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明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地理一

    自黄帝画野置监,唐、虞分州建牧,沿及三代,下逮宋、元,废兴因革,前史备矣。明太祖奋起淮右,首定金陵,西克湖、湘,东兼吴、会,然后遣将北伐,并山东,收河南,进取幽、燕,分军四出,芟除秦、晋,讫于岭表。最后削平巴、蜀,收复滇南。禹迹所奄,尽入版图。近古以来,所未有也。

    洪武初,建都江表,革元中书省,以京畿应天诸府直隶京师。后乃尽革行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又置十五都指挥使司以领卫所番汉诸军,其边境海疆则增置行都指挥使司,而于京师建五军都督府,俾外都指挥使司各以其方附焉。成祖定都北京,北倚群山,东临沧海,南面而临天下,乃以北平为直隶,又增设贵州、交址二布政使司。仁、宣之际,南交屡叛,旋复弃之外徼。

    终明之世,为直隶者二:曰京师,曰南京。为布政使司者十三:曰山东,曰山西,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湖广,曰浙江,曰江西,曰福建,曰广东,曰广西,曰云南,曰贵州。其分统之府百有四十,州百九十有三,县千一百三十有八。羁縻之府十有九,州四十有七,县六。编里六万九千五百五十有六。而两京都督府分统都指挥使司十有六,行都指挥使司五,曰北平、曰山西、曰陕西、曰四川、曰福建,留守司二。所属卫四百九十有三,所二千五百九十有三,守御千户所三百一十有五。又土官宣慰司十有一,宣抚司十,安抚司二十有二,招讨司一,长官司一百六十有九,蛮夷长官司五。其边陲要地称重镇者凡九:曰辽东,曰蓟州,曰宣府,曰大同,曰榆林,曰宁夏,曰甘肃,曰太原,曰固原。皆分统卫所关堡,环列兵戎。纲维布置,可谓深且固矣。

    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于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论者谓交趾之弃,未为失图,而开平近迁,则守卫益薄,虽置万全都指挥使司,不足以镇伏山后诸部,故再传而有土木之变。然睿皇自以失律蒙尘,非由经制未备。景帝任贤才,修守御,国步未移,乘舆旋复。由是观之,三卫者,一隅之隘,而无关大计也审矣。至其季世,流寇首祸于西陲,浸寻蔓延,中原为之糜烂。金汤之固不足以制土崩,皈宇之广不足以成掎角。疆圉不蹙于曩时,形胜无亏于初盛,而强弱悬殊,兴亡异数者,天降丧乱,昏椓内讧,人事之乖,而非地利之失也。语曰:“在德不在险”讵不信夫!今考其升降之差,沿革之故, 具著于篇。作地理志。

    京师 南京

    京师 禹贡冀、兖、豫三州之域,元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四月分属河南、山东两行中书省。二年三月置北平等处行中书省,(治北平府。)先属山东、河南者皆复其旧。领府八,州三十七,县一百三十六。八月置燕山都卫。(与行中书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卫为北平都指挥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永乐元年正月建北京于顺天府,称为“行在”二月罢北平布政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行部;罢北平都指挥使司,以所领直隶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十九年正月改北京为京师。罢北京留守行后军都督府,直隶后军都督府。(卫所有实土者附见,无实土者不载。)罢北京行部,直隶六部。洪熙初,仍称行在。正统六年十一月罢称行在,定为京师。府八,直隶州二,属州十七,县一百一十六。(为里三千二百三十有奇。府州县建置沿革,俱自元始。其沿革年月已见元史志者,不载。其未见元史志及明改元旧,并新增、新废者,悉书。)北至宣府,(外为边地。)东至辽海,(与山东界。)南至东明,(与山东、河南界。)西至阜平,(与山西界。)洪武二十六,年编户三十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二,口一百九十二万六千五百九十五。

    顺天府(元大都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八月改为北平府。十月属山东行省。二年三月改属北平。三年四月建燕王府。永乐元年正月升为北京,改府为顺天府。(永乐四年闰七月诏建北京宫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宫城周六里一十六步,亦曰紫禁城。门八:正南第一重曰承天,第二重曰端门,第三重曰午门,东曰东华,西曰西华,北曰玄武。宫城之外为皇城,周一十八里有奇。门六:正南曰大明,东曰东安,西曰西安,北曰北安,大明门东转曰长安左,西转曰长安右。皇城之外曰京城,周四十五里。门九:正南曰丽正,正统初改曰正阳;南之左曰文明,后曰崇文;南之右曰顺城,后曰宣武;东之南曰齐化,后曰朝阳;东之北曰东直;西之南曰平则,后曰阜成;西之北曰彰仪,后曰西直;北之东曰安定;北之西曰德胜。嘉靖三十二年筑重城,包京城之南,转抱东西角楼,长二十八里。门七:正南曰永定,南之左为左安,南之右为右安,东曰广渠,东之北曰东便,西曰广宁,西之北曰西便。)领州五,县二十二。弘治四年编户一十万五百一十八,口六十六万九千三十三。万历六年,户一十万一千一百三十四,口七十万六千八百六十一。

    大兴(倚。东南有大通河,亦日通惠河,水自玉河出,绕都城东南,下流至高丽庄,入白河,即元运河也。又有玉河,源自玉泉山,流经大内,出都城东南,注大通河。)

    宛平(倚。西山在西。有桑乾河出山西马邑县,流千里入京师宛平县境。出卢沟桥下,又东南分为二:一至通州,入白河;一至武清小直沽,合卫河,入于海。又有沙河、高梁河、清河,皆在西北。西又有沿河口守御千户所,有卢沟、王平口、石港口、齐家庄四巡检司。)

    良乡(府西南。有琉璃河,即古圣水,下流入淀。北有天津关。)

    固安(府西南。元固安州。洪武元年十二月降为县。西南有拒马河,即涞水。源自代郡,下流合易水为白沟,入三角淀。)

    永清(府南。南有拒马河。)

    东安(府东南。元东安州,治在西。洪武元年十二月降为县。三年徙今治。南有凤河,即桑乾分流,南入三角淀。)

    香河(府东南。元属漷州。洪武十年二月省入州。十三年二月复置,改属府。西有板罾口河,源出通州东之孤山,经县界,入于白河。)

    通州 洪武初,以州治潞县省入。(西有通惠河,西南有浑河,即桑乾,至州东张家湾,俱合于白河。有张家湾巡检司。西南有弘仁桥巡检司。)西距府四十里。领县四:

    三河(州东。北有泃河。又西有洳河,西南有鲍丘河,一名矣榆河,即东潞水,俱流入于泃河。西有泥洼铺巡检司,后移于夏店铺。)

    武清(州南。元属漷州。洪武十二年来属。有三角淀,在县南,即古之雍奴,周二百余里,诸水所聚。有直沽,在县东南,卫河、白河、丁字沽合流于此入海。有巡检司。又东北有河西务、东南有杨村二巡检司。)

    漷县(州南。元漷州。洪武十四年二月降为县来属。有漷河,一名新河,东入于白河,即卢沟之下流。)

    宝坻(州东南。元直隶大都路。洪武十年二月来属。东有潮河。南有泃河。又县东南有梁城守御千户所,建文二年,燕王置。有芦台巡检司。)

    霸州 洪武初,以州治益津县省入。(拒马河旧在北,后徙治南。又南有沙河。东有苑家口巡检司。)北距府二百十里。领县三:

    文安(州南少东。西有易水。东北有得胜、火烧等淀。)

    大城(州东南。东北有黄汊河,源自交河,分流至县境,入三角淀。)

    保定(州南少西。洪武七年九月省入霸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玉带河在北,东流入会通河。西南有磁河,东南与玉带河合。)

    涿州 洪武初以州治范阳县省入。(西有独鹿山。北有涿水,西北有挟河,合焉。南有范水。)东北距府百四十里。领县一。

    房山(州北,少西。西有大房山。北有大安山。西南有青龙潭,其下流为挟河,一名韩村河,至涿州与胡良河合。北有磁家务巡检司。)

    昌平州(元昌平县,直隶大都路。)正德元年七月升为州,旋罢。八年复升为州。(旧治白浮图城,景泰元年筑永安城于东,三年迁县治焉。北有天寿山,成祖以下陵寝咸在。东南有白浮山。西南有驻跸山。又南有榆河,一名温余河,下流为沙河,入于白河。又东南有巩华城,嘉靖十九年筑。东北有黄花镇。弘治中,置渤海守御千户所于此,万历元年移于慕田峪,四年复故。西有镇边城,又有常峪城,俱正德十年五月筑,各置守御千户所。又有白阳守御千户所,亦正德中置。西北有居庸关。)南距府九十里。领县三:

    顺义(州东少南。元顺州。洪武元年十二月改为顺义县,属府。正德元年七月来属。东有白河,西南有榆河,又有潮河,俱流入焉。)

    怀柔(州东北。洪武元年十一月省入檀州。十二月复分密云、昌平二县地置,属府。正德元年七月来属。东有黍谷山。西有白河。)

    密云(州东北。元檀州,后置县,为州治。洪武元年十一月省县入州。十二月复置县,省州入焉,属府。正德元年七月来属。南有白檀山。西有白河。东有潮河。北有古北口,洪武十二年九月置守御千户所于此。三十年改为密云后卫。又有石塘岭、墙子岭等关。)

    蓟州 洪武初,以州治渔阳县省入。(西北有盘山。东北有崆峒山。又泃水在北,沽河在南。州北有黄崖峪、宽佃峪等关。东又有石门镇。)西距府二百里。领县四:

    玉田(州东南。东北有无终山,又有徐无山。又东有梨河。北有浭水。东南有兴州左屯卫,永乐元年自故开平境移置于此。)

    丰润(州东南。南有沙河。西南有浭水。)

    遵化(州东。东北有五峰山。南有灵灵山及龙门峡。又东有滦河。西南有梨河。北有喜峰口、马兰峪、松亭等关。)

    平谷(州西北。洪武十年二月省入三河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南有泃河,又有洳河。西北有营州中屯卫,永乐元年自故龙山县移置于此。又东有黄松峪关,与密云县将军石关相接。)

    保定府(元保定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九月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三,县十七。东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六百三十九,口五十八万二千四百八十二。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七百一十三,口五十二万五千八十三。

    清苑(倚。北有徐河,一名大册水,自满城经县北至安州,东入淀。又西有清苑河。又南有张登巡检司,嘉靖十三年自满城县方顺桥移置于此。)

    满城(府西少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庆都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北有徐河。南有方顺河。)

    安肃(府北少东。元安肃州。洪武二年七月降为县。易水在北。曹河在南。徐河在西。西南又有鲍河。又西有遂州,元属保定路。洪武初降为县。八年二月省。)

    定兴(府北少东。元属易州。洪武六年五月改属府。西有拒马河,即涞水也。又易水自西来,合焉,谓之白沟河。南有河阳巡检司,后移于清苑县界之固城镇。)

    新城(府东北。元属雄州。洪武初属北平府。六年五月改属府。南有白沟河。西南有巨河镇巡检司。)

    雄(府东北。元雄州。洪武二年七月省州治归信县入焉。七年四月降为县。北有白沟河。南有瓦济河。)

    容城(府东北。元属雄州。洪武七年四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来属。旧治在拒马河南,景泰二年迁于河北。西有易水,又有濡水。)

    唐(府西,少南。西北有大茂山,即恒岳也,东麓有岳岭口巡检司。又唐河在西,源出恒山,流经定州曰滱水,下流合于南易水。又西北有倒马关,有巡检司,后移于县西之横河口。又有周家铺、军城镇二巡检司。)

    庆都(府西南,南有唐河。北有祁水。)

    博野(府南。旧治在今蠡县界,直隶保定路。洪武元年从今治,改属祁州。六年五月还属府。西北有博水。南有唐河,亦曰滱水。又有永安镇巡检司,有铁灯盏巡检司。)

    蠡(府南少东。元蠡州,属真定路。洪武二年七月来属。八年正月降为县。杨村河在南,滋、沙、唐三河之下流也,俗亦谓之唐河。)

    完(府西。元完州。洪武二年七月降为县。西有伊祁山,祁水出焉,其下流为方顺河。)

    祁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蒲阴县省入。(北有唐河,西南有滋河,至州东南合沙河,流入易水。)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二:

    深泽(州南少西。西有滋河。)

    束鹿(州东南。北有故城。今治,天启二年所徙。滹沱河在南。又南有百天口巡检司。)

    安州 洪武二年七月以州治葛城县省入。七年降为县。十三年十一月复升为州。(北有易水,府境九河之水所汇也,下流至雄县南,为瓦济河。)西距府七十里。领县二:

    高阳(州南。元属安州,洪武六年五月改属府。寻属蠡州。八年正月省入蠡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还属。故城在东,洪武三年圮于水,迁于今治。东有马家河,其上流为蠡县之杨村河。)

    新安(州东少北。元直隶保定路。洪武七年七月省入安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来属。西有长流河,一名长沟河,其上源为鲍河。南有曹河,又有徐河,经县南,合流为温义河,又南与长流河合,又东南入于瓦济河。)

    易州 洪武初,以州治易县省入。(西南有五回山,雷溪出焉,徐河之上源也。西北有穷独山,濡水所出。又南有易水,出州境之西山,与濡水并东流,而为白沟河,所谓北易水也。又有雹水,一名鲍河,出县西南,东南流为长流河,所谓南易水也。西有紫荆关,洪武中置守御千户所于此。又有安座岭、五回岭、金陂镇、奇峰口、塔崖口五巡检司。)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一:

    涞水(州东北。东有涞水,亦曰拒马河,源出山西代郡,下流合易水。北有乾河口、西北有黄儿庄二巡检司。)

    河间府(元河间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二,县十六。北距京师四百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四万二千五百四十八,口三十七万八千六百五十八。万历六年,户四万五千二十四,口四十一万九千一百五十二。

    河间(倚。西南有滹沱河。西有滱水。西南有景和镇巡检司。)

    献(府南。元献州。洪武初,省州治乐寿县入焉。八年四月降为县。有滹沱河自代郡流入境,经县南,至青县合卫河达于海。有单家桥巡检司。)

    阜城(府南。元属景州。洪武七年改属府。西北有胡卢河,即禹贡衡漳水。)

    肃宁(府西。中堡河在县东。)

    任丘(府北少西。元属莫州。洪武七年改属府。西北有瓦济河,下流为五官淀,注于滹沱河。北有莫州,元治莫亭县,属河间路。洪武七年七月,州县俱省。)

    交河(府东南。元属献州。洪武八年四月改属府。十年五月省入献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有卫河,源自卫辉,流入故城境,经县东,过沧州,又东北至直沽入海,一名御河。又西北有高河,经县南,合滹沱,谓之交河,下流入卫县,以此名。又南有洚河。又东有泊头镇巡检司。)

    青(府东北。元清州。洪武初,以州治会川县省入。八年四月降为县,寻改清为青。滹沱河自县南流入卫,谓之岔河口。其支流经县之北者,曰独流河。)

    兴济(元属清州。洪武初省。十三年复置,属府。卫河在城西。)

    静海(府东北。元曰靖海,属清州。洪武初,更名。八年四月改属北平府。十年五月来属。县北有小直沽,卫河自西来,与白河合,入于海。又有丁字沽、碱水沽。又北有天津卫,永乐二年十一月置。)

    宁津(府东南。南有土河,自山东德州流入,又东入山东乐陵县界。)

    景州 洪武初,以州治蓚县省入。(东有卫河。东北有胡卢河。又东有安陵、西北有宋门二巡检司。又东北有李晏镇。)西北距府百八十五里。领县三:

    吴桥(州东,少南。西有卫河。)

    东光(州东北。洪武七年七月省入阜城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南有卫河,又有胡卢河。)

    故城(州南少西。有卫河,自山东武城县流入境。又西南有索卢枯河。)

    沧州 洪武初,以州治清池县省入。(旧治在东南。洪武二年五月徙于长芦,即今治也。东滨海。西有卫河。南有浮河。北有长芦巡检司。)西距府百五十里。领县三:

    南皮(州西南。卫河在县西。)

    盐山(州东南。东滨海,产盐。东南有盐山。)

    庆云(州东南。洪武六年六月析山东乐安州北地置,来属。)

    真定府(元真定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十月为府。属河南分省。二年正月属山东。三月来属。领州五,县二十七。东北距京师六百三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五万九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十九万七千六百七十三。万历六年,户七万四千七百三十八,口一百九万三千五百三十一。

    真定(倚。滹沱河在城南。又北有滋河,自山西灵丘县流入,经行唐县之张茂村伏流不见,至府北南孟社复出,下流合于南易水。)

    井径(府西南。元属广平路威州。洪武二年来属。东南有城山,又有甘淘河,亦名冶河。南与绵蔓水合。又故关在其西。)

    获鹿(府西南。西有抱犊山,有西屏山。又有莲花山,白鹿泉出焉,东流为西河,即洨水上源也。又有土门关在西,亦曰井径关。)

    元氏(府西南。西北有封龙山,汦水所出,下流入胡卢河。西南有槐水,下流曰野河。)

    灵寿(府西北。东北有卫水,源出恒山,禹贡“恒、卫既从”即此。俗名雷沟河,东北入于滹沱。北有叉头镇巡检司,后迁于慈峪镇。)

    藁城(府东南。北有滹沱河,又有滋河。)

    栾城(府南,县北有故城,今治洪武初所徙。西有洨河。)

    无极(府东少北。元属中山府。洪武初废。四年七月复置,属定州。七年四月改属府。南有滋河。)

    平山(府西少北。北有滹沱河,东北有冶河入焉。西北有房山。西有十八盘、下口村巡检司。)

    阜平(府西北。东北有大茂山。北有派河。西有龙泉关。)

    行唐(府北。元属保定路。洪武二年属定州,正统十三年十月直隶真定府。西有滋河。西北有两岭口巡检司。)

    定州(元中山府。)洪武二年正月改曰定州。三年以州治安喜县省入。(滱水在北,沙河在南,下流合于滱水。西北有倒马关守御千户所。景泰二年置关,与紫荆、居庸为内三关。北有清风店巡检司。)西南距府百三十里。领县二:

    新乐(州西南。西南有沙河。)

    曲阳(州西北。元属保定路。洪武二年来属。恒山在西北,恒水出焉。又沙河在南,自山西繁峙县流入。)

    冀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信都县省入。(西北有漳水。北有滹沱河。成化十八年,滹沱挟漳南注为州患。正德十二年,二水自宁晋县南北流,患始息。又北有洚水,一名枯洚,下流合于漳。)西北距府二百八十里。领县四:

    南宫(州南少西。故城在县西北,成化十六年迁于今治。漳水在北。洚水在南。东南有董家庙堡巡检司。)

    新河(州西少南。有清水河,成化后堙。)

    枣强(州东少北。西北有索卢水,乃卫河之支流也,亦曰黄卢河。)

    武邑(州东北。西有洚水。西北有漳水。)

    晋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鼓城县省入。(南有滹沱河。)西距府九十里。领县三:

    安平(州东北。滹沱河旧在县南,万历二十三年自束鹿县南行,始不经县境。)

    饶阳(州东北。北有滹沱河。西南有饶河,即滹沱河支流也。)

    武强(州东。漳河在县东。又南有滹沱河,旧合于漳,万历二十六年北出饶阳县境,而县之滹沱河始涸。)

    赵州 洪武元年以州治平棘县省入。(南有洨河,下流入于胡卢河。)北距府百二十里。领县六:

    柏乡(州南。东北有野河,即槐水也,下流入于胡卢河。)

    隆平(州东南。洪武六年九月省入柏乡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东有沣水,东北与沙河合,下流入于胡卢河。沙河,亦槐水之别名也。又东北有大陆泽,亦曰广阿,漳水所汇。)

    高邑(州西南。北有黑水,即槐水也,流合县南之泲水。)

    临城(州西南。南有敦舆山。西南有铁山。西北有汦水,东经钓盘山下,与水合。)

    赞皇(州西南。西南有赞皇山,泲水出焉,亦曰沙水。又城北有槐水。西北有黄沙岭巡检司。)

    宁晋(州东少南。东南有胡卢河,其上流即漳水也,深、冀群川悉汇于此。东北有百尺口巡检司。)

    深州 洪武二年以州治静安县省入。(南有故城,今治本吴家庄,永乐十年迁于此。滹沱河在东北。胡卢河在东南。有傅家池巡检司,后废。)西距府二百五十里。领县一:

    衡水(州南少东。故城在县西南,永乐十三年迁于今治。西有漳水,南有洚水。又北有滹沱河,旧与漳合,成化八年北徙,不经县界。西南有盐池。)

    顺德府(元顺德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县九。距京师一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一千六百一十四,口一十八万一千八百二十五。万历六年,户二万七千六百三十三,口二十八万一千九百五十七。

    邢台(倚。西北有夷仪山,又有封山,一曰西山。又有黄榆岭,上有黄榆关。又漳水在东南,自河南临漳县流入,下流为胡卢河,至交河县合滹沱河,此为漳水经流也。又东南有百泉水,其下流为沣河,一名涡水,又名鸳鸯水。西有西王社巡检司。)

    沙河(府南。弘治四年以沙壅迁县于西山小屯。十八年六月复还旧治。西南有磬口山,产铁。南有沙河,亦名湡水。)

    南和(府东少南。南有漳河,合县西之沣河,又县西北有汦水,盖伏流而旁出者。)

    任(府东北。东北有汦水。东有沣水。)

    内丘(府北。东南有汦水。)

    唐山(府东北。西北汦水。)

    平乡(府东少南。西南有漳河,西有沙河,又有洺河。东有滏阳河。万历三十年,漳挟滏阳河北出,会于沙、洺名诸河,而漳水之旧流益乱。)

    钜鹿(府东北。漳水旧在县东,有大小二河,亦谓之新旧二河,其后北徙,不复至县境,而二河遂成平陆。北有钜鹿泽,即隆平县之大陆泽也,泽畔旧有盐泉。)

    广宗(府东少北。洪武十年六月省入平乡、钜鹿二县。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漳水旧在西。又东有枯洚河。)

    广平府(元广平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县九。东北距京师千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七千七百六十四,口二十一万二千八百四十六。万历六年,户三万一千四百二十,口二十六万四千八百九十八。

    永年(倚。北有沙河。又有洺水,自河南武安县流入。西南又有滏水,自河南临漳县流入,亦曰滏阳河。西有临洺镇巡检司。西南又有黄龙镇。)

    曲周(府东北。西南有漳水。东有滏阳河。)

    肥乡(府东南。漳河在县西北。)

    鸡泽(府东北。漳河在县东。又西有洺河,又有沙河自南来合焉。)

    广平(府东南。北有漳河。)

    成安(安府南。元属磁州。洪武初废。四年六月复置,来属。西南有洹水,自河南临漳县流入,其下流合于卫河。又南有漳水,亦自河南临漳县流入。)

    威(府东北。元威州。至正间,省州治洺水县入州。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漳水旧在南,洺水自西流入焉。)

    邯郸(府西南。元属磁州。洪武元年来属。西北有洺河。东有滏阳河。)

    清河(府东北。元属大名路。洪武六年九月来属。东有卫河。)

    大名府(元大名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元年为府。十月属河南分省。二年三月来属。领州一,县十。东北距京师千一百六十里。弘治四年编户六万六千二百七,口五十七万四千九百七十二。万历六年,户七万一千一百八十,口六十九万二千五十八。

    元城(倚。故城在东,洪武三十一年圮于卫河,徙此。东有沙麓山。西有漳河。北有卫河,即永济渠也,自河南汲县流入,下流合漳河。东北有小滩镇巡检司。)

    大名(府南少东。元与元城县同为大名府治。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魏县。十五年二月复置。永乐九年移于今治。北有惬山,东南有卫河。)

    魏(府西少北。旧治在县西。洪武三年迁于此。南有魏河,又有新旧二漳河,下流俱合于卫河。)

    南乐(府东。南有繁水,北入于卫河。)

    清丰(府东南。元属开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属府。西南有澶水,伏流至古繁水城西南,谓之繁水。)

    内黄(府西南。元属滑州。洪武七年三月改属府。北有卫河。东有繁水。西有洹水。西北有回隆镇,有回龙庙巡检司。嘉靖三十六年,漳河决于此,入卫。)

    浚(府西南。元浚州治在浮丘山之西。洪武二年四月降为县,徙治于山东北之平坡。嘉靖二十九年复徙城于山巅,即今治也。东有大伾山,一名黎阳山,又名清澶山。西有卫河。北有淇水,自河南淇县流入,经县南,东入于卫,谓之黎水,亦谓之浚水。又西有长丰泊。西南有新镇巡检司。)

    滑(府西南。元滑州。洪武二年四月省州治白马县入焉。七年三月降为县。西北有卫河。东南有老岸镇巡检司。)

    开州 洪武二年四月以州治濮阳县省入。(大河故道在城南,正统十三年,河决入焉。景泰五年塞。)北距府百六十里,领县二:

    长垣(州南。旧治在县东北,洪武二年以河患迁于古蒲城。南有黄河故道。东南有朱家口,正统十三年,河决于此。又南有大社口,万历十五年,河复决焉。又东南有大冈巡检司,本治永丰里,寻徙竹林,后徙大冈。)

    东明(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及长垣县。弘治三年九月复置,属府。万历中,仍属州,其旧治在今县南。洪武初,徙今县西。弘治三年始徙于今治。南有黄河,有杜胜集巡检司。)

    永平府(元永平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二年改为平滦府。四年三月为永平府。领州一,县五。西距京师五百五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二万三千五百三十九,口二十二万八千九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万五千九十四,口二十五万五千六百四十六。

    卢龙(倚。东南有阳山。西有滦河,自开平流经县境,有漆河自北来入焉。东有肥如河,经城西入于漆。北有桃林口关。)

    迁安(府西北。北有都山。东有滦河。又北有刘家口、冷口、青山口等关。)

    抚宁(府东少南。旧治在阳河西,洪武六年十二月所徙。十三年又迁于兔耳山东。东南滨海。又东有榆河,又有阳河,一名洋河,俱自塞外流入,俱东南注于海。东有山海关。洪武十四年九月置山海卫于此。北有抚宁卫,永乐元年二月置。又有董家口、义院口等关。东有一片石口,一名九门水口。)

    昌黎(府东南。西北有碣石山。东南有溟海,亦曰七里海,有黑阳河,自天津达县之海道也。又有蒲泊,旧产盐,置惠民盐场于此。北有界岭口、箭捍岭等关。)

    滦州 洪武二年九月以州治义丰县省入。(南滨海。东有滦河,又南有开平中屯卫,永乐元年二月自沙峪移置于此。)东北距府四十里,领县一:

    乐亭(州东南。南滨海。西有滦河,经县北岳婆港分为二,东曰胡卢河,西曰定流河,各入于海。景泰中,胡卢河塞,定流河独自入海,其水清碧,亦谓之绿洋沟。又西南有新桥海口巡检司。万历四十三年移于滦州西之榛子镇。)

    延庆州(元龙庆州,属大都路。)洪武初,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永乐十二年三月置隆庆州,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隆庆元年改曰延庆州。(西有阪泉山。南有八达岭。东北有妫川,俗名清水河,下流注于桑乾河。又西南有沽河。东南有岔道口,与居庸关相接。关口有居庸关守御千户所,洪武三年置。建文四年,燕王改为隆庆卫,隆庆元年曰延庆卫。东南又有柳沟营,隆庆初,置城于此,为防御处。)领县一。东南距京师百八十里。弘治四年编户一千七百八十七,口二千五百四十四。万历六年,户二千七百五十五,口一万九千二百六十七。

    永宁(本永宁卫,洪武十二年九月置。永乐十二年三月置县于卫城。妫川在西。东有四海冶堡,天顺八年置。西北有靖胡堡,东南有黑汉岭堡,北有周四沟堡,俱嘉靖中置。又有刘斌堡,万历三十二年所置也。)

    保安州(元属上都路之顺宁府。)洪武初,废。永乐二年闰九月置保安卫。十三年正月复置州于卫城,属北京行部。十八年十一月直隶京师。(旧州城在西南山下,景泰二年移于雷家站,即今治也。西南又有涿鹿山,涿水出焉。西北有磨笄山,亦曰鸡鸣山,又有鹞儿岭。又桑乾河在西南,自山西蔚州流入,东有妫川来入焉,谓之合和口。西有甯川,亦入于桑乾。东有东八里堡、良田屯堡、麻谷口堡,俱洪武二十五年置。南有美峪守御千户所,本在州西之美峪岭,永乐十二年置。十六年二月徙于董家庄。景泰二年又移于此,与山西蔚州界。)东南距京师三百里。弘治四年编户四百四十五,口一千五百六十。万历六年,户七百七十二,口六千四百四十五。

    万全都指挥使司(元顺宁府,属上都路。)洪武四年三月,府废。宣德五年六月置司于此。领卫十五,(蔚州、延庆左、永宁、保安四卫俱设于本州县,)守御千户所三,(广昌、美峪二所,亦设于本处,)堡五。东南距京师三百五十里。

    宣府左卫(元宣德县,为顺宁府治。)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治保定。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建谷王府,永乐元年迁于湖广长沙。西有滦河,源自炭山,下流入开平界。南有桑乾河,洋河东流入之。又有顺圣川,延袤二百余里,下流亦合于桑乾河。北有东西二城,其东城为顺圣县,元属顺宁府,西城为弘州,元属大同路,洪武中俱废。天顺四年修筑二城。又东北有大白阳、小白阳及龙门关等堡。东南有鸡鸣驿堡。北有葛峪堡。西北有长峪口、青边口、羊房等堡。)

    宣府右卫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二十八年四月改为宣府护卫,属谷王府。三十五年十一月罢宣府护卫,复置,徙治定州。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还故治,改属。

    宣府前卫 洪武二十六年置,治宣府城,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万全左卫(元宣平县,属顺宁府。)洪武四年,县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徙治山西蔚州。永乐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寻还故治。宣德五年改属。(北有洋河,西海子自西来,流入之。又西北有沙城堡。西有会河堡。东有宁远站堡。)东距都司六十里。

    万全右卫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与左卫同城,属山西行都司。三十五年徙治山西蔚州。永元元年二月徙治通州,直隶后军都督府。二年徙治德胜堡。宣德五年改属。(北有翠屏山,又有野狐岭。西北有西阳河,下流入滦河。东有张家口堡。西有新河口堡。北有膳房堡、上庄堡。西北有新开口、柴沟、洗马林等堡。西南有渡口堡,又有西阳河堡。)东距都司八十里。

    怀安卫(元怀安县,属兴和路。)洪武三年属兴和府,改属山西大同府,寻废。二十六年二月置卫,属山西行都司。永乐元年二月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西北有花山。北有荨麻岭。南有水沟口河,东入于洋河。东北有威宁县,元属兴和路,洪武中废。又西有李信屯堡,嘉靖十六年置。)东距都司百二十里。

    保安右卫 永乐十五年置于顺圣川,直隶后军都督府。十七年移治西沙城。二十年徙怀安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怀来卫(元怀来县,属龙庆州。)洪武二年属永平府。三年三月属北平府,寻废。三十年正月置怀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五年改为怀来左卫,明年曰怀来卫,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改属。(北有螺山,或云即滏山也。东南有妫川。西有沽河。又西南有土木堡。东南有榆林堡,又有殷繁水。)西北距都司百五十里。

    延庆右卫 本隆庆右卫,永乐二年置于居庸关北口,直隶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六月来属,徙治怀来城。隆庆元年更名。

    开平卫 本独石堡,宣德五年筑。六月自开平故城移卫,置于此。(东有东山,韭菜川出焉,经城南,与毡帽山水合。又南有独石水,下流合于龙门川。南有半壁店、猫儿峪等堡。东北有清泉堡。)西南距都司三百里。

    龙门卫 宣德六年七月置于故龙门县。(东有红石山,红石水出焉,下流合于龙门川。西有大松山。北有洗马岭。西北有金家庄堡。东有三岔口堡。)西距都司百二十里。

    兴和守御千户所 永乐二十年自兴和旧城徙宣府城内。宣德五年六月改属。

    龙门守御千户所 宣德六年七月置于李家庄。(西有西高山。东有白河。北有牧马堡。东有宁远堡。东北有长伸地、滴水涯等堡。东南有样田堡。)西南距都司二百四十里。

    长安岭堡(永乐九年置。弘治二年置守御千户所于此。有长安岭,名枪杆岭。西北有鹰窝山泉。)西南距都司一百四十里。

    雕鹗堡(宣德五年六月置。北有浩门岭。南有南河,下流入于白河。)西南距都司一百七十里。

    赤城堡(宣德五年六月置。东有赤城山,又有东河,即通州白河之上源也,又有西河,合焉。西北有镇宁堡,弘治十一年置。)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云州堡(元云州,属上都路。洪武三年七月属北平府。五年七月废。宣德五年六月置堡。景泰五年置新军千户所于此。东北有龙门山,亦曰龙门峡,下为龙门川。又北有滦河。东北有金莲川。西北有鸳鸯泊。又金莲川东有镇安堡,成化八年置。)西南距都司二百十里。

    马营堡(宣德七年置。西北有冠帽山。南有滦河。又西北有君子堡。西有松树堡。东南有仓上堡。)西南距都司二百里。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本大宁都指挥使司,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治大宁卫。)二十一年七月更名。领卫十。永乐元年三月复故名,侨治保定府,而其地遂虚。景泰四年,泰宁等三卫乞居大宁废城,不许,令去塞二百里外居住。天顺后,遂入于三卫。西南距北平布政司八百里。

    大宁卫(元大宁路,治大定县,属辽阳行省。)洪武十三年为府,属北平布政司,寻废。二十年八月置卫。九月分置左、右、中三卫,寻又置前、后二卫。二十八年四月改左、右、后三卫为营州左、右、中三护卫。永乐元年二月省,又徙中、前二卫于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宁王府建于此,永乐元年迁于江西南昌。南有土河。东南有大碱场。东北有惠和县,又有武平县。东有和众县。元俱属大宁路,洪武中俱废。)

    新城卫 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六十里。

    富峪卫本富峪守御千户所。洪武二十二年二月置。二十四年五月改为卫。永乐元年二月徙置京师,直隶后军都督府。距行都司一百二十里。

    会州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南有冷岭。西北有马孟山,广袤千里,土河之源出焉,下流合于漌河,又南入于辽水。)距行都司里。

    榆木卫洪武二十年九月置。永乐元年废。距行都司里。

    全宁卫(元全宁路,直隶中书省。)洪武中废。二十二年四月置卫。永乐元年废。(有潢河,又有黑龙江。)西南距行都司二百里。

    营州左屯卫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置。永乐元年三月徙治顺义县,属大宁都司。(南有塔山。)距行都司里。

    营州右屯卫(元建州,属大宁路。)洪武中,州废。二十六年二月置此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