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我为国家修文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翰林院编修,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按惯例是由榜眼、探花担任。
庶吉士散馆考核成绩优异者,也可留任翰林,授予编修或检讨。
翰林院编修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沈德潜初任翰林院编修,颇有点意气风发之姿。
正七品啊,这品秩与一县之长相当了,更何况,自己还留在了翰林院,随时都有机会再见到皇帝。
别说是知县了,哪怕是换个知府,沈德潜也不一定会愿意去做!
忙碌了几日,沈德潜方才熟悉了编修的日常工作。
可就在这时,他就接到了乾隆皇帝交代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唱和(hè)诗。
唱和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唱”,是指吟咏歌唱,即一个人先写了一首诗;“和”,是指声音相应,第二个人依第一个人作的诗词体裁、题材、原韵,或第一作者“唱”的思想内容,作诗词酬答。
唱和之作,关键在于内容上要互相配合,而不能南辕北辙。
乾隆皇帝怎么会找沈德潜唱和诗?
这就不得不说起乾隆皇帝的一大爱好了——并不是下江南,而是写诗。
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
专业写诗60余年,写了9000多首的大才子陆游?
可惜他只能排第二位,第一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乾隆皇帝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有雄材伟略的君主,在文坛上怎能落后?
所以他卯足了劲写诗,他写诗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多”。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御制诗有40000多首!要知道,清代收录的《全唐诗》也不过48000首,乾隆皇帝的诗不可谓不多。
第二特点是“快”。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就是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曾见识过乾隆皇帝“风一般的速度”——上一次厕所,他就作出来了四首诗!
这可不是造谣,而是记在当时笔记里的。
写诗就跟现在的人发朋友圈似的,一会儿一首不算,还天天刷屏!
所以,乾隆皇帝找沈德潜唱和诗,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可问题就在于,乾隆皇帝只给了一首诗,让他和九首诗!
沈德潜看了一下题目——《消夏十咏》。
这里面,乾隆皇帝写了第一首诗《消夏十咏·其一·荷》:
“澄思临池镜,含情对月窗。春光回洛浦,秋水忆湘江。
爱看花无万,宁闻格有双。坐参兼倚咏,声色任摐摐。”
沈德潜并没有因为难度太大,而心生不满,反而欣喜异常。
他活了70岁,早就成了人精,哪里还能不知道,这可是讨好乾隆皇帝的好机会啊!
唱和诗?写9首?
这算得了什么?
沈德潜早年师从叶燮学诗,曾自诩深得叶燮诗学大义,所谓“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负可见一斑。
因此,唱和诗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很快,沈德潜就写下了《消夏十咏·其二·蝉》:
“何处咽笙簧,千林曳响长。怀秋予有意,入夏尔偏忙。
... -->>
翰林院编修,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按惯例是由榜眼、探花担任。
庶吉士散馆考核成绩优异者,也可留任翰林,授予编修或检讨。
翰林院编修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机密文件,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沈德潜初任翰林院编修,颇有点意气风发之姿。
正七品啊,这品秩与一县之长相当了,更何况,自己还留在了翰林院,随时都有机会再见到皇帝。
别说是知县了,哪怕是换个知府,沈德潜也不一定会愿意去做!
忙碌了几日,沈德潜方才熟悉了编修的日常工作。
可就在这时,他就接到了乾隆皇帝交代给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唱和(hè)诗。
唱和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唱”,是指吟咏歌唱,即一个人先写了一首诗;“和”,是指声音相应,第二个人依第一个人作的诗词体裁、题材、原韵,或第一作者“唱”的思想内容,作诗词酬答。
唱和之作,关键在于内容上要互相配合,而不能南辕北辙。
乾隆皇帝怎么会找沈德潜唱和诗?
这就不得不说起乾隆皇帝的一大爱好了——并不是下江南,而是写诗。
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是谁?
专业写诗60余年,写了9000多首的大才子陆游?
可惜他只能排第二位,第一是我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乾隆皇帝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有雄材伟略的君主,在文坛上怎能落后?
所以他卯足了劲写诗,他写诗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多”。
据不完全统计,乾隆皇帝御制诗有40000多首!要知道,清代收录的《全唐诗》也不过48000首,乾隆皇帝的诗不可谓不多。
第二特点是“快”。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就是写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那位,曾见识过乾隆皇帝“风一般的速度”——上一次厕所,他就作出来了四首诗!
这可不是造谣,而是记在当时笔记里的。
写诗就跟现在的人发朋友圈似的,一会儿一首不算,还天天刷屏!
所以,乾隆皇帝找沈德潜唱和诗,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可问题就在于,乾隆皇帝只给了一首诗,让他和九首诗!
沈德潜看了一下题目——《消夏十咏》。
这里面,乾隆皇帝写了第一首诗《消夏十咏·其一·荷》:
“澄思临池镜,含情对月窗。春光回洛浦,秋水忆湘江。
爱看花无万,宁闻格有双。坐参兼倚咏,声色任摐摐。”
沈德潜并没有因为难度太大,而心生不满,反而欣喜异常。
他活了70岁,早就成了人精,哪里还能不知道,这可是讨好乾隆皇帝的好机会啊!
唱和诗?写9首?
这算得了什么?
沈德潜早年师从叶燮学诗,曾自诩深得叶燮诗学大义,所谓“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负可见一斑。
因此,唱和诗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毛毛雨。
很快,沈德潜就写下了《消夏十咏·其二·蝉》:
“何处咽笙簧,千林曳响长。怀秋予有意,入夏尔偏忙。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