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尘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巍巍长城,绵延万里,千年不倒,宠辱不惊。多少年来,长城一直被誉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脊梁;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数不尽的诗篇赞美她,她也的确在历史的书卷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重的一笔。长城的前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修建,但那时是由北方的诸侯国各自修建,未连在一起。直到秦国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才命令将北方的原燕,赵,秦国的旧长城连在一起,长城才正式的指秦朝修的长城。
长城在修建的第一个一千年里,基本上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使命--将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强悍的骑兵挡在塞外。但是,从第二个千年的1127年开始,金人的骑兵跨过了长城,并将当时的宋国的首都付之一炬,两代国君成阶下囚。长城以此为分水岭,它的防御功能已经落时了。之后,以蒙古族,满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经常性的让长城蒙受胯下之辱。从另一个方面也验证了中原封建文明的衰落。在这里,我不禁思索:为何汉民族会有如此“伟大的发明”?--将绵延万里的北方国境线用一道长墙围了起来。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既挡住了敌人也封闭了自己。是不是我们也可以这么比喻:长城--一千年是民族的脊梁,一千年是民族的伤疤!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性格,地域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汉民族生活的地域是位于亚细亚大陆东部沿海,属于温带大陆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相交的地方,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复杂,物产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成为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适合农业文明的发展,因此我们早早进入了封建文明,领先世界的其他地方几百年。但是,封建农业文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再加上中原地区周围被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岭南山脉和大海所包围,与外部世界隔绝,以封建时代的交通工具要取得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非常困难;所以才有了古人以中原为“天下”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物产的丰饶,使得我们的祖先丧失了进取的精神或者说是掠夺的精神。进取心的丧失,必然导致民族性格的软弱,物产的丰富导致了对外政策的宽容,文明的先进导致了文化上的骄傲,地理上的隔绝致使心理上的盲目自大。
这种民族性格的缺点在第一个千年里,因为我们文明还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所以北方还处于奴隶或者原始社会的游牧民族在与汉族的冲突中经常感到吃力,但是游牧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破坏力当时已经显现。秦国的覆灭固然与其横征暴敛,导致民不堪受其苦,继而揭竿起义,推翻了暴政;但是没有北方匈奴的时时骚扰,进而导致秦国不得不大修长城,以至劳民伤财,极大的消耗了秦国的实力,恐怕秦国不至于镇压不了区区一帮“乱民”甚至也许就不会有人起义,不要忘了陈胜的起义就与匈奴有关,也就与长城有关。到了汉代,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打了几十年,打到汉武帝时总算把匈奴打跑了,但是也把诺大一个汉朝打的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从此,汉朝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唐朝也是毁于匈奴人(突厥是匈奴的一支)之手:安禄山就是突厥人,后来的“八王之乱”更是有五花八门的少数民族参与进来,一代盛唐,就这样没落了。但是,北方游牧民族毕竟没有直接灭亡汉族政权,在更多的时间里,他们是处于下风的,长城的防御功能还是比较成功的。
到了第二个千年,北方的游牧民族相继进入了封建游牧文明社会,而中原文明在经历了汉唐的极盛时期后,已现衰败之像,再加上唐末几十年的战乱,已经将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破坏。因此,当契丹人,女真人彪悍的骑兵挟封建游牧文明杀奔而来的时候,脆弱的长城倒下了。最终,中原文明倒在了蒙古人的胯下。但是,我们没有记取教训,在蒙古人玩票似的在中原呆了几十年之后,终于水土不服而撤离。之后,蒙古人的一支瓦剌在明朝时,再一次羞辱了汉族政权,把堂堂的明英宗俘虏了。这时,有一个不能不提的插曲:来自东方海上的日本人开始了第一次对于中华帝国的权威的挑战--以政府军入侵明帝国的属国朝鲜,倭寇以志愿军名义进犯东南沿海。这足以说明当时的中原文明已经处于落后的临界点了。及至后来的1644年,清军入关,标志着汉民族的进取心的彻底丧失,保守政策的彻底失败。
可悲的是,满族人并没有把他们的进取心和可贵的冒险精神带给我们,反而被强大的保守的汉族性格同化了,于是在他们内心里的文化自卑情结和汉族腐朽的文化的结合下,中华民族的保守性被无限放大到各个民族的文化中。于是,中华民族丢掉了最后一个向先进文明前进的机会,中华文明衰败了。后边,恕本人不再痛述。
二十世纪是中国的苦难的一个世纪,但愿今天的我们能够摆脱掉祖先们文化传统上的瑕疵,用我们的勇敢和智慧创造第三个一千年,一个辉煌的千年!
巍巍长城,绵延万里,千年不倒,宠辱不惊。多少年来,长城一直被誉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民族精神的脊梁;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数不尽的诗篇赞美她,她也的确在历史的书卷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重的一笔。长城的前身,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修建,但那时是由北方的诸侯国各自修建,未连在一起。直到秦国嬴政在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才命令将北方的原燕,赵,秦国的旧长城连在一起,长城才正式的指秦朝修的长城。
长城在修建的第一个一千年里,基本上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使命--将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强悍的骑兵挡在塞外。但是,从第二个千年的1127年开始,金人的骑兵跨过了长城,并将当时的宋国的首都付之一炬,两代国君成阶下囚。长城以此为分水岭,它的防御功能已经落时了。之后,以蒙古族,满族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经常性的让长城蒙受胯下之辱。从另一个方面也验证了中原封建文明的衰落。在这里,我不禁思索:为何汉民族会有如此“伟大的发明”?--将绵延万里的北方国境线用一道长墙围了起来。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既挡住了敌人也封闭了自己。是不是我们也可以这么比喻:长城--一千年是民族的脊梁,一千年是民族的伤疤!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性格,地域的不同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汉民族生活的地域是位于亚细亚大陆东部沿海,属于温带大陆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相交的地方,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复杂,物产丰富,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成为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物产丰富,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适合农业文明的发展,因此我们早早进入了封建文明,领先世界的其他地方几百年。但是,封建农业文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再加上中原地区周围被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岭南山脉和大海所包围,与外部世界隔绝,以封建时代的交通工具要取得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非常困难;所以才有了古人以中原为“天下”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物产的丰饶,使得我们的祖先丧失了进取的精神或者说是掠夺的精神。进取心的丧失,必然导致民族性格的软弱,物产的丰富导致了对外政策的宽容,文明的先进导致了文化上的骄傲,地理上的隔绝致使心理上的盲目自大。
这种民族性格的缺点在第一个千年里,因为我们文明还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所以北方还处于奴隶或者原始社会的游牧民族在与汉族的冲突中经常感到吃力,但是游牧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破坏力当时已经显现。秦国的覆灭固然与其横征暴敛,导致民不堪受其苦,继而揭竿起义,推翻了暴政;但是没有北方匈奴的时时骚扰,进而导致秦国不得不大修长城,以至劳民伤财,极大的消耗了秦国的实力,恐怕秦国不至于镇压不了区区一帮“乱民”甚至也许就不会有人起义,不要忘了陈胜的起义就与匈奴有关,也就与长城有关。到了汉代,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打了几十年,打到汉武帝时总算把匈奴打跑了,但是也把诺大一个汉朝打的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从此,汉朝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唐朝也是毁于匈奴人(突厥是匈奴的一支)之手:安禄山就是突厥人,后来的“八王之乱”更是有五花八门的少数民族参与进来,一代盛唐,就这样没落了。但是,北方游牧民族毕竟没有直接灭亡汉族政权,在更多的时间里,他们是处于下风的,长城的防御功能还是比较成功的。
到了第二个千年,北方的游牧民族相继进入了封建游牧文明社会,而中原文明在经历了汉唐的极盛时期后,已现衰败之像,再加上唐末几十年的战乱,已经将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基础破坏。因此,当契丹人,女真人彪悍的骑兵挟封建游牧文明杀奔而来的时候,脆弱的长城倒下了。最终,中原文明倒在了蒙古人的胯下。但是,我们没有记取教训,在蒙古人玩票似的在中原呆了几十年之后,终于水土不服而撤离。之后,蒙古人的一支瓦剌在明朝时,再一次羞辱了汉族政权,把堂堂的明英宗俘虏了。这时,有一个不能不提的插曲:来自东方海上的日本人开始了第一次对于中华帝国的权威的挑战--以政府军入侵明帝国的属国朝鲜,倭寇以志愿军名义进犯东南沿海。这足以说明当时的中原文明已经处于落后的临界点了。及至后来的1644年,清军入关,标志着汉民族的进取心的彻底丧失,保守政策的彻底失败。
可悲的是,满族人并没有把他们的进取心和可贵的冒险精神带给我们,反而被强大的保守的汉族性格同化了,于是在他们内心里的文化自卑情结和汉族腐朽的文化的结合下,中华民族的保守性被无限放大到各个民族的文化中。于是,中华民族丢掉了最后一个向先进文明前进的机会,中华文明衰败了。后边,恕本人不再痛述。
二十世纪是中国的苦难的一个世纪,但愿今天的我们能够摆脱掉祖先们文化传统上的瑕疵,用我们的勇敢和智慧创造第三个一千年,一个辉煌的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