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行 (1/2)
800小说网 32kan.com,cxg891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常常是一个地方引以为骄傲的。
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早年叫龙场驿,仅从奢香夫人建驿算起,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六个世纪,历史亦可谓悠久了,再说文化,这里的人们都知道一个很有名气的人和他创立的学说,那就是王阳明和阳明文化。阳明文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而这种文化远播域外,成为世人景仰,这文化也足以称为灿烂了。当然,龙场古驿能让这里的人深感自豪,也不光仅仅有一个阳明文化,王阳明对这里来说,他还是一个外来者,只是这方土地的灵气滋养了他,使他在众人昏昏之时能“一宵觉悟”创立了足以为这块土地增辉的文化,其实,回过头来看,应该说是我们这块土地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明星。当我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来咏颂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时,我每一次想到的就是“人杰地灵”这个词。这是龙场古驿的骄傲。我参加编修修文县志的时候,曾惊奇的发现,历史上也有过不少的文人豪客青睐过这块土地。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洪亮吉只是在这块土地上走马观花般的转了一遭,他寂落的心就被这里的银河星影,袅袅雾蔼,燕语莺声弄得神魂颠倒,匆匆离去时也没有忘记惊叹一声:
马头回处客亦惊
却值晓墩出红郭。
他对龙场驿的灵山秀水的惊叹、咏赞,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因为那时候并没有现在的媒体炒作类的说法,他是大可不必违心的为龙场驿作广告的。
与洪亮吉同时代的周渔璜是个大有名声的文人,官至侍读学士,现在的花溪区就是他的家乡,花溪的山水不可谓不美,但他却十分的欣慕龙场,对于龙场的风物已经到了痴恋的地步。周渔璜少年时曾在龙场就读,不止一次的尝游过龙场的风景,按说,见怪不怪,何况他是游玩过大半个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但他的龙场情结却是刻骨铭心,请看他写的题屏山庵诗:
龙场佛寺伴诸生
夜倚松杉各问名。
我为看山来此地
传经还有旧阳明。
“我为看山来此地”来到龙场,竟然是为了看山,足见龙场的景物在他心中是占有多么重的份量。
还有一位以“才名动西南”的大才子名叫李专,他算半个修文人,因为他的“诸生”资格是在修文取得的,云贵总督鄂尔泰编修贵州通志,他名列分修之列,他对龙场情有独衷不独于山水,而更在于这里的人。李专曾作诗赞扬过修文一位叫皮庄子的普通猎户,称其为“猛士”说皮庄子清晨与猛虎相遇而与之搏斗至黄昏,猛虎到最后“折胁负痛”落荒而逃,李专的诗写到此处时,喟然感叹:
假令在军中,斩将如戕豚。
还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曾在龙场居住过的莫友芝,是明未十分有名气的文人,他从北京回贵州独山的家乡时,路过龙场就不肯走了,竟在这里团学教起书来,一半是因囊中羞涩欲寻几个路费,另一半则是“斜风细雨乌江路,复岭重山鸟道长”的龙场山野景致令他欲走不能了。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龙场能孕育象王阳明这样伟大的思想者?为什么象周渔璜、莫友芝这些中国历史上也十分有名的文学大师也钟情于这块土地?
这可能是一种历史的磁力。当年奢香夫人开“九驿”冥冥之中把龙场作为首驿,而九驿的开通,连结了外面的世界,这正如我们现在修贵毕路一样,被人欣喜的誉为“出海通道”而奢香的年代,是不可能有现代化的修路工具的,全靠人背马驼,开九驿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建设工程更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这件事对志存高远的文人们来说,应该具有极大的诱惑。但这不能成为真正的原因,王阳明到龙场并非是自愿的,他不可能是为了感受奢香开九驿而来到这里。单从王阳明这方面看,我们很难把它归结为历史的磁力,但在王阳明之后,这种磁力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王阳明本身就形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磁力,周渔璜的诗不是就写道“传经还有旧阳明”吗?还有日本的三岛毅,是日本的侍讲文学博士,他的诗是这样写的:
忆昔阳明讲学堂
&n... -->>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常常是一个地方引以为骄傲的。
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早年叫龙场驿,仅从奢香夫人建驿算起,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六个世纪,历史亦可谓悠久了,再说文化,这里的人们都知道一个很有名气的人和他创立的学说,那就是王阳明和阳明文化。阳明文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而这种文化远播域外,成为世人景仰,这文化也足以称为灿烂了。当然,龙场古驿能让这里的人深感自豪,也不光仅仅有一个阳明文化,王阳明对这里来说,他还是一个外来者,只是这方土地的灵气滋养了他,使他在众人昏昏之时能“一宵觉悟”创立了足以为这块土地增辉的文化,其实,回过头来看,应该说是我们这块土地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明星。当我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来咏颂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时,我每一次想到的就是“人杰地灵”这个词。这是龙场古驿的骄傲。我参加编修修文县志的时候,曾惊奇的发现,历史上也有过不少的文人豪客青睐过这块土地。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洪亮吉只是在这块土地上走马观花般的转了一遭,他寂落的心就被这里的银河星影,袅袅雾蔼,燕语莺声弄得神魂颠倒,匆匆离去时也没有忘记惊叹一声:
马头回处客亦惊
却值晓墩出红郭。
他对龙场驿的灵山秀水的惊叹、咏赞,完全是发自内心的,因为那时候并没有现在的媒体炒作类的说法,他是大可不必违心的为龙场驿作广告的。
与洪亮吉同时代的周渔璜是个大有名声的文人,官至侍读学士,现在的花溪区就是他的家乡,花溪的山水不可谓不美,但他却十分的欣慕龙场,对于龙场的风物已经到了痴恋的地步。周渔璜少年时曾在龙场就读,不止一次的尝游过龙场的风景,按说,见怪不怪,何况他是游玩过大半个中国的名山大川的,但他的龙场情结却是刻骨铭心,请看他写的题屏山庵诗:
龙场佛寺伴诸生
夜倚松杉各问名。
我为看山来此地
传经还有旧阳明。
“我为看山来此地”来到龙场,竟然是为了看山,足见龙场的景物在他心中是占有多么重的份量。
还有一位以“才名动西南”的大才子名叫李专,他算半个修文人,因为他的“诸生”资格是在修文取得的,云贵总督鄂尔泰编修贵州通志,他名列分修之列,他对龙场情有独衷不独于山水,而更在于这里的人。李专曾作诗赞扬过修文一位叫皮庄子的普通猎户,称其为“猛士”说皮庄子清晨与猛虎相遇而与之搏斗至黄昏,猛虎到最后“折胁负痛”落荒而逃,李专的诗写到此处时,喟然感叹:
假令在军中,斩将如戕豚。
还可以举出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曾在龙场居住过的莫友芝,是明未十分有名气的文人,他从北京回贵州独山的家乡时,路过龙场就不肯走了,竟在这里团学教起书来,一半是因囊中羞涩欲寻几个路费,另一半则是“斜风细雨乌江路,复岭重山鸟道长”的龙场山野景致令他欲走不能了。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龙场能孕育象王阳明这样伟大的思想者?为什么象周渔璜、莫友芝这些中国历史上也十分有名的文学大师也钟情于这块土地?
这可能是一种历史的磁力。当年奢香夫人开“九驿”冥冥之中把龙场作为首驿,而九驿的开通,连结了外面的世界,这正如我们现在修贵毕路一样,被人欣喜的誉为“出海通道”而奢香的年代,是不可能有现代化的修路工具的,全靠人背马驼,开九驿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建设工程更是一个伟大的成功,这件事对志存高远的文人们来说,应该具有极大的诱惑。但这不能成为真正的原因,王阳明到龙场并非是自愿的,他不可能是为了感受奢香开九驿而来到这里。单从王阳明这方面看,我们很难把它归结为历史的磁力,但在王阳明之后,这种磁力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王阳明本身就形成了一种不可抗拒的磁力,周渔璜的诗不是就写道“传经还有旧阳明”吗?还有日本的三岛毅,是日本的侍讲文学博士,他的诗是这样写的:
忆昔阳明讲学堂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