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我国开始批判儒家思想,打倒“孔家店”后来,儒家文人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进行了多次颂扬孔孟之道,复兴儒家学说的活动。一些被儒家思想“洗脑”的人也跟着附和,使我国反孔和尊孔之间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仍未取得基本一致意见。
一、对儒家学说评论的概述
反孔派提出的儒家学说的弊病,按照资料[17],现摘录归纳如下:
(1)儒家推行君臣、父子、夫妻的“三纲”讲“贵贱有等,长幼有别”;如果有人违反了礼,就被视为犯上作乱。
“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竟被视为格言警语,至今尚在民间广为流传,真是令人诧愕,而对于上层阶级的制约则不断减少,皇权、父权、夫权思想的长期侵蚀,使中国始终也没有建立完整的体制去规范人的行为“人治”远远超过“法治”
(2)过分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了人的个性,漠视性格。思想大统一,造成国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这正是历代帝王所需要的,被他们利用,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过分注重道德和忽视法律作用。
(3)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三纲五常、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制约着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
(4)儒家只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忽略了人的自然属性。孔子认为贵贱有序,亲疏有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恒定的,不可打破。
(5)儒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鼓励人们当“劳心者”去“治人”
(6)伦理观念,等级制度置高无上,达到排他性的程度,从而限制了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历代帝王都不重视科学技术,把一些科学成就说成只是“奇技淫巧”不是国家强盛、民众富裕的依靠。
(7)儒家思想推行“愚民政策”主张“上智下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封建王朝利用儒学中“崇本抑末”的观点,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堵塞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道路;把知识分子的精力吸引到读讨儒家经典,阻碍了中国各个学科和技术的发展;近代保守势力利用孔子“明华夷之辩”的思想处理中学与西学之争,坚持闭关锁国,使中国人失去了赶上西方的重要机会。
(9)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说他不搞新的创作,只是编辑文献典籍,阐述先贤微言大义,发自内心地喜好古代。特别是对尧、舜、禹,回忆眷恋,赞叹不已。这一点自己影响和控制着绝大部分儒家文人以及国家首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种学风,还带来了尊崇祖训和崇拜圣贤的思维惯性。这种惯性成为滋生个人崇拜、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的温床,使得守旧陈腐的思想成为社会变革、改革先导的严重阻力。
(10)儒家的思想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千方百计愚化民众,消灭他们的意志。教人投机好为官,教人知足而天下太平,教人以礼而维护纲常等等。“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要求人们放弃一切个人有追求的欲望,要安心知足地按照礼教纲常去过日子,一切维持现状不变。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天下从此太平,这就达到了他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儒教为首,联合各大宗教都在挖空心思地用一种消极的思想道德向人们灌输,好让人们没有抗争精神,让人们觉得被剥削被奴役都是正常的。他们把最保守的东西说成了美德,把一切积极向上的说成异端、加以压制。包括炮制了很多劝善、中庸、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等等。无一不是在消灭人们心中的意志,还要让人们觉得这就是“上品”、高尚。。
(11)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中国的官场毫无道德性。儒家的道德体系约束的不过是平民百姓;时至今日,随着金钱物质各种欲望的地毯式席卷,连平民百姓都纷纷抛弃儒家提倡的那一套。最后残留的,只是儒家思想中最糟粕的那部分。儒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服务于君王统治的道德说教。
(12)在春秋战国,孔子如丧家之犬,不得以才退而著书授业。为什么没有人肯重用他,为什么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理论,那是因为儒家的一套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大争之世,谁用谁倒霉、谁用谁败,大家都笑儒家的迂阔酸腐。就连雄辩的孟子,各诸侯国都只是尊重他,也不敢用他。儒家虽然在修身养性治学上,是好的;但如果用来治理国家,就大大谬也。
尊孔派极力鼓吹孔孟思想的神效,按照资料[1、7~9],归纳总结如下:
(1)孔子的政治思想,从“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出发,以“恕”为手段,坚持以人为重,实行仁政德治,始终将社会的公正,秩序,诚信和人与人的和谐摆在第一位。
孔子认为,为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提倡选贤与能,贤能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主张为政以德,宽猛相济,德主刑辅。
孔子认为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德治优于法治。
(2)儒家的仁政,轻徭薄赋,忠孝仁义礼智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确更多的是积极的。但在国家层面上,对国家的强大进步而言,只是和道家的无为安民一样。
(3)“仁者仁也”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和本质;“仁者爱人”反映了利他精神;“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应该有道德自律意识;“杀身成仁”彰显了坚守信念、不怕牺牲的决心。又如“忠”抛开它的忠君和愚忠的具体含义之外,可贵之处在于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完全可以把它用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方面上。又如“孝”是任何人、任何社会都应具有的美德,封建社会过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而忽视父母对子女的“慈”“义”即正直、正义“礼”即礼貌、礼仪“信”即诚信、信誉“温”即和蔼、平易“恭”即谦虚、敬人“俭”即勤俭节约“让”即宽容忍让“廉”即清正廉洁“节”即骨气、气节“耻”即自尊自爱等,它们的一般意义都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我们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服务。
(4)儒学可以创建人类伦理次序、道德观念、社会和谐等的美好局面。
(5)提倡“中庸之道”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中庸”里有辩证法,即关于“度”的思想,既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反对走极端,要求人们待人接物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
(6)孔子对诗经的解说,涉及到文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层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7)孔子教育注重的是德育,提倡仁爱,反对苛政与任意用刑,孟子主张仁政,为政以德,轻徭薄赋。贯穿儒家思想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如果从道德文化层面讲,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当时那种政治架构内、社会背景内,他对缓解社会矛盾,提高道德修行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 *****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批孔运动达到顶峰。这次是官方组织的“批孔”本应水平高。可惜因为自身的利益,将儒家思想的致命弊端避而不提,尽批“三纲五常”、“学而优则士”等不痛不痒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尊孔派打着“恢复传统”、“发扬国学”等口号,复兴儒家学说,妄图重返政坛。他们修复孔庙、祭奠孔陵、穿戴孔服等,行动活跃。据2009年参考消息报道:“到今年10月止,全世界共在8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41所孔子课堂,总数已经突破了500家。尊孔派真可谓费尽心思和财力。
笔者认为,判断对错不能只讨论枝节问题,单凭表面感觉,而应看待治国纲要和实际效果。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在中国推行了两千五百余年,应该能够给孔孟学说做出一个确切的评价。
二、儒家学说连封建国家也治理不好
&nb... -->>
自五四运动爆发之后,我国开始批判儒家思想,打倒“孔家店”后来,儒家文人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进行了多次颂扬孔孟之道,复兴儒家学说的活动。一些被儒家思想“洗脑”的人也跟着附和,使我国反孔和尊孔之间的争论一直延续到今天,仍未取得基本一致意见。
一、对儒家学说评论的概述
反孔派提出的儒家学说的弊病,按照资料[17],现摘录归纳如下:
(1)儒家推行君臣、父子、夫妻的“三纲”讲“贵贱有等,长幼有别”;如果有人违反了礼,就被视为犯上作乱。
“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竟被视为格言警语,至今尚在民间广为流传,真是令人诧愕,而对于上层阶级的制约则不断减少,皇权、父权、夫权思想的长期侵蚀,使中国始终也没有建立完整的体制去规范人的行为“人治”远远超过“法治”
(2)过分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了人的个性,漠视性格。思想大统一,造成国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这正是历代帝王所需要的,被他们利用,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过分注重道德和忽视法律作用。
(3)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三纲五常、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制约着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
(4)儒家只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忽略了人的自然属性。孔子认为贵贱有序,亲疏有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是恒定的,不可打破。
(5)儒家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鼓励人们当“劳心者”去“治人”
(6)伦理观念,等级制度置高无上,达到排他性的程度,从而限制了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历代帝王都不重视科学技术,把一些科学成就说成只是“奇技淫巧”不是国家强盛、民众富裕的依靠。
(7)儒家思想推行“愚民政策”主张“上智下愚”“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8)封建王朝利用儒学中“崇本抑末”的观点,限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堵塞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道路;把知识分子的精力吸引到读讨儒家经典,阻碍了中国各个学科和技术的发展;近代保守势力利用孔子“明华夷之辩”的思想处理中学与西学之争,坚持闭关锁国,使中国人失去了赶上西方的重要机会。
(9)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说他不搞新的创作,只是编辑文献典籍,阐述先贤微言大义,发自内心地喜好古代。特别是对尧、舜、禹,回忆眷恋,赞叹不已。这一点自己影响和控制着绝大部分儒家文人以及国家首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种学风,还带来了尊崇祖训和崇拜圣贤的思维惯性。这种惯性成为滋生个人崇拜、教条主义、保守主义的温床,使得守旧陈腐的思想成为社会变革、改革先导的严重阻力。
(10)儒家的思想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千方百计愚化民众,消灭他们的意志。教人投机好为官,教人知足而天下太平,教人以礼而维护纲常等等。“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要求人们放弃一切个人有追求的欲望,要安心知足地按照礼教纲常去过日子,一切维持现状不变。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天下从此太平,这就达到了他们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儒教为首,联合各大宗教都在挖空心思地用一种消极的思想道德向人们灌输,好让人们没有抗争精神,让人们觉得被剥削被奴役都是正常的。他们把最保守的东西说成了美德,把一切积极向上的说成异端、加以压制。包括炮制了很多劝善、中庸、明哲保身的处世之道等等。无一不是在消灭人们心中的意志,还要让人们觉得这就是“上品”、高尚。。
(11)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中国的官场毫无道德性。儒家的道德体系约束的不过是平民百姓;时至今日,随着金钱物质各种欲望的地毯式席卷,连平民百姓都纷纷抛弃儒家提倡的那一套。最后残留的,只是儒家思想中最糟粕的那部分。儒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服务于君王统治的道德说教。
(12)在春秋战国,孔子如丧家之犬,不得以才退而著书授业。为什么没有人肯重用他,为什么没有人采纳他的治国理论,那是因为儒家的一套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在大争之世,谁用谁倒霉、谁用谁败,大家都笑儒家的迂阔酸腐。就连雄辩的孟子,各诸侯国都只是尊重他,也不敢用他。儒家虽然在修身养性治学上,是好的;但如果用来治理国家,就大大谬也。
尊孔派极力鼓吹孔孟思想的神效,按照资料[1、7~9],归纳总结如下:
(1)孔子的政治思想,从“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出发,以“恕”为手段,坚持以人为重,实行仁政德治,始终将社会的公正,秩序,诚信和人与人的和谐摆在第一位。
孔子认为,为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提倡选贤与能,贤能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主张为政以德,宽猛相济,德主刑辅。
孔子认为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德治优于法治。
(2)儒家的仁政,轻徭薄赋,忠孝仁义礼智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确更多的是积极的。但在国家层面上,对国家的强大进步而言,只是和道家的无为安民一样。
(3)“仁者仁也”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和本质;“仁者爱人”反映了利他精神;“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人应该有道德自律意识;“杀身成仁”彰显了坚守信念、不怕牺牲的决心。又如“忠”抛开它的忠君和愚忠的具体含义之外,可贵之处在于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完全可以把它用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方面上。又如“孝”是任何人、任何社会都应具有的美德,封建社会过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而忽视父母对子女的“慈”“义”即正直、正义“礼”即礼貌、礼仪“信”即诚信、信誉“温”即和蔼、平易“恭”即谦虚、敬人“俭”即勤俭节约“让”即宽容忍让“廉”即清正廉洁“节”即骨气、气节“耻”即自尊自爱等,它们的一般意义都可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为我们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服务。
(4)儒学可以创建人类伦理次序、道德观念、社会和谐等的美好局面。
(5)提倡“中庸之道”的处世方法和领导艺术。“中庸”里有辩证法,即关于“度”的思想,既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反对走极端,要求人们待人接物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
(6)孔子对诗经的解说,涉及到文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层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对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7)孔子教育注重的是德育,提倡仁爱,反对苛政与任意用刑,孟子主张仁政,为政以德,轻徭薄赋。贯穿儒家思想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如果从道德文化层面讲,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当时那种政治架构内、社会背景内,他对缓解社会矛盾,提高道德修行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 *****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批孔运动达到顶峰。这次是官方组织的“批孔”本应水平高。可惜因为自身的利益,将儒家思想的致命弊端避而不提,尽批“三纲五常”、“学而优则士”等不痛不痒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尊孔派打着“恢复传统”、“发扬国学”等口号,复兴儒家学说,妄图重返政坛。他们修复孔庙、祭奠孔陵、穿戴孔服等,行动活跃。据2009年参考消息报道:“到今年10月止,全世界共在8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82所孔子学院和241所孔子课堂,总数已经突破了500家。尊孔派真可谓费尽心思和财力。
笔者认为,判断对错不能只讨论枝节问题,单凭表面感觉,而应看待治国纲要和实际效果。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学说在中国推行了两千五百余年,应该能够给孔孟学说做出一个确切的评价。
二、儒家学说连封建国家也治理不好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