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八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由平等萌生自发的要求,期望着等级制既成格局的打破或者至少是调整,从而使自己在国家整个经济和政治的全局中占有合法的席,吴承恩正是艺术地反映了这一特定的历史现象。3恩格斯认为:悲剧乃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4孙悟空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二
西游记的艺术情节逻辑地显示了孙悟空在同维护玉帝为自的“神圣同盟”的决战中,因为总体实力的过分悬殊而归于失败。而皈依佛门,保唐僧取经乃是被镇压在“五行山”下,求生不是,欲死无门时的唯一选择。
我们不能无视甚至否认孙悟空向神仙佛“神圣同盟”妥协了的确凿事实。从大闹天宫意欲推翻玉帝皇权,转化为服从皇权保唐僧到西天取经,孙悟空坠入了不能自拔的悲剧怪圈。只许你规规矩矩,不准你乱说乱动;只许你吃大苦耐大劳保唐僧西去,不许你自由在“驾筋斗云”独来独往。如有违犯“紧箍咒儿”立即念动,予以惩罚。如来的“五行山”化成了一只“嵌金花帽”戴在孙悟空头上。如要不受惩罚,只有强制自己从内心到行为,都自觉接受皇权佛法的规范。孙悟空保唐僧取经说得好听些是“修行”实行上是在磨灭以往的锋芒。一旦锋芒锉平,棱角磨圆,自会安于现状,苟且偷安,走向自己原先无畏地追求平等自由的反面,这是个异化的过程,大抵是不容置疑的。
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降妖伏魔,至今令人神往,便论定取经事业是大闹的继续和发展,这种说法未免佳。就孙悟空的形象塑造来说,确实由“大闹三界”(主要是“大闹天宫”)开始,中经“取经缘起”转入“西天取经”直至取经成功得到“正果”而最终完成。情节是性格的历史。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天取经”时的孙悟空是“大闹天宫”时孙悟空的继续,当然未尝不可。但继续并不定是胶进,也有可能是倒退。西天取经路上的降妖伏魔,排除万难,确实仍可看到当年大闹天宫所向披靡的神武英勇,他所殄灭妖魔鬼怪的斗争也包含有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势不两立的成分,但这充其量只是局部性的纷争了。由直接反对天廷的等级制,到承认服从神仙佛的等级制,从喝令玉帝让位,到至多鞭挞批判统治者的昏庸;从以玉帝为敌手,到只从事铲除统治者身边的坏人以及形形色色的虐民妖魔;由彻底变革到被迫占滴改良。试问,西天取经时的孙悟空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
明清小说戏剧研究专家张锦地先生将西游记与李贽的焚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焚书童心部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含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收;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种‘童心’说作为一种人性观念,李贽用以反对程朱理学的天命之任说,称颂人的一种未受官方御用思想浸蚀过的天真纯朴的先天存在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所谓要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天性。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李贽用以反对一切虚伪,矫饰,反对一切外在教条、道德做作,反对一切传统的观念束缚,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孟在内。作为一种文艺观念,李贽用以作为创作基础和方法,也就为建筑在现实世俗生活写实基础上的市民文艺转化为建筑在个性心灵解放基础上的浪漫主义文艺铺平了道路。试看那西游记中孙悟空身上那种恍若与生俱有的要求平等的天性,特别是在花果山时期那种作为‘大自然的儿子’形象,不正体现了这三者的完美统一吗?”5这种借“童心说”来分析孙悟空,借同时代先进思想家的学说来分析优秀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其方法和结论,都是很精辟的。
关键在于“大自然的儿子”终于转变为“御弟”唐僧忠心耿耿的大弟子,原先那颗纯真的“童心”终究被等级制所污染和摧残。孙悟空的悲剧诚然是不可避免的,是不能苛求于他的,但是我们毕竟也不能认为,孙悟空那颗天赋“童心”在于西天取经路上是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真实上,孙悟空越往西天目的地行进“童心”就越受制约,越益淡薄,直至完全泯灭。
这时有一个不容回避的矛盾,即西天取经的“经”到底是什么货色?倘若如来令唐僧师徒四人万里迢迢千辛万苦从西天取来送往东土大唐的佛经,果真能拯救万民于水火,那么西天取经的评价又当别论,因为着眼于社会效益,老百姓得到了好处,孙悟空自由平等之丧失也还是值得的。但西游记并没有提供这样确凿的情节。虽外,吴承恩也无意在西游记中阐发佛经的哲学文化价值。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被迫放弃了“童心”的孙悟空却必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执行他们旨意。到头来锐气丧失、斗志泯灭,却被如来封为“南无斗战胜佛”总算挤入了佛界最高领导集团,在总共63把交椅中,坐上了第48把交椅,居然位置排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前面。在佛的行列中“叨陪末座”却又比一切菩萨要靠前。定位于此,这对于原先最深恶痛疾等级制的孙悟来说,到底是安慰抑或是讽刺呢?
从反对等级制的无畏斗士到是享受等级制实惠的“南无斗战胜佛”孙悟空头上当然再也没有“紧箍咒儿”了,但其时他早已收起了“金箍棒”高坐在莲台之上,跟关如来诵经念佛,再也不会为自由平等去拼搏去格斗了,因为他走完了自己异化的全过程“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6
哀莫大于心死。孙悟空,你那颗曾经激烈跳荡的“童心”还能复苏吗?
三
中外文学史上,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经典或传说中汲取题材,以神魔的形式来描写敢于向旧制度旧传统挑战,争取自由平等的艺术形象并不鲜见。
孙悟空的形象的方方面面足以组成一个丰富复杂的世界。首先,他有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其次,孙悟空具有鲜明的爱憎。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孙悟空的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求彻底铲除邪恶势力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强决心。再次,孙悟空还具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我们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但在中国民间,那神通广大的金丝猴形象太深入人心,在世代流传的过程中,始终不减那神奇的光彩,因此人们很难接受孙悟空是悲剧形象的观点,这种心理,开知地久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定势,以致于说孙悟空是悲剧形象似乎就是对他的亵渎。
但是在文章行将结束时,我想说明两点:一是强调孙悟空是个悲剧形象并非否定他。且不谈大闹三界的英雄业迹,即就西天取经的“童心”的异化过程中,即使在孙悟空深陷在不得不服从神仙联盟意旨的悲剧中,他所体现出来的“敢问路在何方”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不能否认的。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人的,有为民请命的,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与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7深陷悲剧的孙悟空,仍不失为悲剧的英雄!他的身上仍闪烁着中国脊梁的光彩!二是指明吴承恩世界观与创作观的局限,又绝不能苛求于他。西游记以本身的价值,取得了中国文学史睥光辉地位;它有孙悟空的反抗形象鼓舞人民向封建主义和邪恶势力战斗;它的天才讽刺和其中概括的斗争方法与手段,启迪了几世纪来人民的智慧;它的艺术形象教导人们去认识生活;它在形象创造及描写手法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注释:
1刘耿大近向年的研究综述,1984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26见鲁迅坟?灯下漫笔
3见朱彤论孙悟空
4恩格斯致斐?拉萨尔(1859年5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二46—347页
5张锦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第217—218页
7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自由平等萌生自发的要求,期望着等级制既成格局的打破或者至少是调整,从而使自己在国家整个经济和政治的全局中占有合法的席,吴承恩正是艺术地反映了这一特定的历史现象。3恩格斯认为:悲剧乃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4孙悟空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二
西游记的艺术情节逻辑地显示了孙悟空在同维护玉帝为自的“神圣同盟”的决战中,因为总体实力的过分悬殊而归于失败。而皈依佛门,保唐僧取经乃是被镇压在“五行山”下,求生不是,欲死无门时的唯一选择。
我们不能无视甚至否认孙悟空向神仙佛“神圣同盟”妥协了的确凿事实。从大闹天宫意欲推翻玉帝皇权,转化为服从皇权保唐僧到西天取经,孙悟空坠入了不能自拔的悲剧怪圈。只许你规规矩矩,不准你乱说乱动;只许你吃大苦耐大劳保唐僧西去,不许你自由在“驾筋斗云”独来独往。如有违犯“紧箍咒儿”立即念动,予以惩罚。如来的“五行山”化成了一只“嵌金花帽”戴在孙悟空头上。如要不受惩罚,只有强制自己从内心到行为,都自觉接受皇权佛法的规范。孙悟空保唐僧取经说得好听些是“修行”实行上是在磨灭以往的锋芒。一旦锋芒锉平,棱角磨圆,自会安于现状,苟且偷安,走向自己原先无畏地追求平等自由的反面,这是个异化的过程,大抵是不容置疑的。
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降妖伏魔,至今令人神往,便论定取经事业是大闹的继续和发展,这种说法未免佳。就孙悟空的形象塑造来说,确实由“大闹三界”(主要是“大闹天宫”)开始,中经“取经缘起”转入“西天取经”直至取经成功得到“正果”而最终完成。情节是性格的历史。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天取经”时的孙悟空是“大闹天宫”时孙悟空的继续,当然未尝不可。但继续并不定是胶进,也有可能是倒退。西天取经路上的降妖伏魔,排除万难,确实仍可看到当年大闹天宫所向披靡的神武英勇,他所殄灭妖魔鬼怪的斗争也包含有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势不两立的成分,但这充其量只是局部性的纷争了。由直接反对天廷的等级制,到承认服从神仙佛的等级制,从喝令玉帝让位,到至多鞭挞批判统治者的昏庸;从以玉帝为敌手,到只从事铲除统治者身边的坏人以及形形色色的虐民妖魔;由彻底变革到被迫占滴改良。试问,西天取经时的孙悟空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
明清小说戏剧研究专家张锦地先生将西游记与李贽的焚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焚书童心部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含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收;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种‘童心’说作为一种人性观念,李贽用以反对程朱理学的天命之任说,称颂人的一种未受官方御用思想浸蚀过的天真纯朴的先天存在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所谓要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天性。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李贽用以反对一切虚伪,矫饰,反对一切外在教条、道德做作,反对一切传统的观念束缚,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孟在内。作为一种文艺观念,李贽用以作为创作基础和方法,也就为建筑在现实世俗生活写实基础上的市民文艺转化为建筑在个性心灵解放基础上的浪漫主义文艺铺平了道路。试看那西游记中孙悟空身上那种恍若与生俱有的要求平等的天性,特别是在花果山时期那种作为‘大自然的儿子’形象,不正体现了这三者的完美统一吗?”5这种借“童心说”来分析孙悟空,借同时代先进思想家的学说来分析优秀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其方法和结论,都是很精辟的。
关键在于“大自然的儿子”终于转变为“御弟”唐僧忠心耿耿的大弟子,原先那颗纯真的“童心”终究被等级制所污染和摧残。孙悟空的悲剧诚然是不可避免的,是不能苛求于他的,但是我们毕竟也不能认为,孙悟空那颗天赋“童心”在于西天取经路上是进一步发展、完善了。真实上,孙悟空越往西天目的地行进“童心”就越受制约,越益淡薄,直至完全泯灭。
这时有一个不容回避的矛盾,即西天取经的“经”到底是什么货色?倘若如来令唐僧师徒四人万里迢迢千辛万苦从西天取来送往东土大唐的佛经,果真能拯救万民于水火,那么西天取经的评价又当别论,因为着眼于社会效益,老百姓得到了好处,孙悟空自由平等之丧失也还是值得的。但西游记并没有提供这样确凿的情节。虽外,吴承恩也无意在西游记中阐发佛经的哲学文化价值。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被迫放弃了“童心”的孙悟空却必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执行他们旨意。到头来锐气丧失、斗志泯灭,却被如来封为“南无斗战胜佛”总算挤入了佛界最高领导集团,在总共63把交椅中,坐上了第48把交椅,居然位置排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前面。在佛的行列中“叨陪末座”却又比一切菩萨要靠前。定位于此,这对于原先最深恶痛疾等级制的孙悟来说,到底是安慰抑或是讽刺呢?
从反对等级制的无畏斗士到是享受等级制实惠的“南无斗战胜佛”孙悟空头上当然再也没有“紧箍咒儿”了,但其时他早已收起了“金箍棒”高坐在莲台之上,跟关如来诵经念佛,再也不会为自由平等去拼搏去格斗了,因为他走完了自己异化的全过程“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6
哀莫大于心死。孙悟空,你那颗曾经激烈跳荡的“童心”还能复苏吗?
三
中外文学史上,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经典或传说中汲取题材,以神魔的形式来描写敢于向旧制度旧传统挑战,争取自由平等的艺术形象并不鲜见。
孙悟空的形象的方方面面足以组成一个丰富复杂的世界。首先,他有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基本特点,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其次,孙悟空具有鲜明的爱憎。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孙悟空的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求彻底铲除邪恶势力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强决心。再次,孙悟空还具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我们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但在中国民间,那神通广大的金丝猴形象太深入人心,在世代流传的过程中,始终不减那神奇的光彩,因此人们很难接受孙悟空是悲剧形象的观点,这种心理,开知地久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定势,以致于说孙悟空是悲剧形象似乎就是对他的亵渎。
但是在文章行将结束时,我想说明两点:一是强调孙悟空是个悲剧形象并非否定他。且不谈大闹三界的英雄业迹,即就西天取经的“童心”的异化过程中,即使在孙悟空深陷在不得不服从神仙联盟意旨的悲剧中,他所体现出来的“敢问路在何方”的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不能否认的。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人的,有为民请命的,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与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7深陷悲剧的孙悟空,仍不失为悲剧的英雄!他的身上仍闪烁着中国脊梁的光彩!二是指明吴承恩世界观与创作观的局限,又绝不能苛求于他。西游记以本身的价值,取得了中国文学史睥光辉地位;它有孙悟空的反抗形象鼓舞人民向封建主义和邪恶势力战斗;它的天才讽刺和其中概括的斗争方法与手段,启迪了几世纪来人民的智慧;它的艺术形象教导人们去认识生活;它在形象创造及描写手法等方面的艺术成就,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注释:
1刘耿大近向年的研究综述,1984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26见鲁迅坟?灯下漫笔
3见朱彤论孙悟空
4恩格斯致斐?拉萨尔(1859年5月18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二46—347页
5张锦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第217—218页
7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