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看书网 www.32kan.com,野心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 陈太太也没有诸人想的这般愚笨,陈太太是有自己打算的, 她老人家主要是想着,这生意上的事,要不要等丈夫儿子回家后,跟着一道过去,岂不显得更好么。
结果, 这个着三不着两的大儿媳,就爱抓尖揽事的瞎忙活, 啥事都爱自己出头, 根本不知把事往深处想,真个闹事包!陈太太想到褚韶华光顾自己出头卖脸,半点不为家里考虑,就一肚子的不满意。
褚韶华的确没陈太太想的这样的“长远”,自始至终这卖粮的事都是褚韶华在联系, 陈家父子都没空,柜上的事还忙不过来哪,难道还叫家里男人为这事操劳。也就是褚韶华有空时过去打听一二, 其实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交情, 如今不过一买一卖罢了。就是陈家父子回来,跟着一道去, 无非也是带个路, 别的也帮不上什么忙。
褚韶华就想着陈三叔小邵东家大老远的过来, 自然要先办正事的。难不成还在家歇上三天两宿, 再去卖粮!
面粉厂有些远,褚韶华一面走一面同小邵总管、陈三叔说了,看他们是先去面粉厂开的粮铺还是直接去面粉厂。陈三叔是个没怎么出过门的,不知道这俩地方的差别,小邵东家直接道,“去面粉厂,柜上无非就是个管事,面粉厂里是根本,咱们去厂子里瞧瞧,也看看他厂子的规模。”
陈三叔虽说上了年纪,也是一村之长,这出门却是处处跟着小邵东家走,凡事都是小邵东家拿主意,他老人家半点意见都无。
褚韶华见陈三叔没什么意见,李管事更是小邵东家家里的人,自然更不会反对。褚韶华在路口拦了四辆黄包车,面粉厂路远,凭两条腿得走到天黑去,不如坐车。待到了面粉厂,褚韶华要结黄包车的账,李管事何其老辣之人,早先一步给了车钱。褚韶华看陈三叔一幅安之若素的模样,就知道他们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了。褚韶华心说,怪道陈三叔家里殷实却是从没有出门做生意,只守着田地过日子,委实是少了些机伶。
褚韶华笑对小邵东家道,“让少东家破费了。”
“这有什么,若不是少奶奶去信,我们也不能知道北京就有面粉厂的事儿。”小邵东家掸掸身上的玉青色绸衫,风度翩翩,“还得有劳少奶奶引荐。”
褚韶华已来过面粉厂,与门房也认识,同门房说一声,门房便引着几人进去了。面粉厂的东家姓潘,就在厂子里管事。
潘东家望之亦不过三十许人,正当年华,是剪了辫子的,却并非时个流行的中分偏分,而是一头黑发整齐的向后抿去,用发油打理齐整极了。虽是剪辫子的新派人物,却是并未着洋人的西装,而是一袭深色长衫,整个人透出那样一股子形容不出的儒雅精神。褚韶华福一福身,笑道,“潘东家您好,我又来了,不请自到,没打扰到您吧。”
潘东家一看就是受过西洋教育的人,对待女性十分尊重,潘东家笑着拱手,“陈太太是我的贵客福星,上回陈太太说老家不少乡亲也有余粮,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带了客户过来,我得谢陈太太。”与小邵东家、陈三叔、李掌事拱手为礼。
“您真是太客气了。”褚韶华笑,“您是前辈,可不能这样打趣我一个晚辈。”
潘东家请几人坐下说话,潘东家理事的地方都是西式布置,并不奢华,厅里是一组深色沙发,两长两短,褚韶华是妇人,自然就坐了一畔的单人沙发,有管事端上茶来。潘东家示意先给女客,褚韶华接了,客气的曲指在几上敲了三下,这是她早就知道外头规矩,在家里是不讲究这些的,不过祖父在时曾告诉过她,在外头有人给递茶,尤其是接有身份人的茶,必要还礼,以示尊敬。当初褚韶华第一次见潘东家时,就是这个小细节,让潘东家一眼就看出来,褚韶华虽是乡下来的,可必然家里出过讲究人的。
相较之下,陈三叔就显得略拘谨了些。
手比白瓷茶盏还要细腻三分的小邵东家则是另一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物。
褚韶华俐落的给潘东家介绍了一行人,“邵东家是我们县首屈一指的大东家,我们县乡贤会的首领,以往咱们这些做生意的人家,若是家里有什么事,都是找邵东家的。别看邵东家年轻,他家老爷子是我们县有名的仁义长者,老爷子年纪大了,如今有事都是邵东家在管。三叔是我们村儿的村长,三乡五里的事儿,三叔最清楚。李管事也是做买卖的老人了,这趟过来,一路上吃饭住店的事,都是李管事张罗。”
褚韶华这话,真是说的人人满意。这里头的玄机,潘东家更是一清二楚。这位年轻的邵东家,虽则年轻,不过想来邵家在县里比较有威望。潘东家干面粉厂的,收粮卖面的生意,收粮的话,自家能有多少田地?何况若想把生意做大,必然要向外收粮的。市里的粮食,找那些田地多的大家主就是。可县乡里的粮食,必要有本地乡党的配合,这粮才好收。邵家是当地大户,陈村长又是当地现管的村长,至于李管事,这样的忠心管事潘东家是常见的。只听褚韶华的介绍,潘东家就很满意这次褚韶华带来的人了。
褚韶华的底子,潘东家也摸过,夫家在北京城有两处绸缎庄,家境尚可。这样的人,起码不是骗子。
潘东家颇是直接,笑问,“几位过来,不知是有多少粮食?”
小邵东家道,“接到陈太太的信我们就过来了,毕竟信里许多事说不清楚,这次来就带了六车粮,约摸两千多斤。要多的,家里还有。不满您说,老家里的乡亲们多是以种田为生,平时间一两百斤的卖粮,在当地也卖不上价。倘您这里价钱合适,以后不单我们几家的粮食,就是乡亲们手里的粮食,也可一道卖到城里。”
潘东家原想自己就够直接了,没想到还有比自己更直的。就潘东家本身而言,自也愿意建立长期客户,潘东家道,“如今的新粮还得大半个月才能下来,现在的粮食价钱不错,比上次陈太太卖粮时还贵了一分。不过我把话说在前头,也得看粮食的质量,陈太太上次的粮都是一等好粮,自然价钱好。要是方便,我这里的老杨是收粮的老手了,不如着他随你们去看看。倘是一等粮,就按现在的价钱。若是你们家里还有粮食,只管运过来,若是粮食到了,价钱跌了,我依旧按现在的价钱,如果粮价涨了,我就按涨了的价钱给你们算,如何?我这里是一手交粮一手现钱,没有任何拖欠。”
这自是人人愿意。潘东家让手下管事拿出一张现在的粮价行情表给几人看,这行情表上,一等粮什么价、二等粮什么价,还有三等粮的价钱,都写的清清楚楚。
小邵东家与陈三叔都看过,皆没什么意见。小邵东家与李管事道,“李叔,你随杨先生过去验粮。”又看向陈三叔,看陈三叔那些粮是个怎么处置,有没有什么交待。
陈三叔道,“我也一起回去吧,他们几个,我不亲眼瞧着不大放心。”
褚韶华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卖粮没什么意思,她比较喜欢听潘东家这样有见识的人说话,她便道,“三叔,那我就先不回了,一会儿我跟小邵东家一起回,他头一遭来咱家,我怕他不知道回去的路。”又同陈三叔说了... -->>
其实, 陈太太也没有诸人想的这般愚笨,陈太太是有自己打算的, 她老人家主要是想着,这生意上的事,要不要等丈夫儿子回家后,跟着一道过去,岂不显得更好么。
结果, 这个着三不着两的大儿媳,就爱抓尖揽事的瞎忙活, 啥事都爱自己出头, 根本不知把事往深处想,真个闹事包!陈太太想到褚韶华光顾自己出头卖脸,半点不为家里考虑,就一肚子的不满意。
褚韶华的确没陈太太想的这样的“长远”,自始至终这卖粮的事都是褚韶华在联系, 陈家父子都没空,柜上的事还忙不过来哪,难道还叫家里男人为这事操劳。也就是褚韶华有空时过去打听一二, 其实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交情, 如今不过一买一卖罢了。就是陈家父子回来,跟着一道去, 无非也是带个路, 别的也帮不上什么忙。
褚韶华就想着陈三叔小邵东家大老远的过来, 自然要先办正事的。难不成还在家歇上三天两宿, 再去卖粮!
面粉厂有些远,褚韶华一面走一面同小邵总管、陈三叔说了,看他们是先去面粉厂开的粮铺还是直接去面粉厂。陈三叔是个没怎么出过门的,不知道这俩地方的差别,小邵东家直接道,“去面粉厂,柜上无非就是个管事,面粉厂里是根本,咱们去厂子里瞧瞧,也看看他厂子的规模。”
陈三叔虽说上了年纪,也是一村之长,这出门却是处处跟着小邵东家走,凡事都是小邵东家拿主意,他老人家半点意见都无。
褚韶华见陈三叔没什么意见,李管事更是小邵东家家里的人,自然更不会反对。褚韶华在路口拦了四辆黄包车,面粉厂路远,凭两条腿得走到天黑去,不如坐车。待到了面粉厂,褚韶华要结黄包车的账,李管事何其老辣之人,早先一步给了车钱。褚韶华看陈三叔一幅安之若素的模样,就知道他们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了。褚韶华心说,怪道陈三叔家里殷实却是从没有出门做生意,只守着田地过日子,委实是少了些机伶。
褚韶华笑对小邵东家道,“让少东家破费了。”
“这有什么,若不是少奶奶去信,我们也不能知道北京就有面粉厂的事儿。”小邵东家掸掸身上的玉青色绸衫,风度翩翩,“还得有劳少奶奶引荐。”
褚韶华已来过面粉厂,与门房也认识,同门房说一声,门房便引着几人进去了。面粉厂的东家姓潘,就在厂子里管事。
潘东家望之亦不过三十许人,正当年华,是剪了辫子的,却并非时个流行的中分偏分,而是一头黑发整齐的向后抿去,用发油打理齐整极了。虽是剪辫子的新派人物,却是并未着洋人的西装,而是一袭深色长衫,整个人透出那样一股子形容不出的儒雅精神。褚韶华福一福身,笑道,“潘东家您好,我又来了,不请自到,没打扰到您吧。”
潘东家一看就是受过西洋教育的人,对待女性十分尊重,潘东家笑着拱手,“陈太太是我的贵客福星,上回陈太太说老家不少乡亲也有余粮,没想到这么快就给我带了客户过来,我得谢陈太太。”与小邵东家、陈三叔、李掌事拱手为礼。
“您真是太客气了。”褚韶华笑,“您是前辈,可不能这样打趣我一个晚辈。”
潘东家请几人坐下说话,潘东家理事的地方都是西式布置,并不奢华,厅里是一组深色沙发,两长两短,褚韶华是妇人,自然就坐了一畔的单人沙发,有管事端上茶来。潘东家示意先给女客,褚韶华接了,客气的曲指在几上敲了三下,这是她早就知道外头规矩,在家里是不讲究这些的,不过祖父在时曾告诉过她,在外头有人给递茶,尤其是接有身份人的茶,必要还礼,以示尊敬。当初褚韶华第一次见潘东家时,就是这个小细节,让潘东家一眼就看出来,褚韶华虽是乡下来的,可必然家里出过讲究人的。
相较之下,陈三叔就显得略拘谨了些。
手比白瓷茶盏还要细腻三分的小邵东家则是另一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物。
褚韶华俐落的给潘东家介绍了一行人,“邵东家是我们县首屈一指的大东家,我们县乡贤会的首领,以往咱们这些做生意的人家,若是家里有什么事,都是找邵东家的。别看邵东家年轻,他家老爷子是我们县有名的仁义长者,老爷子年纪大了,如今有事都是邵东家在管。三叔是我们村儿的村长,三乡五里的事儿,三叔最清楚。李管事也是做买卖的老人了,这趟过来,一路上吃饭住店的事,都是李管事张罗。”
褚韶华这话,真是说的人人满意。这里头的玄机,潘东家更是一清二楚。这位年轻的邵东家,虽则年轻,不过想来邵家在县里比较有威望。潘东家干面粉厂的,收粮卖面的生意,收粮的话,自家能有多少田地?何况若想把生意做大,必然要向外收粮的。市里的粮食,找那些田地多的大家主就是。可县乡里的粮食,必要有本地乡党的配合,这粮才好收。邵家是当地大户,陈村长又是当地现管的村长,至于李管事,这样的忠心管事潘东家是常见的。只听褚韶华的介绍,潘东家就很满意这次褚韶华带来的人了。
褚韶华的底子,潘东家也摸过,夫家在北京城有两处绸缎庄,家境尚可。这样的人,起码不是骗子。
潘东家颇是直接,笑问,“几位过来,不知是有多少粮食?”
小邵东家道,“接到陈太太的信我们就过来了,毕竟信里许多事说不清楚,这次来就带了六车粮,约摸两千多斤。要多的,家里还有。不满您说,老家里的乡亲们多是以种田为生,平时间一两百斤的卖粮,在当地也卖不上价。倘您这里价钱合适,以后不单我们几家的粮食,就是乡亲们手里的粮食,也可一道卖到城里。”
潘东家原想自己就够直接了,没想到还有比自己更直的。就潘东家本身而言,自也愿意建立长期客户,潘东家道,“如今的新粮还得大半个月才能下来,现在的粮食价钱不错,比上次陈太太卖粮时还贵了一分。不过我把话说在前头,也得看粮食的质量,陈太太上次的粮都是一等好粮,自然价钱好。要是方便,我这里的老杨是收粮的老手了,不如着他随你们去看看。倘是一等粮,就按现在的价钱。若是你们家里还有粮食,只管运过来,若是粮食到了,价钱跌了,我依旧按现在的价钱,如果粮价涨了,我就按涨了的价钱给你们算,如何?我这里是一手交粮一手现钱,没有任何拖欠。”
这自是人人愿意。潘东家让手下管事拿出一张现在的粮价行情表给几人看,这行情表上,一等粮什么价、二等粮什么价,还有三等粮的价钱,都写的清清楚楚。
小邵东家与陈三叔都看过,皆没什么意见。小邵东家与李管事道,“李叔,你随杨先生过去验粮。”又看向陈三叔,看陈三叔那些粮是个怎么处置,有没有什么交待。
陈三叔道,“我也一起回去吧,他们几个,我不亲眼瞧着不大放心。”
褚韶华是个爱凑热闹的性子,卖粮没什么意思,她比较喜欢听潘东家这样有见识的人说话,她便道,“三叔,那我就先不回了,一会儿我跟小邵东家一起回,他头一遭来咱家,我怕他不知道回去的路。”又同陈三叔说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