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抱膝吟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从山西朔州、浙江丽水到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杀死老师的命案接连发生,这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触目惊心。是什么使这些花样年华的学生残忍地举起利器对着那原本被古人称之为“一朝为师,终身为父”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出了什么问题?该不该反思?该不该忏悔?
手头有一份4月24日的南方周末,其中一篇是专访诗人杨键的文章中国人的表情在消失,杨键有一个观点,说“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心的教育,没有心存在的位置。”他以他的侄儿为例,说侄儿儿时心灵非常发达,过了几年,心灵完全埋没了。
什么是心的教育?按照孟子的观点,人生而为善,且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由孟子看来这仁义礼智生而有之的,而如今我们的教育却使之丧失,失了“心”的人是无所不为的,昨天有少年用铁锤击碎母亲的报道,现在又接二连三的发生“弑师”事件。
我们看看那个十六岁的李明留下的“死亡笔记”看看他的心灵是怎么扭曲的。“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在日记中,李明发泄着对初中时教他的两位老师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他。“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
我们先不去评价他的日记是不是偏激,我们问一问自己,作为教师的你,作为家长的你可曾给过这些孩子多少尊重?多少温情?我们是不是动辄用“倒数第一、差生、坏学生,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这样的字眼羞辱过他们?我们衡量好学生的唯一尺度是不是就只有分数?而对那些在分数上没有给过我们荣耀的学生我们是不是曾经视而不见?是不是甚至动辄去羞辱他们?我们该做怎样的忏悔?
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我的一个学生因为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很觉得春节回家无颜见自己的父母,就和我这个做班主任的商量,要我先借给他100分,也就是在他的总分上在加100分。今天想来,加分对老师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当年年轻气盛的我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还用了很严厉的话来苛责他的不努力。不知道那年春节回家他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的。而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每每看到他一脸的冷漠,我们也再没有交流。他的成绩也从此一落千丈。快毕业的时候他父亲来了学校,我才知道,他家在边远的农村,家境非常不好,还有一个智障的弟弟。他父亲原本希望他能够有出息,能带弟弟一把的。这个朴实的父亲看到儿子的成绩,竟泪流满面。
我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在仇恨我当时的冷酷,也不知道他现在生活得好不好。后来我对那些学习成绩处于边缘的学生抱有一种赎罪般的宽容。渐渐地竟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他们把自己在学校这么多年受的委屈告诉我,甚至也说出了他们的仇恨,希望我能理解他们。我听了他们的故事,一次次为我的同行感到羞愧。
有人说,学生“弑师”是法治教育的缺失。而我以为“法治”目的是处罚,而非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的教育应该有一种人性的关怀,维护他们在孟子看来是生而有之的本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对他们少一点苛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关爱,最重要的是少一点功利之心,多一点淡泊名利的向善之举,甚至牺牲一点所谓的升学率,和由此而来的奖金福利。如果这样,也许李明的“弑师”的悲剧就不会反生,教师这个职业也就不会成为现在人们眼中“高危职业”
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从山西朔州、浙江丽水到中国政法大学,学生杀死老师的命案接连发生,这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触目惊心。是什么使这些花样年华的学生残忍地举起利器对着那原本被古人称之为“一朝为师,终身为父”的老师?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出了什么问题?该不该反思?该不该忏悔?
手头有一份4月24日的南方周末,其中一篇是专访诗人杨键的文章中国人的表情在消失,杨键有一个观点,说“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心的教育,没有心存在的位置。”他以他的侄儿为例,说侄儿儿时心灵非常发达,过了几年,心灵完全埋没了。
什么是心的教育?按照孟子的观点,人生而为善,且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由孟子看来这仁义礼智生而有之的,而如今我们的教育却使之丧失,失了“心”的人是无所不为的,昨天有少年用铁锤击碎母亲的报道,现在又接二连三的发生“弑师”事件。
我们看看那个十六岁的李明留下的“死亡笔记”看看他的心灵是怎么扭曲的。“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我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细胞’。”在日记中,李明发泄着对初中时教他的两位老师的不满,声称“做鬼”也要杀他。“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的心灵渐渐扭曲。我采用了这种最极(端)的方法。我不会去后悔,从我这个想法一出,我就知道了我选择了一条不归路,一条通向死亡的道路,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
我们先不去评价他的日记是不是偏激,我们问一问自己,作为教师的你,作为家长的你可曾给过这些孩子多少尊重?多少温情?我们是不是动辄用“倒数第一、差生、坏学生,一块臭肉坏了一锅汤”这样的字眼羞辱过他们?我们衡量好学生的唯一尺度是不是就只有分数?而对那些在分数上没有给过我们荣耀的学生我们是不是曾经视而不见?是不是甚至动辄去羞辱他们?我们该做怎样的忏悔?
想起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我的一个学生因为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很觉得春节回家无颜见自己的父母,就和我这个做班主任的商量,要我先借给他100分,也就是在他的总分上在加100分。今天想来,加分对老师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可是当年年轻气盛的我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还用了很严厉的话来苛责他的不努力。不知道那年春节回家他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的。而在新学期开学的时候,我每每看到他一脸的冷漠,我们也再没有交流。他的成绩也从此一落千丈。快毕业的时候他父亲来了学校,我才知道,他家在边远的农村,家境非常不好,还有一个智障的弟弟。他父亲原本希望他能够有出息,能带弟弟一把的。这个朴实的父亲看到儿子的成绩,竟泪流满面。
我不知道他现在是不是还在仇恨我当时的冷酷,也不知道他现在生活得好不好。后来我对那些学习成绩处于边缘的学生抱有一种赎罪般的宽容。渐渐地竟也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他们把自己在学校这么多年受的委屈告诉我,甚至也说出了他们的仇恨,希望我能理解他们。我听了他们的故事,一次次为我的同行感到羞愧。
有人说,学生“弑师”是法治教育的缺失。而我以为“法治”目的是处罚,而非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的教育应该有一种人性的关怀,维护他们在孟子看来是生而有之的本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对他们少一点苛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关爱,最重要的是少一点功利之心,多一点淡泊名利的向善之举,甚至牺牲一点所谓的升学率,和由此而来的奖金福利。如果这样,也许李明的“弑师”的悲剧就不会反生,教师这个职业也就不会成为现在人们眼中“高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