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柴发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理出了藏掖在历史深处的“说好”词。
楔子
鞭炮一放喜洋洋,恭喜房东造新房。
左边盖的是金银库,里头盛着千匹布。
右边盖的是玉米仓,里头盛着万担粮。
当中盖的是客堂,佳宾贵客来四方。
神听术士语,木听匠人言。
从今往日后,大发万万年。
熏梁
三步两步走上墙,手提玉壶来浇梁。
头杯酒来浇梁头,子子代代出诸侯。
二杯酒来浇梁尾,子子代代做官清如水。
三杯酒来浇梁腰,子子代代穿红袍。
系梁
大红丝带六尺长,系在龙头凤尾上。
系在龙头生太子,系在凤尾出娘娘。
上梁正逢黄道日,竖柱巧遇紫微星。
大梁悬挂半虚空,摇头摆尾似青龙。
要问青龙哪里去?青龙要攀大梁上。
玉梁落在正中间,日生金来夜生银。
和合二仙扶玉柱,张鲁两班上金梁。
发锤一擂响四方,诸亲六眷常来往。
系宝(糖果、花生类)
小小喜糖满箩筐,我在空中洒四方。
亲戚吃了常来往,中年吃了身安康
老年吃了孙满堂,小伢子吃了发福长。
岳父告诉我,上梁时很讲究规矩。首先要选定良辰吉日,一般不在农历三月。还要是在早晨,待太阳出山,准备好糯米蒸饭,喻为“蒸蒸日上”若遇阴雨天,则有“雨洒梁头,必出诸侯”、“小雨洒梁头,发起来没估头”等说法。其次,上梁那天,匠人们(瓦工和木工)分别站在屋梁的两头,一边提梁,一边“说好”一说一答,一呼一应,众人也随声附和,此起彼伏,甚是壮观。
婚庆“说好”并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规范,随意性较强,多属于临场发挥。“说好”者大多数是民间的能人(过去为“大支”),他们往往思维敏捷,伶牙俐齿,而且口出骊珠,韵味十足。
说大厨好身裹围腰,手拿菜刀,斩斩剁剁,煎炸烹炒,一会就好。
说客人好诸亲六眷,各位坐好,茶水止渴,纸烟飘绕,摆酒上菜,马上就来。
说上席好喜酒尽壶烫,好菜办十样,老者多喝心欢畅,少者多喝四海扬,亲朋吃酒常来往,,后生吃酒子兴旺。
说家主好朱纱门联红旺旺,福禄寿星在中堂。
说新人好迈进府门停步留,高挂明灯结彩球。上有喜鹊配成对,下有关公接绣球。小小条桌没多长,垛在新娘春凳旁,床头上面摆梳妆,哪里的柜子哪里的箱?
另外,从肥东梁园沿着滁河向东一直到全椒的古河、蔡集、濮集等地还演绎着这样的版本:
鞭炮一放响四方,诸亲朋友来送房。
一步二步朝前走,三步来到大门头。
来到门旁抬眼看,门头高挂玉彩球。
四步来到宝华堂,看到华堂好排场。
左边又是金鸡叫,右边又是凤凰啼。
日落西山鸡上笼,此时正是闹房时。
红漆桌子四方方,八方亲友来闹房。
我劝诸位莫要慌,喝杯香茶来送房。
大红盘盂四方方,两片苏糕放中央。
两个果盂当中摆,一对蜡烛分两旁。
我请新郎来捧上,诸亲送郎进洞房。
诸亲至友到洞房,看到洞房好漂亮。
左边又是箱和柜,右边又是柜和箱。
红漆桌子靠着墙,当中摆张象牙床。
红绸被子绿罗帐,两头一对金凤凰。
洞房摆设说不尽,请到华堂看新娘。
今晚洞房已到点,亲戚朋友快闭眼。
我请诸位莫再慌,欢送新人进洞房。
“说好”者极尽好言之能事,众人齐声配合“好”喜庆的气氛顿时洋溢在隆重的婚礼场上。这不仅丰富了婚礼的内容和形式,也使现场的人们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传达了内心真挚的祝福。
(四)
在全椒,甚至是江淮之间的广阔地域,上梁“说好”和婚庆“说好”已经流播了很久,它们伴随着这里的人们度过了人生中两个重要的事件——置业和婚姻。这些形象而生动的语言经过“说好”者的加工、提炼和润色,愈发地通俗上口,便于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们口传心授,推陈出新。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民间风俗文化,渐渐地形成了近代的“说好”各地“好”的内容多样色彩纷呈,却始终是劳动人民在表达真诚的心意,抒发祈福的愿望。岁月无声,虽然它们已经湮没在堆积着厚厚枯叶的时光院落里,但它们作为深厚的地方民俗文化应该有理由地重现天日。假如民俗“说好”能够被重新提及,能够被重新认识,或许会使我们更加地懂得家乡的乡土历史,懂得这个历史中的人们曾经也快乐而憧憬地生活过。我想“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内容期待着我们去推开那扇久违的门。
理出了藏掖在历史深处的“说好”词。
楔子
鞭炮一放喜洋洋,恭喜房东造新房。
左边盖的是金银库,里头盛着千匹布。
右边盖的是玉米仓,里头盛着万担粮。
当中盖的是客堂,佳宾贵客来四方。
神听术士语,木听匠人言。
从今往日后,大发万万年。
熏梁
三步两步走上墙,手提玉壶来浇梁。
头杯酒来浇梁头,子子代代出诸侯。
二杯酒来浇梁尾,子子代代做官清如水。
三杯酒来浇梁腰,子子代代穿红袍。
系梁
大红丝带六尺长,系在龙头凤尾上。
系在龙头生太子,系在凤尾出娘娘。
上梁正逢黄道日,竖柱巧遇紫微星。
大梁悬挂半虚空,摇头摆尾似青龙。
要问青龙哪里去?青龙要攀大梁上。
玉梁落在正中间,日生金来夜生银。
和合二仙扶玉柱,张鲁两班上金梁。
发锤一擂响四方,诸亲六眷常来往。
系宝(糖果、花生类)
小小喜糖满箩筐,我在空中洒四方。
亲戚吃了常来往,中年吃了身安康
老年吃了孙满堂,小伢子吃了发福长。
岳父告诉我,上梁时很讲究规矩。首先要选定良辰吉日,一般不在农历三月。还要是在早晨,待太阳出山,准备好糯米蒸饭,喻为“蒸蒸日上”若遇阴雨天,则有“雨洒梁头,必出诸侯”、“小雨洒梁头,发起来没估头”等说法。其次,上梁那天,匠人们(瓦工和木工)分别站在屋梁的两头,一边提梁,一边“说好”一说一答,一呼一应,众人也随声附和,此起彼伏,甚是壮观。
婚庆“说好”并没有固定的程序和规范,随意性较强,多属于临场发挥。“说好”者大多数是民间的能人(过去为“大支”),他们往往思维敏捷,伶牙俐齿,而且口出骊珠,韵味十足。
说大厨好身裹围腰,手拿菜刀,斩斩剁剁,煎炸烹炒,一会就好。
说客人好诸亲六眷,各位坐好,茶水止渴,纸烟飘绕,摆酒上菜,马上就来。
说上席好喜酒尽壶烫,好菜办十样,老者多喝心欢畅,少者多喝四海扬,亲朋吃酒常来往,,后生吃酒子兴旺。
说家主好朱纱门联红旺旺,福禄寿星在中堂。
说新人好迈进府门停步留,高挂明灯结彩球。上有喜鹊配成对,下有关公接绣球。小小条桌没多长,垛在新娘春凳旁,床头上面摆梳妆,哪里的柜子哪里的箱?
另外,从肥东梁园沿着滁河向东一直到全椒的古河、蔡集、濮集等地还演绎着这样的版本:
鞭炮一放响四方,诸亲朋友来送房。
一步二步朝前走,三步来到大门头。
来到门旁抬眼看,门头高挂玉彩球。
四步来到宝华堂,看到华堂好排场。
左边又是金鸡叫,右边又是凤凰啼。
日落西山鸡上笼,此时正是闹房时。
红漆桌子四方方,八方亲友来闹房。
我劝诸位莫要慌,喝杯香茶来送房。
大红盘盂四方方,两片苏糕放中央。
两个果盂当中摆,一对蜡烛分两旁。
我请新郎来捧上,诸亲送郎进洞房。
诸亲至友到洞房,看到洞房好漂亮。
左边又是箱和柜,右边又是柜和箱。
红漆桌子靠着墙,当中摆张象牙床。
红绸被子绿罗帐,两头一对金凤凰。
洞房摆设说不尽,请到华堂看新娘。
今晚洞房已到点,亲戚朋友快闭眼。
我请诸位莫再慌,欢送新人进洞房。
“说好”者极尽好言之能事,众人齐声配合“好”喜庆的气氛顿时洋溢在隆重的婚礼场上。这不仅丰富了婚礼的内容和形式,也使现场的人们感受到了快乐,同时也传达了内心真挚的祝福。
(四)
在全椒,甚至是江淮之间的广阔地域,上梁“说好”和婚庆“说好”已经流播了很久,它们伴随着这里的人们度过了人生中两个重要的事件——置业和婚姻。这些形象而生动的语言经过“说好”者的加工、提炼和润色,愈发地通俗上口,便于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们口传心授,推陈出新。他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民间风俗文化,渐渐地形成了近代的“说好”各地“好”的内容多样色彩纷呈,却始终是劳动人民在表达真诚的心意,抒发祈福的愿望。岁月无声,虽然它们已经湮没在堆积着厚厚枯叶的时光院落里,但它们作为深厚的地方民俗文化应该有理由地重现天日。假如民俗“说好”能够被重新提及,能够被重新认识,或许会使我们更加地懂得家乡的乡土历史,懂得这个历史中的人们曾经也快乐而憧憬地生活过。我想“说好”一定会有更多的内容期待着我们去推开那扇久违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