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重生后,从打工仔到商业巨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宏光光学仪器厂,坐落在川省东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的山脉绵延三百多公里,当年是打游击的好地方,着名长篇小说和电视剧《红岩》里面的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原型就出自这里,宏光光学仪器厂是当年大搞三线建设时代的产物,当年主要生产狙击枪的瞄准镜和军用望远镜之类的光学仪器,后来军转民之后也生产过照相机,所生产的照相机还获得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多项金奖,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在市面上流行开来,这就是这个时代国营企业的通病,他们只适合计划经济的时代,在市场经济来临之时,他们就变得不能适应了,宏光厂的照相机就是这样,等他们造出合格产品的时候,市场经济已经来临,他们又不太适应市场经济模式,也不懂得什么营销手段,所以能够卖出的产品就很少,这个时候的宏光厂正是频临倒闭的时候,好在有国家兜底,所有员工还能发最基本的生活费。
郑云龙和父亲开着车刚刚进入华蓥山脉的边缘,父亲郑大贵就显得特别的激动和兴奋,望着窗外的群山,父亲又开始讲他当年的故事,这些故事郑云龙听过好几遍了,父亲当年也算是有志青年,受累于爷爷的历史问题,高中只读了一年之后就被劝退回了家里务农,父亲不甘心,又跑到另外一个县去读书,最后也没把高中二年级读完,还是得回到农村种地,他想要去参军,在体检合格的情况下被村乡两级政府用爷爷的历史问题卡了下来,村里面想要把父亲留下来做民办教师,或者做赤脚医生,父亲却一心想要跳出农村,在家里务农一年之后就有了机遇,国家大搞三线建设,他如愿以偿的进厂当了工人,由于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那个年代的高中生也算是知识分子了,父亲这时候刚刚20岁,他头脑灵活,也很会来事儿,按照后世的话就是智商和情商都还不错,也正是满怀壮志的时候,父亲最开始也是普通的工人,不久之后就脱颖而出,进入了材料总库,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厂里一位叫李光伟的光学仪器工程师看中,调到他手里做他的助手,这位叫李光伟的工程师很有来头,也很有水平,他是苏州人士,1933年出生,和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刚好是同乡,可能是名字中带有一个光字,也可能是从小就听说了王大珩的故事,1952年,李光伟考入浙江大学,进入刚刚成立的光学仪器专业学习,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光学相关的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作,再之后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来到川省工作。有这么好的一位领导和老师,当时的父亲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好景不长,那场席卷全国的运动还是爆发了,进厂三年之后,父亲盼望的转正没有任何的希望,他的人和他的档案又被退回到了乡里,在农村又挣扎了一年多,各种能够跳出农村的路子都没有走通,到了1968年下半年,绝望的父亲已经年满24周岁,这个年龄在现在不算大,在那个年代就算真正的大龄青年了,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之下,和刚满20岁的母亲结婚了,双方父母之间也算才隔两三辈的亲戚,大家都比较熟,父亲和母亲也算是青梅竹马吧。
宏光光学仪器厂不是很大,总共才2200多员工,但是底蕴还是比较深厚,具有工程师头衔的就有五六十人,各种技术人才300多名,这些内容都是郑云龙来之前了解到的,只是现在非常的不景气,好多地方已经长了一米多高的草,进进出出的也没几个人,最最幸运的是当年比较赏识父亲的李光伟工程师,也还在厂里工作,现在是副厂长,属于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副厂长。随便找个人一问就知道了,李副厂长是1933年生人,今年刚好59岁,还没到退休年龄,顺着别人的指点,郑云龙和父亲来到厂里的办公楼,走上位于3楼的厂长办公区,在走廊里就看见五个男人在一起吹牛,其中一个比较清瘦的老人显然是他们的头,他中等身高,皮肤比较白净,头发花白,手里捧着一个用玻璃罐头瓶做的茶杯,戴一幅度数不算太高的近视眼镜,很有学者的派头。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就是当年的李光伟工程师,紧走几步来到五个人的面前,没等他们开口询问,就直接叫了出来:“李工,这么多年没见,你的身体还很硬朗啊!”李工愣了好几秒,感觉父亲又有一点眼熟,但就是想不... -->>
宏光光学仪器厂,坐落在川省东部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的山脉绵延三百多公里,当年是打游击的好地方,着名长篇小说和电视剧《红岩》里面的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原型就出自这里,宏光光学仪器厂是当年大搞三线建设时代的产物,当年主要生产狙击枪的瞄准镜和军用望远镜之类的光学仪器,后来军转民之后也生产过照相机,所生产的照相机还获得过国家相关部门的多项金奖,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在市面上流行开来,这就是这个时代国营企业的通病,他们只适合计划经济的时代,在市场经济来临之时,他们就变得不能适应了,宏光厂的照相机就是这样,等他们造出合格产品的时候,市场经济已经来临,他们又不太适应市场经济模式,也不懂得什么营销手段,所以能够卖出的产品就很少,这个时候的宏光厂正是频临倒闭的时候,好在有国家兜底,所有员工还能发最基本的生活费。
郑云龙和父亲开着车刚刚进入华蓥山脉的边缘,父亲郑大贵就显得特别的激动和兴奋,望着窗外的群山,父亲又开始讲他当年的故事,这些故事郑云龙听过好几遍了,父亲当年也算是有志青年,受累于爷爷的历史问题,高中只读了一年之后就被劝退回了家里务农,父亲不甘心,又跑到另外一个县去读书,最后也没把高中二年级读完,还是得回到农村种地,他想要去参军,在体检合格的情况下被村乡两级政府用爷爷的历史问题卡了下来,村里面想要把父亲留下来做民办教师,或者做赤脚医生,父亲却一心想要跳出农村,在家里务农一年之后就有了机遇,国家大搞三线建设,他如愿以偿的进厂当了工人,由于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那个年代的高中生也算是知识分子了,父亲这时候刚刚20岁,他头脑灵活,也很会来事儿,按照后世的话就是智商和情商都还不错,也正是满怀壮志的时候,父亲最开始也是普通的工人,不久之后就脱颖而出,进入了材料总库,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厂里一位叫李光伟的光学仪器工程师看中,调到他手里做他的助手,这位叫李光伟的工程师很有来头,也很有水平,他是苏州人士,1933年出生,和中国光学之父王大珩刚好是同乡,可能是名字中带有一个光字,也可能是从小就听说了王大珩的故事,1952年,李光伟考入浙江大学,进入刚刚成立的光学仪器专业学习,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光学相关的专业,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工作,再之后为支援国家三线建设来到川省工作。有这么好的一位领导和老师,当时的父亲觉得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好景不长,那场席卷全国的运动还是爆发了,进厂三年之后,父亲盼望的转正没有任何的希望,他的人和他的档案又被退回到了乡里,在农村又挣扎了一年多,各种能够跳出农村的路子都没有走通,到了1968年下半年,绝望的父亲已经年满24周岁,这个年龄在现在不算大,在那个年代就算真正的大龄青年了,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之下,和刚满20岁的母亲结婚了,双方父母之间也算才隔两三辈的亲戚,大家都比较熟,父亲和母亲也算是青梅竹马吧。
宏光光学仪器厂不是很大,总共才2200多员工,但是底蕴还是比较深厚,具有工程师头衔的就有五六十人,各种技术人才300多名,这些内容都是郑云龙来之前了解到的,只是现在非常的不景气,好多地方已经长了一米多高的草,进进出出的也没几个人,最最幸运的是当年比较赏识父亲的李光伟工程师,也还在厂里工作,现在是副厂长,属于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副厂长。随便找个人一问就知道了,李副厂长是1933年生人,今年刚好59岁,还没到退休年龄,顺着别人的指点,郑云龙和父亲来到厂里的办公楼,走上位于3楼的厂长办公区,在走廊里就看见五个男人在一起吹牛,其中一个比较清瘦的老人显然是他们的头,他中等身高,皮肤比较白净,头发花白,手里捧着一个用玻璃罐头瓶做的茶杯,戴一幅度数不算太高的近视眼镜,很有学者的派头。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就是当年的李光伟工程师,紧走几步来到五个人的面前,没等他们开口询问,就直接叫了出来:“李工,这么多年没见,你的身体还很硬朗啊!”李工愣了好几秒,感觉父亲又有一点眼熟,但就是想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