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陈易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悲观。
一个民族要是对“过往”肆意吹嘘或是自倒苦水,对于当下而言都是不合时宜的。前者是文化泡沫,不知谦逊;后则是文化自卑,突遇瓶颈。
总之,过去只是用来提醒现在的你,该留心什么和不该执着什么。至于,你的思绪是必须要带着你的身躯往前走的。就算是你累了“过去”也只是情感寄托和自我流放的心灵牧场,它只负责慰藉,但不负责收留。
5、为什么有些事“不足与外人道”?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我看来分为三种情况:
交口不交心和交口也交心;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可与外人道者不足二三。
看过一则故事说是在中国刚抗战胜利不久,一个叫朱黄镇的地方来了一名教师,一日午后,甚是无聊,见一群妇女在柳树底下聒噪不止,是在说抗日的事情。这名教师一脸呆相地跑过去看着一个妇女问道:“请问你的丈夫参加过抗日吗?”
那个女的先是一愣,然后面无表情地说道:“死啦!早在打仗的时候死啦!”
“对不起!对不起!实在对不起!”那个教师赶紧作揖赔罪,一脸惭愧。
“怎么了?难不成我男人被你杀死的?”那女人见状哈哈大笑。
像这样的交流,完全是走口不走心,也走不了心。两个人的文化水平、意识程度、思想境界根本不在一个水平,倒是如何交流。
另外的就是两个人虽然外在的能力和水平都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内在的价值观大相径庭,人生追求不同,走的路,看的事自然难求一致。
譬如你很难用民族大义去说服一个狼心狗肺的汉奸,诚如鲁迅所言:有缺点的战士终究还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不过是只苍蝇啊!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最后的就是一个人内在的坚强和自尊使得自己封闭、刚毅、不求于人,任何事情都追求独立自主,就算是走投无路也不求助外人。这样的勇士虽不可称为“智”但恰恰是那份“勇”足以证明“万事不求人”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气概!
朱熹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暂且不论对错,至少这样的人是有值得我们钦佩的地方的。有些人死不足惜,有些人死得其所,有的人死而无憾,这其中的差别也就在这“气节”二字了。
6、“死在别人的眼里”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
我常想,人最大的自由是什么?应该就是为所欲为了吧。后来涉世已久才知:真正的自由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自己想不干什么就能不干什么!
“想干什么”的自主权是在你,只是那些外界的条条框框依旧摆在那里,纹丝不动,你若是真的“干了”可能就触碰了一些会给你带来麻烦的东西,这样的自由是用“后来的麻烦”作为为代价,尚不足以称为“自由”因为一切的“事后诸葛亮”都显得那么让人厌烦。
“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既不会触及旁人的利益也不会给违背自己的心意,这样的“自由”才真的是“无后顾之忧”的“自由”
如今,喊着要自由的人是那么多,能真正得到的却那么少,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本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容纳甚至只是为了更合群,仅此而已,于是把自己活生生地埋葬在成堆的烂泥里。
“敢怒不敢言”的人在我看来都不足以称之为懦夫,至少懦夫时不时还能抱怨几声,就算是懦夫,也是个哑巴懦夫!
有些虽然活着,但是他已经死在了别人的眼里;
有些人死了,他却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悲观。
一个民族要是对“过往”肆意吹嘘或是自倒苦水,对于当下而言都是不合时宜的。前者是文化泡沫,不知谦逊;后则是文化自卑,突遇瓶颈。
总之,过去只是用来提醒现在的你,该留心什么和不该执着什么。至于,你的思绪是必须要带着你的身躯往前走的。就算是你累了“过去”也只是情感寄托和自我流放的心灵牧场,它只负责慰藉,但不负责收留。
5、为什么有些事“不足与外人道”?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我看来分为三种情况:
交口不交心和交口也交心;
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可与外人道者不足二三。
看过一则故事说是在中国刚抗战胜利不久,一个叫朱黄镇的地方来了一名教师,一日午后,甚是无聊,见一群妇女在柳树底下聒噪不止,是在说抗日的事情。这名教师一脸呆相地跑过去看着一个妇女问道:“请问你的丈夫参加过抗日吗?”
那个女的先是一愣,然后面无表情地说道:“死啦!早在打仗的时候死啦!”
“对不起!对不起!实在对不起!”那个教师赶紧作揖赔罪,一脸惭愧。
“怎么了?难不成我男人被你杀死的?”那女人见状哈哈大笑。
像这样的交流,完全是走口不走心,也走不了心。两个人的文化水平、意识程度、思想境界根本不在一个水平,倒是如何交流。
另外的就是两个人虽然外在的能力和水平都相差无几,但是由于内在的价值观大相径庭,人生追求不同,走的路,看的事自然难求一致。
譬如你很难用民族大义去说服一个狼心狗肺的汉奸,诚如鲁迅所言:有缺点的战士终究还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不过是只苍蝇啊!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最后的就是一个人内在的坚强和自尊使得自己封闭、刚毅、不求于人,任何事情都追求独立自主,就算是走投无路也不求助外人。这样的勇士虽不可称为“智”但恰恰是那份“勇”足以证明“万事不求人”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气概!
朱熹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暂且不论对错,至少这样的人是有值得我们钦佩的地方的。有些人死不足惜,有些人死得其所,有的人死而无憾,这其中的差别也就在这“气节”二字了。
6、“死在别人的眼里”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
我常想,人最大的自由是什么?应该就是为所欲为了吧。后来涉世已久才知:真正的自由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自己想不干什么就能不干什么!
“想干什么”的自主权是在你,只是那些外界的条条框框依旧摆在那里,纹丝不动,你若是真的“干了”可能就触碰了一些会给你带来麻烦的东西,这样的自由是用“后来的麻烦”作为为代价,尚不足以称为“自由”因为一切的“事后诸葛亮”都显得那么让人厌烦。
“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既不会触及旁人的利益也不会给违背自己的心意,这样的“自由”才真的是“无后顾之忧”的“自由”
如今,喊着要自由的人是那么多,能真正得到的却那么少,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本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可、容纳甚至只是为了更合群,仅此而已,于是把自己活生生地埋葬在成堆的烂泥里。
“敢怒不敢言”的人在我看来都不足以称之为懦夫,至少懦夫时不时还能抱怨几声,就算是懦夫,也是个哑巴懦夫!
有些虽然活着,但是他已经死在了别人的眼里;
有些人死了,他却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