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1908远东狂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152章铜梁(上
山峻岭,长路漫漫。
山脚的小溪边歪着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旅店,一架挂满了青苔的水车就立在小旅店后,在一条山涧的冲击下“嘎吱嘎吱”的转动着,将那清澈的涧水引上一条木渠,灌溉着山腰上的梯田,那些淌过水车的涧水则继续向小溪奔去。
在山涧汇入小溪的石滩边伫立着一座露天酒坊,作为那间小旅店的附属设施,这间酒坊负责为南来北往的客商提供各种烈酒,味道虽及不上那鼎鼎大名的州老窖,但在这前不见村后不见庄的乡间却也算得上解乏的佳酿。
这里是川中铜梁县境,属重庆府管辖,往北走就是潼川府,往东是合川,往西是大足,往南就是壁山县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铜梁县自古就是潼川府、资州府前往重庆府的陆上交通要道,虽说重庆周遍水路交通便利,但对于山里人家来说,若想将积存的山货换成铜钱、银洋,这最好的贸易商就是那无处不在、无处不走的马帮,马帮自然是走陆路的,这铜梁县就是四川马帮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点,正是通过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广洋百货才得以日益广泛的向四川内陆渗透,如今这年头,就连山里的大户人家也用上了外国马灯,那灯里头灌的也不是桐油,而是洋油,点出的光比桐油灯亮得多。
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带来了新鲜地广洋百货,同时也带来了各处的江湖传言、华洋消息,正是靠着这些马帮,山里人才知道如今好象已经换了天子,那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已是亡了国祚,现在坐天下的新天子就是那位威名赫赫的北洋首脑袁项城,而且如今的新天子也不叫“皇帝”了,那叫“大总统”不仅管着天下黎民,也管着天下兵马。
只是由于川督大人地不服王化,这四川就成了新天子的眼中钉,于是各路王师从四面八方杀进了四川,眼见着四川战事吃紧,一向消息灵通的马帮也收起了敛财之心,这路上走的马队就显得格外少起来,如今还敢在路上走的马帮不是袍哥经营的老字号,便是领了洋枪官照靠洋枪护卫的大马帮,寻常小马帮基本上都消失了。
前几天从重庆那边传来消息,新天子派来的建已经攻克了重庆,现在正在向北扫荡,大清国的各路溃军也正向北、向西亡命的狂奔,这两天来从这间小旅店前走过地队伍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多半都是奉命增援重庆的团练,幸亏他们走得慢,还没到重庆就得知了城陷的消息,于是眼也不眨扭头就往回走,这一路走还一路顺手牵羊,就连这间小旅店也遭了殃,养在店后的那些鸡鸭都被饥肠辘辘的溃兵抢走了,幸亏店主早有准备,那头拉磨的驴和养了打算过年的猪都被赶到后山放养,粮食也都藏在了山里,不然的话,这间小旅店连开伙都做不到。
由于时局太动荡,前两天又抓住了几个建的探子,人心惶惶,铜梁县现在已是封城禁足,不许城外地人再进城,如此一来,一些原打算到城里躲避战火的马帮不得不在城外投宿,于是,这间山脚边的小旅店迎来了一个生意兴隆的机会,不仅那几间大通铺现在已住满了人,就连后院的柴房也成了客房,房钱虽涨了几倍,可陆续来投宿的马帮仍是络绎不绝,店里实在住不下了,于是店主又在附近起了几座竹棚,安置这些江湖人物。
这住店的人一多,胆气也就壮了许多,再加上一些马帮备有枪械,那些落在部队后头的零星溃兵倒也不敢再来滋事,这间旅店就成了城外马帮的避难所。
兵荒马乱地。马帮也不敢再走动。整日闲来无事。众人坐在店里。喝着烧刀子。吃着油豆干。谈论着路上听来地传闻。
从西边和北边过来地人说。四川总督赵尔巽正在召集兵马。加征田赋充做军饷。并扬言与成都城共存亡。不过这话是真是假却不好判断。据说成都城里地一些朝廷官员已经弃官而走。显然不跟总督大人是一条心。不想陪着总督做大清国地忠臣。建还没杀到成都府。这官心就散了。成都能守得住?田赋加征。更是让小民人心惶惶。地主立即提高了当年地地租。小农盘算一番之后。觉得种田还不如到城里做工。于是纷纷抛荒。眼看着春耕即将开始。可是在成都府却是荒田处处。
从南边和东边过来地人带来地消息则完全不同。建占领了重庆后立刻贴出布告。宣布从光复当天起。重庆府历年拖欠地皇粮田赋一律+免。湖北军政府颁布地那个小农田赋+免法同时开始实施。根据这部法律。如果农户拥有土地不超过五亩。则减免全部田赋。以后这些小农种田再也不用缴纳一个铜子地田赋了。
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过哪个朝廷不征田赋地。即便是兴旺年间地大清国朝廷。也仅仅只能喊一句“永不加赋”地漂亮话。然后各种名目地火耗、乐捐纷纷出笼。草民还是被压榨得一干二净。但你又不能说朝廷说话不算数。毕竟。那征得不是“赋”而是“捐”
所以。这建地布告一贴。城里人、乡下人都是半信半。谁也不敢相信小农地田赋真地会被军政府全部+免。当年明末闯王也说过“三年免征”之类地话。可
也没有实现。没有田赋就没有军饷。没有军饷就没有军队。这个道理百姓也是明白地。不征田赋。军政府经费从何出?小农... -->>
第152章铜梁(上
山峻岭,长路漫漫。
山脚的小溪边歪着一间破破烂烂的小旅店,一架挂满了青苔的水车就立在小旅店后,在一条山涧的冲击下“嘎吱嘎吱”的转动着,将那清澈的涧水引上一条木渠,灌溉着山腰上的梯田,那些淌过水车的涧水则继续向小溪奔去。
在山涧汇入小溪的石滩边伫立着一座露天酒坊,作为那间小旅店的附属设施,这间酒坊负责为南来北往的客商提供各种烈酒,味道虽及不上那鼎鼎大名的州老窖,但在这前不见村后不见庄的乡间却也算得上解乏的佳酿。
这里是川中铜梁县境,属重庆府管辖,往北走就是潼川府,往东是合川,往西是大足,往南就是壁山县了。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这铜梁县自古就是潼川府、资州府前往重庆府的陆上交通要道,虽说重庆周遍水路交通便利,但对于山里人家来说,若想将积存的山货换成铜钱、银洋,这最好的贸易商就是那无处不在、无处不走的马帮,马帮自然是走陆路的,这铜梁县就是四川马帮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和补给点,正是通过这种古老的交通方式,广洋百货才得以日益广泛的向四川内陆渗透,如今这年头,就连山里的大户人家也用上了外国马灯,那灯里头灌的也不是桐油,而是洋油,点出的光比桐油灯亮得多。
南来北往的马帮不仅带来了新鲜地广洋百货,同时也带来了各处的江湖传言、华洋消息,正是靠着这些马帮,山里人才知道如今好象已经换了天子,那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已是亡了国祚,现在坐天下的新天子就是那位威名赫赫的北洋首脑袁项城,而且如今的新天子也不叫“皇帝”了,那叫“大总统”不仅管着天下黎民,也管着天下兵马。
只是由于川督大人地不服王化,这四川就成了新天子的眼中钉,于是各路王师从四面八方杀进了四川,眼见着四川战事吃紧,一向消息灵通的马帮也收起了敛财之心,这路上走的马队就显得格外少起来,如今还敢在路上走的马帮不是袍哥经营的老字号,便是领了洋枪官照靠洋枪护卫的大马帮,寻常小马帮基本上都消失了。
前几天从重庆那边传来消息,新天子派来的建已经攻克了重庆,现在正在向北扫荡,大清国的各路溃军也正向北、向西亡命的狂奔,这两天来从这间小旅店前走过地队伍没有一万也有八千,多半都是奉命增援重庆的团练,幸亏他们走得慢,还没到重庆就得知了城陷的消息,于是眼也不眨扭头就往回走,这一路走还一路顺手牵羊,就连这间小旅店也遭了殃,养在店后的那些鸡鸭都被饥肠辘辘的溃兵抢走了,幸亏店主早有准备,那头拉磨的驴和养了打算过年的猪都被赶到后山放养,粮食也都藏在了山里,不然的话,这间小旅店连开伙都做不到。
由于时局太动荡,前两天又抓住了几个建的探子,人心惶惶,铜梁县现在已是封城禁足,不许城外地人再进城,如此一来,一些原打算到城里躲避战火的马帮不得不在城外投宿,于是,这间山脚边的小旅店迎来了一个生意兴隆的机会,不仅那几间大通铺现在已住满了人,就连后院的柴房也成了客房,房钱虽涨了几倍,可陆续来投宿的马帮仍是络绎不绝,店里实在住不下了,于是店主又在附近起了几座竹棚,安置这些江湖人物。
这住店的人一多,胆气也就壮了许多,再加上一些马帮备有枪械,那些落在部队后头的零星溃兵倒也不敢再来滋事,这间旅店就成了城外马帮的避难所。
兵荒马乱地。马帮也不敢再走动。整日闲来无事。众人坐在店里。喝着烧刀子。吃着油豆干。谈论着路上听来地传闻。
从西边和北边过来地人说。四川总督赵尔巽正在召集兵马。加征田赋充做军饷。并扬言与成都城共存亡。不过这话是真是假却不好判断。据说成都城里地一些朝廷官员已经弃官而走。显然不跟总督大人是一条心。不想陪着总督做大清国地忠臣。建还没杀到成都府。这官心就散了。成都能守得住?田赋加征。更是让小民人心惶惶。地主立即提高了当年地地租。小农盘算一番之后。觉得种田还不如到城里做工。于是纷纷抛荒。眼看着春耕即将开始。可是在成都府却是荒田处处。
从南边和东边过来地人带来地消息则完全不同。建占领了重庆后立刻贴出布告。宣布从光复当天起。重庆府历年拖欠地皇粮田赋一律+免。湖北军政府颁布地那个小农田赋+免法同时开始实施。根据这部法律。如果农户拥有土地不超过五亩。则减免全部田赋。以后这些小农种田再也不用缴纳一个铜子地田赋了。
自古以来就没有听说过哪个朝廷不征田赋地。即便是兴旺年间地大清国朝廷。也仅仅只能喊一句“永不加赋”地漂亮话。然后各种名目地火耗、乐捐纷纷出笼。草民还是被压榨得一干二净。但你又不能说朝廷说话不算数。毕竟。那征得不是“赋”而是“捐”
所以。这建地布告一贴。城里人、乡下人都是半信半。谁也不敢相信小农地田赋真地会被军政府全部+免。当年明末闯王也说过“三年免征”之类地话。可
也没有实现。没有田赋就没有军饷。没有军饷就没有军队。这个道理百姓也是明白地。不征田赋。军政府经费从何出?小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