷入到深深的恐惧之中。华佗喃喃道:“难道又要面临一场疠疫吗?”他太了解瘟疫的残暴了。汉末时战争不断,四处皆有暴尸荒野者,逃难的灾民更加剧了疫病的传播,各种传染病肆虐,全国死亡人数竟达二千余万人。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便是这时的真实写照。
“华先生也无需太过担心。在应付这种由微生物引起的疫病方面,西医却是比中医要高明得多。”刘墉安慰道。
华佗又惊又喜道:“请公子为老朽详加解说。”
“西医中对于这种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个专门的名词,叫传染病。”刘墉看着这两人疑惑的眼光,又只得当一回老师,继续解释道,“这些微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内,引起发病,出现症状,叫做感染。生病的人将病又传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得了相同的病,这就叫传染,这种病就叫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最初只有一个或几个人得病,然后是很多很多人发病,而症状都很相似,比如说伤寒。”
“其实在我们这儿也是有专门的名称,叫疠疫,也叫瘟疫。”华佗点点头,又郑重地道:“公子请再讲。”
“西医的理论中传染病有三大要素,分别叫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下面我分别解释……”刘墉侃侃而道,“所谓传染源,是指已经患病的动物、人等;传播途径是微生物从患病人到感染健康人的方式,比如说肺痨必须要接触到病人的痰渍,破伤风必须要有深的刀口,传播途径又可细分为直接接触、蚊虫叮咬、交配传染……”
“大哥,你坏死了。”董芸“啊”的一声,轻啐一口,小脸胀得通红。
刘墉笑道:“我说的可是医道,偏你想歪了。”
董芸脸上更红,嘤咛道:“你才想歪了。”
刘墉不去理她,继续说道:“第三个叫易感人群。就是说有的人对某种微生物特别容易被感染。比如说大人不容易得百日咳,我们人不会得猪瘟。”
董芸又是“嗤”的一声轻笑,却听刘墉又道:“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环,那么传染病也就无从传播开了。”
“公子的意思是伤寒也是有法子可以防治的?”华佗欣喜若狂。
“正是。比如说传染源,我们可以通过治疗让那些生病的人好起来。当然也有可能没治好,这时我们便要重视后续的处置。比如说要焚烧尸体以及他们用过的衣物,配制药水如生石灰、草木灰等等把这些病人用过的器具、生活的周围都进行消毒,把这些致病的微生物杀死,这样就没有可以传染给健康人引起发病的微生物了。
“第二是切断传播途径。比如说疟疾,也就是‘打摆子’,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所以平时的灭蚊就显得极其重要。对于已经发病的人,我们便将他们与健康的人分隔开来,不让他们有接触的机会,这样也不会传染了。
“第三,易感人群。就是要将容易感染的人变成不易感染的人。”
董芸讶然道:“难道也要用石灰撒在身上,那不是很难受吗?”
刘墉、华佗哈哈大笑,华佗道:“芸儿别着急,你那大哥自有办法的。”董芸也想这个法子怎么可能,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刘墉笑道:“要使人变得不易感法子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多锻炼,增强抵抗力,然后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三,适时服用一些有效的药物。如此三管齐下,即便有疫病发生也不会引起大的流行,更不会造成大的死亡。”刘墉暗道,其实最好的法子是接种疫苗,那才是一劳永逸的法子呢,可惜现在没这个能力和也没这个条件。
“听刘公子这一言,老朽茅塞顿开。公子可是已有了应对之策?”
刘墉点点头道:“咱们的先贤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这个概念,这里面其实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都是强调预防为先,未雨绸缪。如今市镇上的病患越来越多,得及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免小病酿成大疫,到时悔之晚矣。”
“公子所言甚是,这得虞县长颁布文告,立时施行才成。”
“在下正是此意。因而想请华先生向虞县长陈说利害,尽早施行。先生乃当世名医,您说的话可比我这个半吊子可有分量得多。”
华佗哈哈一笑道:“公子放心,老朽明白了。”
华佗便和刘墉一同来见虞翻,华佗将此情形一说。此情早多有属下的禀报,不过虞翻并没太放在心上。这也难怪,荆襄一带受黄巾之乱影响甚小,粮足民丰,人心安定,虞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也是情有可原。不过,... -->>
董芸却有些不明白,“师傅想到什么了?”
“芸儿,你想想,这阵子城里是不是多了好些人?”华佗提醒道。
“是多了好些逃难的人。”董芸想了想,突然神色一变,急道,“我也明白了。大街上生病的人也多了许多,是不是会有更多人的人生病?”
华佗看了刘墉一眼,只见刘墉重重地点了点头,不由得心头大震,顿时陷入到深深的恐惧之中。华佗喃喃道:“难道又要面临一场疠疫吗?”他太了解瘟疫的残暴了。汉末时战争不断,四处皆有暴尸荒野者,逃难的灾民更加剧了疫病的传播,各种传染病肆虐,全国死亡人数竟达二千余万人。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诗句便是这时的真实写照。
“华先生也无需太过担心。在应付这种由微生物引起的疫病方面,西医却是比中医要高明得多。”刘墉安慰道。
华佗又惊又喜道:“请公子为老朽详加解说。”
“西医中对于这种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有个专门的名词,叫传染病。”刘墉看着这两人疑惑的眼光,又只得当一回老师,继续解释道,“这些微生物进入我们的身体内,引起发病,出现症状,叫做感染。生病的人将病又传给其他人,让更多的人得了相同的病,这就叫传染,这种病就叫传染病。它的特点是最初只有一个或几个人得病,然后是很多很多人发病,而症状都很相似,比如说伤寒。”
“其实在我们这儿也是有专门的名称,叫疠疫,也叫瘟疫。”华佗点点头,又郑重地道:“公子请再讲。”
“西医的理论中传染病有三大要素,分别叫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下面我分别解释……”刘墉侃侃而道,“所谓传染源,是指已经患病的动物、人等;传播途径是微生物从患病人到感染健康人的方式,比如说肺痨必须要接触到病人的痰渍,破伤风必须要有深的刀口,传播途径又可细分为直接接触、蚊虫叮咬、交配传染……”
“大哥,你坏死了。”董芸“啊”的一声,轻啐一口,小脸胀得通红。
刘墉笑道:“我说的可是医道,偏你想歪了。”
董芸脸上更红,嘤咛道:“你才想歪了。”
刘墉不去理她,继续说道:“第三个叫易感人群。就是说有的人对某种微生物特别容易被感染。比如说大人不容易得百日咳,我们人不会得猪瘟。”
董芸又是“嗤”的一声轻笑,却听刘墉又道:“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环,那么传染病也就无从传播开了。”
“公子的意思是伤寒也是有法子可以防治的?”华佗欣喜若狂。
“正是。比如说传染源,我们可以通过治疗让那些生病的人好起来。当然也有可能没治好,这时我们便要重视后续的处置。比如说要焚烧尸体以及他们用过的衣物,配制药水如生石灰、草木灰等等把这些病人用过的器具、生活的周围都进行消毒,把这些致病的微生物杀死,这样就没有可以传染给健康人引起发病的微生物了。
“第二是切断传播途径。比如说疟疾,也就是‘打摆子’,是由蚊虫叮咬引起的,所以平时的灭蚊就显得极其重要。对于已经发病的人,我们便将他们与健康的人分隔开来,不让他们有接触的机会,这样也不会传染了。
“第三,易感人群。就是要将容易感染的人变成不易感染的人。”
董芸讶然道:“难道也要用石灰撒在身上,那不是很难受吗?”
刘墉、华佗哈哈大笑,华佗道:“芸儿别着急,你那大哥自有办法的。”董芸也想这个法子怎么可能,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刘墉笑道:“要使人变得不易感法子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多锻炼,增强抵抗力,然后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三,适时服用一些有效的药物。如此三管齐下,即便有疫病发生也不会引起大的流行,更不会造成大的死亡。”刘墉暗道,其实最好的法子是接种疫苗,那才是一劳永逸的法子呢,可惜现在没这个能力和也没这个条件。
“听刘公子这一言,老朽茅塞顿开。公子可是已有了应对之策?”
刘墉点点头道:“咱们的先贤很早就提出了‘治未病’这个概念,这里面其实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都是强调预防为先,未雨绸缪。如今市镇上的病患越来越多,得及早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以免小病酿成大疫,到时悔之晚矣。”
“公子所言甚是,这得虞县长颁布文告,立时施行才成。”
“在下正是此意。因而想请华先生向虞县长陈说利害,尽早施行。先生乃当世名医,您说的话可比我这个半吊子可有分量得多。”
华佗哈哈一笑道:“公子放心,老朽明白了。”
华佗便和刘墉一同来见虞翻,华佗将此情形一说。此情早多有属下的禀报,不过虞翻并没太放在心上。这也难怪,荆襄一带受黄巾之乱影响甚小,粮足民丰,人心安定,虞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也是情有可原。不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