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我的长孙皇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月,形势急转直下。咣玒児晓
刘武周将汾阳宫中所掳宫女悉数献给了咄吉,大有讨好之态以图和咄吉联手共取太原之势。
这一下,就不是以静制动那么简单了,也不能再观察看看了。
王威、高君雅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匆匆的来到留守府找寻李渊。
本陪着李渊一起用餐的我和郑盈盈等妇孺不得不起身来至后室,看着饭厅中的一众人礼让坐下。
首先沉不住气的是王威,一坐定就揖手说道:“刘武周敢僭称‘定杨天子’尊号,夺汾阳宫,大逆不道,桩桩死罪。如今更欲和突厥联兵攻打太原,国公,不能再犹豫了。征兵吧,增强兵力保卫太原是当务之急啊。”
“王兄,不是你想的那般容易。突厥大军正月和我军方打过一仗。高老弟有亲身体会,虽然我方败了,但他们也没落下什么好。所以,就算刘武周意图勾结突厥联兵攻打我太原,但咄吉同不同意还是另一桩事。”
见李渊仍旧气定神闲不为所动,高君雅亦是急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今传尽刘武周和咄吉联兵之话必有因。秦王爷,您说说看,下官说的可对?”
略一沉吟,李世民看向李渊,“父亲大人,事出必有因,儿子觉得高大人所言甚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丢了汾阳宫,我们已无法向陛下交差,若再因抱着咄吉不会联兵的侥幸心理而丢了太原城,罪过可就大了。”
闻言,李渊捋着短须,看着紧张的盯着他的王威、高君雅二人,说道:“即如此说,那……好罢,我等会子传令下去,命士兵戒严,加强城池布防,拨粮赈济流民,做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准备就是了。至于其它的事,还得仰仗王兄和高老弟了。”
见李渊仍旧想将征兵之事撇在一旁,王威着急说道:“今日太原一众人的性命都悬在国公手中。国公都推辞的话,谁能担此大任?”
显而易见,王威、高君雅此时‘征兵’的心情比李渊来得还要迫切,如果他们知道李渊是一步步将他们往他所算计好的路上诱导的话,不知如今这急得火烧眉毛的二人又会如何?
现在征兵的理由已经相当的充分了。只剩李渊点头。
“朝廷有令,将帅出征,一举一动都要向朝廷禀报,并且要接受朝廷节制。眼下贼兵在几百里内,江都却在三千里外,加上道路险阻,一路上又有其他贼兵据守,若要和陛下说明太原如今的局势,这信函一来一往,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如果还未接到陛下允许征兵的诏令,刘武周部已率军攻来,以太原城中这数万军马,定然不能抵御狡黠诡诈、来势凶猛的贼兵,就像是叫书生去扑火,能扑得灭吗?王兄、高老弟,你我同朝为官,同食天子俸禄,应当同心协力,以除国难。李某虽不材,却也有为国尽忠之志,并不是王兄方才所言的消极怯战、推卸责任。实在是万事得有陛下的诏令才是啊。”
李渊的一番话说得极是诚恳,王威、高君雅皆有动容,王威尴尬说道:“下官方才言急了些,国公莫怪,下官不是有心,实是为太原城的安危而心焦难奈。”
“王大人所言甚是。如今事出紧急,反贼的矛头已指向家门口来了,我们就不要想得那般长远了,不如商议出一个妥善的法子来应急,国公看如何?”
“高老弟的意思是……”
“一方面我们将这里的情形报知朝庭,告之我们也许等不到诏令就征兵的苦衷。另一方面,我们誓死保护太原,一旦太原之围一解,我们就将所征之兵尽行散了。到时候,就算陛下要责怪,也会考虑因了我们的守城之功而功过相抵。总比什么都不准备而丢了太原城要强。否则,太原城真丢了,在陛下那里我们仍旧是个死罪难逃。”
似乎被说动,李渊为难的看着高君雅,又似在衡量轻重。
“国公文韬武略,远近皆知,并且兼具国亲和贤臣的身份,应当与国家休戚与共,如果事事奏报,如何应付突发事变?只要是为了讨伐叛贼,专擅行事亦无不可!到时候,我们都替国公担着。王大人,你说是不?”
“是啊,是啊。陛下若有责怪,下官绝不推托,愿意替国公共担罪责。只求国公一声令下,快些准备的好。”
轻叹一声,李渊动容说道:“什么皇亲国戚、天子贤臣?和二位大人以天下为已任一比,我是虚担了这个名了啊。好,就依王兄、高老弟所言,征兵御敌!”
征兵的理由华丽落幕。笑得最开心的当属李氏父子,他们,迈向了逐鹿中原的第一步。
时机即已成熟,李渊以刘武周要联突厥兵攻打太原为由,命李世民、刘弘基、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募兵,不出四月,有近万人应募。
事情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李渊担心太过顺利反生事端,于是有意放缓脚步静观。确信没露什么端倪后,他将这近万新兵安置在‘兴国寺’内。
李世民的‘讲武堂’军纪严明众所周知,所以,‘兴国寺’那近万人马由刘弘基、刘文静暂时指挥着,倒也没出什么乱子。
由于身子越来越沉重,李世民几乎不允许我出王府一步,知道我的好奇心重,他替我带回一众外界的消息。
无论他忙到什么时候,晚间,他必会赶回王府陪我说笑,明着说是关心我,但任谁都看得出其实他是紧张着他尚未出生的蚕儿。
“派去给大哥和雪主送信的人都走了吗?”
轻‘嗯’一声点着头,李世民仍旧将脸贴着我的肚皮,接着他惊喜的抬头看着我,“动了,动了,我们的蚕儿动了。”
还差两个月就可以瓜熟蒂落了,再不动的话我都要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正常的。见他那番喜出望外的神情,我笑道:“你感觉他是腿动了还是手动了?”
他细细的摸了摸,斩钉截铁说道:“肯定是腿,这小子腿相当有力,踢得我的牙都有些疼了。”
‘噗哧’一笑,我戳着他的额头,“夸张,吹牛。”
“什么是吹牛?我的儿子我最清楚,以后定不简单。”
可惜,我的历史知识不是很好,不知道李世民和长孙的孩子的具体事宜。现在,我有些懊恼自己当初学历史的时候不精心,只顾数理化医去了。
 ... -->>
三月,形势急转直下。咣玒児晓
刘武周将汾阳宫中所掳宫女悉数献给了咄吉,大有讨好之态以图和咄吉联手共取太原之势。
这一下,就不是以静制动那么简单了,也不能再观察看看了。
王威、高君雅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匆匆的来到留守府找寻李渊。
本陪着李渊一起用餐的我和郑盈盈等妇孺不得不起身来至后室,看着饭厅中的一众人礼让坐下。
首先沉不住气的是王威,一坐定就揖手说道:“刘武周敢僭称‘定杨天子’尊号,夺汾阳宫,大逆不道,桩桩死罪。如今更欲和突厥联兵攻打太原,国公,不能再犹豫了。征兵吧,增强兵力保卫太原是当务之急啊。”
“王兄,不是你想的那般容易。突厥大军正月和我军方打过一仗。高老弟有亲身体会,虽然我方败了,但他们也没落下什么好。所以,就算刘武周意图勾结突厥联兵攻打我太原,但咄吉同不同意还是另一桩事。”
见李渊仍旧气定神闲不为所动,高君雅亦是急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今传尽刘武周和咄吉联兵之话必有因。秦王爷,您说说看,下官说的可对?”
略一沉吟,李世民看向李渊,“父亲大人,事出必有因,儿子觉得高大人所言甚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丢了汾阳宫,我们已无法向陛下交差,若再因抱着咄吉不会联兵的侥幸心理而丢了太原城,罪过可就大了。”
闻言,李渊捋着短须,看着紧张的盯着他的王威、高君雅二人,说道:“即如此说,那……好罢,我等会子传令下去,命士兵戒严,加强城池布防,拨粮赈济流民,做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准备就是了。至于其它的事,还得仰仗王兄和高老弟了。”
见李渊仍旧想将征兵之事撇在一旁,王威着急说道:“今日太原一众人的性命都悬在国公手中。国公都推辞的话,谁能担此大任?”
显而易见,王威、高君雅此时‘征兵’的心情比李渊来得还要迫切,如果他们知道李渊是一步步将他们往他所算计好的路上诱导的话,不知如今这急得火烧眉毛的二人又会如何?
现在征兵的理由已经相当的充分了。只剩李渊点头。
“朝廷有令,将帅出征,一举一动都要向朝廷禀报,并且要接受朝廷节制。眼下贼兵在几百里内,江都却在三千里外,加上道路险阻,一路上又有其他贼兵据守,若要和陛下说明太原如今的局势,这信函一来一往,不知要到什么时候?如果还未接到陛下允许征兵的诏令,刘武周部已率军攻来,以太原城中这数万军马,定然不能抵御狡黠诡诈、来势凶猛的贼兵,就像是叫书生去扑火,能扑得灭吗?王兄、高老弟,你我同朝为官,同食天子俸禄,应当同心协力,以除国难。李某虽不材,却也有为国尽忠之志,并不是王兄方才所言的消极怯战、推卸责任。实在是万事得有陛下的诏令才是啊。”
李渊的一番话说得极是诚恳,王威、高君雅皆有动容,王威尴尬说道:“下官方才言急了些,国公莫怪,下官不是有心,实是为太原城的安危而心焦难奈。”
“王大人所言甚是。如今事出紧急,反贼的矛头已指向家门口来了,我们就不要想得那般长远了,不如商议出一个妥善的法子来应急,国公看如何?”
“高老弟的意思是……”
“一方面我们将这里的情形报知朝庭,告之我们也许等不到诏令就征兵的苦衷。另一方面,我们誓死保护太原,一旦太原之围一解,我们就将所征之兵尽行散了。到时候,就算陛下要责怪,也会考虑因了我们的守城之功而功过相抵。总比什么都不准备而丢了太原城要强。否则,太原城真丢了,在陛下那里我们仍旧是个死罪难逃。”
似乎被说动,李渊为难的看着高君雅,又似在衡量轻重。
“国公文韬武略,远近皆知,并且兼具国亲和贤臣的身份,应当与国家休戚与共,如果事事奏报,如何应付突发事变?只要是为了讨伐叛贼,专擅行事亦无不可!到时候,我们都替国公担着。王大人,你说是不?”
“是啊,是啊。陛下若有责怪,下官绝不推托,愿意替国公共担罪责。只求国公一声令下,快些准备的好。”
轻叹一声,李渊动容说道:“什么皇亲国戚、天子贤臣?和二位大人以天下为已任一比,我是虚担了这个名了啊。好,就依王兄、高老弟所言,征兵御敌!”
征兵的理由华丽落幕。笑得最开心的当属李氏父子,他们,迈向了逐鹿中原的第一步。
时机即已成熟,李渊以刘武周要联突厥兵攻打太原为由,命李世民、刘弘基、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募兵,不出四月,有近万人应募。
事情进行得出乎意料的顺利,李渊担心太过顺利反生事端,于是有意放缓脚步静观。确信没露什么端倪后,他将这近万新兵安置在‘兴国寺’内。
李世民的‘讲武堂’军纪严明众所周知,所以,‘兴国寺’那近万人马由刘弘基、刘文静暂时指挥着,倒也没出什么乱子。
由于身子越来越沉重,李世民几乎不允许我出王府一步,知道我的好奇心重,他替我带回一众外界的消息。
无论他忙到什么时候,晚间,他必会赶回王府陪我说笑,明着说是关心我,但任谁都看得出其实他是紧张着他尚未出生的蚕儿。
“派去给大哥和雪主送信的人都走了吗?”
轻‘嗯’一声点着头,李世民仍旧将脸贴着我的肚皮,接着他惊喜的抬头看着我,“动了,动了,我们的蚕儿动了。”
还差两个月就可以瓜熟蒂落了,再不动的话我都要怀疑这个孩子是不是正常的。见他那番喜出望外的神情,我笑道:“你感觉他是腿动了还是手动了?”
他细细的摸了摸,斩钉截铁说道:“肯定是腿,这小子腿相当有力,踢得我的牙都有些疼了。”
‘噗哧’一笑,我戳着他的额头,“夸张,吹牛。”
“什么是吹牛?我的儿子我最清楚,以后定不简单。”
可惜,我的历史知识不是很好,不知道李世民和长孙的孩子的具体事宜。现在,我有些懊恼自己当初学历史的时候不精心,只顾数理化医去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